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犯邪淫,當生福報就會削減,邪淫最損福報。

🌱「如果犯邪淫,當生福報就會削減,邪淫最損福報。本來可以當官的,官沒有了;或者會得重病,減少壽命,自古以來這方面的例子太多。」~大安法師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 【大安法師 答】:
「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因為物慾橫流,當事人甚至會認為這是享樂。在早先年代,婚外情是大家嗤之以鼻,很難立足社會的醜行。可能受西方新潮文化的影響,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挺浪漫,沾沾自喜。現在甚至形成一個顛倒的價值判斷!特別是對男同胞來說,如果只有妻子而沒有情人會都被認為沒本事,都是因為不信因果、輪迴的結果。
如果犯邪淫,當生福報就會削減,邪淫最損福報。本來可以當官的,官沒有了;或者會得重病,減少壽命,自古以來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但現在有些人無視這些事實,不怕報應。一般來說,人的各種煩惱中以淫慾心為最強大,當事人會感覺很快樂,很解放。這方面如果沒有因果的堤壩防範,就很容易出現婚外情。這在中國大陸已經比較普遍。
你要勸勉別人還是要從因果下手,說明這以事情對他自己、家庭、後代、來世都不好。尤其是女人更要潔身自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有人由於不相信因果報應,瞞著妻子或者丈夫搞婚外情,俱生神會記錄在案。《太上感應篇》講:「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西方國家出現的艾滋病禍殃,就是對六十年代以來出現在美國、法國的性解放思潮的懲罰。現在西方人也在反省自己,掀起了「貞節運動」。
美國每個中學門口旁邊必然有個幼兒園,很多女中學生已經做母親,一下課,就去抱她的孩子。現在中國這方面也已經走的很遠。原來我們讀書的時候,學校不會這樣!現在很多大學生剛入學就談情說愛,然後在旁邊租房子同居。消磨鬥志,腐蝕心靈,個個都成為享樂主義者。這是這個時代道德滑坡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安法師
🪷 以戒為師!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 ◎ ◎ ◎ ◎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治業障病,要行地藏願

治業障病,要行地藏願
人的病,凡是奇奇怪怪的,各種名目的,醫院治療不好的,都是業障病。人的色身本來是沒有病的,但因為違背了天地運行規律,比如有了殺盜淫妄酒,尤其是殺業,就容易生病,這時應該要念地藏經。
民國時,曹宗清女士,他母親潘夫人,生病了三年。到了春季時,更是全身浮腫。醫生說,這個病叫做氣虛中滿,要等浮腫的水流完了,才能命終,已經無可救藥了。這個曹女士,看到母親如此痛苦,醫院都無法救命,就求佛。後來信佛的朋友就指點她,要發願念地藏經給母親。她就效仿婆羅門女,發願說:母親能好起來,我就行地藏菩薩願力,好好弘揚地藏法門。
曹女士就虔誠念地藏經,三十部後,到了誦經圓滿的日子,她母親就上吐下瀉,把體內的水都排出來。再去醫院檢查,醫生都覺得奇怪。怎麼病好的這麼快。曹女士因為地藏菩薩救了她母親,她就更加信佛,念地藏經,來弘揚地藏法門。
這個曹女士,原來是老師,後來都辭職,專門來弘揚地藏法門。有人說,我也念了地藏經了,怎麼病都沒有好呢?
