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輪 | 不亂搞男女關係,就是佈施給眾生清淨梵行

十輪 | 不亂搞男女關係,就是佈施給眾生清淨梵行
夢參老和尚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欲邪行」。夫婦的關係是正。亂搞男女關係,沒經過正當結婚的手續,就叫邪欲。
「即是施與欲流所漂一切眾生無驚無怖」。你要能持淫戒,不亂搞男女關係,就是佈施了,佈施給眾生清淨的梵行,佈施給眾生。願一切眾生都沒有嫉妒,都沒有傷害,都沒有苦惱。
「無有熱惱」。因為欲念是生熱惱的,傷害到別人。自己的妻子、自己的丈夫能夠歡喜滿足,不合法的欲念不要有,不合法的色的關係不要有。斷淫欲,欲就是貪淫。咱們所說的好色,貪圖那種欲的境界相。正當的夫婦關係之外就是邪淫,不應當交的而交,這個就叫色慾。
如果能斷色慾的,「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成熟的感的果。在五趣道中,天、人、三惡道,常時在這裡沈沒。如果不犯這個,就善根成熟。要犯了,這叫惡業、惡業障。由此而產生的種種煩惱,在一切有情當中,這是最大的障礙。障什麼呢?障你的學法,障你家室的平安。作這種惡業所感的果報,壽命無常。如果斷了這個惡業,離開邪行不正當的行為,把它摧毀了。說種種的業障報障,煩惱障、有情障、法障,還有個家室障,障礙你的家室,障礙你的學法,障礙你跟一切有情的交往,生種種煩惱,生起業障。把這個斷了,斷了呢,得到安寧,得到幸福。
「於現身中」。現在的報身當中,如果能斷這邪欲。
「諸人天等皆共親愛,無所猜慮,身心安樂」。如果你自己不亂搞,你的家庭裡頭也都很安靜善良,一生沒得邪淫,那你就沒有憂悲,也沒有苦惱。
「所愛妻子眷屬圍繞」。家庭很幸福。
「臨命終時,不見可怖剡魔王使」。那你所得到的境界呢?
「唯見可意成調善法,具戒富德真實福田」。這樣的人叫真實善知識。這都跟前文一樣的。
「身心歡悅」。自己有深切的敬仰的心,信念。
「既命終已,還生人中,諸根圓滿,支體具足,隨所生處,具諸眷屬。端正聰明,安隱快樂」。這跟前文都一樣的。只是修習離欲,沒有邪念頭,沒有邪的行為,說能斷一切惡的不善法。當然是沒有離婚的了。但是有邪淫的行為,不但離婚家庭破裂,馬上你不得安穩。這一正一反。要是能修一切菩薩願的,修菩薩行的,深入廣大佛的智海。斷了欲念就成道果,最起碼的證得初果。
斷了欲流了,你所生的都是佛國土。佛國土沒有女人相的,梵天以上沒有女人相的,那欲念就不起了。離開一切諸淫欲,具足一切梵行。咱們經常講究梵行,就是清淨的行為,沒有女人,沒有愛欲,具足梵行。所有生到這個國土的都沒有,都斷了欲了。但是斷了欲了,沒有女相,那國土的人呢,人都是化生的,不是胎生的。有卵生的、有濕生的、有化生的,這大家都懂了。這是具足梵行的、清淨行的,生到淨佛國土去。
May be an image of 1 person and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法門是富貴的法門,唯信者得益

地藏法門是富貴的法門,唯信者得益
《地藏經》屬於難信之法。不要說沒有修行的,難以相信它能治病,就連有些老修行人,也不一定對《地藏經》有信心。
我就見過一個比丘,常年生病,大熱天也要穿三件衣服。他很崇尚上座部佛教,對於佛教的他力,佛菩薩不可思議加持力,他就不會相信。我想,他能相信,這些就是業障病,發心念幾年《地藏經》就會好了,但沒有信心。有《地藏經》對他來講,等於沒有《地藏經》。
《地藏經》屬於難信之法,一般人講,我相信。你要真能相信,要經得起考驗才可以。就單單一個生病的問題,就可以考驗出你的信心。有些人說,學佛人,生病了,當然上醫院。
我想,如果真修行,這個臭皮囊還搞不定,那實在是很麻煩的事情。只能說業障還很重。所以真修行人,你有病,就有有業障。這個是真理。許多人都不信。對病是業障一說,沒有信心。
《地藏經》仍屬於難信之法。許多人念《地藏經》很久後,仍然找不到感應,就退去了信心。他的信心也是不堅固的。只要你對一個法,信心不堅固,跟你說,你修其他法,一樣信心不堅固。但也有些人,念了很久經,求子求不到,就完全退卻了。那是什麼因緣呢,仍然是因為他信心不足。
修地藏法門,念《地藏經》很重要,其中講到念念護持三寶更重要。大家去看《地藏經》講功德利益,都是護持三寶的利益。你單念經,而不肯護持,不管是財力物力護持,仍然說明你信心不足。一個信心很足的人,是拼命的去奉獻給三寶的人。要記得。
我看許多人越修行福報越小,就是因為他一修行,就想著付出最小,收穫最大。這個心態,你要跟地藏感應,就很困難了。只能說,你種種善根而已。真的要感應,是一心去給三寶付出的人。
