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徒兒們只有渡人﹐而不渡自己﹐是很容易,被人給渡走。

濟公活佛:
徒兒們只有渡人﹐而不渡自己﹐是很容易,被人給渡走。
修道不是,只天天聽道理﹐是在聽聞道理的當下﹐
要將道印在自己心上﹐
日常生活當中,要實踐出來。
渡化眾生﹐不是叫你天天往外跑﹐是在渡化眾生當下﹐也要渡化自己啊!
你們都是上天的人才,你們要成材﹐就得以身示道。
因為天不言﹐地不語﹐修道人的言語行為,
要能得到別人的認同﹐人家就會說,這個道很好。
你不用多說什麼﹐自然就會跟你來修,
如果你做不好的話呢?
是既修行﹐又謗佛。
謗什麼佛?
就是謗自性佛。
就犯了不敬仙佛﹐往後修道路,
很容易走入旁門左道,或半途而廢﹐豈可不謹慎啊!
因為道是超乎言語﹐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如何培德,能夠以德服人,
以德化人。
恩師慈悲:
◎你們可以說已經,超脫了俗世的命運,
你們已不在凡俗,的命運當中,未來不可預料,
你們是自己的工程師,可以創造出:
自己的一片天地,不需要別人替你安排,替你費心,
你把一切交給老天,
就讓老天替你安排,費心,
如果你相信老天,你就勇往直前去做;
不相信老天,你就只有在這個環境,這個境域裏一直沈溺,
一直陷入,一直輪轉,永遠也沒辦法超脫了。
◎今天說超俗,是超於一般世俗。
在修辦當中,你已經以衆生,爲自己的事了,
你如何面對衆生,解別人的疑惑呢?
你說要靠智慧,智慧哪裏來?
智慧從經驗來。
今天你所學習的一切,都能成爲你的智慧。
你能夠幫助別人,那是你最大的幸福;
你不能幫助別人,反而要別人來幫助你,那是你最大的悲哀。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心事,老師我也不能完全,
針對你們的心而講。
因爲你們該受該磨的,還是要你們自己去了,
如果你覺得今天所聽的,不是你心中所要的,
那就好好面對你自己,
面對你的自性老母吧!
祂可以告訴你,你的問題在哪裏?
你的㿂結在哪裏?
你的困頓在哪裏?你的不進步在哪裏?
不用別人來說,也不用老師,仙佛借竅來說,
一切你都可以得到解答。
何仙姑慈悲:
道裡有深有淺,要從淺入深
進德修業你做得好嗎?
修道人要不斷提升心境、不斷進步、不斷改變自己的毛病脾氣,
越修道心境要越提升,這樣才算是真正的修道。
知道道好,但是不明理,很容易抱怨,很容易與人相爭,
若不明理,容易產生無明。
修道是自己的事,要時常去體悟,道傳給你,要自己修行。
修道要精進,白陽應運有佛緣,聽聞佛法就能修道、辦道、廣宣大道,根基非淺,所以應該好好把握因緣;
機緣不把握,很容易就錯失了,有生之年能夠逢遇大道,就不白走一生。
該是你做的事情,希望你盡本分把它做好,才不會辜負天心,也不會對不起你自己。
現實的社會當中,每個人私人的事要忙,在聖凡並進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立的愿要去了,這叫負責任,合乎天命才能合乎本命。
修道人根要紮穩,在道場能夠行功了愿的機會很多,做善事的機會很多,廣結善緣的機會也很多,
應該好好把握,廣結善緣,給自己造很多機會。
人生當中造什麼因,結什麼果,這叫因果循環,有因就有果,希望你們能結善因,才能得善果。
得人身不容易,所以要好好愛護自己,有人自可以做很多事情,《還健康的時候把握時間,好好建功立德,業力現前就在當下。》
立愿要了愿,常常接受真理的洗滌,佛光普照,心境才能越光明;
如果常常追逐名利、貪求物質,心性就容易污染,
常接近道場聽道理,就越明白。
當你聽道理的時候,要放下一切旁鶩,用心聆聽、
