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前,一定要認認真真閱讀此文!

學佛前,一定要認認真真閱讀此文!
一、人生的含義
(人來到這世上的一輩子為了什麼?)
我們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恐怕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想過的,但找不到答案,於是還是和大家一樣那麼活下去了。也有很多人去尋找答案,於是有很多獻身於各自信仰的出家僧人或者牧師、修女等等。
人來到世上是為了什麼?
從小孩子被父母關愛,長大之後上學,上了大學畢業之後工作,找個愛人結婚,然後再生小孩子,就和自己父母一樣。
這就是一輩子的路嗎?這樣的一輩子有意義嗎?和動物又有什麼不一樣?
表面看起來動物是比人要低的,城市中、農村裡的動物比如雞、鴨、豬、馬、牛、羊等他們有很多自己不能做主的痛苦,他們會被人吃掉,被人殺掉。可是野外大自然當中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螞蟻等它們也在重復我們一生一世的這種步驟呀?我的一世和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嚴格講沒有什麼不同。
因為我們的生活本來沒有什麼意義,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過程中只是為了一個活著的簡單目標而做事。但是活在世上的生活如果我們給予它一個遠大的目標,並為了這個目標去努力的話,那我們的一生就有了意義。
出家人因為瞭解人生的真相,為了修行,普度眾生而選擇出家苦修。
當年鳩摩羅什翻譯大乘經典,有人告訴他,他翻譯大乘經典對他自己非常不利,但他義無反顧的去做。
他遭人囚禁很多年,被綁在牛背上遭人嬉辱,即便貴為國師,他這個出家人還被國王賜予了許多媳婦,就為了讓他能留個聰明的後代。
他個人遭受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難,但是他翻譯的各種大乘經典流傳於世,蔭澤後人,開啓了後世無數人的智慧心燈。
歷史上又有多少人是為了他人而發心去做大事,從而使得自己的一生有了意義,而不是像野外動物一樣,過完一生。
二、娑婆世界有多苦?
佛經講娑婆世界很苦,我們好像沒有覺得,人世間挺好的,為什麼說苦呢?
是嗎?真的很好嗎?
在這裡沒有長久的東西,一切的東西都是會變的。
山川會倒塌,河流會改向,家人終究會死去,愛情也會失去,兄弟姐妹會分散,友情會變。
地震來臨時人不由自己的控制,死亡的來臨不可預期。
在平靜的生活下面沒有可以預期的各種變動,我們無法控制外面的人和事,就連我們自己也無法控制,我們會生病,會煩惱,會生氣,讓自己心情抑鬱,難過,痛苦。
三、人身難得
很多人不知道人身難得。我們地球上人多,有60億呢!!我滿眼看去到處都是人,有什麼難得的。
如果告訴你,佛陀告訴眾人,整個世界實際上有十法界,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其中聲聞、緣覺、菩薩、佛陀是四道,有地獄道、餓鬼道、阿修羅道,天人四道,而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只有人道和畜生道。
在這十法界的世界中,能得人身的難度,就和在大地上有無數灰塵,而得到人身的機會只和我們手指甲上的那一點灰塵那麼多。
再有個比喻,海面上有一個圓木,裡面有個孔,這個圓木會隨著海浪四處漂浮,海裡有一隻瞎了眼的大海龜,100年的時間它才會浮到海面上一次。得到人身的機會就如同瞎眼的海龜到了海面上把自己的頭放到圓木的孔中一樣難,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難度,這種幾率是多麼的微小。
得人身的機會難得,還有一點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六道里,只有人身是可以用來修行的。只有人身是最適合修行的,可以做功德,可以聽經聞法,可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換言之,得人身的機會如此難得,其實來娑婆世界里人的本質任務就是要修行的。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要面對自己前世的種種業力的考驗,如果不能繼續修行,沈淪於五欲的享受中去,浪費福報,如同大自然里的動物一樣虛度一生,下一世我們會到哪裡?
沒有人可以保證,以現在世間的福報如此之大,造業速度如此之快,即便從幾層天上下來的天人,到人間幾十年的時間,也能把自己的福報耗盡,最後幾十歲的時候變成病痛滿身,最後直接到地獄報到去了。
人之所以生而為人,是因為自己宿世的業力和願力牽引而來,有人身萬分珍貴,如果不知道珍惜,死之後去哪裡不可預知,也許地獄,也許餓鬼,也許畜生不得而知。
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裡,有幸聽聞佛法,真是福報很大,而如果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好好修行,那麼頂多是積攢微薄的福報到下一世去繼續享福,以後再想修行,聽聞佛法也不容易了。
四、為什麼會有煩惱、痛苦、疾病?
