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節錄(一)

這地藏經有十三品經文:分成上、中、下三卷。上面已經講了二卷九品,接下去要開講下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前面說到這正宗分分四科,這第四科明成佛因有兩品經文,前面講念佛是成佛之因。這第十品這個助緣就是要布施功德。你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就能成佛。所謂較量就是比較。這個六度萬行歸納起來有六度,為什麼不叫修六度,只叫修布施呢?因為布施就包括六度。布施能攝六度法門。《彌勒般若偈》云:「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彌勒菩薩解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偈頌上,金剛經上就是叫我們要修布施。梵語「檀那」華言布施,也就是布施度;有三種:叫資生施、無畏施、法施。也就是偈頌上第二句。資生施就是財施,因為財物可以資養生命,或叫財布施。無畏施與法布施解釋第二句。此中一二三就是三種布施攝六度。也就是財布施攝布施一個度。無畏施攝持戒與忍辱兩個度。法施就攝精進、禪定、般若翻成智慧等三個度。這就是由布施開成三個布施,再由三個布施攝六度的解釋。這叫做修行安住之法。不但金剛經叫我們行布施。這地藏經也叫我們行布施,怎麼行呢?就是財布施,有多少錢,就隨力隨分,隨你心力財力去行。無畏施,這裏講持戒忍辱,就是看見眾生有災難,隨力去救拔,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不能不去救。法布施,講經說法,你懂多少就講多少,我是一再勸諸位要去講經書法,其他的經不會講,你就學講地藏經,不一定要從頭講到尾,你講一品甚至於講一段乃至於只講一個偈頌都可以,這就叫法布施。這就是修行綱要,也就是修行人安住之法。

記得在北平的時候,同時在三個佛學院任課。為了來往上課方便,每一個學院都給備了一部人力車來接我上課,一坐上去,內心起了歡喜心,還打妄想,真是「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啊!如果覺照遲了就要捨大福了!馬上起個覺照:「耶!道源啊你大錯特錯,你本是沒有福報的窮法師,只因人家請你去上課,才給你備了三部人力車。」當時自己大力呵斥自己,心裏越是慚愧,於是三部人力車全部給辭退不坐,改坐電車,但是對方說好說歹!無論如何你自己叫人力車,這車資還是他們要付。但我還是坐電車,把省下的錢換成一毛一毛的錢,電車站裏要飯的很多,你要錢可以,排班站好,每人念一聲阿彌陀佛,就給一毛錢。這就是我以前當窮和尚時惜福布施的方法,供各位參考。

