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十二)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這時東南西北四大天王從本座而起,走到中間對著世尊恭敬合掌對佛說:「世尊!這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發過大願,要把罪苦眾生度盡,過去做小國王時及做光目女時都一再發願要度盡眾生。(四天王內心有了疑惑),怎麼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就一直發大願要度盡眾生,怎麼到今天還沒度完,而且還再發廣大誓言,還要救度眾生,眾生怎麼這麼多!救不完,度不完呢!唯願世尊為我們解說,以解除我們內心的疑惑。」

這四大天王居於欲界第一層天,護持三寶,保衛國土最有力者。居於須彌山半山腰中間的四個山峰,山頂就是忉利天,也就是地藏法會的所在。東方持國天王:護持國土故。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善根故。西方廣目天王:常以天眼觀察善惡故。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佛法故。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皆名因陀羅,有大神力勇健非常。而四天王以多聞天王為尊,假如多聞天王念及三方天王或其臣佐,這些天人當即嚴駕北方多聞天王跟前聽候指示,所以東西南三方天王皆歸北方天王統領。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這地藏經我一再的說,翻譯的好,翻譯的淺顯,這一句由好多句子連在一起,打不斷,作文章考究氣勢,這就是一本最好文學的經。佛陀回答四天王:「善哉!善哉!」連說兩個善哉,表示不但現在的天人眾生都可得利益不起疑惑,又能利益未來世的眾生也不起疑惑。還有一個文法對照,前面定自在王菩薩出來請法時,佛叫他:「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而四天王請問佛法,佛一直讚歎:「善哉!善哉!」這個道理你要知道,定自在王菩薩是摩訶薩,都是已經入了門,不但入了門而且是登堂入室的弟子,跟他不用講客氣話,當師父的對於弟子越是親近的侍者,就越不客氣。這四大天王佛就對他客客氣氣?四大天王是護法神而且還是天王,就像現在的高等長官護持佛法,他來請問佛法,那口氣上就得對他權巧方便,先讚歎他,這是佛的權巧方便。佛說:「很好!很好!」今天就為你們以及未來現在的天人眾生等,演說廣大的利益的緣故。解說這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裏生死輪迴六道之中,慈悲哀愍的救拔,度脫一切受罪受苦的眾生,菩薩利用種種善巧妙法,來行度化眾生的事。

這裏有一句「未來現在」,為什麼把未來擱前面。就是現在是與佛同時在世,這些天人得到的利益很快,最苦惱的就是未來的眾生,而世尊最憂慮的也是未來的眾生,所以把未來兩字放在上面!這就是世尊心心都在念到我們後來世的眾生,這表示佛的慈悲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十一)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發心志誠歸依敬重地藏王菩薩,及瞻仰禮拜或稱揚讚美,並用最好的名香,最美最香的名花,衣服及各種珍貴的寶物,或用鮮潔美味的飲食果品等等,恭敬供養侍奉地藏菩薩,這樣的人死了以後,在將來的百千萬億的劫數中常常受生諸天,享受天福的種種快樂,就算天福享完了下生到人間,尚有餘福於百千劫中時常為人間帝王,而且生來具宿命通,能知前生前世因緣,及前因後果的經過詳情,能如此自然不會造惡了。如阿摩畫經云:「佛言:彼以心定,清淨無穢柔軟調伏,便能憶識宿命,無數若干種事。能憶一生至無數生,劫數成敗死此生彼,名姓種族飲食好惡,壽命長短所受苦樂,形色相貌皆悉憶識。」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陀再叫當機者!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不可言的大威德神通的大力量,廣大的利益眾生,你們諸多菩薩應當深深瞭解這部地藏經,並且要廣大宣揚流傳這部經。這個要記著,前面那個作惡的人遇見善知識給他種善根,叫他歸依恭敬地藏菩薩。而這裏是勸我們應當學習善知識如諸大菩薩及定自在王,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去聽地藏經,瞭解地藏經而且還囑付諸大菩薩要廣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這是當機者定自在王菩薩,聞佛宣說地藏菩薩往昔勝因,並接受囑付流通地藏經以利益眾生,並慰喻世尊說:「請世尊莫以後世眾生為慮,我等與會百千萬億諸大菩薩,必能仰承佛陀威神勢力,將這地藏經法寶流通後世。於南瞻部洲利益眾生。」佛的無上妙法,利益十方百千萬億恒沙世界眾生天人,但因閻浮提眾生,性識無定信心微弱惡業偏多,所以佛菩薩化導眾生多著重於南閻浮提的眾生。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認真念誦《地藏經》可保一切順利!