用心體悟,《道裡有深有淺,要從淺入深。》
學道之人要濟世救人,不是求名求利,濟世救人的悲願每人都有,
只是每人的慈悲心被物慾所蒙蔽。
當你得聞大道,應該要學習放下,當你放下,心無旁鶩的時候,會覺得身心輕鬆自在。
人生有得就有失,命中註定該有就有,該無就無,不必去強求。
修道人擁有多少要很自在,順命明理的人不執著,不管順不順,他的心都是平靜的。
每個人都要學習拿得起,放得下,這樣才能安,如果拿得起,放不下痛苦就多。
修道有一份真誠,對上天真誠,對人也一樣真誠。
人是未成佛的眾生,人是迷昧的佛,所以對佛尊敬,對人也要尊敬;
恭敬別人,別人也一樣恭敬你,你對人好,人也對你好,這是相對的,所以在道場中要一視同仁。
明理是很重要的,若不明理會做出很多錯事,所以要常常接受真理灌溉,
慢慢革除物慾,心自然清淨。
修道要嚴己寬人,當你教別人的時候,要以身作則。
白陽期應運儒家思想,所以每一個人要行出儒風,言行要一致,才能夠誠於中、形於外。
修身養性,要照本分去行,能夠樂天知命,心中才能夠豁達;
遵循這個道理,落實在生活,才能行出儒家風範。
一個人有禮,別人才會尊重你;若無理,別人就不會喜歡你。
有禮才能做事圓滿,若無禮,有很多抱怨,就不圓滿。
道場中每個人各有長才,要把它發揮出來,讓道場更發展,
上天給每個人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希望你看重自己,好好發揮。
在佛堂什麼事都去學、都去做,佛堂中大大小小的事很多,要分工合作,希望每一個人都有事做,
有行功了愿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修道初發心要時常抱守不變,才能成道有餘,修道要有始有終,
如果有頭無尾,半途而廢,是不是很可惜?
既然決定做的事就要把它完成,對自己的任務要盡心盡力。
修道的旅程要自己完成,前賢的教導,真理的引導是一種鼓勵,
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回家的路要自己走才能到,不走怎麼會到呢?
希望你自己選擇的路,要有始有終把它做好,才能達到圓滿。
每個人都有一份誠心,希望這份誠心能永久。
救渡眾生要互相幫忙,讓有緣的人都能上法船,人人都盡一份心力,
如果這方很多人修道、辦道,這方的風氣就會改變。
希望你為這方的人好好努力,
來渡化眾生,了自己的愿。
學道的人要虛心接受,不管是誰用真理來教化我們,都要歡喜來接受,
心裡面沒有不平衡,才能真正提升心境。
不管是誰,只要有人肯教導,就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要虛心學習。
人最怕懶惰,很多人剛修道很誠心、很積極,久了就退不了;
一日修來一日功,過一天、過一年,心境都要提升,更明理、更超越,火候、德性越修越好,這樣才作進步。
學道的人不與人爭,不傷和氣,有時爭不到,心裡會難過。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莫強求,要做一個明理的人,越修要越活潑玲瓏。
帶著肉體修道,有時會不順利,唯有感恩與懺悔才能過關。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生過程,過程是在歷煉我們更長智慧,更成為道場的棟樑;
當上天沒有放棄你,你也不要放棄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好好修、好好辦,都是上天的好人才。
突破塵緣、突破障礙,就有提升,修道、辦道不離開真理、經典,希望把聖賢留下的經書好好讀一讀,好好體悟道的宗旨,道所要傳的是什麼?