我們活著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我們沒有一個長遠打算,我不想追求高遠目標,我就想一輩子平平安安的,家人幸福,工作到退休就行了。可是就連這樣的目標我們也難以如願。為什麼?
我們家庭有煩惱,父母看子女不聽話,子女看父母太貪婪或者太嘮叨,夫妻看對方不順眼,兄弟姐妹看對方有問題,處不好關係,甚至關係壞到讓人痛苦到自殺的程度。
還有我想平平安安,為什麼我是一身的病痛,為什麼我的家人會有病痛,花錢很多,還治不好,這樣的痛苦實在能把人逼瘋。這時我們還認為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嗎?為什麼連我們最簡單的小小期望都達不到呢?
因為佛陀告訴我們三世因果。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帶著自己前世的業力和習氣、秉性來的,而今生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和你前世有各種因緣的人。
我們來到人世間,不記得自己修行的本質任務,也就是本性迷了,隨著眼、耳、鼻、舌、身的五欲的沈淪,於是我們再造下新的罪業,也就把我們本有的福報耗盡了不說,還使得前世的很多造的業顯現,就受了新的業報。
這所有一切的毛病,都是因為我們不懂的從反觀自己開始做起,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別人的毛病,我們的心總是挑別人的錯,我們從來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我們總是找別人的不是,我們從來不說自己不對。
想要改變這一切,要從心開始,從改變我們自己的心開始。有句話說得很好,“和諧世界從心開始”。(轉載)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什麼是福?福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少房產,或者擔任多麼高的官,真正的福不是外在物質的多寡,而是內心的幸福與自在。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修福,一味消耗,福報殆盡,苦果就來了。
佛法就是因果,佛門裡有那麼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積累的善業,今生受到善報;來生若想福報連連,就要種好今生的善因。沒有誰無緣無故受到命運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緣,一切自有因果。
我們常說一句話:沒有福報和智慧,再多的奔波都是苦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不用去爭去搶,該屬於人家的,跑不了。反之,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也求不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福報的人,往往諸事比較順遂,所求所願皆得成圓滿,羨煞旁人。而沒有福報的人,往往拼命去爭,也難以有所得到。人人都想有福,不用受太多的苦、太多的累,那麼怎樣能獲得福報呢?做到以下四點!
一、心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內心煩躁、惶恐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現。有福之人,內心永遠平靜如水,不論外境如何變化,都能境隨心轉,不被外境所轉,永遠清淨、永遠解脫,這在佛門裡也可以解釋為禅定。心不安寧,有再多的錢權,住再豪華的樓房,又有什麼用呢?心不快樂,外在的物質再奢華也沒用。所以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在修心。心自在了,哪裡都是極樂世界。
二、要有智慧,遠離愚癡。
智慧,反義即為愚癡。什麼是愚癡呢?就是思想不正,偏執、狹隘、無明、顛倒妄想。《華嚴經》上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時候曾經說過“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凡夫愚癡,被世間各種假相所迷惑,而迷失自我,失去了本來清淨的心性。《心經》中,佛告訴眾生要“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遠離愚癡,精進佛法,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即為開啟智慧,增進法身慧命。
三、懂得忍辱、心量大。
心量大小決定了人生苦樂。心小了,福報就薄了;心大了,路就寬了。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福報就越來越小;當我們能為別人考慮,福報就逐漸舒展開來。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不要一點兒小事就斤斤計較,計較得多了,福氣就少了。
佛門裡有首著名的“寒山問拾得”,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辱我、輕我、笑我、賤我、惡我、謗我,如何處置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不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忍辱波羅蜜,便是妙中寶”,我們看彌勒佛總是歡喜自在,“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四、布施、持戒、精進、禪定。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智慧)”,這是佛教六度波羅蜜,即六種修行的大智慧。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忍辱、禅定和智慧,剩下的三個我們也要學習。布施是修福的不二法門,“有捨方有得”,一次發心、一種利益。持戒,雖是對於出家僧人的要求,但是也同樣受用於在家人。萬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戒律不是束縛,而是防止我們造惡業,它是一種行為的依止。精進,即要努力上進,不可懈怠放逸自己。
