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還一報, 「仁者壽」一點也不錯,宅心仁厚、寬以待人,一定會有好報。

Spread the love
一報還一報
日本有一位高僧一休和尚,他的道德、戒行、學說,都令人感佩不已,所以人人都稱他作活佛。
有一位住在海濱的漁翁,因善於捕魚而致富,而且還生了一個眉清目秀、活潑可愛的聰明的兒子。他的兒子在學讀書時,是一位優等生,然而在小學畢業的那一年,卻不幸死亡了。那對漁翁夫妻十分痛心,想起心愛的兒子,不知死後魂歸何處?便到一休和尚的寺裡,請求和尚為兒子超拔。一休和尚聽後便開口說道:「你要我為你兒子超渡,我願意,可是我到你家時,我要你怎樣作,你便要怎樣作,若有一句一字不能答應的話,那我就不去了。」
漁翁深信一休和尚的人格,絕對不會有無理的要求,便一口答應 。超渡那一天,一休和尚便命漁翁,安排一艘小船,將其兒子的死屍裝在船上,還帶著他們的親戚,一同到外海去。船到深海時,一休和尚便說:
「你們快將那孩子的死屍,丟到海裡去。」
漁翁聽到一休和尚的話,真是萬箭穿心,千萬個捨不得,但先前已答應過一休和尚,一切要照吩咐去做。為要實行自己的諾言,只好忍痛將愛兒的屍體,拋到深海裡去 。回到家中,漁翁夫妻便請和尚高高坐著,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和尚頂禮,隨即請教和尚說:
「師父啊!我夫妻倆膝下只有這個寶貝兒子,現在死了,我們非常捨不得,所以禮請和尚為我兒子超度,可是和尚卻叫我們將他的屍體拋入大海,這種超度法,我未曾見過;不知道我那心愛的兒子,能不能得到超度?祈請師父開示。」
一休聽了漁翁的話以後,便對他說:
「漁翁!你因為看到我將你的愛兒屍體拋入大海,所以起了疑心,這也難怪!因為你不明白因果報應的原理,現在我說給你聽,你就明白了。」
漁翁謝了和尚,便坐在一邊,靜靜地聽著。一休和尚說:「佛在《地藏經》「如來讚歎品」第六說:『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花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于五無間罪,永得解脫。』今日你能聽我的話,將你的愛子的屍體,投入海中,汝兒必定往生無疑。這怎麼說呢?因為你的愛兒,自出生以來,所用的、所食的,以及種種的用度,都是海中諸魚的性命所換來的,所以今天將汝兒的肉,還於諸魚的眷屬,以免欠他們的宿債。」
漁翁聽了一休和尚說了此段「一報還一報」的真理後,心開意解,當即叩謝和尚,之後一休和尚也告別漁翁回寺去了。漁翁當晚在床上翻來覆去,心想著愛兒,總是不能入睡,在似睡非睡時,看見他的愛子,笑容可掬地來對漁翁說:「父親呀!你的兒子今天幸蒙一休和尚的作為,又蒙和尚的功德力,身心清淨,得超昇淨土。」言訖而沒。
漁翁醒時,大大的歡喜,跑到寺裡去,叩謝一休和尚;從此,更深信佛法,篤信三寶,成為一位佛教的大護法。
附註:
壽命的長短與財富、地位、學識、美醜等無關。可是跟「慈悲心」卻大有關係,俗話說:「仁者壽」一點也不錯,宅心仁厚、寬以待人,一定會有好報。今生長壽的人,一定是過去世或今世慈愛動物的結果;今生短命的人,必然是前世或今生殺害動物的結果。
今生慈悲行善而短命的人,乃是因為他前世所造的惡業先結果,而今生的善業剛種下去不久,尚未結果的緣故。行善而遭到惡報,應趕快懺悔過去世的惡業,而不可怨天尤人,告訴他人說「行善沒好報」。
我們需要了解「心地」的原理,譬如我們墾地播種花的種子時,為什麼雜草會先長出來呢?因為地裡面先前就藏有雜草的種子,否則雜草怎麼會那麼快長出來呢?
故事中的漁翁,因為殺生太多,而果報顯現在兒子身上, 所以八正道中的「正命」,即在告誡我們,不要從事與殺、盜、淫、妄、酒有關的行業,否則業報會快速累積,極易受現世報,因此,懇請大家在從事各行各業時,務必要謹慎三思!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