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這四句太寶貴了,真的是妙不可言。
“無垢清淨光”:垢,就是塵垢,也就是一些個不清淨的東西,非常的污濁。
你沒有這一些個不清淨的、不潔淨的塵垢了,自然就有一種清淨的光明。
這清淨的光明,就是對著塵垢說的,若有塵垢,就沒有清淨光明。
沒有塵垢了,就是有清淨的光明。
沒有塵垢,就是妄想沒有了。
你若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層塵垢。
打兩個妄想,就有兩層塵垢。
打三個妄想,就有三層的塵垢。
妄想打得越多,塵垢也就積得越多。
“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沒有塵垢,見性也就是見著清淨的光明。
你沒有塵垢,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
若有塵垢,就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
所謂“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就是明心,就是常住的真心。
在《楞嚴經》上講:“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常住真心,就是明心。
性淨明體,也就是清淨的本體,也就是如來藏性。
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叫“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
黑暗也很多種的,現在所說的黑暗,譬如你沒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沒有智慧就是黑暗。
你沒有願心也是黑暗,沒有想要去實行的心都是黑暗的。
又者,你不學戒律、不守戒律,這就是黑暗了。
你不修定力,這就是黑暗。
你不修慧力,這都是黑暗。
你不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都是走黑暗的路。
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就是光明路。
所以“慧日破諸闇”,智慧就猶如太陽,把一切的黑暗照破了。
你想要聽佛法,這就是光明。
慧日破諸闇,這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猶如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
照破什麼黑暗呢?
「觀世音菩薩」修真空觀,照破見思的黑暗,證到般若德。
什麼是見思?
見,是見惑,是對境起貪愛,對著這個境界,生出一種貪愛心來。
思,是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對於這個理認不清楚了、迷昧了,生出一種分別心來。
「觀世音菩薩」修清淨觀,破除塵沙的黑暗,證得解脫德。
「觀世音菩薩」修智慧觀,破無明的黑暗,證得法身德。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這叫三德谛藏。
真空觀、清淨觀、智慧觀,這叫三觀。
慧就是觀,觀也就是慧。
「觀世音菩薩」修這三觀而證得三德,斷除見思、塵沙、無明這三種的黑暗,所以說“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伏,是降伏、制伏;制伏什麼呢?
「觀世音菩薩」能把這水、火、風三災都制伏了。
所謂“火燒初禅,水淹二禅,風刮三禅”,等劫末的時候,有水、火、風這三災,第一個災就是火災。
為什麼火會燒到初禅天?這火災怎麼會生出來呢?
就因為初禅天的天人有煩惱火,所以他們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間的火。
這時候,空中現出七個太陽來。
一個太陽人都受不了,等現出七個太陽的時候,這山河大地都變成火炭,一個清涼地方也沒有。
所以把人也都燒死了,把海也都干涸了,海變成陸地,陸地變成高山,高山又變成大海。
天地間就有這麼奇妙的事情。
等火災過去了,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或者在什麼箱子裡,或者是什麼裡頭,就剩下幾個人。
以後慢慢又傳出人種來,人又多了。
人多,這個世界就有人滿之患。
人太多了,也太復雜了,所以造業的人也多了。
那麼第二次,這水災就來了。
這水災淹到二禅天,這時候,二禅天上的天人也都受不了這個水。
為什麼水會淹到二禅天?
因為這二禅天的天人有煩惱水,所以就以他自性的水,招感來外面的水。
這個水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是從星球來的,是從月光來的,是從天河來的?
整個世間波浪滔天,淹沒一切,沒有陸地存在。
等水災過去了,又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世界人多了,又有人滿之患,這時候就有風災。
這個風,不但把人間的房廊、屋捨、山河、大地、草木,一切一切,都被風刮得粉碎了。
就是三禅天上的天人,也都逃不出這種的災難。
因為三禅天的天人,在他自性裡有煩惱的風,所以就以他自性的風,招感來外面的風,和世間這一股飓風接觸了,就也受不了這個風災。
所以古人有這麼一首偈頌: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這六欲天有五衰相現,這五衰是什麼?
(一)花冠萎謝。
天人戴的帽子,是花生出來的;這個花不是人種的花,是自然而有這花冠,天人都莊嚴他這種花冠。
等他五衰相現的時候,這花也很自然都殘舊凋落。在沒有衰相現出,花總是新鮮的;等到花一殘舊了,就知道這個天人的壽命即將終了。
(二)衣著塵埃。
天人的衣服不像我們人間的衣服,一個禮拜要洗一次,或者兩個禮拜洗一次,或者一個禮拜洗兩次,這是分人而論。
如果不洗,就不清淨的。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總是沒有塵埃的,因為天上根本就沒有塵埃。
等到他五衰現前的時候,衣服不潔淨了,也有塵埃了。一看見衣服著上塵埃,就知道這個天人將要死了。
好像我們人,身上平時沒有生蟲子;等要死的時候,他的氣息還沒有斷,身上有的地方就生蟲子了,這也表示死相現了。
天上人衣著塵埃,這都是由業報感招的。我們這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塵埃?
以前講《楞嚴經》,已經給你們講過,就因為我們人心裡有太多妄想,所以世間上的塵也變多了。
我們的妄想和塵是一樣,沒有分別。
所以這一切的塵垢,都是由我們妄想心所造成的。
(三)兩腋汗出。
天上人身上,不像我們人間的人常常出汗,他們都沒有汗出的,可是等到五衰現前,這兩腋就汗出了。
(四)體放臭味。
天上人的身體,一天到晚都有一股香氣。他們並不是擦一點香水,或抹一點香粉,或者用香薰一薰,他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氣放出來。
但等他五衰現前時,身上就沒有香氣,而有股臭味了。
(五)不樂本座。
天人那真是自在得不得了,一天到晚總在那兒打坐參禅,什麼事情也沒有。
等五衰現前的時候,他在那兒就坐不住了。
坐一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這麼樣子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覺就墮落,天人壽命就終了。
六欲天有這五衰相現,初禅天就有火災,二禅天就有水災,三禅天就有風災。
所以才說: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你就生天,生到那個非非想處天,
享有八萬大劫那麼長的天福。
可是到天福盡的時候,還要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裡邊去,這都不一定的,所以很危險的。
不如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倒駕慈航,好像「觀世音菩薩」來教化眾生,這是比較穩當的。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菩薩」具足大智大慧,這種光明,照耀到我們一般人所住的凡聖同居的世間,也照耀到二乘人所住的方便有余世間,還照耀到菩薩所住的實報莊嚴世間。
佛所住的世間,是常寂光世間,又稱為常寂光淨土。
菩薩所住的世間,是實報莊嚴土。
二乘所住的境界,是方便有余土。
方便就是權巧方便,有余就是多余,言其這個世間上,煩惱還沒有斷盡,還有多少余剩下來的。
我們一般人所住的這個世間,也有凡夫,也有聖人,也有佛,所以稱為凡聖同居土。
「觀世音菩薩」用大智大慧,普照這一切的世間──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所以說“普明照世間”。
以上皆是佛法僧三寶的功德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脱得自在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脱得自在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脱得自在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