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的力量比聰明的大腦厲害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 或者去算命。

福德的力量比聰明的大腦厲害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
或者去算命。
想算一算什麼時候更好。
這個心,都是偷心。
尤其是在生活中,
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
福報承載著一切,
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
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
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
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
佛陀滅度後,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
他統一了五印度,也造了許多殺業。
那後來他就皈依了佛門,
成為佛教的護法。
阿育王可以說把佛教傳播到了全世界。
阿育王想要供養佛陀的舍利。
但人間已經沒有了佛舍利。
阿育王就去問他的國師,是個阿羅漢。
阿羅漢有神通,告訴他說,
佛陀舍利只有在龍宮和天宮有,
你想要供養,就去龍宮請。
阿育王就帶了三萬兵,
到了海邊去吶喊,
叫龍王把舍利子拿出來。
喊了很久,龍王也沒有出現。
這時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
你雖然是人間的王,
但龍王是護法部的王。
他的福報比你大,
所以你叫他,他不出來。
阿育王就問說,那我要怎麼做。
阿羅漢就告訴他,
你去修福報,你去齋僧,行善,
這時福報就超過了龍王了。
果然齋僧三個月後,
阿羅漢就告訴他,
這時你去海邊,你帶著一個侍衛去就好,
只要彈指,龍王會來見你。
阿育王就去了,
到了海邊,三彈指,龍王出現了,
是個年輕人形象,見到阿育王就鞠躬。
然後問阿育王有什麼事,
阿育王說要供養舍利。
龍王就把舍利分給了阿育王,
阿育王建了八萬四千塔。
阿育王問阿羅漢,
三萬兵去,龍王不出來,
我為什麼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
阿羅漢說,不是三彈指,
而是你的福德所感召的力量。
福德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
那其實是福德力量,
不是他有生意頭腦。
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
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
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
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能有人護持,也要有福報。
哪怕你不修,做世俗生意,也要有福報。
不要說,他運氣好,突然發財了。
哪有運氣好的問題啊。
都是福報現前而已。
現在人講賺錢,這個不對。
應該要說努力培養福報。
人有福報,做什麼都能賺錢。
有時候為了錢,可能損更多福報。
那福報也分為兩種,
一種是世間福報,
一種是出世間福報。
世間福報包括做世間事業,
慈善事業,資產很多,權利很大。
這個是世間福。
那出世間福,
就包括能遇到善知識,
遇到佛法,
能夠懂得去修行辦道,
然後去尋找解脫,
這個是出世間福報。
有些人很有錢,
但不信三寶,和佛法沒有緣分,
這個就是出世間福報不足。
有的人靈性高,很快就去修行,
但常沒有人供養,
想要修行卻為生計奔波。
這個就世間福報不足。
兩樣福報都要培養,
有錢的應該多結三寶緣,
多齋僧佈施。
目犍連的母親墮落地獄,
還是靠僧團的力量來救出來。
目犍連是神通第一,
但他自己都沒有辦法救母親,
還要依賴僧團。
可見齋僧功德之大。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福報確實非常重要,有福報的人和沒福報的人差別非常大

福報確實非常重要,有福報的人和沒福報的人差別非常大,有福報的人能夠輕而易舉做許多善事,而沒有福報的人費盡力氣卻連一件善事也無法成辦。​
如果我們像這些人一樣精勤上供下施,也會成為具足福德之人。有了福德,就會像如意寶那樣,無勤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
歷史上有許多具大福報者,如福力王子、善義王子、大施商主(這三位都是佛陀的前世)以及阿育王。​
福力王子的福報非常圓滿,當他還在母胎中時,就能加持母親說出“積福得安樂,故人當造福,精勤常積累,對福生信解”的偈頌。​
善義王子為了遣除眾生的貧窮,曾經和弟弟惡義一起到大海中取寶,在回來的路上,惡義用木條刺瞎了善義的雙眼,並搶走了如意寶,還騙父母說善義被淹死了,但善義依靠自己的福德力,後來不僅雙目復明,而且重新獲得了如意寶。​
大施商主為了遣除眾生的貧窮,到大海中的龍宮取寶,結果以他的福德力,取到了三枚如意寶,並在南贍部洲降下了珍寶雨。​