首先,業力是有能量的,好比一堆垃圾,垃圾少,處理乾淨就很快。垃圾太多了,估計要花很多精力。就去念地藏經。但一定要發願,發願弘揚地藏法門,救度苦難眾生。有這個願力在,就會改變病苦業力。怎麼弘揚呢?可以向人宣傳地藏經,宣傳地藏菩薩感應事跡,增加眾生對地藏菩薩的信心。
可以多印地藏經,建地藏像,護持地藏道場。最好在家裡,每天念一部地藏經,回向給所有冥界眾生。這就是弘揚地藏法門。
人體本來是不會生病的。六祖說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這個色身不圓滿,經常多病,就是有業障的緣故。應該懺悔。比如肝臟不好的人,心臟不好的人,念地藏經懺悔殺業,腎臟不好的,念地藏經懺悔邪淫業等。總之有病,就是有業力。
那業力也有能量,比如殺業,有輕重之分。殺業很輕的,念一兩部地藏經可能就好了。殺業很重,得了癌症的,要發願,把自己奉獻給三寶,這樣才能好。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林長,他也是得病,醫生說他活不過三個月,後來發願奉獻給佛教,一心做佛教事業,病就好了。
想要病好,一定要發大願。尤其能遇到地藏菩薩,能給我們赦罪解厄,救出地獄之苦。病人在人間,就受地獄之苦,死後一定落入地獄。這時父母至親,縱然不想捨離,也是沒有辦法。唯有給他多在地藏菩薩前,多做功德。
《福安觀音寺》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戒是一切善法之階梯】~隆印法師

☀️【戒是一切善法之階梯】☀️~隆印法師
「佛涅槃前,阿難尊者問佛:佛滅度後,以誰為師?佛告阿難:佛滅度後,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佛遺教經》記載世尊的教導:「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梵語,意為別解脫戒)戒律就是佛的法身,戒律住世,就等於佛陀住世。
戒的本義是防非止惡。止惡的戒稱為止惡戒,亦稱為律儀戒,又分為世間的有漏戒和出世間的無漏戒。而有漏戒中的欲界的戒,稱為別解脫律儀,色界的戒稱為靜慮律儀。出世間的戒稱為無漏律儀。別解脫律儀又分為在家戒和出家戒,其中在家戒有優婆塞、優婆夷的五戒、八關齋戒,出家戒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彌及沙彌尼十戒,正學女六法戒。以上是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說法。大乘佛教裡,戒不僅是止惡和行善的利行,而且更強調利他行的一面,所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的十善戒以及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的三聚淨戒。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為本質是罪惡的,因此稱為性戒。不飲酒是佛教五戒中的特色,雖說酒的本質無罪惡,但飲酒容易引起世人誹謗,容易誘發其他性罪,因此稱為遮戒。五戒是一切善法的基石,三世諸佛皆以五戒為根本。不殺生而護生,不偷盜而佈施,不邪淫而守禮,不妄語而誠信,不飲酒而清心,這才是佛陀製定戒律的根本精神。
🌱【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殺人,小至殺雞鴨、蟑螂、螞蟻等都是殺生。此外,浪費時間也是殺生。因為生命是時間的累積,所以浪費時間如同殺生。與此戒律相對應,佛教要求佛弟子不得食肉。《涅槃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戒殺主要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培養我們對於生命的敬畏意識。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但不應殺生,還要心存仁愛,以寬容之心待人接物。
🌱【不偷盜】,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產。偷盜有直接的、間接的,有形的、無形的。如小偷竊取、強盜搶劫是直接的盜,貪官污吏徇私舞弊是間接的盜。簡單地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未經許可便佔為己有就是偷盜。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但不應偷盜,還要勤行佈施。佈施的功德不在數量的多少,一分錢,一句話,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只要能利益他人的都要佈施。善行不見得要驚天動地,重要的是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並持之以恆,變成自己習慣的一部分,從別人的快樂之中體驗到快樂。