當你有這個心時,其實你心態已經富貴,你求子求財富,就很容易。地藏法門是富貴的法門,你要先心富貴起來。不要拿著一本經,然後抱著貪求心,這樣子只能種善根而已。
至於對地藏真正的信心,並沒有生起。當你信心沒有真正生起時,遇到巨大考驗,尤其是病苦考驗,你就過不了這一關。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你沒有信心,代表沒有福報。而沒有福報時,就代表缺少信心。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造地藏菩薩像感應三則

造地藏菩薩像感應三則
宋朝,開寶寺的釋惠溫,有一位侍奉他的童子,不知姓名,十四歲那年,有個看相的人叫健真,見到這個童子說:「這個孩子,壽命最短,殘餘的壽命只剩一個月而已。」惠溫法師聽了健真的說法,就讓童子回到他親人的家裡;當時降下大雨,來往道路不通,就投宿在一位畫師家裡,童子看到畫師正在繪畫地藏菩薩像,就自己以手指甲,也學著畫像在牆壁上,天晴雨盡然後回家。
一個月後,還回到開寶寺,惠溫法師非常歡喜,自語說:「健真說的是空話!」立即請健真,來見童子,健真看後說:「這個孩子延長壽命,將活到五十歲,實在不明白原因!」童子自己說:「我以指甲畫地藏菩薩像,當天晚上夢見有一位出家僧,和我同臥並互相言談,對我說:‘你五十!你五十!’如此再三高呼,除此外,我沒有做其餘的善事。」法師和健真,都感嘆說:「聖力不可思議啊!」後來童子出家具戒,就是惠藏法師。
《卍新纂續藏經》之《地藏菩薩像靈驗記》
蕳州金水縣侍郎,姓劉,因緣故去鄰居家,途中撿到一根錫杖,見錫杖頭部刻有像,不知是什麼像,拿回來插在牆壁中,多年想不起來所放置的東西。後來他遭遇疾病死去,心胸還有些微溫暖,家屬沒有埋葬,經過一天兩夜,居然死而復生,流淚不止,悔過自責,投身地上禮拜。
家人問:「主人為什麼這樣?」回答說:「我剛死的時候,兩位騎馬的冥官,一前一後,將我驅趕到閻羅王的廳堂,怒視並呵斥我。當時有一位沙門,形貌丑陋鄙劣,來到廳前。閻羅王見到很恭敬,從座位上下來,跪下對沙門說:‘大士什麼因緣來這這裡?’沙門說:‘你所召來的侍郎,是我多年來的施主啊,今天想要救他。’閻羅王說:‘業報既然決定,這事讓我怎麼辦呢?’沙門說:‘我以前在忉利天上,受釋迦如來囑託,能救定業眾生,怎麼能捨棄侍郎呢?’閻羅王說:‘大士志願,堅固不動,如金剛山;我必定放他回人間!’沙門聽了很歡喜,牽著侍郎的手帶回到生路來。辭別的時候,侍郎問沙門說:‘不知您是什麼人啊?’沙門回答:‘我是地藏菩薩,你以前活著的時候,路途中見到我的像,撿回來放置在牆壁中。你能回憶起來不再忘記嗎?’這麼說完,忽然就不見了!」
既然見到這樣殊勝的利益,回憶過去怠慢菩薩像的過失,連連自責不已;聽到的人讚嘆奇異,去看牆壁,果然有錫杖,頭上有像,於是努力在像上加刻色彩。此像高五寸,放光明,安置在家裡,將房舍改為精舍,取名叫做「地藏院」。
編者註:為什麼菩薩在地獄現身,形貌丑陋鄙劣?因為常年將像,放在牆壁中污損所致啊,菩薩隨此因緣現身,故而我等佛子,應當以後汲取此教訓,潔淨處安置供養佛像。
《三寶感應要略錄》
後周的尚書伯悅,信奉三寶,他的妻子難產死了,他為她修追福,造了等身地藏菩薩像,設齋僧法會,竭誠禮供菩薩。不久,他夢見妻子,衣裳鮮潔,對伯悅說:「我多世以前,為人妻而不生子,丈夫常嘆無兒,我便教他娶妾,不久小妾懷孕,丈夫愛敬小妾,我生了惡念,扮作親友的樣子,以好食和毒藥殺其母子,因此惡業,我墮落無間地獄六劫,然後投生人間,於五十七世中,皆難產而死,世世常以你為丈夫,受此大苦,現在你為我造聖像修追善福,因此惡業已經滅除,我當生忉利天,威德光明遠勝以前,你升天後,我將做你的配偶,此後我將永不受女身;彼天中善法堂,至每月二十四日,一三千世界化身地藏菩薩,無量無邊,集會其中,徧滿無憂樹下,說法利益眾生,都是金色僧人的樣子;他們有段時間為我說法,告訴我說:「你們夫婦造像,如法修行,得脫苦趣。」因為在天上,故生善心,不起邪心。’伯悅醒來後,真是覺得悲喜交集。
《卍新纂續藏經》之《地藏菩薩像靈驗記》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是一切其他菩薩不能比的》

《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是一切其他菩薩不能比的》
佛在滅度之前,眾生很苦,怎麼辦?得委託一個代表人,在沒有佛住世的時候代佛說法,代佛度生。