以上種種都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任何祈求外在力量的加持都是妄想。自己的命運自己改,自己的福報自己修,改掉惡習,修身持戒,種好清淨善因,方是修福的良策。願大家福慧雙增、六時吉祥。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從佛法層面來測一測自己業障的輕重࿐

࿐從佛法層面來測一測自己業障的輕重࿐
業障是眾生因貪嗔痴等煩惱,不能精勤修行種種善法,而且還隨身口意隨便地造作種種惡業,障蔽正道。
業障是佛教術語,亦指人在前世的時候,所造的惡業。人從出生開始,就帶著業障,就承擔著人生的苦樂。
一、重業障
1、越念越累、越煩、越緊張、越懷疑、越恐怖、越念氣越短促,氣不能調順。
2、越念腦子越亂,妄念紛飛,無法調伏。有時胡想到天外,清醒時己過了很久時間。
3、念佛時胡想一通,佛號成了順口溜或者趕著時間念,趕完功課,敷衍了事。
4、打不起精神念佛,犯昏沈、掉舉的毛病。
5、根本不想念佛,拖一次,算一次,有時連(正念)都不起,只起邪念。
6、念佛念經時,產生懷疑的思想或相反的思想。
7、念佛念經時,受到旁人的阻撓、譏笑、毀謗。
8、常生惡夢。
9、臨命終時,魔來附身。或見己亡親友來迎,胡言亂語失去正念;或暈迷不醒,正念全失。
二、輕業障
1、雖知念佛重要但懶於念佛,心定不下來,打不起精神。
2、念佛時佛號一跑掉,能立刻察覺拉回來。
3、念時可以抑制妄想,越念妄想越小,頭腦越清楚。
三、微業障
1、念佛不易生病,防止災厄、魔魅及一切不吉祥之事。
2、念時心平氣和,心胸自然開闊,包容一切,不起分別心。
3、修行中會有瑞相、好夢。
4、修行中會逐漸降伏貪、瞋、痴、慢、疑五毒。
四、極微業障(仍有無明,塵沙二惑)
1、金剛持念時,返聞自性,能聽到內有佛號,清清楚楚,字字分明。
2、念佛時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絲毫妄念不起。
3、念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境界時,與別人說話或工作時佛號仍能綿綿不斷。
如果有人發願學佛修行時,許多煩惱事都來了,甚至事業不順利了,身體也生病了,在誦經、念佛、打坐時心頭煩惱不安,洶湧而起,不得安寧,須知此是多生冤家相尋,怕你跑了(逃出三界外)討不回舊債,所以千方百計找麻煩,要你退道心。
一退道心,似乎道心一退,萬事又太平了,冤鬼陰謀得逞,可是你又得回到六道中去輪回了。
如果你努力精進,道行日深,甚至出家,冤鬼們更不會放鬆,他們會用酒色財氣、葷腥、享樂、貪、瞋、痴等邪惡來引誘,使你破戒、墮落。可知修行是有許多業障的,大小多少端視個人多生多劫以來所積累的業種而定。
須知修行本來就是法力與業力的較量,法力降伏了業力,修行一帆風順;業力勝過法力障礙就多。行者必須戒慎恐懼,精進不己,始得有成。
至於業輕的人,一旦皈依三寶,以佛力加持故,受戒修行一切順利,家宅安寧,事業宏展。如果精進用功必有感應道交,祥瑞呈現,這是多生多劫福慧才修得來的結果。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放焰口(餓鬼)的由來

放焰口(餓鬼)的由來
餓鬼又稱焰口、面燃等,屬於三惡道眾生之一, 其體枯瘦,咽細如針,口吐火焰,以生前慳吝之故,遂有此一果報。曾有餓鬼在阿難入定中顯現,並由此而成為佛教「放焰口」儀式的緣起。 《順正理論》中舉出三種餓鬼:
無財餓鬼
包括炬口餓鬼、針口餓鬼、臭口餓鬼等三種。全無食物,常陷於飢渴之苦惱,若偶爾獲食,於將食時,又化作火焰,無法下嚥。
少財餓鬼
包括針毛餓鬼、臭毛餓鬼、癭餓鬼等三種。專食膿、血等。
多財餓鬼
包括希祠餓鬼、希棄餓鬼、大勢餓鬼等三種。食人殘物或布施物;亦包括受富樂之天人。
地獄道的眾生壽量不定,有的餓鬼壽命可長達數萬人間年,受著因不善業力而感召之無量痛苦果報。餓鬼大多承受著在黑暗中流連、飢渴不堪的痛苦,同時也被餓鬼道中勢力大者欺壓。
根據《瑜珈師地論》記載,餓鬼在飲食上會受到三種障礙。
一曰外障:此類餓鬼因為常受飢渴,所以發亂面黑,形容枯槁,唇口乾焦,只能以舌舐口,雖然四處奔走求食,所見池水卻都變成膿血而不能飲用。
二曰內障:此類餓鬼咽細如針,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卻因喉細而不能吞嚥。
三曰無障:此類餓鬼飲食雖無障礙,但是不論所受食物為何,皆會燃燒成火,仍受飢渴大苦。
餓鬼道眾生是胎生,每胎會生下幾百個鬼子。投生餓鬼道的因緣,據《業報差別經》載,令眾生得餓鬼報之業有十種:
(一)身行輕惡業;
(二)口行輕惡業;
(三)意行輕惡業;
(四)起於多貪;
(五)起於惡貪;
(六)嫉妒;
(七)邪見;
(八)愛著資生即便命終;
(九)因飢而亡;
(十)枯渴而死。
投生餓鬼道的因緣,除了共通的不善業之外,也特別與不肯施捨助人、偷盜或見難不救之業因有關。
放焰口(餓鬼)的由來
觀世音菩薩大悲願力化光幻化成“焰口能仁”,即面燃大士,以此來度化餓鬼道眾生。在這個苦難世界裡,菩薩以「焰口能仁」的加持普度他們,使他們在飢渴難忍的苦難中迅速脫離痛苦得到解脫。
依據《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記載:佛在迦毘羅城中,為諸菩薩、比丘說法。那時辰,阿難尊者煢居靜處,修習禪定。當晚三更事後,阿難突然看見一個枯瘦醜陋、口中噴火燒、咽細如針、頭髮蓬亂的餓鬼,名叫“焰口”,來到阿難跟前。阿難看到這焰口餓鬼時很害怕。焰口餓鬼對阿難說:“三天之後,你行將命終,投胎餓鬼道中,就像我這個樣子!”