🌱 所謂邪淫,是指合法的夫妻關係以外的男女愛慾行為。如強姦、嫖妓、一夜情、同性戀、外遇、強迫別人賣淫等有傷社會風化的行為,都是犯了邪淫戒。一個人犯邪淫,不但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麻煩和痛苦。【不邪淫】,能使一個人克制自己的慾念,忠於自己的伴侶,有助於建立幸福的家庭,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 妄語就是說虛妄不實的話,包括挑撥離間的兩舌,惡毒傷人的惡口,雜穢不正的綺語。
【不妄語】就是要避免說假話,即不刻意誇大事實或掩蓋實情,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誠實守信的美德,獲得他人的信任。
🌱 飲酒使人思想遲鈍,神智迷亂。在酒精的作用下,一個人可能做出許多粗心、危險甚至不道德的事。凡是能刺激神經,使人喪失理智、敗壞德行的東西,諸如大麻、鴉片、海洛因、搖頭丸等,都屬【不飲酒戒】之範疇。佛云:「若以我為師者,凡是諸酒不得自飲,亦不與人,乃至不得以茅端滴酒而著口中。」飲酒是惡趣之因,放逸之源。佛經裡記載了這樣一個公案:迦葉佛時代,有位賢良的五戒居士,口渴難忍,便把家中的酒喝了,結果酒醉失去理智。這時,鄰家的雞跑到他家來,他又殺雞下酒。不一會,鄰家女主人跑來找雞,他又一時性起將女主人強姦。事後被鄰家告上官府,他又在庭審中百般抵賴,其結果是這位居士連犯偷盜、殺生、邪淫、妄語等罪,可謂教訓深刻。故說酒是一切過失的根本,連草頭許也不能飲用。
在浩瀚如海的佛教經典中,記載了許多佛陀告誡弟子以戒為師的諄諄教導。事實上,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無非是戒定慧三學,其中戒是手段,是一切善法的唯一階梯;慧(所謂「慧」者,覺也)是目的,是一切修學佛法者的終極所在。要修成佛道,明心見性,成正等正覺,必須得首先學戒,故《涅槃經》說:「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由此可見,無論修學什麼了義佛法,都必須以持戒作為基礎。
《百喻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從前有一位國王,種了一棵又高又大的上好果樹,結出的果子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到王宮,國王對他說:「此之樹上,將結鮮美的果子,你能吃到它嗎?」那人說:「此樹高大,雖然想吃,怎麼吃得到?」於是,他們將果樹砍倒,希望這樣就能吃到果子。結果砍倒了樹,果子卻還沒有長成。懊悔之下,又想重新把樹種起來,無奈大樹已枯死,無法再生。
如來法王有持戒樹,修善修德,嚴持戒律,就一定能結出許多功德聖果,心生願樂。我們欲得如來佛果,首先就應當持戒,修諸功德,就如「如來法王有持戒樹」一樣,不假方便。我們當中有不少學佛人,想成就法身,卻又不能嚴持佛戒,老實做人,到頭來終是一無所成。就像這個國王砍果樹一樣,果子未熟而伐樹,未得果子又想使大樹重新生長,結果兩者均不可得。
《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我們學佛,修行,首先就是要具足眾戒,要持戒修正自己的三業,從起心動念做起,從現在做起。
「戒」「律」二字,雖然通用,但卻各有所指。「戒」者,止也。「戒」就是嚴格禁止佛弟子作惡造惡,即「諸惡莫作」。「律」者,持也。「律」就是要求佛弟子積極行善,即「眾善奉行」。比如該做的善事必須去做,若不做就是犯戒。「戒」「律」合起來,就是「止」和「持」——止惡和持善。不少人對佛教戒律認識不夠全面,只知其消極的防非止惡,卻不知其積極的眾善奉行,失之偏頗,就無法契入佛教的真正精神本質。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戒律中最基本的含義,也是世間為人處事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戒律是修學的基礎,是通往一切善法的唯一大門,除此以外,再無別徑可通。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可以為善,可以為惡,所以佛制戒律,止惡修善。其實五戒、十戒,抑或是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相對狹義的、消極的,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製定戒律,最根本的含義是教導我們持戒的精神實質,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到達彼岸。可以這樣理解:佛教只要戒律存在,就能正法常住;四眾弟子只要嚴持戒律,佛教就能興盛;眾生只要持戒,就能國泰民安,富足祥和,普現清淨國土。
從前有個富人,出遠門時告誡僕人看好門戶,不要把毛驢及繩索丟失了。主人走後,鄰居演戲,僕人想看戲,就用繩索捆了門板,放在驢背上,趕著驢去看戲。這時,小偷乘機溜進家裡,偷走全部財物。主人回家後責問僕人,僕人卻說:「您只囑我看好門戶、繩索和毛驢,除此以外,非我所知。」主人怒斥:「留你看門,正為財物;財物既失,留你何用?」處在生死輪迴的人,迷戀五欲,成為愛慾的奴僕,就像那位僕人一樣。戒律就好比那門戶,守住了戒律,就守住了六根門戶,就能抵抗世俗的慾望,就能領略門戶內的佛法寶藏,得證正果。如果守不住戒律這扇大門,讓貪戀五欲的繩索牽著自己的鼻子走,無明煩惱就會覆蓋自己的清淨之心,佛法寶藏就會全部喪失。不可不戒!