佛把這樁事情委託給地藏菩薩,大家想想,他為什麼不委託給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的名氣比地藏菩薩大,很多人不知道地藏菩薩,沒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觀音菩薩,而託付給地藏菩薩,什麼道理?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從哪裡生的?從孝親尊師生的,如果沒有孝親尊師這個根本,大慈大悲沒有。跟樹一樣,它有根,根是孝敬,地藏菩薩表孝敬,換句話說,地藏菩薩代表修學的大根大本理。
委託給地藏菩薩用意何在?說實在話,他非委託地藏菩薩不可,因為地藏是心地法門,孝親尊師,佛法從這裡學起。委託地藏菩薩,就是說明佛陀不住世,眾生要想脫苦、要想成就,一定要學孝親尊師,這就是地藏法門,這就是地藏菩薩所表。
觀音菩薩的慈悲是地藏法門的擴展,把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心行,擴展到孝敬一切眾生,奉事一切眾生,這是觀音菩薩。所以觀音菩薩也依地藏菩薩做根本,沒有地藏他那個慈悲就沒有依靠,地藏代表根本法門。
換句話說,佛這個付囑,教我們從根本修,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地藏菩薩本願經》學起。地藏法門就是教你開發心地的寶藏,所以這是大乘教裡面的起步。觀音法門是把地藏再提升,提升就是觀音。
用什麼方法開發?孝親尊師,孝道、師道能開發自性的寶藏,自性的寶藏開發出來,要用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要獨享,你的智慧德能福報不要獨享,要讓所有一切眾生共享,你的福報就不得了!
文殊是智慧,有智慧不造罪業,無論是受罪,無論是享福,都在修福,都在提升。普賢菩薩是實行家,落實,說到一定做到,那是普賢。
四大菩薩就是代表佛陀教化眾生這四個主要的功課,四門主要的功課。這四門功課有次第學,有同時學。你開頭學習是有次第,你在日常生活運用的時候是同時,《華嚴》上說「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是次第,圓融是沒有次第,次第跟圓融同時,互相不相妨礙。可是初學的時候偏重次第,學習有基礎之後就轉向圓融,圓融就自在。
地藏菩薩累劫以來時時發願,那個願心永遠不退,這是值得我們效法。所以我們真正要想發心,學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是一切其他菩薩不能比的。
佛在這個經上講,除了文殊、普賢、觀音菩薩,其他菩薩都不能為比。即使觀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在願心上來講,地藏菩薩超過他們。但是我們在大乘佛法裡面接觸多了,明瞭所有一切菩薩的願心,就是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我們幫助苦難眾生這個願心特別強,這就是所有一切菩薩法裡面,地藏法門最為殊勝,道理在此地。
同學們當中有常常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有修學地藏法門,很好。地藏法門是什麼?是孝親、是尊師。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是地藏菩薩。要把這個精神,這樣的教誨,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是真修地藏法門。
如果我們天天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每天稱念地藏菩薩名號幾萬遍,我們對父母不關心,對長輩不尊重,那就錯了,完全錯了,你的心行跟地藏菩薩完全相違背,這我們要能夠想到,才能真正得到大乘經教的受用,才是真正護持自己的大法,這個大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是自己的。
——淨空老法師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菩薩本願經》前面摘錄的「覺林菩薩偈」,講的是「華嚴第四會」,是否此偈有特別的庇佑 ?

《地藏菩薩本願經》前面摘錄的「覺林菩薩偈」,講的是「華嚴第四會」,是否此偈有特別的庇佑 ?
這一段很重要,可惜一般人不重視!《地藏菩薩本願經》裡為什麼擺《華嚴經》的內容?
