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二)

Spread the love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的名字!華語慈氏,或叫「無能勝」,阿彌陀經中的阿逸多就是他的名,他是補處菩薩,沒有那位菩薩再超勝過他,所以叫「無能勝」。無央數劫前,曾蒙佛的付囑,今在忉利天宮,佛又再度付囑直至將來阿逸多成佛以前,要度盡六道裏一切眾生,而且要令他度離三界,了脫生死。世尊!我會遵照付囑去做,願您不要憂慮擔心,這是感念佛恩!要報佛恩就是度眾生。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這裡是指那十之一、二尚未解脫的眾生,由於六根習性及妄想心識,對於善惡業,無抉擇慧,時而為善,時而作惡,有惡的習氣,則造殺盜婬妄的惡業,自然結了三惡道的苦果。由於善的習氣熏習,則造種種十善的業,故而結成人天等趣的樂果。追逐外緣境界而生善或生惡,六根攀緣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念念不忘,就成了心的影子。心境相會而生種種妄想善及惡!心不是真實的心,境也沒有真實的境,佛法是以心為主,只要管住這妄想心,則境界是境界,心不在焉,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境界與你何干,害你的還是那妄想心,是那性識不定的心。境界千差萬別,歸納有二種:一種順境,則起貪,貪財、色、名、食、睡。二種是逆境:則起瞋、嫉妒。龐居士有一首句頌說:「鐵牛那怕獅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鳥,我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此喻心不為外境所欺,如木人與鐵牛,不去攀緣外境萬物,管住心,叫心識定於善法之上,才不會輪轉五道。如果逐境而生,則惡習結惡果,善習結善果,時而人天時而三塗。五道是將阿修羅道配到其他五道裡,五道各有各的阿修羅。生死流轉不息,無窮無盡。塵劫就是將三千大千世界碎成微塵,每一粒微塵算一個大劫的數目,叫塵劫。要這麼長的時間來受苦,迷失於三障八難之中。障者阻害之意。障正道,害善心,障又分三:(一)煩惱障?起貪心、瞋心、痴心是屬意業。(二)業障:是指身口二業。十種惡業五逆十惡等業障。(三)報障:動身口意而造惡業,感得地獄惡鬼畜生的果報障礙,想用功修行都不可能,以上是「三障」。所謂「八難」就是有八處見聞佛法很難叫八難。又名「八無暇」,無閒暇修學佛道也。藏經裡邊有一本經叫:「八無暇」,這一共有八種: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俱盧洲,此洲無佛法。因快樂無暇,所以他不要修佛法。五、無想天:就是長壽天,外道修無想定得的天,他以為得了涅槃之道,結果佛菩薩教化,他也不動。生這個天,學佛也是個障難。六、盲聾瘖啞:人道中六根不具足的障難。七、世智辯聰:人世間聰明的障難,這個人特別聰明,飽學世間學問,你勸他修學佛法,他自以為辯才本事很大,什麼都聽不進,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障難。八、佛前佛後:生於佛前或佛後,不能見佛,這也是障難。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