戒惡揚善,自淨其意,變消極守戒為自戒而守戒。在「戒」的基礎上眾善奉行,努力精進,早證佛道,這才是我們守戒的唯一目的,也是我們正順解脫之本。嚴格地說,戒律的範圍是很廣闊的,除了佛陀給我們製定的戒律以外,我們還必須嚴格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宗教政策,尊重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
從前,有個人在罈子裡裝了一些穀物,他的駱駝把頭伸進罈子裡吃谷出不來了。這人十分發愁,有一老人告訴他說:「只要砍了駱駝頭,就自然出來了。」那人聽了老頭的話,砍下駱駝頭,結果駱駝死了,罈子也摔碎了。這就像我們學佛人,希望自己能修成佛道,卻不嚴守戒律,放縱自己,甚至無惡不作,如何能成就法身?結果是既死了駱駝,又摔碎了罈子,使自己完全喪失了領悟佛法的途徑,墮入三途而不能自拔。
《百喻經》裡有則故事,說從前有一夥商人,欲到大海里尋寶。入大海之法必須有嚮導引路,於是他們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名嚮導。在嚮導的指引下,他們走到一處曠野中,遇到一個天神廟。按廟規,過往行人必須拿活人祭祀天神方可通行,於是眾人殺了嚮導祭神。沒有嚮導指引,這夥商人一上路就迷失了方向,不久便在絕境中全死了。一切世人入法界修證正果,應當以「戒」作為自己的嚮導。如果肆意違反佛門戒律,那就像那夥商人,要到大海尋寶,卻又殺了尋寶的嚮導,最終會迷失方向,困死在茫茫的曠野中。
戒律就是我們學佛修行的嚮導,是一切善法的帶路人。戒律是佛陀的行持,沒有行持就沒有佛法。讀誦佛法經典而不能依戒奉行,就不是真正的修學。戒律滅寂了,佛法也就隨之滅寂了。所以戒律是我們正覺的生活規範、學習規範、奉行規範,是引導我們證得圓滿功德的唯一嚮導。我們不可等閑視之!
總之,嚴持戒律,才能身心俱安,才不煩惱恐怖,才能修定,最後明心見性。嚴持戒律,才是二乘福、二乘人修學的基石。戒律是一切善法的階梯,是無上菩提之本,是得證佛道之門。
世尊涅槃數百年後,北印度罽賓國有一個叫阿利那的惡龍王興災作亂,為禍人間百姓。當時有兩千多名大阿羅漢各盡神通,都無法將這龍王驅走。這時,有一位叫祇夜多的尊者來到龍池邊上,向龍王三彈指,說:「龍王,你今出去,不得住此。」惡龍聽後隨即走了,不敢有絲毫停留。兩千大阿羅漢不解,紛紛請教尊者,何來如此不可思議的巨大威力。尊者說:「我從凡夫到修學佛法以來,均嚴持佛戒,尊師重道,清淨身口意三業,即使是極細微的戒,也視同四重禁無異,所以神力不同。」
由此可見,嚴持戒律的威力是多麼巨大啊!」~隆印法師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 ❄️ ❄️ ❄️ ❄️ ❄️ ❄️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因為福報不夠,所以被業障拖著走࿐

࿐因為福報不夠,所以被業障拖著走࿐
不順
都是因為沒有福報
為什麼道理、法理懂得,心卻住不到呢 ?因為福報不夠。知道發脾氣不好,還是要發脾氣;……為什麼道理都懂,卻做不到呢?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禪定升不起來,被業障拖著走,就應該去念經、抄經、念咒、念佛、供僧、印經、放生、施食、修廟、侍奉父母、禪修、道場做義工,這些實修都能提升福報。
智者大師說過: 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消耗享用過去的福報叫做”吃腐食”,不積福報總有一天會把福報吃完,沒有福報處處是苦。
什麼是窮?不懂佈施就是窮。不懂佈施會有六種窮:財窮、身窮、智慧窮、心量窮、福報窮、擔當窮 。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報。所以要趕快修福,否則劫難臨頭時想修福就來不及了。
佛陀說,智慧,工巧,端正,精進,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遇到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是自己的業障,福報不夠。沒福報再努力也不會成功和幸福 。有福報的人,他心中想什麼,這件事就會出現。
佛陀穿針小福都要積累 。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所以度眾生一定要有福報。沒福報你說你的心量和佛菩薩一樣大,那是吹牛的。
生活之所以這個那個的問題,就是缺乏福報。天人有福報就有禪定在天上享福,沒福報就失禪定墮到其他界道。
所謂氣場、底氣,其實也是福報。福報大的人,光比較亮,禪定功夫大一些,所以給人感覺氣場強大,這並不是裝能裝出來。人也是如此。
有福報就快樂,沒福報就算呆在皇宮里也整天憂愁苦惱,就像墮在地獄裡,沒福報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財富美貌氣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報。
生活各種各樣不順遂的原因就是福報不夠,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
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小事,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
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進大海,大海也不會被一江水轉污,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谷王。
