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乞叉底蘗沙「KSITIGARBHA」。「地」具有如同大地般安忍不動之意,而「藏」就代表深靜密慮之意,所以「地藏」就是代表具有如大地般廣大悲心的菩薩。

Spread the love
梵名乞叉底蘗沙「KSITIGARBHA」。「地」具有如同大地般安忍不動之意,而「藏」就代表深靜密慮之意,所以「地藏」就是代表具有如大地般廣大悲心的菩薩。
當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宮說法時,曾付囑地藏菩薩,要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與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世界,留住世間,教化六道眾生。以是之故,菩薩常現身天上、人間及地獄等處,救度眾生,自誓必定度盡六道眾生,方乃成佛,誠如《地藏經》所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像極具特色。一般菩薩之造形多為頭戴寶冠、瓔珞裝飾、身披天衣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為光頭圓頂或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手持錫杖的出家相。由於地藏菩薩發願在無佛的五濁惡世中,應化現身以濟度眾生,為了使眾生能深信因果、尊敬三寶,是以顯現出家之僧相。
「大願地藏王菩薩」之名的由來
地藏菩薩所以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是因為從久遠以至今日,其悲心大願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度化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反應了地藏菩薩的大悲願力。
菩薩在過去生,就曾發此弘願。無量劫以前,有一佛土,其佛號「一切智成就佛」。一切智成就佛在未出家以前,是一個小國的國王,地藏菩薩則是其鄰國的小國王。二王相交甚篤,一齊學佛,同以十善,利益子民。然而附近其他國家的人民,心性倔強,多造惡業,不修善法。看到如此的景象,其中一王即發大願:「願我早成佛道,普度群生。」另一國王則發願:「若不先度盡罪苦眾生,令得安樂以至菩提,自己絕對不先證佛果。」
不久,發願早成佛道的國王出了家,精進修行,速證佛果,號一切智成就如來。而發願度盡眾生方成佛道的國王,直到今日,仍是難行能行,本其初衷,不辭艱辛地度化難調難伏的眾生,他就是大願地藏王菩薩。
悅地利女、光目女救母
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記載,久遠以前,在覺華定自在如來的年代,地藏菩薩曾為婆羅門女。她的母親名叫悅地利,不但不信因果,還修習邪門外道,顛倒是非,並造殺生業,所以死了之後立刻墮到地獄受大苦難。
婆羅門女子非常孝順,不忍心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於是變賣了所有的家宅財產,買了許多香燭花果,到各佛寺去布施供養。因為她至誠恭敬,一心稱念佛號,她的母親承孝女布施供養的功德力,故得以出離地獄的苦難,升天享福。
另一記載,是在過去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年代,地藏菩薩也是一名孝女,名叫光目。她的母親生前貪吃小魚小鱉。光目知道母親因為殺生的緣故,所以死後一定是的三途惡道的果報。有一次,藉供僧的因緣,光目懇請應供的阿羅漢入定觀察,果然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於是光目發大誓願:「從今以後至百千萬億劫,所有地獄及諸惡道的罪苦眾生,我都誓願救拔,直到他們盡皆成佛,然後我才成正等正覺。」由於光目廣大的願力,她的母親終於得以脫離惡道,並於往後無數劫中皆出生於無憂國土,最後也將圓成佛果,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地藏菩薩的大願、孝心及深信因果、仰敬佛法等行持,實為修行學佛者所當倣效之楷模。
九華山道場因緣
相傳新羅國 (朝鮮) 僧人金喬覺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於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修道,故有言安徽九華山為地藏菩薩說法的道場。
金喬覺,出生為新羅王族,相貌奇特,頂骨高聳,穎悟異常,後來剃髮出家為僧,法號地藏。地藏比丘出家以後,即攜帶白犬善聽,航海來華,看到九華山狀如蓮花,峰巒俊秀,山川幽奇,便選擇了一個平坦的巖洞,潛心修行。
有一天,地方士紳諸葛節與一班村老,登山賞景遊樂。不期然地遇到巖洞中閉目禪坐的地藏。地藏生活清苦,僅以山中的白粉土充飢裹腹。諸葛節經詢問得知地藏原為新羅王子,遠來求法,深愧未盡地主之誼,於是發心倡議為地藏建造禪寺。
當時九華山的土地多為閔公所擁有。閔公素信佛教,樂善好施,得知捐地建寺一事,即對地藏說言:「九子山頭的土地,隨您取用。」地藏卻說:「只要一袈裟的土地就足夠了。」說完,即將一領袈裟擲向空中,袈裟一展,遍覆九華群山。閔公見到這般景象,甚為歡喜,不但捐地建寺,而且還遣公子隨地藏出家修行。之後,閔公亦拜其子為師,出家為僧。
地藏住錫九華,弘宗演教。於九十九歲之際,跏趺圓寂,肉身置於石函中,三年不壞,顏貌如生。後人迎其肉身入神光寶塔,一路上只聽到骨節動搖如金鎖撼鳴的聲音,《全唐文》記載:「菩薩鉤鎖,百骸鳴矣。」後人禮拜地藏肉身的功德,也如文中所示,不可思議。由此,世人認地藏比丘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無疑,廣塑雕像頂禮膜拜。
May be an image of sculpture, statue and text that says '若 有 善 或 土 石 膠 是 人 百 è¿ 生 於 三 十 = 天 善 女 金 銀 銅 鐵 或 彩 畫 形 像 作 此 菩 薩 永 不 墮 於 惡 道 瞻 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 禮 者。'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