阿育王是佛涅槃一百年後出世的一位國王,他役使鬼神一夜之間造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據傳記中記載,阿育王的福報超過龍王,當他來到大海邊時,龍王都親自出來恭敬承事他。​
此外,許多高僧大德也有巨大的福報,許多人見到他們的尊容就膽戰心驚。​
《因緣品》中對此也有比較:“諸福真奇妙,其果極善妙,無似福解脫,是故當積福……福德淺薄者,難化墮惡趣,如沙中無油,彼者豈有樂。”​
講得非常清楚:福德非常奇妙,它的果報極其善妙,沒有像福德那樣能令眾生獲得解脫的,因此希求解脫的人應當積累福德。​
而福德淺薄的人很難度化,即使給他們宣說再多的佛法也沒用,這些人的前途只有墮入三惡趣,就像沙子裡榨不出油一樣,福德淺薄者不可能擁有安樂。​
此外,《毗奈耶經》中說:“福應常修造,無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現受當安樂。”也說明了這樣的道理:應當經常造福德,如果沒有福德,就會遭受各種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來世都會獲得快樂。​
總而言之,要想盡辦法來積累福德。​
—-索達吉堪布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戒色福報不斷】因為 #邪淫折損福報,使你 #無福享受,錢財自然會破掉。

【戒色福報不斷】
值得慶幸的是,幾年前接觸了佛法,並徹底戒除了邪淫,再加上更加孝順父母、堅持放生、捐款説明窮困家庭。 現在,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比邪淫的時候增加了一倍多,年收入達到數十萬了! 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想告訴大家,邪淫真的會破財。 即使你收入再高,財也很難留得往,因為 #邪淫折損福報,使你 #無福享受,錢財自然會破掉。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社會上那麼多暴發戶也都搞邪淫,人家還不是一樣有錢嗎? 但是你要知道,人與人的福報是不一樣的,有些暴發戶的福報比一般人要大很多,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消耗掉,但遲早有一天他們也會衰敗的。 但對於我們這些福報一般的人來說,就經不起折騰了,一點可憐的福報,很快就折騰完果報現前了! 還是早點戒掉邪淫吧,免得破財而過著拮据的日子,讓一家老小跟著我們受罪。
#邪淫不僅報在自己的身上#還報在子女的身上。 我兒子天資聰明,原本學習成績一直挺好的,但自從我犯有邪淫后,兒子變得貪玩,學習不專心,而且還叛逆,學習成績明顯下滑。 高考時發揮失常,按照他的平時成績,完全能夠考上比較好的二本院校,但最終卻以一分之差未上二本錄取線,上了一所三本院校。 過去沒學佛時,總是一味的責怪孩子不努力,後來深入學習佛法後才明白,這都是我邪淫所帶來的惡果。
不過我還算幸運,我堅決 #改掉了邪淫,並不斷 #行善積德,此後,在 #我兒子身上也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變化:我兒子所在的三本學校升格為二本院校,這為兒子將來畢業後找工作帶來極大好處,因為許多單位不錄用三本院校畢業生,升格為二本院校後就不必擔心受此限制了。 二是學校的輔導員主動找到我兒子,讓他擔任學生會幹部,並且職位連升兩級。 據說要想擔任這個職務,需要送大禮才行,但我兒子並未給老師送禮打點。 而且我兒子開始努力學習,成績也挺優秀的,正準備考研呢,並且很有希望考上!
一經歷使我越來越相信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子女不用管#全靠德召感。 父母 #行善積德,必然 #蔭及子孫,子孫 #興旺發達; 父母缺德,子女則會遭殃。
我有一位朋友,有一個女兒,學習成績優秀,但去年這位朋友酒後犯錯,從那以後,他女兒學習成績很快下降,趁家長不在家偷偷看電視、打遊戲,早晨不按時起床,過去根本沒這些毛病。 後來這位朋友跟我說起這事,我直言告訴他這是邪淫的果報,嚇得他再也不敢犯了。 他戒邪淫並不斷懺悔、放生,過了一段時間他女兒真的改掉了這些毛病,學習成績也逐漸恢復正常了。 這位朋友都覺得挺神奇的!
恭錄
文:戒淫網
圖:網絡隨載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思考故事 (地藏王菩薩 VS 屠夫)

思考故事 (地藏王菩薩 VS 屠夫)
從前有一個屠夫,有天突然心血來潮,想做點善事。最後他決定供養村莊的一位出家人。為了請這位出家人供養,他特意買了新鍋新碗以便確保做出的菜為素菜。這位出家人在用餐的時候,屠夫很激動,心中默默的想:法師吃完飯後,法師他能為我講很好的法,我就放棄屠宰業,改行做其他的事件。可吃完後,這位出家人一句話也未說,便離開了屠夫家。屠夫很失望,於是繼續殺豬。死後墮入無間地獄受苦。
幾千萬年過去了,一天地藏王菩薩又到地獄救渡苦難的眾生。他問道:「如果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若記得,生前曾經還做過一件好事,請講來,以此因緣,必有得救之希望。」地獄中受苦的眾生雖有無數,但鴉雀無聲,很長時間,都沒有一位能想起來過去曾做過一件好事。最後那位屠夫開口說道:「我倒是想起一件,但不知算不算一件好事。我曾供養過一位出家人,原希望他吃飯後和我講善法,我便發願不再殺豬。可是他吃後一言不發就走了,於是我仍以殺豬為業,死後便來此受苦,直到今天。」