每天認真念誦《地藏經》可保一切順利!(轉載)

當你的生活變得諸事不順,很多事情都遇到困阻的時候,你是否會思考「這是為什麼呢?」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福報開始減弱了。
福報減弱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最近少行善,積德不足,因此福報也隨之減少了。現在送你一個逆轉運勢的方法——認真念誦《地藏經》
《地藏經》是一部能使眾生解脫的因果經,它記載了萬千生靈生老病死的整個過程,以及詮釋了讓眾生起死回生的方法,教導生人如何為去世的冤親債主超度。
所以念誦《地藏經》,可以消除累生累世的業債,免除冤親債主的干擾,回向眾生,獲取功德,增長福報,如此,你的生活就會慢慢恢復事事順利,得心應手了。
但是在念《地藏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幾個問題,佛教講究信、願、行的結合,所以我們對經文大意一定要深信不疑,心無雜念,並有所行動,修善修行,莫再作惡。還有,念經講求的是持之以恆,所以念經一定要長期進行,這樣功德也會逐漸增加,幫助你回向給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使他們往生極樂凈土,他們的痛苦解除了,便不會再糾纏你了。如此,你的運勢一切都會好轉,福報自然就會漸漸增加。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福報不夠的時候,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堅持念誦《地藏經》,《地藏經》帶來的福報是無可估量的,因為《地藏經》如同是地藏菩薩的心,你全心相信它、全意念誦它,其實就是代替地藏菩薩教化眾生,這樣不僅能度化他人,還能為自己積累無量的功德和福報!

認真念誦《地藏經》 

從這一刻開始, 堅持長期念誦《地藏經》吧!連天神、鬼神、眾生都會感激你, 幫助你時來運轉,保佑你事業順利,連同你的家人朋友,都會受到你的恩惠,隨你萬事勝意,平安健康幸福!
以下讓我們一起誠心念一下經文:
「至心禮地藏菩薩摩訶薩,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
願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仰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願令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剎土,施作佛事。
願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幢幡寶蓋, 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乃至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憶想遙擬普共眾生奉獻供養。
願一切世界中有修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修供養者,願得開導令修供養。
願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剎土,於一切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 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塔廟,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說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
願共一切眾生修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 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平等。離念清淨,畢竟圓滿。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唯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速除諸障,增長淨信。」
(以上經文可以背下來,供養時可以稱誦,稱誦後可以稱唸『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千遍!)
—————————————————
《地藏經》修行主修文章
《地藏菩薩本願經》由會性法師講述之講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譯。 全經文華語讀誦
消業障開智慧誦《地藏經》,至少要持誦三七日(21天)
學佛人一定要受持一次「八關齋戒」,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持誦《地藏經》功德力要訣(二)
——————————————————
相關助修文章
一定要看的重大佛學常識:不能佩戴佛菩薩像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認真念誦《地藏經》

地藏經 是治病第一經(南懷瑾)

地藏經 是治病第一經(南懷瑾)

《一輩子都要讀誦地藏經》
《地藏經》是集合了所有宇宙的力量,集合了所有佛,所有佛菩薩,所有天主,地主,鬼王,一切力量。
念《地藏經》第一品時,佛,菩薩,鬼王,天主,地主都念了一遍,這些都來護法。念什麼什麼就來,這是《地藏經》特別殊勝的威德,其它經典無法達到這樣的,可見《地藏經》威力極大。我們不需要有什麼病,專門跑到某個佛菩薩、鬼王那裡去治療,只要一念《地藏經》,所有的好醫生都來,我們有什麼問題,這些好醫生,老師,就幫我們治療了,所以這是《地藏經》不可思議的功德。
《地藏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母親說的法,所說的主角是地藏菩薩,也是度母。所有的佛菩薩鬼王天主地主都有母親。在六道中輪迴中,誰沒有過母親?所以,一切佛菩薩鬼王天主地主,所有有大能力者,全部都到,都來護持。為了自己的母親,為了將來所有眾生的母親,他們自願自覺地來護持這個法。
可以說,念《地藏經》是走了捷徑,我們一念《地藏經》,所有這些大成就者都來護持我們了,不用我們一一去拜訪。我們有了任何的難題,這些佛菩薩護法一定會千萬百計地來幫助。
《地藏經》的好處,地藏王菩薩的威德,說上一萬年也說不完。我們讀誦《地藏經》,就像回到媽媽的懷抱,絕不會有任何的傷害。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地藏經是治病第一經》