阿難聽了之後,起大恐慌,急忙問道:「如果我死後,會墮入餓鬼道中受苦,可有什麼要領,能令我免受此苦嗎?」焰口餓鬼說:「有!你如果能在明天,布施百千萬億如恒河沙數的餓鬼,及百千婆羅舊俗門上貼的神像仙等,並用摩伽陀國群眾所用的斛器,各施一斛之食,且為我贍養三寶,如此就能令我離開惡道之苦,往生天上,而你呢,就能免除墮入餓鬼道之苦,增長壽命福德! ”
阿難聽完,立即去請教佛陀。佛告阿難:「你不必擔憂害怕,那些焰口餓鬼,其實是觀音菩薩為度化眾生所變示現,我這裡有個方便法,使你在一食公頃之間,就能夠布施百千恒河沙數恁地多的餓鬼、神仙等飲食。
於是,佛陀便為阿難宣說《無量威德從容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也就是佛門課誦本中普傳的《變食真言》。佛告訴阿難說:「如果有持誦此咒者,即能饜足無量百千恒河沙數餓鬼及婆羅舊俗門上貼的神像仙等上妙飲食,並令他們一一眾等,皆得摩伽陀國所用之斛七七斛食。
接下來,佛陀為阿難介紹變食真言的傳授繼承來歷:「阿難,我於前世作婆羅門時,在觀音菩薩及世間自在威德如來處,受持這真言,故能布施無量餓鬼及諸神仙種飲食,令諸餓鬼解脫魔難之身,往生天上。
《變食真言》發音:
中文原文: 南摩薩嚩怛他哦多 • 嚩嚕枳帝 • 唵 • 三跋囉 • 三跋囉 • 吽
梵文真言:Namas sarva tathāgatāvalokite。 Om sambhāra sambhāra hūm !
拼音:Nan Mo Sa Wa Dan Ta Ye Duo • Wa Lu Ji Di • An • San Bo La • San Bo La • Hong
同時,佛陀宣說、稱誦四大如來名號之法門,即稱誦:
南無多寶如來-(使餓鬼消弒疾苦得到贍養福利)
南無妙色身如來-(使餓鬼表面再也不醜陋可駭)
南無廣博身如來-(使一些體態身又矮又小的餓鬼變得高大)
南無離麋畏如來-(使餓鬼再也不害怕,前來享用飲食)
修此法時,於一切時,取一淨瓶,盛以淨水,置少飯及諸餅食等,右手持按瓶,誦陀羅尼七遍。餓鬼們競相趕來,使百千恒河沙的餓鬼得以飽食。這即是佛教中「放焰口」法事的由來。
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餓鬼之法事,而被稱為「放焰口」法事。該法事以餓鬼道眾生為主要施食對象;施放焰口,則餓鬼皆得超度,亦成為對死者追薦的佛事之一。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福薄要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

࿐福薄要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
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地藏菩薩,不知道《地藏經》是什麼經,也對地藏法門很陌生,甚至有些人還看輕地藏菩薩,這是福報的問題。要知道,你求出世間法,求哪一位佛菩薩都能幫你滿願,但是你求世間法,也就是人天的福報,包括福薄的人,你只有去求地藏菩薩才能幫你滿願。
釋迦佛說的,地藏菩薩是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的。在此世界除了普賢、觀世音外沒有那一尊菩薩能像地藏菩薩這樣化度的方便、善巧的功德。地藏菩薩以自己的本誓願力,化度眾生的利益,比別的菩薩都厚,能快速滿足眾生一切所求,這是菩薩的心願。像別的菩薩在佛法中,你得求出世法,這樣的所求護法善神、菩薩能滿足你的要求。還有求免除疾病,像藥師佛就能滿願,普賢菩薩普皆回向也都能滿願。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也是都能滿願的。如果你求世間法,諸佛菩薩都認為你是在增長貪嗔的,不會滿足你,而地藏菩薩則不然。
地藏菩薩能夠速滿你一切所求,可不是讓你等上三十年、五十年才滿足,那沒得用處了,很快的滿足。例如你現在窮得受不了,一窮就得忍耐。窮人氣大更不能忍,為什麼呢?窮了就發火,就得受氣,大家看你窮,瞧你都拿斜眼瞧,因為你窮對他沒什麼好處。你要接近了,不是要借錢,就是求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你求求地藏菩薩,他能使你發財。怎麼樣發財呢?形形色色、種種樣樣,他能指點你那個地方有個事,你去做有好處。只要你求他就能保護你。很不容易,你自己也能知道很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大的加持力,有什麼下地獄的罪惡,他都給你免除。像《地藏經》上說的,地藏菩薩在地獄門口守著,“忽逢迷人欲進險道”,只要你信仰過菩薩,他都會“引接令出,永不復入。”你那個業就消失了。但這還是你自己消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求過他,若沒念過他名號,沒求過他,就是再有心來度你也沒緣。