這布施就布施,為什麼還要較量呢?這有兩個道理:一、是約福田較量。二、是約施心較量。所謂約福田就是面對受布施的對象來說,例如四十二章經說:「施與惡人不如施與善人,施與善人不如施與受五戒人,一層層的比較,到最後佛說施與無量諸佛,不如施與心中無念的人……」這是依福田來較量,聖人福田比凡夫要大太多了。要是約心呢?就是布施的心:「則施與諸佛,不如施與貧賤之人。」這就是地藏經的意思。為什麼呢?因為施與諸佛的心容易發。而施與又窮又賤又髒的貧賤人的心不容易發;不容易發的心,而你能發起來了,這個心力很大,得福很大,這是地藏經講的道理;「如舍利弗以一缽飯上佛,佛即迴施狗。」佛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說:「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當下悟得這個道理,佛是舍利弗的師長!以飯供佛供師長容易,而要拿飯去供給一隻又醜又餓的狗,這心不易起啊。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以心為田主,田為外事,故良田雖得福多,而不如心,有如是差別,故須較量。」所以最大的福報是從心裏生出來,不是由外邊那個田,田是外邊的境界不是由外邊的田境生出來。為什麼?因為心才是田的主人翁,田是心的事相,聖人如良田,良田雖得福較多,然而不如心的力量大。因為有如是等種種的差別,所以才需要較量比較啊!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這個時候地藏王菩薩從他的本位上,仰承佛陀威德神通道力從座而起,右膝著地胡跪合掌而稟白世尊:「我觀察這六道的眾生,要行布施要較量功德,有輕有重。為什麼布施的物品是一樣,受佈施的人也一樣,結果所得福報會不一樣呢?有一生受福,有十生享受福報,甚至有百生千生也享用不完的福報,這事是什麼道理呢?希望世尊能夠為我解說。」這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願度眾生,所度眾生已成佛者亦有無量數。這較量布施功德,地藏菩薩還會不知道嗎?這有兩種情形:第一他真的是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成佛,他還有一分生相無明在。大乘起信論中,「無明」分四個位,分四個相:就是生、住、異、滅。等覺菩薩也尚有一分無明,就是生相無明未斷,既有無明在,就有不知道的地方,所以是真的不知道。第二種解釋呢,是地藏菩薩明知故問!要由佛金口來宣說,使眾生增加信仰心。前面第九品念佛名號品由地藏菩薩宣說請佛印證,因為眾生對於念佛不會生疑惑,要是對佛生疑惑,他根本就不會信仰佛法,凡是信仰佛法的人,對於稱念佛名而能得大功德是深信不疑的!所以菩薩自己說,請佛證明即可。然而在這第十品裏較量布施功德,談到做國王大臣的要是布施給貧窮下賤的人,這個功德還超過供養百恆河沙數佛的功德!地藏菩薩要是親口宣說,未來世的眾生就像我們,難免會生疑惑,所以非得請佛親口宣說,佛是正遍知,說的決定沒有錯,才能堅固我們眾生的信心,不是地藏菩薩不知道,而是明知故問。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七)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世尊,現在或未來世的一切眾生,不管是天人或人類或是男人或女人,只要能念得出一尊佛的名號,其功德就無量無邊,何況他能念出很多的佛號,像這樣的眾生,於生的時候或者是死的時候自身能得大利益,最終尚不會墮落惡道之中。圓澄法師云:「六道凡夫,三乘賢聖,性覺寶光,各各圓滿,本不名諸佛,亦不名眾生。但此心不守自性,隨迷悟之緣,作業受苦名曰眾生。修道證真遂名諸佛。佛愍眾生妄想執著,而不證得,猶是稱法界性,說念佛法門。倘得其門,則等於諸佛於一朝,不得其門,則徒修因於曠劫。」地藏十輪經云:「若念一佛、則見一佛。若念多佛則見多佛。若念小身佛則見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則見大身佛。若念無量身佛則見無量身佛。」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

前段是說我們活著的人,生前自己念佛所得功德,這段經文是說這個人生前沒有念佛,若是於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要是他的眷屬,就由我們替他念,乃至只要有一個人替他高聲念一尊佛名字,大聲念對著他的耳根念,這個臨命終人除非造的是最重的五無間罪,其餘所有其他罪業之報全部都得以除滅。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前段概說只要為病人或臨命終人念得一佛名,除五無間罪外悉皆消滅。那犯五無間罪的人要怎麼救度呢?雖然說這五無間重罪是所有罪中之極重,動輒經過億劫尚不得離開地獄果報之苦,但是仰承眷屬於臨命終時替他稱念佛的名號,縱使是五無間之重罪,亦能漸漸消除滅盡。更何況眾生於生時自己用功專心稱念佛號,不但能獲無量福報,更能滅除無量罪報。地藏菩薩的意思,還是叫我們眾生自己生前就要念,不要等到死了,家中眷屬來替你念,那是靠不住的。但如果有臨命終人讓我們遇到了,就依地藏經所說的方法,在他耳朵邊高聲給他念一部地藏經,或念佛號,還有我自己發明的一個方法:「念地藏經念到稱佛名號品時,每一尊佛號給他念十聲。」決定可以令他不墮惡道,可以轉生人天。或者你會問,我們都是念阿彌陀佛,地藏菩薩為什麼沒有叫我們念阿彌陀佛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於阿彌陀經,十六觀經,無量壽經一再稱揚讚歎要末法眾生稱念阿彌陀佛,所以地藏菩薩就不必再叫我們念,這是各度各的根機不同,有些人不念阿彌陀佛,所以地藏菩薩就告訴他這些佛的名號以及稱念的功德利益。念其他的佛也是好的。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六)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又於過去有一尊佛出世,其德號為「大通山王如來」。無法不通稱為大通,通山之王稱為山王,亦即須彌山。亦即最妙最高的佛。若有男子或女人,能夠聽聞這尊佛的名字,這個人就能遇到像恆河沙那麼多的佛,廣為說法終必成就正等菩提。