要治病,先要端正心,看一個人心有沒有問題,有沒有善念。有的話,就有救。善念全無了,那沒辦法了。老天讓人活著,就因為人有善念。上天有好生之德,草木能生長,因為有仁,人能存活,也因為有仁。
王鳳儀善人常給人講病,也給人看病。有次他到一個病人家裡,病人得了無治之症。王善人問他有什麼話說,那個人就哭了說,他還有父母恩沒有報。王善人一聽,就知道這個人有救,因為有真誠的善念。果然就把他給治好了。
現在人的病,尤其是慢性病,都是業障所長。業障就是錯誤的生活方式,加上犯下的錯事形成的磁場。有個女的來,她說她經常生病,她的臉色,就是青白,沒有光澤。這就是傷精的結果。事後知道,她果然墮胎,而後體寒,幾乎每天都吃藥。這就是業障病,哪裡靠吃藥能好。
一般人,如果業障很重,你去找醫生,就會讓醫生給你非藥。有的人求子不到,然後去檢查,說精子沒有活力,就去補,那補的藥很多都是壯陽的。這就是糟糕了,竭澤而漁,不僅治療不好,而且傷精。或者有的人,一生病,就是抗生素,這也是提前消耗腎精。那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有業障,業障很重,他碰不到好的醫生,哪怕碰到了,給了藥也是不起作用。
所以說,《地藏經》是第一部救命經,也是治病經。首先人的觀念不正確,或者惡業很重,你吃什麼藥都沒有用。那念《地藏經》,先把自己業障消除,再吃藥,是比較適合的。人的生命體,不僅包括這個色身,而且色身以後的東西,都跟人的生命體有關聯。這就是古人講的天人合一。那要是自己過去的惡業呢,也和這個生命體有關聯,消業就顯得很重要了。
大家去看《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其實不是用來治病的,它是用來指導人修行,讓人入道。如果單用來治病,在古人看來,是不能稱呼為經的。就像《易經》,它也是用來指導修行,不是算命看風水的。那修行也要有基礎,就是福德要具足,業障要輕。
越看《黃帝內經》,越對佛法有信心。佛講得,句句都是真理。尤其是現代人的病,根本不是吃藥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如果腎虛的,就跟犯邪淫有關,心臟不好,得癌症的,就跟殺業有關。這些要藥怎麼治療,只有通過佛法,通過誦經,尤其是踏實的《地藏經》開始。
那《藥師經》,是直接導向成佛的,講成佛後的境界。如果業障比較小了,你再去修《藥師經》,那進步就會飛快。因為《藥師經》基礎比較高,首先要受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不僅是齋戒行為,更重要的是齋戒心。那一般人,業障重時,齋戒心是很困難的。這就是需要先念《地藏經》,然後慢慢的化解掉外來的障礙。
地藏經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70794946326277/permalink/5575514135854310/