地藏菩薩用他的智慧觀照,發現那位出家人已解脫,證得聖果。地藏菩薩便問這位出家人,曾否受一位屠夫供養而未說法。那位出家人非常慚愧的說:「確有此事,因為那時我是學習小乘教法的,只考慮自身的解脫,所以並未說法渡生。當時受人供養,並未替人家說法,現在想來還很不安。」為了了結這斷因緣,我願意去人間再走一遭,度化那位曾經供養過我的屠夫。地藏菩薩很高興地讓他二人到同一個村莊轉世為人。屠夫照樣轉世為屠夫,而那位聖者則轉世為僧,但他二人卻是好朋友。
一天,這位出家人又拜訪他的屠夫朋友,但見肉店閉了門。敲開門後,見到屠夫垂頭喪氣的樣子,打聽後方知,屠夫因缺錢 而無法開業。這位出家人說:「不用擔憂,我會借你二百兩銀子給你做本錢,你可繼續營業殺豬,但只有一個條件,我要肉時,你得給我提供肉!」屠夫一聽這條件,心想:我開肉店,自然什麽時候都有肉,這個條件很容易滿足。於是答應了僧人朋友的要求。這位出家人借給屠夫錢,屠夫照常營業,三年中無事。出家人從未上門來要肉。
到了第四年,新接位的皇帝是位虔誠的佛教徒,所以規定:「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耶誕節,全國禁肉三日,違者斬首。正好六月十九日,出家人非常急的來到肉店,要求屠夫給他一斤肉,屠夫非常惱火:「你遲不來,早不來,偏偏在全國禁屠三天來要肉,這不是存心跟我為難!」出家的朋友說:「我們有言在先,我借錢給你的唯一條件是:我隨時要肉,你得隨時提供,今天我有急事要肉用,你怎可以不給肉呢?」屠夫自知理虧,又無計可施,便問道:「你說怎麽辦呢?」
出家人說:「今天既然是全國禁屠日,宰殺任何動物都有殺頭之罪,我又急需肉用,我倒有個折衷的辦法;現在我只需一兩肉,從你身上割下一兩肉既可。」屠夫高叫:「從我身上割下一兩肉!難道我不痛?!」出家人突然問道:「只從你身上割下一兩肉,你就叫痛,那麽多豬被你無辜地屠殺了,難道它們就不痛嗎?」屠夫猛然醒悟:「我殺豬時豬也知道痛啊!」於是他放棄了殺豬,而跟那位出家人出家修道,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May be an image of 1 person and text that says '南 地無 地 藏大 菩 薩 王願 0的 王'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歸納啖精氣鬼的伎倆及反制措施。】

📒 【歸納啖精氣鬼的伎倆及反制措施。】
📝長期邪淫之人必有啖精氣鬼跟隨,即使你堅決戒除了邪淫,啖精氣鬼也不會善罷甘休。畢竟吞啖了這麼長時間,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放棄你這個精氣源,它們必定會使出種種伎倆讓你遺精,繼續掠奪你的精氣。
🌤️伎倆一 :「擾亂修行狀態」
🌱修行日久,會生出定力,到一定程度,即使在夢中也能做主。基本上,夢中有一分定力,醒來便有十分。故而清醒時必須相當精進修行,才能在睡夢中不為邪穢所動。而對啖精氣鬼來說,如果能在清醒時削減你的定力,那麼你在睡夢中的抵抗力也會變弱,即便是十比一的換算比例也沒關系。
🌱那麼如何在清醒時削減你的定力呢?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擾亂你的修行狀態,讓你的修行頻頻中斷,難以為繼。
🌱如果你某段時間突然集中出現種種異常狀態,比如心煩意亂,對聽經念佛提不起勁,只願意在網上瞎逛找刺激。這時候記得對照一下最近記錄的遺精日期,如果超過二十天,那麼基本可以斷定是你精氣恢復充盈,被啖精氣鬼盯上,用法力作祟的緣故。而這一切現象往往會在你遺精後減退乃至消失,那是因為啖精氣鬼已經吃飽喝足,暫時不來擾亂你了。
☠️這種擾亂修行狀態的伎倆還可以細分為三類:
🧛🏻1.煽動無聊情緒,以致網癮復發。
🍃無聊情緒強烈。對聽經聞法,念佛修行都提不起勁頭,只願意在網上瞎逛。而且莫名的網癮強烈,沒啥看的還逛個不停,導致連續熬夜。明知不應該,還是不自覺去點擊擦邊信息,按捺不住找刺激的沖動,誘發破戒。
🧛🏻2.強化嗔恨回憶
🍃突然感覺煩躁。止不住地心煩意亂,各種噁心、嗔恨回憶層出不窮,而且細節清楚。
🧛🏻3.抑制奮鬥熱情。
🍃遮蔽進取心。不止是不願修行,連其他正經事也不願意做,除了游戲就是上網,沉溺於浪費時間的狀態中難以自拔。
🈵️「反制措施」
🥷🏻1.要有意識地減少上網和游戲時間,拒絕熬夜與回籠覺,爭取早起,減少在夢中被啖精氣鬼糾纏的時間。
🥷🏻2.心煩意亂則猛烈念佛,以佛號加持力和定力對抗邪穢法力。力量針對作祟的啖精氣鬼,別去針對噁心回憶和嗔恨回憶裡的人,那是沒用,要找準反擊對象——真正讓我不爽,給我搗亂的是誰,就針對誰(啖精氣鬼干擾意念)。
🥷🏻3.時常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出現這類對啥事都提不起勁頭,只想在網上瞎逛的狀態,放下所有想法,不強迫自己做事情。可以躺下歇息,聽點東西,可以出去走走,就是不留在網上,不讓啖精氣鬼有作祟的方便。
🥷🏻4.放平心態,懊惱無濟於事。現階段來看,杜絕遺精是不可能的,那是漏盡通的境界,當前目標是盡量保證一月一次遺精。
🌤️伎倆二:「 夢中幻化引誘」
🌱如果說擾亂修行狀態是試探,那麼夢中幻化引誘就是總攻。夢境是啖精氣鬼的主場,且如前所述,定力在夢中會縮水九成,要打贏這場夢境格勒保衛戰實屬不易。而啖精氣鬼在夢中要做的,就是幻化成種種污穢形象來誘惑你,動搖你,讓你情不自禁,最後以遺精收場。
🌱但要注意,這裡有個關鍵點,就是這種種“污穢形象”只會來自你清醒時的所見所聞與起心動念。也即是說,啖精氣鬼無法幻化成你沒見識過的污穢形象!