【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又於過去有「淨月佛」,佛相圓滿,光明皎潔猶如清淨之月。「山王佛」:比喻佛的功德巍巍,超過一切,為諸山中最高勝者。「智勝佛」:喻佛的智慧特勝,超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等智慧。「淨名王佛」:王者自在、超勝義。佛由於五住究竟二死永亡,於三界中任運自在,超越二乘及菩薩。「智成就佛」:指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權智、實智等種種智慧均已證得。「無上佛」:佛已斷盡一切煩惱障、所知障、無明、塵沙、更無可斷、上更無上唯我獨尊。「妙聲佛」:佛說法的聲音微妙幽雅,能令一切眾生聽者無厭無倦,如迦陵頻伽音。「滿月佛」:佛面猶如淨滿之月,清涼皎潔無等倫,圓光普照十方。誓願度脫無量眾生,故稱滿月與「月面佛」。有這麼多說不盡的佛,縱經塵劫亦說不能盡。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五)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如恆河沙數劫前,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德號叫寶勝如來,秘藏記謂:即「南方寶生佛,以誓願力故專度餓鬼。」所以若有男子女人聽聞他的名號,畢竟永遠都不會墮落惡道裏去,常生天上享受種種殊勝妙樂。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又於過去,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號叫「寶相如來」。這些佛名各度不同根機的眾生,有的眾生喜歡天上,你就念寶勝如來常常生天上享天福。你要是喜歡得阿羅漢,你就念寶相如來,決定能成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第四果亦叫無生果。若有男子或女人,能夠聽聞這尊佛的名號,一念生恭敬之心,這個人不久就能證得阿羅漢果。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於過丟無量又無數劫前,有一尊佛出世,其德號為袈裟幢如來,袈裟亦名福田衣,亦名解脫幢相。由於服此衣而得解脫,證一切智,一切世間梵魔人天之事莫不知之,是為幢旛高豎,故名袈裟幢佛,若有男子或女人聽聞此佛名號,能夠超越一百大劫生死的大罪。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四)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無量數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號叫「獅子吼如來」。如來說法魔王外道悉皆驚怖,獅子一吼百獸震驚。如來說法亦如獅子吼般。若有男子女人聽聞這尊佛名,起一個想去歸依此佛的念頭,則這個人將會遇到無量諸佛給予摩頂授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又於過去有一尊佛出世,其德號為「拘留孫佛」,拘留孫就是所應斷已斷,指所應斷的煩惱全部斷盡了。若有男子或女人聽聞到這尊佛的名號,以至誠心瞻視頂禮或復讚歎他,則這個人在賢劫千佛的會中,就可以做大梵天主了。每一尊佛出世,都是由大梵天王替眾生請法的,因為人間的眾生不認識佛也不知請佛的規矩,還可以得到授予無上菩提之記。拘留孫譯為應斷,是從五住二死來立名,於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六萬歲時出世,亦是過去七佛之第四尊佛,是賢劫千佛之第一尊。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毘婆尸。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有一尊佛出世,其德號為「毘婆尸佛」,毘婆尸華言勝觀,種種觀,種種見之中,是最殊勝的觀想成佛,是過去莊嚴劫千佛之第九百九十八尊,亦是七佛之第一尊。若有男子或女人聽聞這尊佛的名號,永遠不會墮落在惡道之中,常生人天享受種種殊勝的美妙快樂。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三)