佛說的「人有二十難」有哪些

佛說的「人有二十難」有哪些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佛說四十二章經》
【宣化上人淺釋】
佛言:「人有二十難」。所有的人都有二十種難。怎麼叫「難」呢?
「難」,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不難了;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難,這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逆,所謂逆境,是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認識的;這個容易就是順,順就是人覺得好受一點。那麼這二十種難,就是人不容易做的。
第一「貧窮佈施難」:
你若有錢,想做佈施,那是很容易來做佈施的,因為你有。有用一點也不算個什麼;你若沒有,而能佈施,那才是真正的佈施。因為你能做到所謂做不到的事情,這事才是真;你做得到的事情才去做,那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你去做,那沒有什麼出奇;人人做不到,你能做得到,這就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超出一切的人了。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就是和一般人不同了。講到貧窮佈施難,我們可以說一個公案。
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最貧窮的人,他雖然貧窮,但是他還有個太太,就夫婦倆。可是夫婦倆的生活非常困難,只有那麼一個小破房子住,可是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窮得這個樣子,只好天天去乞討,到街上去和人要飯吃。
要飯吃,這不是很難的一件事,難的是夫婦倆沒有衣服穿,只有一條褲子。兩個人穿一條褲子,你說這一條褲子怎麼穿呢?就只能輪流著穿。怎麼穿呢?譬如今天丈夫出去討飯吃,就穿這條褲子出去討飯,討回來的飯,夫婦分著吃。
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討飯,也穿上這條褲子。在家裡的這個人就沒有褲子穿,出去討飯的這個人就有褲子穿,要回來的飯,還是兩個人分著吃。這樣子馬馬虎虎的,也就天天這麼維持生活,你看!窮得這樣子,可以說是最窮的人了。
在這時候,有一位辟支佛,前面講過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觀察,這兩個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做佈施,所以今生就這麼窮,窮得要兩個人穿一條褲子。
「啊!這回我要度他們去!」這辟支佛就發願要度這兩個人,讓他們有機會種福,於是到這夫婦的門前來化緣。
這辟支佛是一個比丘的樣子,站在那個地方,托著缽在化緣,這對夫婦一看,有個和尚來化緣,自己家裡什麼也沒有,啊!飲食也沒有,衣服也沒有,只有一條褲子。
這丈夫就對太太說:「唉!我們都要發一點佈施心來求求福。為什麼我們這麼窮呢?就是以前我們不肯佈施,所以現在窮得這個樣子,我們應該做個佈施。」
太太說:「做佈施?我們有什麼可以佈施?」
丈夫就說:「我們還有一條褲子啊!可以佈施給這出家人。」
太太就發了脾氣說:「你真是糊塗!我們就一條褲子,如果佈施給比丘,我們連這出去要飯的本錢都沒有了,我們用什麼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這一條褲子輪流著穿,還可以出去討飯;要是把褲子也佈施了,我們怎麼出去呢?」
丈夫就勸他太太:「不錯,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們不管自己的生活,佈施褲子給這比丘,我們兩個不出去,就在這兒餓死算了,還管那麼多幹什麼?你看,那比丘在這兒也不走。」
太太一聽,歎了一口氣說:「唉!好吧,你歡喜佈施,就佈施好了!」
這夫嫦倆就把這一條褲子,從窗戶遞給這比丘了,這比丘是個證果的辟支佛,他接受這條褲子後,就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去,輾轉供養釋迦牟尼佛。
辟支佛對釋迦牟尼佛說:「這是我方才在一個窮苦人家化來的一條褲子,這條褲子是他全家的財產,可是他都佈施給我了。」釋迦牟尼佛就接受這條褲子。
接受之後,就對人說:「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裡就這麼一條褲子,都能佈施出來供養這比丘,尤其供養的是個辟支佛,所以能得福無量,將來是有很大的福。」
當時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裡,這國家的國王也在這兒,國王一聽,就想:「自己國家有這麼一個窮得連飯也沒得吃,連衣服也沒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宮裡吃得那麼好,穿得也那麼好,這怎麼能對得住老百姓呢?」
於是國王生了大慚愧心,就派人到這窮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這兩夫婦即刻就得到果報了,才佈施一條褲子,現在什麼都有了。他們以後也去見佛,佛就為他們說法,一說法,這兩人即刻就證到初果。
所以說「貧窮佈施難」,你在難的時候,若再能佈施,這才是真正有佈施心;越難你越能做,這才有價值。好像我們人不能捱罵,若有人罵我們,我們能受,這就是有德行;人也不能捱打,若有人打你,你能接受;能認識:啊!這是善知識,他能令我消業障,能令我出苦海,這是最難得的善知識。
無論哪一位,境界來了,你們要認識,說你不好的人,那正是你的善知識。不要聽人家讚歎你一聲,就好像小孩子吃糖似的,高興得不得了;人家譭謗一聲,就比吃黃蓮還苦,不要這樣子。
佛說二十難,人生豈止二十難,這難可就多了,難的事情來了,你能把它處理得很容易,那就是明白佛法了。