🌱你腦子裡那些污穢的記憶和念頭,就是它們幻化的唯一原材料!
🈵️反制措施
🎈四個字,「釜底抽薪」。既然是腦子里的臟東西為啖精氣鬼提供了彈藥,那就把腦子洗乾凈。
🥷🏻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戒除ACGN
「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
🎈動漫,游戲和娛樂網站,都是重污染媒介,遍佈污穢信息,一不注意就會上鉤,造成印象殘留。比如:動漫作品塑造的性幻想人設,誘發你貪愛意淫;游戲中途突然出現裸露場景,避無可避;娛樂網站利用誇張標題誘使你點擊,馬上蹦出一幅幅不堪入目的圖片。
🎈遠離動漫性幻想人設與游戲虛擬異性,減少意淫機會,給啖精氣鬼利用來製造污穢形象的原材料斷供。
🌤️2.宣傳戒色,保持自己的洗腦強度,對抗已有污染,此消彼長
🎈個人體會:嚴格實施下來,效果顯著:最開始在夢中會主動接近污穢形象,之後只是盯著看,最終甚至可以強行推開;最開始污穢形象與情節都是完整而連續的,到後來沒了情節,只夢見部分肢體,甚至有時候未夢見任何污穢內容,清醒後才遺出。
🎈在夢中拒絕行淫,是清醒時嚴格修行帶來的強大定力。這種種跡象說明,遠離現實里的污穢信息,的確可以有效減少潛意識裡的污染,減少啖精氣鬼能利用來製造污穢形象的原材料。
🌤️伎倆三、「使絆子噁心或者夢中出聲嘲諷」
🎈這兩招與其說是伎倆,倒不如說是無計可施後的氣急敗壞。遇上這種情況,恰恰說明你在白日裡的修行是有效果的,真正威脅到了它們的精氣來源。它們急了,慌了,所以才來報復你,噁心你。那你更要加大力度地修行,狠狠收拾它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所謂「逆增上緣」,就是有渣滓抱著你的腿把你往下扯,你也正好可以踩著它們的腦袋往上登!
🎈使絆子噁心主要體現在啖精氣鬼來騷擾你的時間點上,往往是在你洗澡之後。它們這時候來騷擾,你如果遺精,把新換的內褲弄得一塌糊塗,就問你噁不噁心?所以有師兄問,清醒後有遺出的感覺,到底憋還是射?兩者都會有損害,但還是要選擇憋!一者可以培養不隨便遺精的意識,二者你射出來,內褲一塌糊塗,「啖精氣鬼(法界餓鬼道眾生)」吃完就走了,留你一個人收拾殘局,憑什麼這麼便宜它們?!
🎈夢中出聲嘲諷則很少有,只遇到過一次,就是一次夢見污穢形象遺精,在夢中清清楚楚聽見“太容易了,這太容易了”的聲音,明顯是在嘲諷定力不夠。
🎈剛開始有些惱怒,但後來細想又覺得不對勁:「以前啖精氣鬼都是悶不吭聲騙完精氣就溜,怎麼這次還特地多此一舉出聲嘲諷?」只能認為是最近的修行威脅到它們了,它們跳腳了,破防了。沒修對,再怎麼修魔眾也不管的,反正還是會輪回。來嘲諷,反而說明修對了,而且產生威脅了。
🈵️反制措施
🥷🏻1.練習固腎功,站樁念佛,鞏固精關。
🥷🏻2.適量用一些止癢爽膚的噴劑,保證身體清潔乾爽。
🥷🏻3.放生。每遺精一次攢一筆放生款,月末統計後集中用於放生。
🥷🏻4.宣傳善法,比如戒色文章,演雪居士的文章與錄音等等。
📝註釋:
✍️1.行善之人如何鬥爭
🎈鬥爭要找準敵人的弱點。敵人執著什麼,就針對什麼,打他們的痛點。
🎈妖魔鬼怪執著什麼?執著障礙人修行。所以越被障礙,越要精進修行,讓他們得不了逞。
🎈這些個妖魔鬼怪,說到底還是凡夫,五通能力再大,也沒有漏盡通,執著的東西被障礙,自然也會起煩惱,也會不爽得要死。
🎈這才叫反擊,這就是行善之人的鬥爭之道。
✍️2.擴大戰線
🎈不要在遺精這個問題上跟啖精氣鬼糾纏。就像第一條所述,你執著於怎樣不遺精,就會被針對,越遺精越起煩惱,讓啖精氣鬼得逞。
☀️那不執著又要怎麼做?