福報不夠,會導致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順和問題,這就是俗話說的”鎮不住”,”鎮不住”人事物。乃至一個人的想法,他的愛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報範圍內,福報提升上去,愛好和追求會自然的改變,這一點可以用來方便的幫助他人改掉一些癮習。
福報的範圍包涵一切:生活、工作順利、薪酬好、戀愛幸福、結婚圓滿、資財豐饒、人緣良好、兒女、威望、合作、生意好、身體、下屬聽話、心情, 乃至欣賞音樂、字畫、風景, 眼界寬、心胸廣闊、智商、情商、修養、品德、學校、想法、思維、世界觀、禪定、開智慧、懂佛理、開悟、證果、遇良師益友、開法緣、往生,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福報,所以佛說在端正精進智慧工巧福德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福報升上去了,生活自然會好,自己的想法、愛好、追求也會跟著改變。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就在哪個層次。
沒有福報而說自己心量大,那是吹牛的。一百個億砸來穩如泰山的企業家,心量自然比一個億就砸得心跳貪婪的企業家心量大。
福報不夠,就會鎮不住人、事、物,比如鎮不住上司,鎮不住下屬,鎮不住配偶,鎮不住考試,鎮不住姻緣,鎮不住工作,匯聚不了人氣……於是產生種種問題。
打個比喻:把福報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顆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轉不動你,而且你可以轉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大星球引力大,轉得小星球都跑來旋繞,福報就是這個引力。
不順就是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把這個不順鎮得住,壓得下去,有福壓眾惡。開個小店,生意很好,福報鎮得住。小店做大了,小夥計都不聽話了,客人也少了,不順的麻煩多了,這是福報不夠這麼大,鎮不住了。做上司,下屬都不聽話,福報鎮不住。做下屬,上司隨意指責你看你不順眼,你的福報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歡一個對象,他老給你冷臉,你壓抑,覺得不平等。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是他轉你,你圍繞他轉。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這段時間福報不夠。心裡抑鬱、悲傷、痛苦、想自殺。這段時間沒有福報了。
一個工作,別人做都很順,不出問題,自己去做,問題一個接一個。福報太少,鎮不住這工作。家裡眷屬鬥諍,爸媽、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問題,很多煩惱。這是他們和自己的福報都不夠了。
福報不夠,直接住到地獄餓鬼位上去互相對待和感受生活。
福報不夠,就像一根小蘆葦,
業風一吹,就東倒西歪。
福報夠大,就像一座山脈,
業風吹也不動,這就是鎮得住。
福報並不僅僅是以金錢房子好車來計算的,因為一切都是福報,包括禪定也是一種福報,生活中常見如下棋、書法、專注練習禪修等等是增長禪定的,禪定代表的福報,舉個例子:
有個人看到寶馬車,得不到寶馬車就為此痛苦,那說明這個人的福報最大也就只有寶馬車那麼點大,心量也就這個寶馬車這麼大,追求也是這個寶馬車這麼大,因為這個寶馬車就能轉他,讓他心動。
福報超過這個寶馬車,他就會覺得「寶馬不怎麼樣」,寶馬車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海濱別墅,他就會覺得「別墅也不怎樣」,別墅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比爾蓋茨,他就會覺得「我的財產全捐了算了」,一百億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對方,他就會覺得「這個人很一般」,放面前也不會引他心動。
因為什麼?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擴大了,胸懷寬廣快快樂樂積極進取順遂無礙。如果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卻說自己的心量像菩薩那麼大,那是吹牛的。
有人會想,哦呀,天魔也很大福報呀,天魔都是幹壞事的呀。其實天魔的善根、智慧、禪定也是非常好的。有時在佛經上看,佛陀在上面說一句法,聽法的惡魔一下開悟就成了十地菩薩。但是我們聽好多句法,還是沒開悟,這就是各自的善根福報所決定的。
·地藏王菩薩·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消除業障的三種方法

消除業障的三種方法
《解深密經》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具足一切無盡財寶成就大悲,何緣世間現有眾生貧窮可得?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是諸眾生自業過失,若不爾者,菩薩常懷饒益他心,又常具足無盡財寶,若諸眾生無自惡業能為障礙何有世間貧窮可得?
也就是說不是菩薩不慈悲不布施財物於我等,而是我們自己所做的惡業障礙我們不能得到財物。如今我們該如何消除業障呢?