這就是思想觀念的提昇,先要有這樣的思想觀念,再來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才不會走錯路。如果沒有先看「覺林菩薩偈」這一段,有些人會害怕,為人死後好像都沒有任何希望了,就是下地獄而已!但看了這一段就可以知道「萬法唯心造」,一切都是你意識的表達、表徵。什麼叫意識的表徵?就是你的身、語、意做過那樣的事情,才會到那樣的地方去,但是這也要有一點慧根,才容易理解。
這整個偈的重點,在講相的緣起,都是由於眾生意識的關係,所以要瞭解以後才知道怎樣去修正。意識能帶動我們的行為、語言,所以不要去做那些符合到地獄道的事情,死了以後就不會到地獄道去。「覺林菩薩偈」這一段很重要。
〖覺林菩薩偈救命的故事〗
在宋朝時, 有一位出家人, 名叫釋僧俊, 俗性王氏。王氏出家後 ,並不守戒律 ,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病死了。但是 ,三天後 ,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 醒來的時候 ,不停的哭 ,不停的向十方大眾懺悔
原來 ,他將要死的時候, 看到了兩位冥官要來追他,追著追著 ,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僧人說: 我是地藏菩薩 ,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偈文如下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 應當如是觀, 心造諸如來 (晉朝所譯)
(也就是現在的 ,若人欲了知 ,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為心造)
你若能念此偈, 能閉地獄門 ,能開淨土道 ,能通報命,說完 ,地藏菩薩就立刻消失了,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羅王 。
閻羅王問 :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 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 僧俊這麼說 。 閻羅王就問: 那麼,你還記得嗎?
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 沒想到 ,才誦了上兩句 ,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
閻羅王趕緊說 :你別再念了 ,別再念了! 於是就放僧俊還陽。
僧俊還陽後 ,找出了四句偈的出處 ,才知道此偈原來是出自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時所說的 ,也就是我們現在讀到的覺林菩薩偈。也因此 ,後人才會將此偈整段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前面。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May be an image of 1 person and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地藏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夢參老和尚: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幾年佛學院之後,經常生起這麼個問號:怎麼樣修行?
大家都聽過經,每部經都有修行的方法,只是你沒有深入去學,或者修觀、或者修事相的修行——像禮佛、拜懺本身就是修行,我們上早晚殿乃至過堂都是修行。然後我們做佛的事、種種供養,如果你觀想這功德不可思議——大家聽《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第三大願,就是「廣修供養」。
《地藏經》上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第一個是在做佛事的時候要修地藏的行願,要造一切的善因,《地藏經》都這樣告訴我們。
例如我們剛講課的時候,大家靜坐下來一、二分鐘,你就設一個供養修行。不是讓你拿香、拿花、食品、衣物,拿這四樣來供養,而是用你的觀想力來供養,甚至十大願王的「普皆迴向」,迴向本身也是供養。聽經之前迴向、聽經之後迴向,這就是修行,時時用你心的觀想力去修行。
在我們讀《地藏經》的時候,地藏菩薩他在因地當中、在佛像前,不論婆羅門女、光目女都在佛像前做供養。供養就是發願,發什麼願呢?救度眾生。雖然是救度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墮到地獄去了,也是三惡道眾生,要發願度眾生。
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發願、怎麼迴向,就看看地藏菩薩的教導。他說:十方一切諸佛慈哀憫我,聽我為我母親緣故,發廣大誓願救度我的母親。這是發願了,讓她的母親「永離三途及斯下賤」。
這是光目女說的,因為她的母親墮三途之後,又生到她家中做僕人的小孩,這叫卑賤女人;壽命只有十三歲;又死了,死之後又下地獄。她就發廣大誓願,救度一切眾生,讓她的母親以後再不受女人身。
光目女髮願:自今以後,在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請佛證實,在以後百千萬億劫當中,所有世界、所有地獄、所有三惡道諸罪苦眾生,都誓願救拔。「誓」比「願」更深入一些。誓願令離開地獄、離開三惡道的惡趣——畜生、餓鬼等。這些罪報人,我把他們都度了成佛,方成正覺。
地藏菩薩這樣發願。各人的願力不同,各人的想法也不同。如果你想要像地藏菩薩這樣發願,那永遠成不到佛,因為地獄永遠不空——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等你到了地藏菩薩所證得的程度,那時候你就知道地獄是沒有的。度眾生沒有眾生相,我們在有為法中一定得觀想無為。一切法本身就是無為,凡是有形、有相、有言說,都無實義,都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
但是在你的業果當中,明白因果業報是不虛的,不過你證得體性空,一切業報都空。但是有時候就事上講,理含於事;有時候就理上講,理攝於事,在你學修時這兩種觀想都要有。因為我們現在想學地藏菩薩,在地藏菩薩開始所發的願,我們也如是學,心裡也如是思惟,口裡也如是說。
學地藏法門,基本上都要供養地藏像,要發一個「救度一切苦難眾生」這麼一個願。願即希望一切眾生都不要受苦,都離苦得樂。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口裡所說的、身體所做的、心裡所想的,都依佛的教授教導、教育我們的方法,這就跟善法相應了。這是第一種修行,設種種供養。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千日地藏,法門殊勝,感應不思議】

【千日地藏,法門殊勝,感應不思議】
湛嚴法師慈悲開示:
祖師大德講的,如果世間福報不夠的人,可以多修地藏法門,因為地藏法門可以快速增加福報,比藥師法門更迅速!