很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想起了地藏菩薩,一著急一念,馬上就靈驗,那是因為他平安無事時常念累積到那兒去了。人家說臨時抱佛腳不靈,這是錯誤的,就是臨時來抱也靈,不靈是因為一受難遭事的時候,把菩薩全忘了!大家想想做惡夢,只要一念菩薩、一念經就停了,半截就醒了,醒了就不害怕了。但是到害怕的時候,就忘了!到了地獄門口,什麼都忘了,業障讓你連名字都想不起來。
想求姻緣、求發財,起碼你求的時候,必須念地藏菩薩,拜忏和念地藏菩薩的功德,使你的問題逐漸變化,一回不成,兩回不成,繼續求,求到十回准成。拜忏你的業就轉了。心轉業自然就轉,心學菩薩、行菩薩事,他會加持你得到深厚福慧的。
我們福薄怎麼培法?拜地藏菩薩、念地藏菩薩、念《地藏經》,你的福德自然就深厚了,利益也就來了。在利益上面加利益,福德上面加福德,具足萬德你也就成佛了,所以最終還是成佛。等你歸向成佛的道路,才知道地藏菩薩的功力願行是不可思議的。你去看看,一般廟裡的簽是一百,是斷一百煩惱的,觀音簽是三十二個,只有地藏菩薩的占察法是一百八十九種,把現世的問題都包括在裡面了。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從佛法層面來測一測自己業障的輕重࿐

࿐從佛法層面來測一測自己業障的輕重࿐
業障是眾生因貪嗔痴等煩惱,不能精勤修行種種善法,而且還隨身口意隨便地造作種種惡業,障蔽正道。
業障是佛教術語,亦指人在前世的時候,所造的惡業。人從出生開始,就帶著業障,就承擔著人生的苦樂。
一、重業障
1、越念越累、越煩、越緊張、越懷疑、越恐怖、越念氣越短促,氣不能調順。
2、越念腦子越亂,妄念紛飛,無法調伏。有時胡想到天外,清醒時己過了很久時間。
3、念佛時胡想一通,佛號成了順口溜或者趕著時間念,趕完功課,敷衍了事。
4、打不起精神念佛,犯昏沈、掉舉的毛病。
5、根本不想念佛,拖一次,算一次,有時連(正念)都不起,只起邪念。
6、念佛念經時,產生懷疑的思想或相反的思想。
7、念佛念經時,受到旁人的阻撓、譏笑、毀謗。
8、常生惡夢。
9、臨命終時,魔來附身。或見己亡親友來迎,胡言亂語失去正念;或暈迷不醒,正念全失。
二、輕業障
1、雖知念佛重要但懶於念佛,心定不下來,打不起精神。
2、念佛時佛號一跑掉,能立刻察覺拉回來。
3、念時可以抑制妄想,越念妄想越小,頭腦越清楚。
三、微業障
1、念佛不易生病,防止災厄、魔魅及一切不吉祥之事。
2、念時心平氣和,心胸自然開闊,包容一切,不起分別心。
3、修行中會有瑞相、好夢。
4、修行中會逐漸降伏貪、瞋、痴、慢、疑五毒。
四、極微業障(仍有無明,塵沙二惑)
1、金剛持念時,返聞自性,能聽到內有佛號,清清楚楚,字字分明。
2、念佛時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絲毫妄念不起。
3、念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境界時,與別人說話或工作時佛號仍能綿綿不斷。
如果有人發願學佛修行時,許多煩惱事都來了,甚至事業不順利了,身體也生病了,在誦經、念佛、打坐時心頭煩惱不安,洶湧而起,不得安寧,須知此是多生冤家相尋,怕你跑了(逃出三界外)討不回舊債,所以千方百計找麻煩,要你退道心。
一退道心,似乎道心一退,萬事又太平了,冤鬼陰謀得逞,可是你又得回到六道中去輪回了。
如果你努力精進,道行日深,甚至出家,冤鬼們更不會放鬆,他們會用酒色財氣、葷腥、享樂、貪、瞋、痴等邪惡來引誘,使你破戒、墮落。可知修行是有許多業障的,大小多少端視個人多生多劫以來所積累的業種而定。
須知修行本來就是法力與業力的較量,法力降伏了業力,修行一帆風順;業力勝過法力障礙就多。行者必須戒慎恐懼,精進不己,始得有成。
至於業輕的人,一旦皈依三寶,以佛力加持故,受戒修行一切順利,家宅安寧,事業宏展。如果精進用功必有感應道交,祥瑞呈現,這是多生多劫福慧才修得來的結果。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三十五佛懺悔文。

三十五佛懺悔文。
皈依發心(3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 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 住平等舍
《三十五佛懺悔文》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suō)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旃(zhān)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撣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花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焰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鬥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週匝(zā)莊嚴功德佛 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做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篾戾車,如是等處。所作所為罪障,今皆懺悔。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 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回饋命禮
