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這時世尊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你要仔細的聽,當心的聽,聽過以後,當要好好的去思惟。我當然會給你詳細的分別說明。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是世尊告誡當機者對法要生殷重心:「聽法要誠誠實實而聽!對於義理要運思抉擇」,所謂「從聞思修,方可入三摩地」。而且佛法宏深;唯「諦信真實」,才能得到真實受用。大智度論云:「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阿僧祇」華言「無央數」。梵語「那由他」華言億。從前從前無央數億億萬劫的時候,那時有一尊佛:他的德號叫做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上是每一尊佛都具備這十種德號),這一尊佛的壽命很長,有六萬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曾做過小國國王,任何一尊佛要成佛都要先出家。他與鄰國國王做朋友並且共同修行十善業,大大的利益當時許多的眾生。
「一切智」就是能了知一切法的智慧。其分別有三:一、是叫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道種智,能成就菩薩道。三、是一切種智,能成就佛道。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都能如實了知,徹底圓成而無礙的智慧,就叫一切智成就。每一尊佛在人間都有十個德號,要是在天上,則每尊佛都有一百個德號,這是順著眾生的根性而言。一者如來: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也。如是指著實相之道,也就是說他證得真如實相之道,以應化身的報化來成等正覺,所以叫如來。二者應供:謂佛世尊諸漏已盡,堪為世間福田而應受人天的供養。三者正遍知:就是正遍知一切法也。知是正覺、不偏不邪,無法不知叫正遍知或等正覺。法蘊足論云:「正等覺者,如世尊言:「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正等覺。」」四者明行足:宿命明、漏盡明三明之行具足也。(三明是指(一)宿命明(二)天眼明(三)漏盡明)。也就是六通裏的三通:在羅漢還只是叫通,在佛則叫明。宿命:知過去。天眼:觀未來。漏盡:知現在、過去、未來,無法不知叫明。三明之行都具足,謂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謂行。五者善逝:華譯「好去」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走到涅槃那裏而逝。亦即為證如是道而來,乘一切智而去,故叫善逝。謂佛世尊自利利他之行,已達究竟,所作已辦,安祥入於涅槃故名善逝。六者世間解,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煩惱及清淨也。亦即說佛世尊能了解世間情與非情種種情境之事。只有佛才知道眾生是否斷盡三界內的煩惱,乃至三界外的塵沙無明之惑,是否完全清淨。七者無上士:佛世尊在十法界中,最尊最上,無有能超過者,故名無上士或無上丈夫。八者調御丈夫:佛知善巧調御之事以度化有情;應以柔軟語者則以柔軟語調伏之。應以苦切語者則以苦切語調伏之使入善道令永調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靜,得勝清涼永除曲穢。九者天人師:為人天之導師,佛世尊能教示人天應作不應作事,為人天的導師。十者佛:「佛」華言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十一者世尊:世尊者以上十個德號的德性都具足了。亦就是為世出世間之所尊重也。
出家四料簡:一、身心具出家,發菩提心,持具足戒者。二、身出家心不出家:身雖出家而無道心者。三、心出身不出:現居士身,持出家戒者。像維摩居士。四、身心具不出:身居俗家而又無出家之心願者。又有三種出家:一、出世俗家:這是身心具出家了,叫出世俗家。二、出三界家:出了家了脫生死斷分段生死,出三界證阿羅漢果,這才是真正出家。出三界輪迴之家。三、出二死之家:出離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成了佛,出二種生死的家。所謂「十善」:「身」:不殺、不盜、不邪婬等三種善業。「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等四種善業。「意」:不貪、不瞋、不痴是意的三種善業。合起來就叫十善業。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