【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又於過去有恆河沙劫那麼長的時間,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德號稱為「寶性如來」,這個性就是自性,就是本體,凡夫迷失自性本體,等到徹底證得自性本體他就成佛,成佛就能自利利他,像是得了寶,故稱「寶性」。若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尊佛的名號,只要一彈指般的剎那時間,發個心歸依寶性如來,這個人於無上佛道將永遠不會退轉變失。淨土十疑論云:具縛凡夫得生彼國即得不退,有五因緣故不退: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不退菩提心,常精進故不退。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無惡緣境,外無邪魔、惡境,內無三毒煩惱,故不退。五者、得生彼國者,即壽命永劫共佛菩薩等長,故不退。」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又於過去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號就稱為「波頭摩勝如來」。梵語「波頭摩」華言「赤蓮華」,此蓮花在所有蓮花中最為殊勝。若有男子或女人聽到這一尊佛的名字,清清楚楚的經過耳根,這個人將來得生欲界六層天,往返一千生之久,何況你以至誠之心,念紅蓮華勝如來德號,所得利益更是無量無邊。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二)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世尊告訴地藏菩薩:「您現在要發大慈悲心,想要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說不思議的事情,現在正是時候,希望您趕快說,我不久將要入於涅槃,使你能早日完成度生的大願,我給你證明,讓您滿了願,吾亦不必再憂慮現在以及未來的一切眾生,事實上地藏菩薩誓願宏深,所謂:「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又何能早畢是願。唯地藏菩薩要為未來眾生,演說稱佛名號的功德利益,正是最為不可思議之事,因為念佛法門簡捷易行。假如未來眾生,人人能依教奉行,則個個不墮惡道,所以佛說吾亦無憂現在未來眾生。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稟白世尊言:「世尊!在過去無量劫數以前,有一尊佛出生世間,其尊號稱為無邊身如來,佛的三身是身有無邊形,法身無邊,報身無邊,應身無邊。假如有男子或女人,能夠聽到無邊身如來名字,一念生恭敬心,立即能夠消除超越四十劫生死輪迴之重罪。更何況你能泥塑彩畫木雕銅鑄諸佛形像,並加以種種供養而大大讚揚稱歎其功德,這樣所獲的福德,更加不可限量了。」

每一尊佛都有三個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這三身都有著無邊的義理:一、法身無邊:就是自性清淨遍一切處。二、報身無邊:無數劫來,修習無邊功德,所以功德無邊。三、湛然不動普應一切眾生,這叫應身無邊,應身也叫化身,或稱應化身。例如天上明月只有一個,但只要有水的地方,水裏都有月亮的影子,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這個眾生無邊,所以應化身也無邊。起信論云:「虛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世界無邊,故眾生無邊。眾生無邊,故心行差別亦復無邊。」法華經云:「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甲爪,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稱佛名號品第九》節錄(一)

上來諸品或發明六道差別之相,或讚歎地藏威神之力,或廣明利益存亡之事。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則初地藏救拔之心,期與眾生同成佛果之願未滿。欲成佛果,必須稱佛、故有稱佛名號品之由來也。又此地藏經從婆羅門女欲救渡其母信邪常輕三寶而大興供養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此佛告訴他,要知母生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從這開始,幾乎每一品都會提及念佛法門。禪秘要法經中,禪難提比丘請問世尊滅罪之法,世尊告禪難提及敕阿難言:「汝等當教未來眾生,罪業多者,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諸業障,報障,煩惱障。念佛者,當先端坐,叉手閉眼,舉舌向齶,一心繫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即定已,先當觀像。」故阿彌陀經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若專念阿彌陀佛,即與稱念諸佛名號同等,隨人所樂意願。因為諸佛名號,皆萬行萬德所成。若念若稱,都能消除三障同生淨土。所以這裏專立一品稱佛名號,以救度未來末法眾生。以下我們重新敘述:

