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十二要點.

誦經十二要點
(這篇文章有空要多看幾遍,最好拷貝下來時時複閱)
1.專誦一經
2.一日幾遍
3.經文熟練
4.字當念對
5.速度宜穩
6.氣要順暢
7.口中甘露
8.心生恭敬
9.心生法喜
10.不起妄念
11.自然背誦
12.心開悟解
1.專誦一經:
有的人選誦好幾本經,有的人選誦一本經,建議你專誦一本,除非已經誦得很習慣的不勉強。
為什麼要專誦一本?它的利益在哪裡?因為一經通,則竅竅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誦那麼多經的意義是什麼呢!事實上還是要大徹大悟啊!所以誦一經能開悟,誦那麼多經也能開悟,但是誦一經比較容易契入,誦多經很難契入,除非這一經已經通達了。
曾經遇過一位老和尚,此人誦《金剛經》差不多十七、八年。當我再遇到他的時候,已沒有誦《金剛經》而是誦《妙法蓮華經》。
我就問他老人家為什麼不再誦《金剛經》,他告訴我說:「金剛經我已經懂了!所以我要選一本《妙法蓮華經》來誦。」〈諸位,人家是真懂哦!〉
諸位,如果你有這樣的氣魄也可以試試!
其實自己懂不懂應當很清楚。所以最好專誦一本經,如《心經》或《金剛經》…等,自己決定。當你要誦經的時候,你先確定要誦哪一部經,如果連哪一部經都不能確定,就代表你內在不安穩,你的慾望很多。
你一直在貪佛法、貪所有的功德,聽說念哪部經、哪個咒、哪尊佛菩薩,有很大的功德力,你就通通都誦。
諸位,「禮敬一佛就是禮敬諸佛,專誦一本經就是三藏十二部經」都讓你誦完了,所以不要落入那種不正確的知見裡,心要專才能定。
簡單比喻給你聽,現在一個靶心,你是射箭的選手,你只能夠專心射那個靶心,直到你百發百中,你才有資格講:「我可不可以射遠一點。」再射,「我可不可以再遠一點。」要到這樣的程度,你才有資格講,不要十公尺都射不到,就說我可不可以射五十公尺,不能講這句話。
連一本經你都不瞭解,那你要誦了三、四本經,不要這樣,甚至有的人清早誦一種,下午誦一種,晚上再誦另一種;或初一誦一種,十五又誦另一種,然後誦到很忙很累,所以各位要專誦一本經。
2.一日幾遍:
「一天讀幾遍經?」這個很重要!以《金剛經》感應錄的例子,沒有人一天只誦一次的,最少每天10遍的,最多的一天60遍。一天60遍要多久時間呢?如果已背誦起來的人,一遍誦十分鐘,至少每天就要5小時以上啊!哪一個人心可以穩定5小時以上的,那這個人不簡單!
但意思不是叫你要讀誦很多次,而是你自己要為自己做一個「定課」;「定課」是每天一定要做的,有多餘的時間再學別的或誦別的,就像心有餘力,則於學文。
「定課」跟「散課」不一樣的,先規劃針對個人需要設計表格,就是○○人的「定課」,按照個人想要怎樣的修,來做這樣的功課,然後自己做這樣的演練,所以一日誦幾遍,以《金剛經》來說,奉勸各位一天最少誦3遍約1小時。其他內容較多的,如《地藏經》、《六祖壇經》,則三遍就可以。
3.經文熟練:
如果念很久,經文還不熟練,事實上是你唸起來沒有味道。
舉個例子,假如請你們唱一首歌,如〈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歌詞還記得嗎?若不記得,就拿歌詞給你看,請你唱。若你照著唱,事實上感情還是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表現出來,因為不熟,就無法將感情百分之百的表露無遺。同樣的,若你誦經誦到如行雲流水,自然就會有法喜;誦經誦到突然之間不見經,不見身,也不見人,那是個什麼情形,自己去體會。也就是說這經文你要相當的熟練,讀起經來身心才會投入。
4.字當念對:
是不是每個字都念「對」,是不是每個字都沒有漏掉,還是多念一個字,為什麼唸經文最後都要再念「補闕真言」,為什麼要再念「補闕真言」?諸位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對,都沒有念漏掉嗎?