因為 釋迦牟尼佛咐囑了地藏王菩薩,
到下一尊佛,彌勒佛出世的時候,
所有的事情都是地藏菩薩要管的,
所以你求地藏菩薩,
會比你求藥師佛會快一點,
因為這是地藏菩薩滿眾生的一種願力。
像我們都修到有感應了,
所以你要自己去修一段時間,
然後求地藏王菩薩,保證滿你願。
但是你要先修三年不間斷,不要說,
我修了一個月沒有感應就不念了,
要三年不間斷!所謂三年不間斷,
那你要按照《地藏經》講的,如理如法去修。
因為很多上師教的地藏法門都不一樣,
但是依《地藏經》講的,
教你每天要一千聲的地藏聖號,
如果你要出遠門,要一萬聲,保護你自己,
迴向你的家人或迴向你要出國的兒子也好,
希望他們都平平安安回來,
那你要幫他們念一萬聲,保證平安。
然後每天至少要讀一部《地藏經》,
如果真的沒有空,
最起碼要讀「一品」,再有空一點念「一卷」,
《地藏經》有十三品,有上、中、下卷,
今天念上卷,明天念中卷,第三天下卷這樣,
有時間最好是一部,這樣要不間斷,三年,
這樣就會特別有加持力。
你可以自己修看看,一定有加持的,
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咐囑地藏王菩薩的本願!
像我自己有修過,很有感應。
我講我媽媽的事情分享大家,
我教我媽媽,如果要出去,
或者要出門去做什麼事情,
念一下地藏王菩薩,十聲就好,十聲就好。
然後之前有一次,高屏溪斷橋,有沒有聽過,
那天我媽媽剛好要從那邊過去,
她就有一個預感:「不要上橋、不要上橋!」
然後她到那邊就停下來,
才一下子而已橋就斷掉了!
她就跟我說:齁~你的地藏王菩薩很靈驗內,
教我出門要念十聲,有效有效!
所以,要救自己就要念,地藏菩薩一定會幫你忙,
護法神、堅牢地神每天跟著你,相不相信,
二十四護法諸天的堅牢地神,
因為祂護持地藏法門,連玉皇大帝,
還有祂的眷屬都來加持,真的是這樣。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為什麼《地藏經》是佛弟子必修的經典?

為什麼《地藏經》是佛弟子必修的經典?
《地藏經》是中國佛教里流傳甚廣的一部經典,是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所說的一部經。
佛陀慈悲臨涅槃前,愍念許多眾生尚未悟道,沉浮於苦海,而無依止,特將吾等閻浮提眾生,殷勤咐囑給地藏王菩薩,「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悉使解脫,遇佛授記」,頗有託孤之意。地藏王菩薩受此重託,而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藏王菩薩更是一位孝順的菩薩,其在因地時曾兩次示現女身,即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為救亡母,而發廣大誓願,要度盡一切罪苦作惡眾生。以此因緣,古德稱《地藏經》為佛門孝經。
《地藏經》雖然講的多半是事相,但以事顯理,暗合道妙。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惡,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故知天堂地獄皆是「業感所成所化」。
《地藏經》,對每個學佛的人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實際上《地藏經》可以說是四眾佛弟子必修的經典。為什麼這樣提?有沒有根據?這裡,我講一下學習的體會,談談幾點依據。
《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
佛門有三部孝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經》。孝道是佛法的基礎,孝親是做人的基礎,度眾生就是孝親的擴大。
我們學習《華嚴經》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個就是孝親的擴充,發展。反過來說,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麼能夠相信他會愛護眾生,會救度眾生呢?所以,離開孝道就沒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擴展和深入。《梵網經》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為戒。這個對於孝道的解釋,就非常之透徹了。
這部《地藏經》說,地藏菩薩示現婆羅門女、光目女,孝親度親的事迹,地藏菩薩正是以一念孝親之心,而發展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偉誓願。這個就是給我們修行的人作出了典範。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廟子裡頭去求佛菩薩保佑自己的獨生子女,這真是非常荒唐!決不可能如願。
曾經有一些青年的知識分子,博士生,他們曾經向我提一個問題,他說我們這些都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當然全部精力都關注到子女的成長上。別人說要保險,最好初一,十五到廟子裡頭去燒炷香,捐點功德,就最保險。他問我可不可靠?我說不可靠。這個不是佛教的主張,佛教是教我們如何做人,你在家不孝父母,你把父母當成僕人來看待,你到廟子裡頭去燒香,捐錢,你的娃娃就消災免難了,那佛菩薩都成了受賄了。難道佛菩薩還會稀奇你那個錢?我說佛教講的是自種因,自受果。佛教教我們孝順父母,你不孝順父母反而虐待父母,你種的這個因,就該得這個果報。