這正宗分分四科,前面第三科有三品經文,都是說的度脫的緣,南閻浮提的眾生喜歡造惡,造了惡業怎麼度脫他呢?你就是要造地藏菩薩像,供養地藏菩薩像,種種供養,再稱地藏菩薩的名號,念地藏經,你有什麼罪業都給消掉,這就是度脫的助緣。是世尊告訴我們的。但地藏菩薩是怎麼講的呢?他要你供養一切佛的像,供養一切菩薩的像,都可以消除罪業。你念一切佛的名號,念一切菩薩的名號,都能消除罪業,或念誦大乘經典。都可以消除罪業。這是地藏菩薩講給我們聽的。這第四科明成佛因。那度脫之緣就是要度脫你惡道的罪業,不要墮落惡道還要修行成佛,怎麼成佛呢!有兩品經文,第九品稱佛名號及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決定成佛,這就是成佛之因。光稱佛名號怎麼就能成佛呢?詳細的道理太多太廣,簡單的解釋,念佛就成佛,反過來說念眾生就成眾生。你天天念眾生,你就成眾生。再進一步解釋,像我們人,你如念好人,你就成好人,你念壞人,你就成壞人,決定不會錯誤。在中國古時候叫做「希聖希賢」,你決定當個聖賢。說粗野一點,你天天念流氓,結果你自己變成流氓。這依佛法法相上講,眾生的心理,一心具足十個法界,你念善法,自然生三善道,念惡法自然生到惡道去,你要是念苦、空、無常、無我,決定轉生二乘聖人。你要是念念六度萬行,四無量心,念真如實相,你決定要成菩薩成佛。四聖六凡唯有佛他叫「究竟眾生」。現在我們稱佛名號就是念佛,我們的心是「一法界顯,九法界隱」。看你這個念頭念到那一法界,如果你念念上品十惡,念得厲害,則上品十惡地獄界現前,你決定要墮地獄裏去。你念念都是佛,則其他九界都隱沒不現,你這個心完全變成佛的心,你不成佛,你要到那裏去呢?這地藏經有十三品,已經講了八品,所以接下去是第九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這個時候地藏王菩薩稟白世尊說:「世尊,我現在為未來世的眾生,演說種種利益眾生的事,就是於生死道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地藏跟你說一說,請佛世尊證明。」

這裏不說現在的眾生而單指未來眾生,也就是佛涅槃後就像我們都是後世的眾生。現在外道毀謗我們出家弟子,他們說我們佛弟子念經不通,在佛像前念經給佛聽,說什麼佛不懂得經,所以叫佛弟子念,叫佛好得功德,這是外道的解釋。還有一種人說:經是佛所說,佛自然知道,何必誦經給佛聽,這都是錯誤不正確的想法。我們在佛前誦經,是尊重法,表示對法的恭敬,我們有佛殿有佛像,不在佛像前念要在那裏念呢?同時我們恭敬佛,在佛像前誦經,是求佛給我們印證,恐怕我們念得不對,求佛加被使令不要念錯,都是尊重佛,請佛證明的。如有外道或邪見之人持以上邪見歪理,不妨請他看看這一段經文,你說地藏菩薩要說念佛法門,唯願世尊聽我說之,是佛不懂,要地藏菩薩來說給佛聽嗎?你問他怎麼解釋?這是地藏菩薩求佛給他作印證的。印證他所說的救世妙法,真實不虛,能令未來眾生出離生死!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節錄(九)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世尊告訴主命鬼王:「你具有這樣的大慈悲的緣故,才能發此大願,於世間人不但生時保護他們,連死後也保護他們。希望未來世之中,若有男子或女人,面臨生死的時候,你不要退失原本救護眾生之大願,不問有罪無罪,總是令其解脫三途痛苦而永得安穩快樂,方不辜負我今日之叮嚀。」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主命鬼王稟白世尊說:「希望世尊不要憂慮,我會盡我這一生的力量來擁護這閻浮提的眾生,不管是生的時候或死亡的時候都能得到大安樂,但同時也希望這些眾生於生時,慎勿殺生害命取諸鮮味供給產母、或飲酒食肉。或於死時同樣慎勿殺害及造惡業,拜祭鬼神求諸魍魎,如果能這樣相信我的話,照著去做,沒有不解脫三惡道而獲得廣大的利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