🎈先要看清問題本質。啖精氣鬼讓你遺精,本質上就是要通過損耗你的精氣神來障礙你修行,說到底還是障礙修行,那麼就把問題提升到修行的層面來解決。
🎈在修行的層面,不遺精只是其中一項而已。你還可以精進放生(放生就是無畏佈施,這個威力最大),宣傳善法,宣傳「遠離色情」來減少啖精氣鬼的精氣來源,方法俯拾皆是,沒必要執著於不遺精一種。
🎈這就叫擴大戰線。打游擊,各點突破,教敵人分身乏術,總有一種能打到痛點。火侯到了,自然而然就解決了遺精的問題。
✍️3.持久戰
🎈以前長期邪淫,業報深重,已成三尺寒冰,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要有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跟啖精氣鬼和各種妖魔鬼怪接連不斷地鬥爭。
恭錄
文:戒淫網
圖:網絡隨載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
《衛塞節》農曆四月十五日
《佛誕日》農曆四月初八日
《出家日》農曆二月初八日
《涅槃日》農曆二月十五日
《成道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
《簡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產生最早的,至今已有近三千多年的歷史,照佛教的解釋,「佛」不是「神」,而是「覺者」,即覺悟了的人。
佛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即「佛陀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本來就是人,「悉達多」的意思是「目的達到的人」。
《生活歷程》
悉達多,姓「喬達摩」,出生於古印度的迦毘羅衛城(約在今印度、尼泊爾邊境地區),大約生活在公元前六二三年~前五四三年。
喬達摩出身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其母「摩耶夫人」早逝,由姨母撫養長大。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學習《吠陀經典》和「五明」。後與「善覺王」的女兒「耶輸陀羅」結婚生子。悉達多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祂善射騎、博學多藝、也富於沉默思考。廿九歲離家,到處尋師訪友,探索人生解脫之門。
為了達到解脫人生之苦的目的,悉達多離家之後,先到王舍城郊外漫遊,跟隨數論派先驅「阿羅邏迦羅摩」和「郁陀羅摩子」學習禪定。接著祂嘗試通過嚴格的苦行發現眞理,尋求解脫。據說,祂認為摩擦濕木不能生火,摩擦乾木才能取火;人身亦需經過苦行,清除體液,才能悟出眞理。於是祂逐漸減少飲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後七天只進一餐。祂穿鹿皮、樹皮,睡在鹿糞牛糞上、有時臥於荊棘上。六年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卻依然沒有發現什麼眞理。
喬達摩認識到苦行並不能獲得解脫,開始淨身進食。祂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今「菩提伽耶」),坐在「畢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沉思默想。據說,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悟出了「四諦」的眞理。這標誌祂眞正覺悟「成道」了,因而被稱為「佛陀」,或簡稱「佛」,意思是「覺悟者」。這一年祂卅五歲。
此後祂就一心轉向傳教活動,歷時四十九年說法。
祂的活動地區主要在摩揭陀、拘薩羅、跋耆三國,東面最遠到過瞻波、西到摩偷羅。當時這一帶經濟文化發達,沙門運動高漲,新的宗教團體和哲學派別,大都在這裡活動。
《相關傳說》
傳說佛陀在成道後,首先趕往婆羅奈城郊的「鹿野苑」,尋找曾隨祂一道出家的五個侍從,並向他們講說「四諦」之理。由於從不同角度講了三遍,佛史稱作「三轉法輪」。
佛陀還主張要堅持「中道」原則,即既要避免極端苦行,又反對性情縱慾,只有「中道」才是解脫的「正道」。這是佛陀首次宣講佛法,所以也稱為「初轉法輪」。「憍陳如」等五人信仰了佛陀教義,成為祂的首批僧侶,號「五比丘」。
佛陀一天的活動似乎很有規律,祂黎明起床,坐禪靜思。近中午時,外出乞食。有時在午飯前訪問某些沙門。中午飯後,到聚落外的靜寂處坐禪沉思。黃昏為弟子宣法或到聚落裡向俗人傳教,一直到晚上。祂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是漫遊、佈道。雨季停止旅行三個月,稱為「伐沙(坐夏)」。
佛陀的這種生活方式,當是早期僧侶的生活縮影,後來就形成了佛教的某些生活規則、戒律的雛型。
佛陀傳教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商道。《長阿含·遊行經》比較系統地記載了佛陀成道前由北向南所走的路,以及入滅前由南向北走的路,這兩條路很少偏離當時的商道。佛陀常年來往於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和拘薩羅國的捨衛城,這裡沙門運動特別活躍,傳說「頻毗沙羅王」之弟「迦留」曾召集九十六種「外道」舉行「大齋」。
當時的「王室」,是沙門運動的支持者。佛院的傳教,就一直得到商人和王族的支持。祂有兩個最重要的經常說法的住處,一處在舍衛城南的「盤園精舍」,這是拘薩羅國富商「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布施的;一處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竹林是「迦蘭陀長者」所贈,精舍是頻毗沙羅王出資建造。
佛陀在傳教中經常與「外道」沙門辯論。據佛典記載,佛陀總是在辯論中取勝,使他們紛紛歸依佛教。有一次佛陀走在鹿野苑的路上,遇到一位「邪命外道」沙門,佛陀對他說法,表示自己已經成道,這位「邪命外道」搖頭離去,走上另一條路。
《佛陀結局》
公元前四八五年,佛陀八十歲時進入「涅槃」,寂滅於拘屍那迦城(印度北方邦境內)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中。以後,人們為了懷念祂對弟子的苦心教導,就在寺廟裡塑造了釋迦牟尼「臥像」,並把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農曆「四月初八日」)稱做「浴佛節」和「佛寶節」;把祂「成道」的那天(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稱為「法寶節」和「臘八節」。
May be an image of 2 people, temple and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念《地 藏 經》一定要注意的細節,別讓你的功德有折扣

念《地 藏 經》一定要注意的細節,別讓你的功德有折扣
廣濟禪寺
《地藏經》是一部至心
念了可很多利益的殊勝佛經
人人都可以念
那麼,你知道念誦《地藏經》
有哪些注意事項嗎
下面就和你分享一下