不要只會讀經而已。
所以學習的東西,都是你的寶藏,別人是搶不走的,
這輩子的努力與學習,都存在你的八識裡,如果再來得人身,
你所讀過的經書都有印像,開始讀的時候不懂,
但是久了就明白它的經義。
學道要靠自己努力,前賢、諸佛菩薩給你的教導是很有限的,
自己得到了才能夠長久,體悟才能傳給別人,所學要精專才能教導別人。
佛堂的大小事情都要把它學好,不可馬虎,要戒慎恐懼,
看重事情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得很圓滿,如果看輕了就會馬虎,
效果就不好,既然要修辦,就要用心學習。
心的雜念太多了,時善時惡,有時起私心,有時起慈悲心,對於自己的心都沒有辦法好好掌握,所以要從心下功夫。
道場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奉獻犧牲,要好好珍惜。
佛堂就像家一樣,都要喜歡回來,回到佛堂像回天堂一樣,如果相處的和氣,那原人就會越來越多。
事情分工合作,心也要能夠合,都是上天老母的兒女,要像兄弟姊妹一樣,不可有貪心、計較心,要互相體諒。
一件事情也許每個人的觀點、看法不一樣,但要合其道,自我偏見、執著去掉,才能夠圓滿。
生命是有限的,什麼時候一口氣不來都不知道,所以要把握當下能夠行功了愿的機會,
就要把握,不要等一口氣不來了才後悔。
修道不分年齡,老少咸宜都可修,老者更應該把握光陰,
更當老當益壯,少者要展現他的活力,老少都能夠合,
這樣才能夠把事務處理得很好。
道場教導要能夠合作,行善助人,希望把這份精神行出來,時刻把握住慈悲心,
不起他心,修道才能長久。
修道要有感恩的心,不可起埋怨,上天讓我們了罪、了業,
前賢的教導要記在心中,認理而修,借假而修真。
多開口不是說是非,而是說真理,教化眾生,讓原人不斷上岸。
真理教化不存一點私心,眾生交到你的手上要教好,要以身作則才能感化他人,所以修道內外功要並行。
處串要以柔克剛,剛則易斷,牙齒和舌頭哪一個長久呢?
哪一個較柔呢?
去體會這個道理。
(協善堂)(高雄市鳳山區→五甲)
(協善心德佛堂)
觀音菩薩登台
詩:
(觀)依佛殿照塵孩
(音)降桃盤醒人懷
(菩)慈世宇多苦業
(薩)理普施眾生哉
詩:
心浮氣難清
動念顯人情
何愁自性業
尋因感召生
詩:
慈懷世事有因緣
善惡之間多相牽
鸞盤字字藏暗示
莫要分明變為難
言:
世人常言神佛多慈悲,是故慈悲非是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乃是神佛在因緣果業中諄諄教化,
望醒迷埋,
在善惡動念當中見諸孩能止惡向善,
能以同理心關愛世塵,
能在期期教化中醒於善道。
諸生,人世間不過是夢,
若在夢中爭於一切,醒來猶是空,吾佛所指非是在睡夢中醒來,
吾佛所指乃在人生圓滿所面對之死亡,
乃非真正死亡,而是回原,
此時
汝有多少資糧,即有多少福德,免受多少業牢,
縱使生前積有多少錢財,
不將錢財化為功德亦帶不走一切,
實愚於此身也。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業障重不重,看身體就知道!五種方法快速消業障࿐

࿐業障重不重,看身體就知道!五種方法快速消業障࿐
淫欲重者,傷腎精
貪欲重者,耗肉身
嗔心重者,敗心血
殺業重者,身短命
每個人生來都是帶著業力的,若不消除,會積累成業 障,障礙我們的生活。
業障在身體上的反應
1、冤 親債 主討債,邪 靈干擾,各種附 體,而後會在人體形成各種疾病,如糖尿病,感冒,癌症,精神病,巫婆神漢等各種疑難雜症,其實所有的病就是一種病,很多都是冤 親債 主索債造成的。
2、冤 親債 主開始索報前,常常是先奪其生氣。受報者的生氣逐步被奪,就會出現各種精神疲憊,精力不支,容易疲勞,神精衰弱,失眠多夢等各種亞健康的體質狀態。
3、出現各種無名病痛,以及醫院檢查也難以確診的各種有症狀無病名的奇怪疾病,這種現象有時甚至會困擾受報者的身心多年而不退。
4、業 障重則常多昏沈,無生氣,心神散亂,容易有妄念,胡思亂想,不易集中精神。
5、業 障極重之人,常全身是病,幾乎從頭到腳都有問題,若如此,便是過去世的業太重所致。
那當身體出現這些情況時,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如何消除業 障?