印光大師對這個問題也有很明白的開示。他說你現在當別人的子女,再過幾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現在如何對你的父母,就是種因,等於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向後來,就跟到來了。如是因,如是果,這絕對沒有錯了的。今天來說對年青一代提倡孝道非常重要,我們學習《地藏經》就很好的體會孝道在學佛上的重要。這部經正是佛門一部孝經,值得我們很好的學習。
《地藏經》是佛陀的遺囑
佛陀在圓寂前,有兩部遺囑。一部是《佛遺教經》,《遺教經》重點是對出家弟子講的。它告訴我們佛滅度以後,以戒為師,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這個對於出家人來說必須遵守,佛教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滅亡,就看我們對於佛陀最後的遺囑如何看待。
另外一部遺囑就是《地藏經》。朱鏡宙居士專門寫了一本書,名稱叫「《地藏經》是佛陀對在家弟子的遺囑」。他這個提法有道理,因為《地藏經》里說,佛對地藏菩薩託孤,在忉利天宮託孤,托的什麼呢?這個範圍就廣了,時間就長了。就是從佛滅度後到了彌勒菩薩成佛之前,這一長段時間內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內,著重在人道,天道。為什麼在人道,天道?因為人、天道的眾生是法器,人天道的眾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眾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來作度眾生的工作。包括了這麼大的範圍,這麼長的時間的眾生在內,當然也包括了我們今天在坐的大家在內。所以這遺囑啊,涉及的時間長,範圍廣,也體現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們墮入三惡道,叫地藏菩薩要多方的保護,救度,這個就恰恰像家庭父母臨終的時候,諄諄地告誡,反覆的叮嚀,所以佛陀講《地藏經》,十方諸佛都來出席,都來讚歎,就顯示了這部遺囑的重要,也說明了十方諸佛對於眾生都是如母憶子。因此這部遺囑也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遺囑。
當年弘一大師在聽講《地藏經》的時候,情不自禁在講堂里忍不住放聲大哭。今天我們學這部經,應該生起佛恩深重難報的思想,不忍聖道衰,不忍眾生苦,才發得起菩提大願。我們大家都應當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負佛陀的遺囑,荷擔如來的家業。我們看《地藏經》上最後一品「囑累人天品」佛是這樣說的,概括起來有四句話「現在、未來天人眾」。當然包括我們都在內。「吾今殷勤咐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怕我們墮三惡道。我們學習了這個,使我們體會到,我們作為佛教徒,必須知恩報恩,體會到佛恩深重,很難報答。
《地藏經》是為人處事的教科書
凈業三福第一福就是講做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也是凈土法門的基礎。《地藏經》首先提出來的就是凈業三福,特別是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非常具體,讓我們懂得,教導我們不離日常生活來修學佛法,實際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居家,乃至於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做,就是《地藏經》告訴我們的。能夠依《地藏經》修行,你就能止惡行善,消災免難。這個非常具體的指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說這部經對我們做人處世非常有用,這是一部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地藏經》是具體講因果規律的經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虛雲大師說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餘了。」這個結論不是隨便下的,離開了因果就沒得佛法。他又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不僅是我們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這個「逃」字,這個字份量很重啊!
印光大師說:「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晚種的是殺盜淫妄的因,當然得的果報就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果。這個決對沒有錯,種污染的因,當然得污染的果報。種清凈的因,才得清凈的果報。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經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所以我們今天作為佛弟子,必須明因識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虛雲大師提出學道的先決條件,第一個就是深信因果,第二個就是嚴持戒律,因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這一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關係都非常密切。《地藏經》對因果談得很具體,這個是絕對真實不虛,沒有信心的人把這部經看成神話,那就錯了,那就得不到真實受用。