菩薩具足大悲力 利益救護諸有情
救護無依罪惡我 彼諸菩薩我皈依
身業有三種 口業復有四
以及意三業 十不善於懺悔
願戒淨無垢 無執戒度圓
無始至今生 十惡五無間
心隨煩惱轉 諸罪皆懺悔
我昔所作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所有禮贊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佛法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迴向偈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
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
大慈大悲本師和尚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如果至誠懇切這樣做,地藏菩薩會滿你的心願

如果至誠懇切這樣做,地藏菩薩會滿你的心願
夢參老和尚:
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常常方便教化人心向道,盡力轉化這污穢世界,使令淨化莊嚴。
還能讓沒成熟的眾生得聞法修行,成就佛果。
地藏菩薩因此功德特別大,因能感果,自然所感身相端嚴與其它不同。
在法會中,地藏菩薩所現身相端正莊嚴,威德殊勝,除佛之外,沒有能超過的。
佛讚嘆地藏菩薩的功德,使大家堅定信心,相信地藏菩薩的善巧方便,能夠度脫我們。
並且說地藏菩薩在這個世界,化度眾生的時間已經十一劫。
現今地藏菩薩在這個世間度眾生,所以此世界的眾生聽佛的教導,有地藏菩薩的救護,都能得到成熟。成熟的意思,就是都能依法得度。
還有大家熟悉的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遍吉”指普賢菩薩,“妙吉”是文殊師利菩薩。
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所度化眾生的功業,除了這些大菩薩,其他諸大菩薩都沒有地藏菩薩的方便善巧。
在《地藏經》里,堅牢地神稱讚地藏菩薩,此土他所看到的,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這些大菩薩的願還有盡的時候,還有成佛的時候,可是地藏菩薩的願永遠無盡。
所以堅牢地神獨推崇地藏菩薩,護持地藏菩薩,就是讀誦《地藏經》、念地藏聖號的眾生,堅牢地神也護持。
地藏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求他的,能迅速給予解決。
如果至誠懇切地拜《占察懺》、《地藏經》,或者念地藏聖號,地藏菩薩會滿你的願。
例如在《地藏經·見聞利益品》中,釋迦牟尼佛對觀世音菩薩說:“讀誦大乘經的,記憶力差,記不住怎么辦? 那就供養地藏水,早晨供,明日飲用。”
對著地藏菩薩發願,把水飲盡,飲水後,忌五辛、邪淫、妄語,三七日內,不要殺害,誠誠懇懇地念地藏菩薩薩。
地藏菩薩在夢中,就給你消除業障。
不但今生,以後無量劫,只要你的眼睛看到,耳根聽到,都永遠記得。
地藏菩薩能滿眾生的一切所求,還能滅眾生的一切重罪。
重罪就是下無間地獄,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毀謗三寶、污他梵行。
犯了這些重罪要下無間地獄,地藏菩薩都能消除,也能除掉在學法和修道當中的一切災害擾亂等障礙,令你速得安穩。
“安隱”,就是不再憂慮了,能一心辦道,學法修行。
如果你辟一間靜室供養地藏菩薩像,前面說,金銀銅鐵木雕泥塑乃至於畫像都是一樣的,而且要能夠燒香供養,瞻禮讚嘆。
你如是做了,就能得到十種利益。
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因為《地藏經》是就世間法講的,不講理法界,多數講事法界。
事法界就是你所做的事情符合了這部經上所要求的,就能夠產生這些效果。
前面聽到地藏王菩薩的威神願力不可思議,你信了,你對《地藏經》、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教你應行應做的,你都理解了,並做到了以後,就會得到這些好處。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文殊菩薩七佛之師

文殊菩薩七佛之師
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祥、妙吉祥等,是般若智慧的代表,因為經常出現在經典之中,助佛弘化而為大家所熟知。很多人還聽過這樣一種說法,稱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菩薩之母”,這是為什麼呢?