我們察覺到,幾乎每次念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所以要選誦經這法門的人,你的誦經就要每個字都要念對。先看到字,一字一字的念,自然不會唸錯。
5.速度宜穩:
我們常常會念順,但速度不穩,我們比較熟的地方常會快速的唸過,這樣不對,要穩每個字都要穩,都要跟第一個字一樣的穩,往往我們熟悉的文章或句子,一下子就唸過去了,這是習氣,不能這樣習氣作祟,要有定力,所以在念的當中全部要穩,但穩的時候又常常有個地方會斷掉,段與段之間會斷掉,會停頓一下。
誦經要段與段之間速度要一樣,字與字之間速度要一樣,不能斷,尤其唸到斷句很明顯的時候常常會斷掉。
6.氣要順暢:
最困難的,氣要順暢相當不簡單,所謂氣要順暢就是念這本經從頭至尾,都不斷掉。
舉個例子:你聽鄧麗君唱歌,她在換氣你聽得出來嗎?聽不出來嘛!不過我們一般唱歌換氣時,是聽的出來,如果大家一起誦經時,在換氣我們就不誦,對不對!會停一兩句沒誦。
我的意思是,換氣要換到自然而不斷掉任何一句。所以稍有不順,就會斷句。每次念一直斷氣,那這本經唸起來就會不順暢,如果唸起來很順利的話,那會身心都很舒服。
就像打坐要數息,數息當中要本身要去調息,息調的好,坐起來很舒服,息調不好,坐起來相當的累。
因此誦經要有訣竅:注意力擺在丹田不要出力(不是小聲)用丹田的力量,不要念的很僵硬,要念的柔軟,會愈念愈穩定。
7.口中甘露:
在打坐時舌頂上顎,為什麼要舌頂上顎,好處為:
(1)不會口乾舌噪
(2)不會上火
同理,不會誦經的人,很用力念的人,誦一部經下來沒聲音了,尤其是大部經一次誦下來好幾個鐘頭的,一念下來都失聲,而且邊念邊喝水。
如同爬山的人,真正會爬山的人很少喝水!同樣的道理,會誦經的人、會打坐的人,也是如此。
舉個例子:現在要打坐四小時,心想沒好好的喝一下水,等下渴死了,真正會打坐的人,一坐下去,就會產生唾液,那唾液一直出來,就一直吞下去,一出來就吞下去,這樣就好了,所以懂這個方法口中甘露唾液自然會生起。
8.心生恭敬:
做任何事態度是最重要的,這個態度會決定你剛才誦經有沒有意義。我們誦經完,一定會回向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是用你清淨的心,去莊嚴佛淨土;如果你沒有恭敬的心,你根本就不清淨,不但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三寶,所以誦經要心生恭敬。
9.心生法喜:
你有沒有誦經誦到法喜充滿?還是偶爾有,偶爾沒有呢?
舉個例子:現在有一個神槍手,他應該百發百中,如果百發中,一發沒中,則不能稱他為神槍手。
因此如果你能每次誦經,都法喜充滿,就如同那位神槍手般。但我們有時心情好,誦起來就法喜充滿;心情不好時,誦起來就不法喜。所以你誦經時,要常常法喜充滿,如果你每次誦經都法喜充滿,這表示你已進入狀況。
10.不起妄念:
誦經不起妄念,誰能不起妄念?除非是個開悟的人,所以幾乎誦經都會起妄念,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繼續誦你的經,甚至你還會邊誦時,邊想到誦完要做什麼事情!
我們的心實在太不可思議,所以不起妄念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我們現在還會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現象,不要讓它困擾你,不要讓它產生挫折感。因為這是正常的過程!
產生一個念頭讓自己產生挫折感,這是最糟糕的念頭,不論是做事業,不論是做人,不論是學習,只要內心升起說:「學那麼久沒效!」那這個概念足以打敗你。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他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燈泡,換上我們老早沒耐性,所以知道起妄念就好,只要心存恭敬,繼續誦經,自然會降伏其心的。
11.自然背誦:
我們常常看到不懂字的阿婆,跟著師父唸經,到最後整部經都背起來。常聽人說老人痴呆症,反而年輕人犯痴呆症,背都背不起來,阿婆為什麼可以背起來呢?
