࿐你可能天天在佈施,自己卻不知道哦࿐

Spread the love
࿐你可能天天在佈施,自己卻不知道哦࿐
許多佛弟子都知道,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受用都源於自己的福報,而福報既源於過去的修持,也源於當下的努力。
而栽培福報,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佈施。
在《地藏經》《金剛經》《大智度論》等多部佛經中,都講到了佈施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佛陀在講六度時,也將佈施列於首位。
因其不光能培福,還能讓我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發起不再慳吝的捨心,並能強化悲心,積累起入世與出世的雙重資糧。
🔹「零成本」的佈施
大家通常接觸得比較多的是外財施,也即物質方面的佈施。
在力所能及(不超出自身負荷能力,不會為身邊的人帶去困擾,這點很重要),且所施並不會給對方帶來困擾的情況下,佈施當然是越多越好。
而對於經濟條件並不寬松,或是佈施前後有糾結、有不捨,甚至後悔的佛弟子,佛陀在《雜寶藏經》中還設下多種佈施法。
這些方法多能在日常中運用,且不損及財物,值得我們參考學習。
🔹日常佈施六法
▪️眼 施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傳遞出內心真切的情感。
諸如溫和、鼓勵、肯定的眼神都不會令人生畏,並能給人信心和勇氣,這樣的眼神就被稱作「好眼」,是佈施的一種。
而與之相對的「惡眼」,則如帶著攻擊性、輕蔑性的眼神。
▪️和顏悅色施
比「眼施」更進一步的是「和顏悅色施」,顧名思義,就是用溫和、親切的神色去待人,從而令人心生歡喜,化解潛在的爭執。
其實我們在寺院禮拜佛菩薩時,便能接受佛菩薩們的「和顏悅色施」——
在那平和舒緩的身姿與靜定柔和的微笑中,即使我們無法與迦葉尊者一般體悟到涅槃妙心,也能感受到片刻的安寧與祥和。
佛經告訴我們諸佛的微笑不僅綻放在臉上,更滲透全身,「爾時,世尊舉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諸光。」
這樣的舉身微笑,即有世間所需的理解、關懷、溫暖,也有我們所嚮往的超脫、安寧、和諧,能夠攝受我們,讓我們一次次來到佛前頓足瞻禮、祈求、發願、修行,令善根廣種,令惡念潛消。
▪️言辭施
「言辭施」就是用柔軟的話語、友善的話語、和順的評語,來佈施他人。
佛教里提到「十惡業」,其中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四種 「口惡業」,都與言辭相關。
▪️身 施
「身施」就是一種恭敬的佈施,一種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心懷恭敬的處世之道。
印光大師曾說:「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不僅佛法自恭敬中求,很多事情的圓滿也離不開恭敬心。
▪️心 施
「心施」是上述所有佈施的基礎,在《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中,也曾記載了佈施的重要要求,其中就包含了「佈施時的內心意願」。
如法的佈施應包含這三種心態:施前明瞭,施時歡喜,施後無悔。
達摩祖師與梁武帝關於「有無功德」的那段公案啓示我們,不刻意追求回報的佈施,才有真正的功德。
▪️床座施
見到出家人、長輩,或是老弱病殘孕等,要起身為其讓座。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易行的方法,能讓受施者迅速得到歡喜和愉悅。
佛經中,常以傳燈來比喻智慧的傳遞,在燈燈相傳的過程中,燈火本身並無損耗,反而會令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明、越來越暖。
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都希望獲得善意的對待,那不如便從自身開始,以上述六施溫暖他人,明亮自己,實現自他雙贏。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