念《地藏經》前的準備事項
1、充分安排好時間;
2、正衣冠,(女子不宜穿過於露胳膊、腿的衣服)在寺廟就會有統一的僧服;
3、理妝容,(女子不宜披頭散髮;男子不宜鬍子拉碴)
4、清潔手;
5、念前喝水漱口準備好;
6、調整心態,靜下心來;
7、環境清靜,衛生乾淨;
8、要專心念經,心無旁騖,不得有雜念;
什麼時候念地藏經合適
只要是清靜之地,隨時都可以,最好選擇十齋日。
地藏經有多少部
《地藏經》即《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部,分兩卷,為方便初學讀誦者分上中下三卷,一共十三品,一至四品為卷上,五至九品為卷中,十至十三品為卷下。
地藏經一本就是一部。如果說讀了200部說明讀誦了200遍。
念地藏經要多久
剛開始念的師兄們,一整部念下來時間要的長一點大慨三小時左右,嫻熟以後一個小時左右,中間可以喝水,但盡量不要間斷,這就是我上面交待師兄們要準備好充裕的時間。
也可以分三天來念,一天一卷,一回向,最好是一天念完一部,一回向,發大心。
念經或坐或跪都可以,因身體情況而定。
剛開始念地藏經的師兄們,會有頭暈、目眩等一些狀況,屬正常情況,時間長了這些症狀會慢慢消失,地藏王菩薩會護佑你的。
念地藏經時要注意事項
欲瞋及怖痴,有此四法者
名譽日損減,如月向於晦
1、小聲念經即可;
2、從容念經,不快不慢,祈願、功德效果更佳;
3、不要用口水沾翻經頁;
4、要安排好當天念經時間,能念一部就不要念兩部了,以此類推,不宜太晚;
5、切記符合儀軌章程,念完地藏經,最後要回向。
如何回向
一般《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書都附有「回向文」,如果沒有,每次念經結束時念:
「弟子某某願以此念誦《地藏經》多少部之功德,回向給某某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祈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超撥,願他們早日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弟子某某真心求懺悔。」
反復念三遍方才結束念誦。
May be an image of temple and text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經最重要的三點

地藏經最重要的三點
南亭和尚講述:
地藏經是一部最好的社會道德教育課本。這課本裏面,有三點最重要:一是注重孝行,二是闡明善惡因果,三是大悲、大願的菩薩行。
這課本在第一品裏,釋迦世尊說,地藏菩薩往昔為婆羅門女。其母不信因果,毀謗三寶,死墮地獄。婆羅門女賣去舍宅,廣求香花,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如來告以端坐思惟佛之名號,因得身遊地獄。其母因女供養覺佛之功,遂得生天。又清淨蓮華目如來之世,地藏菩薩為光目女,亦因其母多殺生靈,死墮惡道。光目女為他供養清淨蓮花目如來,更發大願,度盡眾生。其母乃得轉生人中,而為婢子;復脫婢子身,生於善道,展轉而至於成佛。我國自有史以來,就以孝為立國之大本,所以說:「先王以孝治天下。」又說:「百善孝為先。」地藏經有此一長。梵網經亦說:「孝名為戒。」所以出家佛弟子,雖別離父母,但不廢棄孝道。所以佛教到中國來,與中國人固有之思想道德一拍即合,因之而流傳永久,深入人心。而地藏菩薩過去孝母、救母的精神,是為天下後世的模範。此其一。
人性如水,專門喜歡向下。雖然導之以禮,齊之以刑,仍然不能使惡劣根性的人就範,所以更以善惡因果的定律,來補其不足。書經上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都是聖人維持世道人心,以安定社會秩序,使大家能夠各安生理,度著平安生活的苦心。佛教最高的目標是希望,人人皆能成佛,而其下手處,首先須要明白善惡因果,保持人格,因為人且做不好,怎能說得上學佛、成佛!所以五乘教法中,有人天乘的教法。佛經中說明善惡因果的,無如地藏經這個課本。觀眾生業緣品裏說:「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無間地獄的無間有五種無間。其第四種說:「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惡業,悉同受之。故稱無間。」這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至於「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等,這都是對症下藥的對治法。地藏經上,關於這一類,文字的記載甚多。人類為著自己以及他的兒孫,沒有不希望將來、甚至後世的福壽康寧,衣食豐足。如沒有善惡因果的理論加以維繫,則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的惡現象,應還不止於現時代的這程度。人們在年富力強的時候,祇相信,世間上祇要有力量,則沒有一件事不會成功的。但一到了中年以後,受過了磨折,增多了經驗,知道,任何事,不一定都是可以力取的。都如清朝的紀曉嵐輩諸名公,以及民國以來的丁福保、聶雲臺諸前輩,專一喜歡搜集善惡因果的故事,以為化導人心、改良風教的依據,而地藏經實為此類文字的先導。此其二。
人們的天性,都是喜歡為自己辯護。一毫之善,自己以為是了不起;甚大的過失,自以為,是不得而已,或者不致有什麼惡果。都如我們偶爾行一點小惠,布施窮人三元、五元錢,偶爾一次、兩次,還可以。假如一天來過三次、兩次,準會冒火而討厭其麻煩了。這就是菩提心沒有發得足,甚至夠不上稱為發菩提心。惟其如此,才顯得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悲願無窮。囑累人天品第十三:「釋迦世尊舉金色臂,摩地藏菩薩頂,對地藏菩薩說:『吾今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獄,動經萬劫,永無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吾今慇勤,以人、天眾,付囑與汝。』爾時地藏菩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I』」而且在分身集會品裏,不但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地,現三十二應身,並且能現山林、川源、河池、泉井,以利於人。而其分身,則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於此可見。此其三。
May be an image of 1 person and temp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每個人身邊都有護法神

每個人身邊都有護法神
夢參老和尚曾經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在北京有個師父,這個師父不會敲法器,也不會做法事,他要蓋廟,也沒有信徒。怎麼辦?他就每天拜地藏菩薩,拜了三年業障消了有功德了。
來了北京的一個鄉紳,看到這個老和尚怎麼誠心,就發心給他蓋廟。一下子就蓋了起來。這就是護法的力量!