一、戒殺放生
諸罪孽中,殺孽最重。戒殺放生消殺業,曾有過墮胎,傷害動物等,可以用放生、吃素、戒殺的方法,消除殺業重罪,償還命債。
二、戒邪見
邪見會摧毀所有善法種子的力量,凡貪色淫亂者,必遭禍殃,而且這種禍殃來得非常迅速。邪淫之果報極慘烈,現世即感運氣差、耗錢財、家庭不和、婚姻不順、工作不順、精神恍惚、乃至惡疾、死亡等等苦惡之命運,所以一定要盡早戒除邪淫。
三、行善佈施
廣行善能積累莫大福報,是消除業 障的好方法。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此功德不僅能化解體內的冤 親債 主,更有利於家人,福慧隨身。
四、供養三寶
最簡單方便而又快速的方法就是供養三寶。虔誠供養三寶,去除貪嗔痴,增長智慧,度化冤 親債 主,得無上福報。
五、常行懺悔
懺悔即是對我們身心業 障進行一次次徹底的清洗,當我們的懺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滌我們愈微細的污垢,愈能清除我們重大的罪業。至誠懺悔自身過去所造罪業,發願斷惡行善,必能消除罪障。
— 佛光寺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一條戒有很多個護法神護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佛源老和尚

🪷「一條戒有很多個護法神護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佛源老和尚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 ~佛源老和尚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的。過去祖師講“一念萬年”,一個念頭放在那個地方就不動,坐在那裡也不動。丹田祖師坐穿了幾個蒲墊,這個容易嗎?有的人當了幾天和尚就不當了,讀了幾天書就自以為是,那還差得遠呢!現在的人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壽命長啊!虛雲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歲,五十多歲悟道。悟道以後就沒有休息過,更加勇猛精進。這裡講經,那裡說法,這裡修廟,那裡開戒,大慈大悲弘法利生,給自己培福報消業障。
古人講“發心是道場”,你發什麼心呢?要發好心,不要發壞心,不要發懶心,不要發嗔心。“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嗔心同打雷一樣。不過有打雷的精神也好,雷一打,天上的雲就散掉了。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的嗔心一起,無明火就來了,什麼​​都是障礙。
從前有個師父,不知道他怎麼搞的,出家讀了佛學院。讀了書又回到俗家,又打又鬧又罵,一桌子東西全給他發的那個無明火弄翻掉。就這麼蠢!之後又去買,買了又翻掉,就這樣搞,真可憐!
昨天我講敲鉗棰,鉗棰是人天眼目,是有護法的。我們過堂吃飯,筷子要輕輕的,碗要輕輕的。搞得叮叮噹當、叮叮噹當,護法神都不答應你,也不護你的法,等你吃了東西,不消化,肚子痛,或者是有毒的。那達摩祖師飯裡下的是毒,他能夠消,他有那本事,有那個護法神保護他。如果給你下毒藥,你能化得了?你的碗筷叮叮噹當作響,護法神不理你的。一條戒有很多個護法神護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在終南山的那個道宣律師,我去看過那個地方,道宣律師的道場很小。他那天晚上踩空跌下去了,有個護法神把他扶起來,好高好大。他問:“你是哪位?”“我姓韋。”那是韋陀天將,韋陀菩薩,所以他有護法神。而溈山呢?溈山祖師是天人送供啊!一到中午十二點鐘以前,天人就來給他送供養,溈山山上現在還有天人送供的台子在那裡。
這些祖師都是有天龍護法的。你看那些降龍伏虎的,要有慈悲心,戒律持得好,有道德,他就能降龍伏虎。你沒有道德,能降龍伏虎嗎?你斷淫欲心就可以降龍。
當年六祖在南華寺,那個地方背後是龍潭,有龍在那裡興風作浪。六祖菩薩就跟那個龍講:“你只能變大的,不能變小的?”它真的就變小了,你看那個龍有沒有本事,有沒有神力呢?六祖菩薩講:“你敢不敢到我缽子裡面來?”那個龍就游到他的缽子裡面去了,一下子就被裝進去,不能動了!你看六祖菩薩他有這本事,能降龍!」~佛源老和尚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 ◎ ◎ ◎ ◎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月光如來,南無寶月如來
嗡嘛呢吧美吽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到香花供佛,能得十種功德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到香花供佛,能得十種功德:
一、處世如花。
二、身無臭穢。
三、福香戒香,遍諸方所。
四、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超勝世間,為眾歸仰。
六、身常香潔。
七、愛樂正法,受持讀誦。
八、具大福報。
九、命終生天。
十、速證涅槃。
佛前供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
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莊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麼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
用手捧著到寺廟裡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
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裡衡量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麼一個反應,以這麼一朵花供養佛,功德有好大呢?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
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覆你,你找一個讀經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後,有好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一位讀經的法師,這位讀經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
這時佛涅槃之後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於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捨了之後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
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羅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覆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
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再來跟你說。」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佈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係的,在聖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
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佈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上的供養,還要法供養,願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願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原來積累福報如此簡單】

【原來積累福報如此簡單】
如果心裡懷著虔誠與慈悲,心裡裝著一切眾生,那麼,每一個言談舉止都有無量的功德。
●上班族如何做功德?