如何消除業障
第一點、消除業障要真誠懺悔。
我們生生世世學佛修行不能成就,是因為有業障,每一個人都有無知的時候,造下種種的惡業,比如殺生,墮胎、忤逆父母、不敬師長等等,這些都是不好的,都要懺悔,先明白自己的過錯。
懺悔就是改過,後不再造,如果懺悔了,明天還照做,這是自欺欺人,欺騙佛菩薩那個「業」就更重了。真的懺悔,真的不再造了,要發心學習佛菩薩,用我的身體來表法,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這個功德就很大。
我們有的時候為了懺悔業障,也可以每天念個幾部《地藏經》迴向給眾生,以此消除業障,
第二點、佛號是消業障之王,有不可思議功德。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講:每個法門都有消業障的功能,有的懺悔的方法可以消淫欲的罪業,有的可以消瞋恨的這個業力,有的可以消殺生的罪業,但是對於釁人、契嚉法、陳年的罪業,這些方法都懺悔不,唯有「念佛」能夠消除,念佛號有消諸多業障的功德。所以業障現前時,趕緊念佛號。
念佛會越念越歡喜,法喜充滿就表示業障消了。如果有業障,就會覺得很昏沉,精神提不起來,感覺到沒有體力,精神集中不了,妄想很多,這都是業障重的表現。
這都不要緊,只要以至誠心念佛號,一句「阿彌陀佛」聖號,能消八十億劫重罪,關鍵是用至誠心,肯定能得利大益。
第三點,要發願,沒有願力就感召業障。
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做的事就是利益眾生。要利益眾生,得有智慧,智慧不具足怎麼辦,要發大願,願消三障諸煩惱,願的智慧真明了,在《優婆塞戒經》裡面,善生尊者就問佛說:佛,你三十二相那麼好,怎麼得來的呢?
佛就告訴他說:你要學法,你要發願。你要不發願,你就得不到。學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說其大數八萬四千。
你要是利益眾生,你必須得學法,你要發願。如果你不發願,你所有想修行的什麼都達不到,所以發願是第一名。
佛家說,業不重,不生娑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妄想執著就是我們的障礙,有此障礙若不能除之,就是我們受苦的病根所在。
我們因為業障重才生到這個世界。所以必須要清除障礙,方能順利學怫。
經常發願,經常運用智慧心。你要具備了這些誓願了,有了力量了,你在修行的時候,一切障礙逐漸就消失了。
沒有願力你就感召業障,業障就越重。我們懂得發願,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只要你發了這麼好的願,命運就天天在改變。 發心願力越大的人,福德越厚重。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人走霉運的三個原因】

🧧春節很快就到了,先祝菩薩們蛇年吉祥如意!
☀️【人走霉運的三個原因】☀️~轉載
🔸一、【邪婬心重的人】
第一個消減的是福祿。官位降低或不順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為自己的福和祿已經不夠了。盡管努力也很難達成自己理想目標。男女都會在腎氣方面及生殖器方面得病。自己的子女也會不順利在感情方面。
邪婬之人最終是墮到三惡道去,輪轉動為物身,受鴛鴦雀鴿報。在世容易得膀胱和腎病,健忘很快。因為元氣消耗很多,建議愛自己的人,不要遊戲自己。不要因一時快樂而把自己福壽全部快速折損出去。
🔸二、【虧孝道之人】
忤逆父母之人,見父母就是喊來罵去的,一出口就是傷害之語,抱怨父母的,經常不回家看望問候父母的。向父母索取錢財自己吃喝玩樂的。父母得病之知不理睬的。
爭奪遺產忘恩之人,都會讓自己諸多方面不順利,頂撞父母人,頭會經常痛,因為這是犯上。父母為上。並且走背運很長時間。這要馬上懺悔自己。
要想轉變命運和消除自己的罪障,必須是要給父母磕頭,去認錯。用自己的孝順心來感恩父母。讓他們原諒你的過失並讓他們高興。為父母念佛,放生積累更多的善業迴向給父母。命運會很快轉變過來。你看那些,事業和婚姻財富很如意的都是大孝之子。
🔸三、【殺生重的人】
每天都吃鮮活的生命來滋補自己的色身,有的是買家活物自己宰殺,有的是去市場讓別人殺。
吃的動物肉越多脾氣就隨之很大,肝火越旺就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嗔心就重。這樣就開始惡性循環。心情不好,發脾氣,就離病難不遠了。運氣開始走衰敗。這近報自己遠報子孫。孩子也會很不聽話。不順的事情一個接一個。生活中到處可見。
轉吉祥運必須戒殺放生。發願吃素或一年或三年直至終身,身體明顯好轉,心情不急躁。脾氣變的溫和。」~轉載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 ◎ ◎ ◎ ◎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吃素是福!
請菩薩們慈悲幫助,每多一餐素食,眾生就少受了一些苦難,法界也多了份安樂!感恩!
多吃一餐素食,少夾一塊肉,無盡福業在其中矣!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