從以上四點說明了《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是佛說的遺囑,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是學習因果的重要經典,所以我們從這四個方面就可以說明這部經典應是佛弟子必修的經典。
文:《轉載》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住處供地藏菩薩像 所住的地方就有十種好處

住處供地藏菩薩像
所住的地方就有十種好處
夢參老和尚:
【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于所住處。于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嘆。】
這段經文是說塑像供養,畫的、印的紙像,銅做的、鐵打的、木雕的、泥塑的,不論什麼材料都可以。
為什麼說南方清潔之地呢?南方清潔之地是兩個鐵圍山之間,我們是得不到這種清潔之地,那是閻羅王住的宮殿處,那個地方是地藏王菩薩在南方化導眾生。不要起分別心,南方就是形容的意思。
不論你用土、用石頭、用竹子、用木頭都可以,不論質量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個佛龕,供上地藏像,供一張紙像也一樣的。當然是金、銀、銅、鐵,質量尊貴一點,你心里更誠一點。如果是紙像,一印很多;假使想尊貴一點、花錢多一點,打個金像還會引起盜心。我說做個泥巴像還是好的,不要起分別心。
最重要的是你心里起恭敬心,燒香供養,或者頂禮。瞻視、頂禮,瞻本來是看、觀的意思,瞻望的意思。望著像磕頭,磕下去,心里頭想地藏王菩薩就在頭頂上加持你,一邊禮,一邊觀想,贊嘆地藏王菩薩的功德。相能生心,就是因為這個境,把我們這個心生起來了;而我們這個心不被這個像的境轉,要禮地藏的法身,大家多做如是觀。
現在這一品是地神護法,護什麼法呢?護你聞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或者見到地藏菩薩的像,聞名見像所得的功德。因為你聞名見像之後,地神可以護法,使你免除一切災難。免除哪個災難呢?經文中就告訴我們了:你或者請了地藏像、或者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你所住的地方就有十種好處、有十種利益。
【 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闢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這是說你闢一間靜室供養地藏菩薩像,前面說,金、銀、銅、鐵、木雕、泥塑乃至于畫像都是一樣的,而且要能夠燒香供養、瞻禮贊嘆。你如是做了就能得到上面所念的十種利益,因為《地藏經》是就世間法講的,不講理法界,多數講事法界。事法界就是你所做的事情符合了這部經上所要求的,就能夠產生這些效果。前面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威神願力不可思議,你信了;你對《地藏經》、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教你應行應做的,你都理解了,以後就會得到這些好處。
“土地豐壤”,是指你所居住的國度說的,就是五谷豐收,總體上有糧食吃,沒有疾疫流行,沒有害蝗蟲,沒有惡性的傳染病菌,這些都沒有了。
“家宅永安”,土地上沒有風災、沒有水火災,沒有盜賊;所住的地點,你家庭都吉祥了,也就是平安的意思。這是現世的。
“先亡生天”,過去的父母或六親眷屬、以前過世的人,因為你供養地藏王菩薩、燒香禮拜地藏王菩薩,這些六親眷屬都能生天,不會再墮三惡道。當然還要有你的回向,你要作意,作意就是回向,死者是已經過去的人,能夠得到生天的快樂。
“現存益壽”,增益你的壽命。我們有很多佛教弟子,不怎樣希求長壽,他所希求的就是生極樂世界。但是也有的弟子怕死。生活的環境很好,經濟也很充裕,生活很安適很舒服,這樣子他就願意多活著。如果是病苦乃至于經濟情況不好,打工又很緊張的,掙不到好多錢,各種壓力,他就是悲觀失望,也就沒有畏懼死的心理。我說:你信佛不?他說:似信不信!如果說不信,他也信佛好多年了,浮泛地。我就勸他念念《地藏經》,就可以使你增加壽命。
第五種利益是“所求遂意”,你所要求的能夠滿足。我們要求的很多,有時候不完全滿足,有相似滿足,有半分的滿足,不是全分的。
第六種“無水火災”,自從你供了地藏王菩薩以後,三災能夠免除,水災、火災、風災。這上面沒有說風災,其實也包括風災在內,就像台風。我們在福建跟廣東,以及台灣,經常鬧風災,在台風襲擊當中,一個村子或一條街道,有的房屋被吹垮,有的人也受傷;但是同一條街道,有的家庭很平安,他沒有什麼感覺。在共業當中還是有別業,那就顯示菩薩的加持力了。
“虛耗闢除。”就是那些無妄之災──就像你走在路上,那個樓房掉下來,把你打到了,這種事在大陸經常發生,我在報上看到香港也出過這麼幾件事。他在路上走,樓上不注意掉下東西來,正打到他腦殼上,打傷了。這在美國還可以打官司要他賠錢,但是在大陸上沒有人會賠你,打傷了活該你倒霉,你告誰?在美國,這房子要整修,或者他摔一跤,他就跟你打官司,讓你賠。這種就叫無妄之災,屬于虛耗的事情──這類事情都找不上你。
“杜絕惡夢。”在同一個情況之下,因為供養地藏菩薩的關系,這些或者不大明顯,特別顯著是做夢。你如果供養過地藏王菩薩,乃至念了《地藏經》的時候,那個惡夢不再做了。為什麼不做惡夢了呢?是地藏王菩薩加持,所以一般人對做夢的感覺很大,做夢夢見鬼神,或者夢見走夜路,或夢見了往生的時候,有些害怕境界,這個情況都很多的。但念了《地藏經》、供養《地藏經》,這種恐怖心就沒有了。