在工作的時候,應如是發心祈願:“我的工作就是道場,願我的盡心工作,為社會創造和諧、為眾人帶去喜樂,願與所有眾生共創人間淨土,自在解脫。”
●老闆如何做功德?
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都應發願迴向眾生,時時觀想:“我的事業是為眾生謀福祉,我的財富源自社會,也將回報社會。願我的事業為員工、客戶以及他們的家人帶來幸福喜樂,願所有眾生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司機如何做功德?
應如是觀想並發願:“我的車就是道場,讓所有乘車的人都種下成佛的因緣,消除煩惱,離苦得樂,成就佛道。”並可在車裡播放一些靜心音樂或咒語等,以清涼世界、播種善因。
●服務員如何做功德?
在清掃、洗碗、擇菜的時候做如是觀想:“願我的工作把所有眾生的煩惱、惡業都清洗乾淨,心得清淨自在,離苦得樂,種下成佛的因緣。”並可以選擇持誦一個佛號或大悲咒,這樣不但可以自己消業,也可以通過你的念誦感動諸佛菩薩來加持你的工作,以此來利益眾生。
●廚師如何做功德?
在炒菜時,可以一邊唸佛或念咒,或者念經,並發願祈福:“願以我所做的淨食,饒益一切眾生,願他們都得飽滿富足,煩惱消滅,皆種成佛種子,畢竟離苦得樂。”或是這樣想:“願以此香積妙供,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濟六道貧,等施無差別。”這樣帶著慈悲的心願做菜,就可利益群生,功德無邊。
●裁縫可如此觀想:
讓所有穿我所製衣服的眾生,都種下一顆菩提種子,與佛結緣,體相莊嚴,幸福和美。
●行醫的可以如此發願:
願一切眾生因我的工作,療愈身心之苦,平安喜樂,並以健康和諧的身心,修習一切善法,成就無上菩提,解脫自在。平時可持誦藥師心咒和藥師佛的佛號。
●做老師的可如此觀想:
願每一個我教的孩子,都廣種善根,消除惡業;開啟自心智慧,畢竟離苦得樂,成就無上菩提。
●家庭主婦如何做功德?
家中即道場,家事即佛事。在做家務或燒菜燒飯時,如果念念帶著抱怨、不滿和氣憤,那麼這個菜一定有毒,這個家也一定不會和諧幸福。所以應把家務當成修行,生起這樣的善念:
願我所做的一切,給家人帶來幸福、健康、平安,願天下家庭皆聞佛法,離苦得樂,共成佛道。
●心量越大,功德越大。
在做每一件事時,心中繫念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所獲功德也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
有人也許會問:我為了生計,在飯店或魚市工作,每天做的都是殺生的事情,一時又無法轉行,這不是造業嗎?該如何做功德呢?