你有功德,自然感召許多善知識在你身邊護持你。他們護持你也得到你的功德。不僅人護持,天龍八部都會護持。一佛出世,千佛護持。《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其數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其跟隨眾可能數百個,甚至是上千個。如果是壞人,也有護法神,可能數百人、千人才有一個護法神。
這些鬼神,就像當今總統的侍衛,你走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保護你。
但是,按照常理來說,這些護法神的數量是有增有減的,當一個人都做壞事時,那護法神就會一個個的離去,如果都做好事,護法神會越來越多。
佛經表示,一個人每持守一戒,就增加五個護法神。依此而算,持守五戒的人最少有二十五個護法神了。此外,當你在聊天說話時,護法神也常在左右,如果你說的是沒用的東西,護法神就會一個個離去。如果你說的是佛法,那護法神就會順便聽聽。如果說的很好,那護法神就越圍越多。
這也可以說,人人的護法神隨時都在你左右,這些神明既有保護作用,但也有監督作用,甚至有懲罰作用。正符合俗話所說的:人在做,天在看。
在佛經中的《阿含經》中有提到;四王天的天人,會在民間農曆的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這些日子來人間考察。初八和二十三,天王會派遣大臣來人間考察善惡。大臣考察後,十四和二十九,天王派太子下來考察。十五和三十則是天王本身下凡考察。當考察完畢後,還要向忉利天的天王釋提桓因《民間信仰中的玉皇大帝或稱天公》報告,在一般民間的信仰則稱為「繳旨」。
有的學佛人說,他很怕鬼,怕鬼的人,你一念地藏經,鬼就怕你了,鬼見你就給你磕頭。你肉眼看不到的,當你一念地藏王菩薩,你一念地藏三經時,你周邊有多少護法神護法你。
地藏經裡頭堅牢地神,大地都是堅牢地神,堅牢地神別的法祂不護,文殊、普賢、觀音祂不護,祂專護地藏,所以祂叫堅牢堅牢地。如果大家念過《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第十一品堅牢地神,他說這個遍地都是我的子孫,凡是有大地的地方,就有我的子孫,我的子孫都在護持地藏菩薩。
因此深信深法,就是我們自心是佛,是心作佛。不過我們沒有開光,都沒假修煉,開光開不成。因為你沒修,怎麼能開光?你經過修煉了,你這就該開光了,等你成就了就能開光了。
護法神中,天和龍是主要的護法神。你不要以為,我做很多善事,我破戒沒事。不要抱著這個心態。就像前面講到,你拿錢供養是有功德,但你供養的錢不是淨財,仍有不好的果報。
福不滅惡。護法神對你懲罰一下,也是一種慈悲。你就能不做。不然你要收手,很難。有個人做賣魚的,他生了大病後才去收手。不然人都覺得,我錢總是不夠。這個是眾生的業相。
有則公案故事:護法神只好哭著走了
有一名很惡的『婦人』,她死了,她生前幾乎沒有做過一件好事情,鬼把她抓去,扔在『地獄的火海裡』,因為她家裏曾經拜過護法神。所以呢,這個護法神,看見她被吊在火海裡,也是覺得她很可憐,希望他能夠幫助她一下,想能夠找到這個農婦,曾經有過一件善事,去對『菩薩』求請。
這個護法神想啊想啊,他終於想起來了,他想起來,就對菩薩說:菩薩,這位信女啊,她曾經在菜園裡撿到過一根繩子,施捨給了一個女的乞丐。
這個菩薩說:好吧,那你就拿這根繩子到火海邊去伸給她,讓她抓住繩子,你可以把她拉上來,如果你可以從火海當中把她拉上來,我就讓她到天上去,如果繩子斷了,那女人只好留在火海裡,像現在一樣。護法神趕緊跑到農婦那裡,把一根繩子伸給了她,對她說:你抓住啊,等我拉你上來!在這個時候,護法神開始小心地拉她,差一點就要拉上來的時候,這時候火海裡其他的罪人也想跟著她一起上來,女人又把她過去的那種劣根性暴露出來了,就用腳去拼命地踢他們說:那是我的繩子,不是你們的!