研究的結果:當一個人懂文字,隨時要看都可以,但是對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來說,當她在與別人讀經時,她會特別的專心,反而我們懂字的不專心。所以一個懂字及一個不懂字的人一起背大悲咒,大部分反而認識字的比較慢背起來,就是這個道理。
12.心開悟解:
我們說修行,要修戒、定、慧,誦經時戒、定、慧三個同時俱足,三個全部都有,所以會開悟。為什麼?因為誦經時不會去犯戒,所以是能持戒;專心誦經,就是有定;經誦久了,其義自現,自然就有慧。
我聽一個老和尚說:「他《金剛經》不是看註解而懂的,是誦《金剛經》十幾年,有一天中午誦完《金剛經》後,自然就懂了。」
諸位,這對知識份子來說最不能接受,為什麼?知識份子就是用意識心,要去理解佛法。
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學生時代,有的書或句子看不懂,直到出社會後,再看過去看不懂的書或句子,居然意思都懂了。一樣的道理,既然會懂,誦經文誦過好幾百遍,好幾千遍,有一天那個部分你突然會懂的。
諸位,會懂的意思,是你不能放棄,才有機會懂;如果你放棄,是沒有機會懂的。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
相關文章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譯 全經文華語讀誦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為家庭、事業感到痛苦就去讀《地藏經》】

【為家庭、事業感到痛苦就去讀《地藏經》】
如果有遇到問題,說不通的,我都會教他去念《地藏經》。第一,有問題一定有業障,不管是外面的,還是思維的,都是業障。第二,《地藏經》能讓你生命回歸到靈性方式上。這一點很重要。
一般大腦思維發達的人,靈性都不高,這類人一般活的很理想化。大腦識性發達的人,有個特征,我執特別重,什麼都要為我好。哪怕賺錢,甚至學佛辯論誰對誰錯,他都要爭個輸贏。這類就是大腦識性發達的人特征。你有我執,就會和別人對立,想要從別人那裏得到東西。
打個比方,炒股,創業,一類來講,就是大腦思維發達的人幹的。他想,別人都能賺到,我一定能,畢竟我也是高學曆的。但告訴你,如果你炒股賺錢了,不是因為你有智慧,只是你有福報,偏財運。但一般偏財運的人比較少,所以炒股吃虧的人比較多,這才是正常的。
有些人遇到問題,就卡住,他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子,這類人靈性不高。而靈性高的人,往往是很憨厚的,不搞偏門小道的,這類人比較適合修行。大腦識性發達的人,他很會疑問,念佛為什麼會有感應,能治病,你給我解釋一下。
識性發達的人一解釋,就是說,念佛心靜了,身體得到恢複,所以病好了。那再高深一點的,他就解釋不了了。比如人得了癌症,一心一意去拜佛,夢見菩薩給他喝甘露水,醒來就好了。這類靈性的問題,他就解釋不了了。
念《地藏經》是讓你回歸到靈性去。有人拿起《地藏經》來,就說《地藏經》講因果,講布施,講發願。我已經懂因果了,所以我不念《地藏經》,我不懂得空性,所以我念《金剛經》。這就是用大腦識性來解讀《地藏經》,這就是很糟糕了。凡是大腦思維過多的人,對他修行障礙就特別大。
舉一個例子,有個人,他父親被含冤被抓進去,也沒有定案,但也沒有解脫出來。他就用官場理論解釋一堆,說早就可以出來,怎麼一直拖。我說,這就是業力,你好好念經給他,他也在了這個業,他就有被冤枉的業。而且受苦是了苦,消他的災,你就一心一意給他求地藏菩薩,這樣你就回歸了靈性上,不然你就很痛苦。
《地藏經》就是告訴我們因果不空,業不空。從業的真實存在來讓你對三寶有信心。民間講的,這裏面就是命。說宿命也帶有業的味道。但佛法更讓你能積極的改業。你有這個果,肯定有這個因,你要從因上下手。比如婚姻不順,那就因為自己有傷害過對方,有這個習氣。從因上改,因上不改,你離婚,再找一個,還是一樣,甚至更糟糕。
大腦思維發達的人,他很容易失敗,很痛苦。成功了,也很痛苦,要獨孤求敗。這類人,就是迷失了他生命的故鄉了。
但道理懂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這時就要靠地藏菩薩。《地藏經》法屬于他力法門,自己修行功德力,法界緣起力,加諸佛加持力。要靠地藏菩薩的加持,這個加持就要講到信心了。所以你不要把《地藏經》當成很普通的經來看,這時你的功德就很小。你要把它想象成,自己在忉利天上,佛給你講法,你就能得到大功德。
《地藏經》是你生命的地圖,你會常常迷路,為了家庭,事業,感到痛苦,這就是迷路。你就去念《地藏經》,讓你回歸到靈性的故鄉,你就放下很多,《地藏經》有讓你生命回歸的功用。
Resource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