其實這也能做功德。在每天工作時,在心中至誠發願:
“祈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慈悲,弟子無奈以殺生為業,但弟子懇請佛力加持,讓所有被殺的眾生皆能遠離生死、恐怖諸般苦惱,心得解脫。願你們盡此報後,往生善處,因果成熟,見佛聞法,終成佛道”。
然後用心為眾生說三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再念誦佛號度化他們,這樣就能轉造業為功德,積累菩提道上的廣大資糧。
功德是做不盡的,各行各業都能做,只要有慈心,悲心,菩提心,心系眾生,心係法界,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可以成為我們做功德的道場。
每天早晨醒來時,我們的第一念就應如是觀想:“今天,願所有見我面的,聽我聲的,聞我名的所有眾生,都因我而喜悅祥和,心得清淨,少欲少惱,種下一顆菩提種子。願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功德,迴向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眾生,解脫煩惱,共成佛道。”然後起身開始一天的生活。
總之,要有心,要發心,要用心,念念把心放在眾生上。反之,如果我們的心每天念念放在“我”上,放在煩惱上,就只能造業受報,六道輪迴。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當他開始念誦地藏聖號,禮拜、觀想、供養、讚歎地藏菩薩之後…

當他開始念誦地藏聖號,禮拜、觀想、供養、讚歎地藏菩薩之後…
寫這篇親身經歷,是想分享給正在求姻緣的你,感情不順的你,或者是有緣的你,希望你也能遇到正知正見,也能正信學佛。
增長信心,堅信地藏菩薩加持不可思議,可以滿你合情合理的一切願望。只要你認真、恭敬、堅信,我相信,地藏菩薩會出手幫助你。
或許我們的人生會有磕磕絆絆,但是沒有關係。夢老(夢參老和尚)常說,安心忍受。
有地藏菩薩在,老實念佛,多行善事,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境隨心轉。
只管認真修行,深信不疑,地藏菩薩會安排好一切,讓你所求遂意。
地藏菩薩入數不清的三昧,加持眾生疾速消業、增福增慧、治癒身心疾苦、煩惱,令資生具足,以及快速滿願。這個力量源自地藏菩薩的誓言力、禪定、功德力。
一個普通凡夫,當他開始念誦地藏聖號,禮拜、觀想、供養、讚歎地藏菩薩之後,地藏三昧的獨特光明和力量,就會猶如啓動程序一般,對他的人生、生命進行修復、改造和升級……
從悲傷到快樂,從焦慮到踏實,從黑暗到光明,從貧窮困苦到豐衣足食,從愁苦不順到吉祥安樂;
從自私的小我到無私的大我,從怨恨惱怒到慈悲喜捨,從內心散亂到禪定智慧增長,從娑婆世界到極樂淨土……..
你的願求,地藏菩薩都會滿足!
地藏法是果地法門,修地藏法屬於果修,而非因修。
念誦地藏聖號、誦地藏經、禮拜供養贊嘆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將地藏菩薩恆河沙劫以來所圓證的,福慧圓滿之果德,直接加註澆灌到自己身心。
敬請常念:南無地藏菩薩,常誦地藏經,常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每日不間斷供養、禮拜、讚歎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
從至誠一心下手,久久修持,回向歷代祖先、冤親及一切眾生,回向無上菩提,回向極樂世界,必獲大利,生死解脫!
關於贊嘆地藏菩薩,大家可以每天念誦常見的地藏菩薩贊頌偈,也可以念誦佛陀在《大方廣十輪經》 中贊頌地藏菩薩的贊偈:
欲起堅固淨智者  能滅眾生諸煩惱
令眾得樂如寶手  能斷結網如金剛
汝起大悲諸精進  以是供養最勝尊
其心如海救一切  度諸眾生苦彼岸
以念誦偈誦的形式贊嘆諸佛菩薩本尊,可以快速消除業障,得到加持,甚至面見本尊,得到世出世間悉地!