這時世尊告訴地藏菩薩:「這主命大鬼王,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了,無論於生的時候,或死的時候都是擁護眾生。這位大士,由於本跡的慈悲願力,所以化現大鬼之身。其實他並非是真正的鬼類,是菩薩示現作鬼身來救度眾生的。」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再經過一百七十劫後,這個鬼王就會成佛,他的佛號就稱為無相如來,他所住的劫名叫安樂。所住的世界叫作淨住世界。這尊佛的壽命很長有無量無數劫。所以,地藏!這位主命大鬼王身為鬼形,卻廣作人天濟度之事,他的經過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他所度化的人天眾生及利益人天之事亦不可限量。這主命鬼王示現猙獰兇惡鬼相,無非化導眾生令捨惡而趨善。其相雖惡而其心仁慈,所謂相從心轉故迨至成佛而得實相無相。又其成佛之後無復有恐怖諸相,故曰無相。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節錄(八)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這南閻浮提的眾生,於生命要終了時,不問善惡之人,我主命鬼王都是希望他不要墮落到惡道裏去。何況這個人生時原不作惡,而且自己還用功修種種善法,自然往生善處,善人肯佈施守戒供養三寶而生善處,所以更增加主命鬼王的威德與願力。在南閻浮提縱使是生前廣造諸善事,等到要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的鬼神,變作父母眷屬引誘亡人使其精神昏亂,令生種種愛著或瞋恨,使他墮落在惡道裏去,何況這臨命終人在生本就造惡業呢?俱舍論云:「若人臨終,起邪見心,是人以先不善為緣,故墮地獄。」所以這臨終一念,最為要緊,臨終正念一心不亂,則決定上昇,臨終念邪,心神昏昧或起愛著瞋恨,則決定下墮。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這南閻浮提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於臨命終時,神識昏沉暗昧,不會辨別善惡,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這個時候你陽世間的眷屬,要傾自己所有資財,盡力營辦種種供物供具,供養十方三世常住三寶。或至誠讀誦大乘經典,或者至心念佛菩薩的名號,以是種種善業因緣,能令亡者遠離惡道而往生善處。這些本來要來擾亂亡者,而使之墮落惡道的惡魔鬼神,就會自然通通散去了。

大品般若經云:「若有人一稱南無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大悲經亦云:「若能至誠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華散於空中,於未來世作天梵王。其福不盡,以其不盡,終至涅槃。」故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稱念佛菩薩的聖號,是因藉佛菩薩累生累劫所積聚的大功德大勢力,故稱念其名,即能解脫苦難而且功德無量。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世尊,一切眾生不論是造惡或造善的眾生,於臨命終時,假如能夠聽到一尊佛的名號或一尊菩薩的名號,或者是大乘經典中的任何一句或四句而成的偈子,除了是犯五無間殺生害命的重罪以外,其他較小的惡業之罪本應墮入惡趣者,一下子就得到解脫了。上一段是要設大供養,轉讀尊經,稱揚聖號等三種功德,是由眷屬代為,故須大作始能資助冥福,卻諸魔鬼,因為臨命終人已經神識昏昧。而這一段強調「得聞」是由於親自聽到佛菩薩名號或大乘經典,所以功德特勝。除了五無間罪最須要慢慢消除外,其餘較輕的罪業則全部消除。這裏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念佛法門的殊勝便捷,所以陽世間的眷屬,應該要為臨命終人(是指快死亡但尚未斷氣者)念佛誦經而以救度。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