我們內心雖然感覺遂意,但是外頭的憂患、無妄之災很難免的。“出入神護”,我們生在末法的時候,有這種殊勝因緣,能夠遇到大乘的佛法、能遇到《地藏經》,遇到了之後,你要是能贊嘆禮敬供養,以這個功德,你的行住坐臥有護法神保護你。別的護法神我們不管他,起碼這個地神,他是發這個願的,他一定保護你的。
“多遇聖因”,第十一品講地神,他能保護你,讓你多遇到聖因──或者聞法,或遇到善知識。出世的因都叫聖因,了生死、成道的因都叫聖因。遇到這種因,還是因為你自己種的種子,這個因就是指因緣說的,除了你自己有心,還有外面的助緣。這是堅牢地神說的。
他說假使在未來或現在,這些眾生能夠在他住居的地點,或者做這麼一個小龕室──這個龕可大可小。如果我們家里不方便,像打個木頭這麼一個龕,龕就一個盒,罩龕的那個盒,這要不了幾個錢。供上這個龕,就等于地藏王菩薩的法室,或者那個佛龕就等于一個屋子當中又有一個屋子。
如果你做好一點,前面這個龕室還有個蓋,如果你感覺要做什麼事情、有客人來了不方便,你把蓋蓋上;如果沒有蓋,弄個布或紙把它蓋上,保持清潔的──如果能這樣做,再能塑一張紙像,或請一尊木雕的或泥塑的,這樣感到的果就有十種好處。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and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聞地藏菩薩名而修敬仰之行,必得大利

聞地藏菩薩名而修敬仰之行,必得大利
宏圓法師: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嘆。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未來世,就是指佛在忉利天宮,廣說地藏行門以後的無量無數劫。若,這是不定詞,若有,因為將來行惡者多,行善者少。善男子善女人,這是指有善根的男子女人。菩薩名字,菩薩都是以德來立名,名雖說是假名,和合而生,本性空寂,但是要隨世間立名,可以讓眾生聞菩薩名以後,而生敬仰之心。以名來召德,聞名成種,有感才能應。就像我們的洪鐘一樣,洪鐘雖說洪亮,有叩則鳴,不敲它怎么會響?聞地藏菩薩名而修敬仰之行,必得利益。就是說,如果在將來的世界中,有這些善男信女們,聽聞地藏聖號,或用語言來讚嘆,或者瞻仰禮拜,或者專稱菩薩的名號,或者以百味飲食花香燈燭來廣修供養,乃至用五彩繪畫,用各種木料來雕像,或者用油漆來裝飾地藏菩薩像,那這么絲毫的微善,這種人就能應當感得一百次往生於三十三天,永受天福,而且永遠不會墮落到三惡道當中去。
因為古來大德對《地藏經》註疏的很少,我們查的資料裡面,只有清朝青蓮大師的《地藏本願經科注》,還有民國知性法師的《地藏本願經演孝疏》。這裡邊對《地藏經》的三十三天解釋,和我們現在人解釋的不同。我們現在的法師,把三十三天解釋為橫著的三十三天,橫著的,就是忉利天。師父講經講過忉利天,是三十三個橫面。近代的法師有的解釋為忉利天,還有一部分的法師解釋就是三十三天,不作更深的解釋。按照青蓮大師的《地藏本願經科注》,還有知性法師的註疏裡面來講呢,說這個三十三天,並不是指忉利天橫著的三十三天,而應當是灌頂咒經當中的,豎著的三十三天。這樣更能說明,供養造像功德之廣遠,顯示出地藏菩薩不思議的威神之力。
這三十三天是:近際天,普觀天,快見天,無結天,色究竟天,淨光天,普等天,愛勝天,福愛天,極妙天,廣妙天,微妙天,守妙天,淨明天,遍淨天,約淨天,水應梵天,水無量梵天,水微梵天,水行梵天,摩訶梵天,梵輔祿天,梵眾妙天,化自在天,化應聲天,不憍樂天,兜率陀天,鹽摩羅天,須焰摩天,忉利天,毗沙門天,惟睒聞天,毗樓勒天,提頭賴叉天。這些天我們知道也就行,這就是欲界天和色界天,只不過翻譯的人不同,所以翻譯的名稱也各不相同。就像我們《無量壽經》翻譯的是阿惟越致,而《彌陀經》翻譯的是阿鞞跋致,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翻譯的人不同。
這裡說的百返生於三十三天,這是青蓮大師的《地藏本願經科注》當中說的,是指從第一重天四天王天,往上到色界五淨居天;再從五淨居天往下,到四天王天。中間的每一層天,都按次第而生,各盡每一層天的壽命,這樣上下往返一百次,享受天上的妙樂。而且不但是享受天福,還能永離三惡道。像我們說欲界天,色界天,色界天裡面五淨居天以下,還都是凡夫居住,還是要六道輪迴的。而這裡就跟我們說明,永離三惡道,沒有六道輪迴的,這個更加顯示出地藏菩薩的大願了,沒有六道輪迴,永在天上受勝妙樂。後面經文還會講到,然後承得天福,還能修行,最後成就佛果,是這么一個大的功德利益。我們前面講過,要往生到天道,要修五戒十善,四禪八定,五淨居天是三果聖人居住的地方,很難修的。而現在聞地藏菩薩名,讚嘆、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只做到其中一種、兩種,哪怕極微的一種,就能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可以說是修因少而受報多,歷時近而享福遠。
這一段經文,主要是體現了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威神誓願力,令一切剛強難化罪苦眾生,修絲毫的微善而得大利益,這都是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威神妙力。我們剛才講過的威神誓願,他百千萬億劫,他老人家無量劫所發的誓願、所修的威神來成就我們的。就像阿彌陀佛,我們講四十八願的時候,我們五逆十惡的眾生,只要你具足信願,念佛不要有任何的功夫的,只要你具足信願,這就是功夫,具足信願念佛,臨欲命終十聲皆得往生。而這裡給我們說明地藏菩薩的大願,你絲毫的微善,地藏菩薩的威神誓願承載著你往生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