「七佛之師」中的「七佛」,指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還有毘婆屍佛、屍棄佛、毘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六尊佛先後出世,度化娑婆世界眾生,釋迦牟尼佛是這七佛之中的最後一位。而對於這七佛,文殊菩薩都曾做過他們的老師,對他們最後成佛有著不小的幫助,故稱「七佛之師」。
而「菩薩之母」的稱號更體現了文殊菩薩的智慧不可思議。稱他為諸佛之母,是因為一切諸佛從般若大智慧生,非般若智慧不能成就佛道。儘管般若無相,了不可得,但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所以稱讚推崇於他也就是稱讚推崇於般若智慧。
文殊菩薩為何被稱為「七佛之師」「菩薩之母」?
事實上,文殊菩薩本地也是不可思議的,不但是龍種上尊王佛再來,當下仍在妙喜國中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教化眾生,而且正在娑婆世界權現菩薩之身、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的文殊菩薩,未來也會示現成佛,名叫普見如來。
所以佛陀在《放缽經》中說,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是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不僅如此,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這種關係就好像世間小兒有父母才能出生成長一樣,「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由此可知,「七佛之師」、「菩薩之母」的稱呼並不是一種誇張,這既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事實,也體現了佛教修學過程中般若智慧的至關重要。
文殊菩薩十大願
一者大願。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凈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
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迴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眾生。以法醫世醫。救療諸疾。曆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讚歎。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授。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眾生。毀謗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凈行不凈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諳妄於我。毀謗三寶。憎憤世嫉俗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眾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眾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自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象。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於法界。
迴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梨。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若有眾生。廣造諸罪。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子​​、豬、狗、牛、羊、象、馬、奴婢、僕從。償他宿債。累劫倍命。還他倫盜無有休息。
我於五道。隨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喑瘂。最下乞人。於一切眾生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有眾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污埿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鬥亂縱恣貪嗔。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諫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文殊以聖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凈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眾生心識體性。
文殊師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如是文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盡見其華。同時讚歎文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眾咸皆歡喜。信受奉行。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虛空藏法門的功德)))))

《虛空藏菩薩經》亦名《懺悔盡一切罪陀羅尼經》,又名《不可思議方便智救濟一切眾生經》,還名《能滿一切眾生所願如如意寶珠經》,該經文由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
阿難當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六波羅蜜,於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種種供養,乃至滿無量阿僧祇恒河沙劫,不如有人讀誦書寫、為人解說虛空藏菩薩經及持名號,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算數譬類所不能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虛空藏法門的功德)))))