她剛說完這句話繩子就斷了,女人再度落進火海,護法神只好哭著走了。農婦後來才知道,這根繩子其實可以拉很多人進來,菩薩想借此再一次考驗她是否有懺悔之意,但,她還是那麼凶殘的個性,她沒有經得住考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顧自己,不管別人,關鍵時候,考驗一個人的時候,人性本性就會顯露出來,很多人跟自己沒有關係的時候,還願意幫幫別人,但是一旦和自己連上關係的時候,他就忘記了別人,『只想到自己』,這種人實際上叫心懷善念,但是經不起考驗,所以心懷邪念,就是由這時候開始的,他們慢慢地『只顧自己』,不幫助別人,而把自己『送入』了地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做人只要能夠去幫助別人,終有一天,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這個惡婦因為最後的不懺悔,惡念,失去了上天上的機會,所以我們在人間要擁有更多無私的愛,善和惡就在一念之間,所以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獄,不要讓自己墮落在地獄當中,最重要是平常就要常行善,忽作惡。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吃這五種辛菜會毒你法身慧命」

「吃這五種辛菜會毒你法身慧命」
夢參老和尚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
佛跟阿難說,一切眾生,食甘故生。因為飲食才能生存,若沒有飲食了,生存不了了。
什麼叫甘?凡有飲食對他身心有利益的,就叫甘。
不論哪一類眾生,這個食物對他身體有利益的就叫甘。不是咱們講甜味叫甘。辛是辣,甘是甜的,這個是普遍。不是那個。
凡有害於身心的都叫毒,有利於身心的都叫甘。
食甘故生,食毒那就死了,這個誰都知道。
明這個飲食不可不慎,你要慎重,什麼是甘、什麼是有毒的。
凡是求三摩地的眾生,應該斷世間上的五種辛菜,五辛。
這是我們戒律了,說到戒律了。
這五辛是有毒的,這個毒毒你什麼?法身慧命,斷你慧命的。
蔥、蒜、韭、薤、興渠,這叫五毒,這個出於《楞伽經》上說。興渠,我們這個國土裡沒有,印度有,像蘿蔔,不是蘿蔔,在印度叫咖哩,那個味道非常難聞。
在美國時候,我們住一個公寓裡頭,後來來了印度一家人,他每天吃飯整個公寓都是臭的。那個東西就叫興渠,他拿那個拌飯吃,印度人非吃那個不可,但是出家人可不能吃了。
【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所以佛跟阿難說,這五辛(這五種)若把煮煮熟了吃,增長你慾念,增長淫慾;生吃起瞋恨心,愛發脾氣。
這兩個都是三毒裡頭的,淫、怒、癡,一個淫,一個怒。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
所以佛對阿難說如是世界,現在咱們所生活這個世界食辛之人太多了,印度外道,乃至於佛弟子吃五辛的現在可多了。這種東西煮熟了吃增長慾念,生吃增長瞋恨,增長恚怒。佛說假使吃五辛的人,他能夠講十二部經,佛經都能講,講的天花亂墜,沒人聽。為什麼?十方天仙,嫌其臭穢,聞到那味道,那仙人不敢來,皆悉遠離。一切餓鬼道的眾生喜歡,來舔他的嘴唇。鬼神他不要吃,舔舔吃五辛的人嘴唇,他就滿足了。餓鬼道的眾生喜歡聞這個味道,舐其唇吻,就是舔他的嘴唇就夠了。吃五辛的人常跟鬼神住在一起,這樣福德就一天比一天消失了;福德消失了,惡業就增長了。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讚淫怒癡。】
所以佛說食辛的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會來守護你的,不會接近你的。接近你的是哪一類的?大力魔王得了方便,他們就喜歡這類人。大力魔王現作佛身,魔王波旬能示現作佛,還能示現三十二相。魔有福報,沒有智慧。如果毀壞戒體的,讚歎淫、怒、癡的,那你就作魔王眷屬。
【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作魔王眷屬,魔王有福德,沒智慧,福德盡了,下地獄。魔福受盡了,下無間地獄。這都是事相,沒什麼理可講的,犯了就是犯了,做了就一定受這個報。
【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佛對阿難說,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楞嚴經》給咱們教授得很清楚,為什麼蔥、蒜、韭、薤、興渠不能吃,就是這個緣因,斷你的善根。你若想發心修行,第一步先把五辛斷了,這是你要想發心行善的第一步。你歸依三寶,三寶的師父都給你講你不能吃五辛,就是這個意思。咱們叫吃齋、吃素,這個素就指著五辛說的。阿難,修菩提者,要想修覺道的人,永斷五辛。你要想修行、要想了生死,第一個斷五辛,這叫第一增進。要想修行,開始修行,第一步飲食得斷五辛。
【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
清淨戒律,五辛是首要的。淫、殺、盜、妄都因為吃五辛,殺業重,瞋恨心重,欲心不斷,偷盜、打妄語,就是五辛之因,五辛能助發這種因。所以一切眾生生死相續,永遠不停的。要想修正性的人,想入三摩地的人,第一個你得斷五辛,這叫嚴持清淨戒律。以下都是講戒行的,這都是屬於行為。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