第二「豪貴學道難」:
豪,富豪,很有錢的;貴,就是尊貴,很有地位,很有勢力的。既有錢又有勢力,當然生活很安定,不像方才說的那對夫婦,只有一條褲子,那麼樣地苦惱。豪貴的人穿的衣服很多,錢也很多可以用,並且有很多高尚的親戚,又有很多有名望的朋友。在這時候,你教他修行用功,出家學道,這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什麼呢?他一切一切都滿足,一切一切都覺得很快樂,什麼都很自由。住的房子像皇宮一樣,吃的都是一般人吃不著的最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所以你要他修道,這是不容易的。
第三「棄命必死難」:
棄命就是不要命了,但是即使你不要命,也不一定就可以死的。好像有時候人想要自殺,吃安眠藥,吃得少了,他又活過來了,這就是想不要命,卻不一定會死的。如果你想不要命,就一定會死,那就不難囉!
又有一個說法,你這命不要了,當然會死;就算你想要命,用種種方法來保護著,教它一定不死,這也是辦不到的。人人都會死,沒有一個人是永遠長生不老,長生不死的。沒有這種事,所以說棄命必死難。
第四「得睹佛經難」:
你們各位不要以為現在能聽講經,又能看經,覺得很容易,這是不容易的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開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你想一想!這佛經是不容易遇著的,況且我們這人身也是不容易得的。今生得著人身,又遇到了佛經,還能聽人講佛經,這是不容易的,這都是無量劫以前你們就種了大善根。
第五「生值佛世難」:
你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這也不容易。雖然現在佛滅度了,但還有佛法,還可以學佛,還可以修行,這都是很幸運的。
第六「忍色忍欲難」:
這色、欲,男女之情這種愛欲,是不容易忍的。因為一般人平常的情形,都是這種生理,男女要結婚,這都忍不住的。你若能忍得住,能忍色、忍欲,對境界無心,能有忍力,這也是不容易的。你忍來忍去忍不住了,就顛倒了;忍來忍去忍不住,又顛倒了,所以這忍色、忍欲也是不容易的。
第七「見好不求難」:
見到什麼好事,你不去貪求,這也是不容易的。人人都是見著好就貪了,所以見好不貪求,這也是不容易的。
第八「被辱不嗔難」:
好像無緣無故就被人打一頓,無緣無故就被人罵一頓,也不因為有什麼理由,他就來侮辱你一番。侮辱就是對你不客氣,對你很不好,這時候你不嗔恨,心裡能像沒有那回事似的,這是不容易的。不容易,你若能做,那就是過來人了,就是過來了。
第九「有勢不臨難」:
有勢,就是有勢力。好像那作官的,他要殺人就殺人,這叫倚勢淩人。人家沒有犯法,他用他的勢力去把人殺了,這叫有勢。
臨,就是臨到其他人的身上去。有這種權力,就隨便殺人,這叫有勢臨了。不臨,就是不仗著權力去欺壓人。雖有權力,還是尊重人,不隨便殺人,隨便欺負人,這叫有勢不臨,這也不容易的。雖不容易,但是你若能那樣做,這是最好的。
第十「觸事無心難」:
觸事,你無論遇著什麼事,你要能以無心處之,以無心應付。事情來了,也不要緊,隨緣處理;事情去了,更不要緊。就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叫無心,沒有執著心,沒有妄想心。
第十一「廣學博究難」:
廣學,就是廣泛地去學習;博究,是多多地研究,這也是不容易做的事情。
第十二「除滅我慢難」:
人人都有一個我慢,你若想要把我慢除滅了它,沒有我慢,這也不容易的。
第十三「不輕未學難」:
你們各位先出家的,都要知道這一點,對沒有學佛法的,你不能輕慢他。你若輕慢他,那就叫輕慢未學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你應該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他,不應該輕慢他,不可輕忽他,不可對他很不客氣的。在佛教裡有這四種的不可忽,佛也常常這麼說。什麼是四種不可忽呢?
(一)火雖小不可忽。
就是對於小小的火,你不可以馬虎,不可以隨便,雖然是很小的火,你也要很注意它,因為你一不注意,它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燒光了。
(二)龍雖小不可忽。
龍雖然很小,你也不可以忽略它,因為龍可小可大,它有神通變化的。
(三)王子雖小不可忽。
王子是國王的太子,雖然他很小,但你不可以忽略他,因為他將來是做皇帝的。
(四)沙門雖小不可忽。
沙門雖然小,你也不可以忽略他,因為他將來可以成佛。
因此不輕未學,就是對沒有學過佛法的人,你不可以輕看他,不可以看不起他。所以不輕未學是很難的。
第十四「心行平等難」:
你這個心要行慈悲平等是不容易的,但是也要去做。
第十五「不說是非難」:
人人多數都歡喜講是講非的,若能不說是非,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有個弟子說,他沒出家以前,就不會講是非。那麼出家以後,在這兒反而學會說了。但是他還覺悟得很快,所以現在相信他又不會講是非了。
第十六「會善知識難」:
會,就是遇。你能遇到善知識,這也是不容易的。你看人人學道啊!遇到的多數都是糊裡八塗的。善知識他不糊塗,不會教你走到錯路上去。修道的人一定要聽善知識的話;不聽善知識的話,在你還沒有證果之前,就信自己,任自己的性,那是不行的,終究會墮落,終究會招魔障的。所以一定要親近善知識,聽善知識的教化,這是說會善知識難。
第十七見「性學道難」:
學道的人不容易明心見性,學道要能明心見性,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第十八「隨化度人難」:
隨緣隨份來教化眾生,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第十九「睹境不動難」:你遇到什麼境界,能不被這境界所轉動,而能轉動境界,這一件事也是不容易的。
第二十「善解方便難」:你能明白什麼是方便法,用它來教化眾生,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吃素是真正的人壽保險