◎虛空藏菩薩的功德廣大如虛空,若虔心祈請虛空藏菩薩守護,修學虛空藏菩薩法門,亦可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
1.一稱聖名,得致福德。
一、《大虛空藏念誦》記載,修學虛空藏菩薩法門,則業報等障礙皆悉消除,福報功德能得增長。
二、能清淨信仰大乘佛法,利益安樂有情眾生之心,無有退轉。
三、世間、出世間所有的財寶悉皆獲得,於一切眾生能作利益。
四、一稱一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所得福德即如虛空;若能如法修行,所求的祈願更是必得圓滿,並且獲得殊勝的成就。
2.稱號號得智慧福德。
一、《虛空藏經》記載,若有人誦持虛空藏菩薩名或咒者,便是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結下深刻的緣。
二、若想要求得無上菩提,欲求得往來十方佛土等,都可以誦持此咒。
三、若想求得智慧、想求得大眾敬愛珍惜;若喜好歌詠,欲得第一完美的音聲;想求得王位、百官位;想求得種種資財、種種眷屬;於善事想得聲名遠播者,持此咒或是稱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即可滿願。
3.幫助眾生至成佛。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虛空藏菩薩是一切眾生的無上福田,虛空藏菩薩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第一補處菩薩。
二、虛空藏菩薩其足十八不共法秘藏法門,可往來十方不可說的無量世界,顯示種種不同的形象。
三、虛空藏菩薩廣大慈悲布施,宣說種種法門,終將幫助眾生直至成就正等正覺。
四、虛空藏菩薩慈悲廣大僅次於如來。
4.療癒種種身心疾病。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虛空藏菩薩具足諸三昧如大海,安住於菩薩戒如同須彌山王,忍辱心如同金剛,精進勇猛如同疾風,給予法界眾生種種醫藥,除愈種種疾病,直至迅速證得無上菩提。
5.平安生產。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婦人面臨產難時,若是在旁看護的人能誠信持誦虛空藏菩薩咒,虛空藏菩薩便會聞咒而來到此人面前,幫助婦人平安生產。
二、有人在旁助誦就能有如此的功德,如果婦人能自行持誦虛空藏菩薩咒語,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6.臨終時得示現救度加持。
一、若有眾生聽聞虛空藏菩薩名號,或造虛空藏菩薩形象,或設置供養,是人於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的痛苦,隨著壽命的長短而往生,不會發生夭折、橫死之事。
二、此人臨命終時,如果眼睛不能看見色相,耳朵不能聽聞音聲,鼻子不能闇嗅香氣,舌頭不知嘗味,身體沒有知覺觸感,手腳諸根都不能運用,只有剩餘微細的意識及身體些許的溫暖。
三、這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著此眾生所奉事的神祇而示現其身,或現轉輪聖王身,或現提頭賴吒身,或現毘沙門身,或現毘勒迦身,或現毘樓博叉身,或現其餘天身,或龍、夜叉、幹闡述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身,示現在其人前而說偈言:四聖諦義,智者應觀!若解了者,能離生死。
四、此眾生於生命臨終時,既見其往昔所奉事的神祇,又聽聞為他所宣說的偈頌,生命終了之後便不會墮於惡趣,因為虛空藏菩薩加持力的緣故,而迅速免於生死輪迴。
五、若有眾生心中意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會於其臨終時示現,為說偈言:佛智真實,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得盡諸苦。
六、若在那時得以親見佛身,又聽聞此偈而至心觀察,歡喜踴躍,命終之後便得以往生淨土,永遠不復存在在五濁世界,可以恆常親近佛陀如來、聽聞妙法,不久當獲得妙法。
7.降伏疫氣流行、水旱災害等。
一、當國土災難競起、或有疫氣流行、水旱不調等種種災變時,眾生都會感到非常不安。
此時國王應恭請眾僧來到虛空藏菩薩像前,在七日乃至二十一日之間,身心清淨專心持誦此咒滿一萬遍,虛空藏便能施明靈驗,使大臣和合通達,雨下潤澤和順,眾生安樂,國土安穩,得五穀豐實。
8.除卻賊難。
一、根據《大虛空藏菩薩》記載,當五百丈夫被盜賊所加害時,異口同聲地說:「南無大虛空藏菩薩!」說完時,虛空藏菩薩立即就化現了五百人,告訴眾賊們說:「我們願意代替他們犧牲,請放了其它五百人吧!」說完,那些盜賊即殺掉化現的人,而五百丈夫全都得脫危難,除卻恐怖畏懼。
◎附錄:滿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出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出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無畏奉製譯
爾時薄伽梵。入諸波羅蜜平等性三摩地。
從定起已即說此能滿諸願虛空藏菩薩最勝心陀羅尼曰。
南無阿迦舍揭婆耶唵麼哩迦麼唎慕唎莎訶
薄伽梵言。此陀羅尼。
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之所同說。若能常誦此陀羅尼者。
從無始來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悉皆銷滅。
常得一切諸佛菩薩共所護念。乃至未成佛來。所生之處。
虛空藏菩薩恆隨守護。令諸有情常所樂見。
諸有善願無不滿足。一切苦患皆悉銷除。
常生人天不墮惡趣。生生之處常憶宿命。
設不加法但能常誦獲福如是。
◎修法功德:此真言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所共同宣說。功德非常廣大,若能恆常持誦此陀羅尼,從無始以來五無間等一切罪障都可全部滅除,並能恆常得到一切諸佛、菩薩共同守護憶念。一切痛苦患難全都消除,並且能夠時常出生於人、天而不墮惡趣之中,只要常誦持此真言,必能獲得如此的福報功德。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
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
大慈大悲本師和尚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