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人戒色的反作用力足以衝破一切的邪淫業障】

《論語》中有一句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一種胸懷,一種智慧。

“我要馬上戒邪淫,立刻轉運!!”這種迫切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花開有時”,凡事皆有因緣,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實現。正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你想獲得什麼,最好先給別人什麼。

所以,想快速戒邪淫嗎?那么請做個戒邪淫的倡導者、勸化者、鼓動者、傳播者、宣傳者,讓更多的人,因你的努力,而最終戒除邪淫。而這時,你會驚喜地發現,雖然沒有很刻意地閉關獨自戒邪淫,但是心中的慾念,在勸人戒邪淫的善行中,逐漸淡薄。

究其緣由,可從四個方面論之:

經言:想腰纏萬貫,就得先「財布施」,即上報四恩,下濟三苦;想長命百歲,就得先「無畏布施」,即戒除殺生,放生物命,讓瀕死有情離開死亡的怖畏;想聰明伶俐,就得「法布施」,助印經典,傳播正法。

古人亦言:
#將欲取之,
#必先予之。這些道理,看似教條,其實大有深意,隨著我們年歲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會越發覺得這些教言的真實不虛。戒邪淫也是如此。想要醫好自己的邪淫病,不能把自己隔絕起來,自己與自己打戰,自己舔自己的傷口,自己被自己打敗。獨自戒邪淫,你會戒得很辛苦,很痛苦,很無助。戒邪淫,不應是一個人的戰爭。

有人說,自己都淫念紛飛,邪態畢露,哪有什麼能耐勸人戒色?答:大可不必有此顧慮。現在網路發達,網上也有不少戒邪淫的文章,有大德開示的,有戒友心得的,有前輩經驗的,有經典案例的,等等,很豐富。即使我們寫不了這樣的文章,至少我們可以利用網路、微信等平台去轉載、分享、傳播,以便讓更多戒友受益,這不就是勸人戒邪淫嗎?實際上,
#在傳播戒色文章的過程中,
#最先受益的是你自己。因為,你會比以前更加精進地去看戒色文章,找到好文,當然是你先受到啟發。

又比如,你傳播的戒色文章,勸化了一個戒邪淫者,這個戒邪淫者,很感恩,也投身到勸人戒邪淫的事業中。由此,此人也勸化一些邪淫者,而被勸化的邪淫者又去勸其他人,這樣輾轉教化,互相勉勵,不斷擴展。然後,當我們回溯這一切善行源頭的時候,會發現:原來是基於你那次傳播了一篇戒色文章,結果產生了這種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效應,真不可思議!還比如,你勸了一個人不邪淫,這個人從此安分守己,改惡向善,他的父母很欣慰,夫妻和諧,子女有依靠,朋友得良友,同事關係融洽,社會少一個色狼,多一塊棟樑,等等潛在的正面效應,說不能盡。

還記得中學政治課上「世界是普遍聯繫的」這樣的論點嗎?還記得「蝴蝶效應」這部電影嗎?的確,勸人戒邪淫的功德有多大呢?如果以無私的心去做的話,恐怕只有全知的佛陀能完全了達了!

先看一個公案:明朝冒起宗,從小就誠心誠意地誦讀《太上感應篇》。戊午年進了考場參加鄉試,感覺昏昏的就像做夢一樣,覺得有神人幫助作文。得領鄉薦名額,但會試沒有考中。回家後,發願為感應篇添註解。考慮到貪淫好色,很損陰德,所以在“見他色美”一條,列舉了很多報應事例。當時協助抄寫的是南昌羅憲岳。辛酉年,羅憲岳考入縣學生。戊辰年正月,羅憲岳夢見三位神仙,當中是白髮黃衣老翁,左右各站一位紫衣少年。老翁拿出一本冊子對左邊少年說:「你讀一下。」左邊少年朗誦了好一會兒。羅憲岳聽出所讀的是冒起宗「見他色美」的全部註解。讀完了,老翁說:「該中。」隨後叫右邊少年詠一首詩,少年詠道:「貪將折桂廣寒宮,須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滿城紅。」羅憲岳醒後詳細記下夢中事,寄給冒起宗的兒子,並對他說:「你父親就要考中了,但‘榜花’二字不知指什麼?」等到發榜時,冒起宗果然考中。後來冒起宗在陳宗九書房的藏書中,發現《類書》中有「榜花」二字的註解:「唐朝科舉,禮部發榜時,姓氏生僻的稱榜花。」冒姓就屬於這種生僻之姓,故詩中暗示為「榜花」。(摘自《壽康寶鑑(白話)》)

評:
#勸人戒邪淫,
#功德無量,
#福報豐厚,此類案例,從古至今,都有不少,只是有些沒有公布。末學就是一個受益者,「#自作自受」,只要您 #努力勸人戒邪淫,這種 #無欺的緣起力最終會反彈到您身上,讓您 #快速成功戒邪淫的!共勉!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