傳喜法師:
有句老話「一日吃齋,天下殺生無我份」,像網絡一樣,我們的電腦沒有連接到殺生的網裡。還有一句「吃他一口肉,欠他萬萬千」,你雖是吃一口肉,但已經和整個世界的殺生聯網了。生命是平等的,為了吃牠的肉,斬頭拔毛,開腸破肚,這就是慘烈的屠殺。
「食而不化變成毒」,吃下去不消化反而是毒,這些代謝毒素是我們身體疾病的根源。現在多數的肉食都是靠激素和抗生素餵養的,盡管素菜也會有毒,但不及肉食的千百分之一,所以現在吃肉不是明智的行為。
吃素不僅是宗教行為,而且是先進的飲食文化。在營養學上,素菜包含了葷菜所有的營養,而且含量更高。在醫學上,葷食的大卡不僅比素食的高,且難以被腸胃吸收。在生理結構上,無論是口腔構造還是腸道結構,人類都不屬於肉食動物。
素食是文明者的行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是提倡素食,古代有數位皇帝帶頭吃素,孔老夫子晚年也食素。現在歐美許多餐館掛牌「不要吃你的朋友」提倡吃素,這都體現了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世界上大部分人對素食沒有充分的認識,我們佛教徒要對素食有正確的認識,進而去支持和推廣。吃素是真正的人壽保險、健康的保證,它不僅能帶來身體的健康,吃素的那種善意更能使我們袪病消災。
所以生命的存在要開智慧,要有正確的選擇。要開智慧,最方便的就是皈依佛;以正確的標準行事,就是皈依法;正確的人生就是以僧寶為榜樣,六根清淨,身口意正確。有了更高的智慧,我們的生命就會昇華,昇華到極致就是佛,福慧兩足即是佛。

