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教導的修行方法
《淺說地藏經大意》
夢參老和尚講解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幾年佛學院之後,經常生起這麼個問號,怎麼樣修行?
大家都聽過經,每部經都有修行的方法,只是你沒有深入去學,或者修觀,或者修事相的修行。像禮佛拜懺本身就是修行,我們上早晚殿乃至過堂都是修行,完了我們做的佛事、種種供養,如果你觀想這功德不可思議,大家聽《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第三大願,就是“廣修供養”。
《地藏經》上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第一個,是在做佛事的時候要修地藏菩薩的行願,要造一切的善因。
《地藏經》都這樣告訴我們,例如我們剛講課的時候,大家靜坐下來一、二分鐘,你就設一個供養修行,不是讓你拿香、拿花、食品、衣物拿這四樣來供養,而是用你的觀想力來供養,甚至《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 “普皆回向”,回向本身也是供養。聽經之前回向、聽經之後回向,這就是修行,時時用你心的觀想力去修行。
在我們讀《地藏經》的時候,地藏菩薩他在因地(修行)當中,在佛像前,不論是婆羅門女、光目女都在佛像前做供養。供養就是發願,發什麼願呢?救度眾生。雖然是救度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墮到地獄去了,也是三惡道眾生,要發願度眾生。
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發願、怎麼回向,就看看地藏菩薩的教導。他說:“十方一切諸佛慈悲哀憫我,聽我為我母親緣故,發廣大誓願救度我的母親。”這是發願了,讓她的母親“永離三途,及斯下賤。”
這是(地藏菩薩化身)光目女說的,因為她的母親墮三塗之後,又生到她家中做僕人的小孩,這叫卑賤女人,壽命只有十三歲,完了又要死,死之後又下地獄。她就發廣大誓願,救度一切眾生,讓她的母親以後再不受女人身。
光目女發願:自今以後,在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請佛證實,在以後百千萬億劫當中,所有世界、所有地獄、所有三惡道諸罪苦眾生,都誓願救拔。“誓”比“願”更深入一些,發誓就是詛咒的意思。誓願令(罪苦眾生)離開地獄、離開三惡道的惡趣、畜生惡鬼等。“這些罪報人,我把他們都度了,成佛,我方成正覺。”地藏菩薩這樣發願。
各人的願力不同,各人的想法也不同。(有人認為:)“如果你想要像地藏菩薩這樣發願,那永遠成不到佛,因為地獄永遠不空。”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等你到了地藏菩薩所證得的程度,那時候你就知道:地獄是沒有的。
度眾生,沒有眾生相,我們在有為法中一定得觀想無為,一切法本身就是無為,凡是有形、有相、有言說,都無實義,都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
但是在你的業果當中,明白因果業報是不虛的,不過你證得體性空,一切業報都空。但是有時候就事上講,理含於事;有時候就理上講,理攝於事,在你學修時,這兩種觀想都要有。因為我們現在想學地藏菩薩,在地藏菩薩開始所發的願,我們也如是學,心裡也如是思惟,口裡也如是說。
學地藏法門,基本上都要供養地藏像,要發一個“救度一切苦難眾生”這麼一個願,願即“希望一切眾生都不要受苦,都離苦得樂。”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口裡所說的、身體所做的、心裡所想的,都依佛的教授教導、教育我們的方法,這就跟善法相應了,這是第一種修行,設種種供養。
第二種修行就是對著佛像發願,不一定超度母親,如果你母親還在世,願她健康長壽,早聞佛法,在生死當中就能修行。
“事”(修),你可以隨時改變,有什麼願力,你可以加進去,隨時可以發,這也是菩提心當中的大悲心。
你知道這些地獄、餓鬼、畜生他們的苦,你要生厭離心。
你能夠如是生厭離心,能夠如是發願,這裡頭就含一定智慧來指導。如果沒有智慧,厭離心生不起來,那你對世間五欲就生貪戀心。
當你對五欲生貪戀心的時候,若能對地藏像前或對佛像前至心懇切,說自己無始惡業發現了,意(意識)里的壞思想,身體還沒有造作,如果身體正在造作,要馬上截止。口裡如是說,那你所做的惡業馬上停歇下來。
這個方法可以用來對治念經時的昏沈,你可以這樣對著佛像發願。“昏沈”與“掉舉”這兩個是相對的,不是昏沈就是掉舉,這兩個是我們修行、修道的最大障礙。在我們初開始的時候,心不定,不是昏沈就是掉舉。掉舉就是散亂,身掉舉就是亂動、口掉舉就是亂說、意掉舉就是散亂、胡思亂想。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