為何要經常誦經?

為何要把某一部經,誦到爛熟之後,還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誦呢?這有兩層理由。
  第一、是把佛經當作一面監察我們心行標準的鏡子:凡夫難保自己不犯錯,有時犯了錯,尚不能知錯改錯,但當面對佛像,口誦佛經之時,就同聽到佛在親口說法來教誡我們一樣,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策勵修行。
  已經犯的過錯,趕快改正;尚未犯的過錯,決心不犯;已經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
這像一位愛美的女士,閨房中有了鏡子,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鏡子,早晨照過鏡子,偶一動作之後又要再照鏡子,今天照了鏡子,明天、後天、大後天,乃至明年、後年,還是要照鏡子,那無非是為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潔美麗而已。
  第二、是將誦經當作代佛說法的神聖使命: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眾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數的傍生或畜生(動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義之處,只要有人誦經,就有異類的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天、神、鬼三類的眾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只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
  若你為你亡故的親友做佛事誦經,你的誠意初動,你那親友的亡靈,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亡靈的靈性特別高,縱然在生之時從未聽過一句佛法,死後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為何要經常誦經?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70794946326277/user/100019898239358/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十)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剛剛發了以上的誓願以後,就聽到清淨蓮華目如來慈音安慰他說:「光目啊!你大慈大悲憐愍一切眾生,又能為你母親而發這樣大願,為孝順母親而要普度一切眾生。吾觀察你的母親,十三歲一死即捨此下賤之報而生為最尊貴的淨行梵志。捨此短命之報而得長壽百歲。捨此婆羅門梵志之報以後,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無憂國土,壽命與阿彌陀佛一樣無量。而且最後尚要成佛廣度人天眾生,其數如恆河沙般的不可計數。這光目女的母親,生時好吃眾生肉,殺害眾生性命惡口毀謗造惡墮地獄,這裏就告訴後代眾生,何不吃素念佛,廣行十善六度,求生西方極樂將來成佛度眾生,而要去殺生害命累墮地獄受苦呢?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佛陀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當時以福力濟度光目女的羅漢,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而當時的光目女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解脫菩薩。而光目女呢!就是地藏菩薩。因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中,發了廣度眾生的恆沙大願,故此未來世中的眾生,對於地藏菩薩深生敬重的心,或歸命或稱念聖號,縱然在極短的時間裏,乃至一彈指頃,亦可得到無量恆沙的功德利益。菩薩因而大大廣度一切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未來世中,不論是男人或女人,若惡人素行惡行!甚至是不信因果報應,好邪婬好妄語造兩舌的口業!造惡口業!毀謗大乘經。這些造了惡業的眾生,必定要得惡果墮在惡趣裏!假若這些行惡的眾生能遇見善知識教化,規勸他們歸依地藏菩薩,縱令是一彈指的剎那時間!是諸造惡眾生即時能夠解脫三惡道的報應。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九)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婢女之子答言:在生之時以殺害眾生及毀罵有情,亦就是殺生及惡口這二種惡業招致地獄惡報,假如不是蒙您的福力救拔我的苦難,依我本來所造之惡業,現在尚不能解脫地獄之苦。」光目女又問:「地獄的罪報及受苦的情形大概是什麼情形?」婢子回答:「地獄中所受的苦啊,實在不忍訴說,其苦楚情形就算百千年也說不完啊!」所以楞嚴經云:「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地獄。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這光目女聽母親說完,即忍不住落淚大哭。而向空中稟白說:「但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之苦,於十三歲死後能把罪業懺悔掉,更無剩餘重罪,永遠不要再經歷惡道。祈請十方諸佛慈悲哀愍我,替我證明攝受,聽我為母親發廣大誓願,假如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三塗惡道乃至下賤婢子之身,甚至不再投生為女人,或永遠不要再受生輪迴。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願我自從今日以後,對著清淨蓮華目如來畫像的前面,發廣大誓願,祈請十方諸佛證明。自今而後百千萬億劫中所有世界的地獄、餓鬼、畜生等諸受苦眾生,發誓願給予拔濟度脫這些三惡道的罪苦眾生。務必要使這些罪報受苦眾生脫離苦難,置於涅槃安樂的境地,然後我才願成等正覺。正所謂「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最初發大誓願,是在於清淨蓮華目如來聖像之前,而在本經四番發大弘誓願,此文雖在最後,但在四番發願之中卻是最先;可知初發心的功德也是最大。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八)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這是佛的威神之力使然,故能生下三日便會說話並求請度脫惡道之法。兩個小手還合著掌一面說話一面哭泣:「生前所造惡因死後所受果報都是自作自受,我就是你母親,自從死後一直處於黑暗的地獄受苦,累次墮落於大地獄之中。承蒙你造像畫像供養的福報功德之力,才能受生為婢女之子,男為奴女為婢、又只有十三年壽命,死後更又再次落入惡道,你有什麼方法可以令我脫免於惡道受苦啊!」這一段經文告示我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念念眾生一點惡都不敢作。而眾生啊!這光目女母親吃那魚子時或炒或煮恣情食噉,不聽人勸,等遭了果報了才害怕,才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諸位在家居士菩薩啊,從這段經文中要體會啊,要趕快停止造業殺生食肉,不然要墮地獄,悔之晚矣!你將來未必有好兒女替你供養出家人,造佛畫佛來供養佛,來超度你啊!還是自求多福不要造殺生食肉之罪。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孝女聞此兒說話,知道是他母親沒有錯,一面哭泣一面想要說話而喘不過氣來而向婢女之子說:「你既然是我母親,合理該知你本來作了什麼罪,造了什麼業?才令你墮落於惡道。」光目女既知婢女所生之子是母親無疑,再次詳問因果報應,叫他自己再說一次,一面看是否有錯誤,一面警示後來眾生的我們,所作善惡能夠遷流三世,隨業受報、絲毫不爽。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