金剛天寫觀音讚頌親見本尊
據史料記載,在公元8世紀,於古印度波羅王朝時代,有一位佛教居士,名為金剛天。
他是一位著名的詩人,能妙筆生花,寫出很多不朽的詩歌章詞。
金剛天有次在尼泊爾見到一位外道有很多邪行,文人以筆為劍,他就寫詩責罵那位外道。
外道徒忿怒,對金剛天施行邪咒,使他患上了癲癇病,苦不堪言。
於是,金剛天居士一心祈禱觀世音菩薩,他想到了一個方法,以文字供養觀世音菩薩,逐日造詩歌、贊頌贊揚觀世音菩薩。
以至誠之力,寫了三個月後,觀世音菩薩出現在他面前,從此他的病也得以痊癒。
他寫的觀世音菩薩讚頌數量達一百頌,在當時的印度被廣泛流行,成為大眾用以讚歎觀世音菩薩的贊詞之一。
一句“南無地藏菩薩”,看似簡單,實則很不簡單,他是通向世間、出世間悉地之秘鑰。
地藏菩薩的名號,攝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功德利益。
為了世間的財谷、男女眷屬、車子、醫藥、房子、利養等世俗之事,甚至為了求解脫、般若、禪定三昧、六波羅蜜,修持地藏法皆能圓滿。
地藏經云: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世間悉地:所在地的土地鬼神護法終身衛護,注意是終身,而不是一兩天,現世衣食豐溢,無各種病苦障難。
每天誦修地藏聖號,慢慢的,你的身邊會有護法神,你的受用資財會逐漸增益,疾病消除,事業成功,家庭和睦,身心安樂。
出世間悉地:如果達到了以上的世間成就,你不退轉繼續修,就會獲得地藏菩薩的授記。這裡的授記是授菩提記,也就是授記你未來證果或成佛的時間。
世出世間之悉地,盡攝於地藏聖號中,這就是無比殊勝的地藏法,是末法時代的明燈,亦是五濁惡世的如意神珠。
經文說每天千遍地藏菩薩聖號,但因為今人障重心散亂,因此應想辦法日誦三千、五千、一萬遍、兩萬遍、三萬遍……….。且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縱觀古今的成就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恆久專修一法,發利他心、慈悲心,久久不退,最終獲得成就。
如果發利他心、菩提心,修持時融入菩提行願,發願回向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歷代父母、法界眾生,悉皆吉祥安樂速證佛果,如此發願回向修持,必得快速相應滿願,速證菩提!
因為你已經和諸佛菩薩同悲同願,你的內心已經逐步向諸佛菩薩之悲心靠攏!
同時多孝養陪伴父母、善待家人、上供下施修福報、多拜懺、建寺、造佛像、造塔,努力工作,多為他人和社會付出。
福報增長了,就可以無障礙地誦修《地藏經》等大乘經典了,能念地藏經和其他大乘經典(如金剛經、普賢行願品、藥師經、無量壽經、妙法蓮華經等),是需要大福報的!
不然你看一些同修,開始念地藏經後來不念了,或者總是疑惑、中斷,或者中途遇到一些詆毀此法的人,總之就是不停地換各種法門,始終無法持之以恆的修持!
最後分享一位一生專念地藏菩薩聖號的祖師大德,希望大家從中可以獲取啓發,同時增長廣大信心!
一生專修地藏菩薩聖號的修行者
原文:釋藏緣。神融法師之徒也。形短小又甚醜。徐步卻疾。人走不及。專唱地藏號無別業。游化北土不移佗方。毀譽不遷。好行施利。
人問年齒。對曰。八十。然其貌如四十許。感通如響。縛鬼降神。白山立山為修練場。晚縛菴白山笥笠而居。
臨終夜高唱地藏號。院中眾僧聞之。謂緣勤持念。詰朝至菴見之。向西端坐合掌化。——《元亨釋書》
譯文:釋藏緣法師,是神融法師的弟子,他身形矮小,長相醜陋,慢走時卻也很快,別人趕不上。
法師平常專一地唱誦地藏菩薩聖號,除此沒有其他功課。他遊歷到北土後,就在那裡安居。
他人毀謗他,他也不嗔怒,喜好佈施助人。
人們問他的年齡,他回答說:八十歲。但是他的相貌卻猶如四十歲一般年輕。
藏緣法師精修地藏聖號,達到了感通如響,靈驗異常的地步。且以念修之力,能束縛鬼魅,降伏神靈。
藏緣法師常在白山、立山等地修行,結庵而住。
臨終之夜,藏緣法師高唱地藏聖號,寺院中的僧眾以為他在精進做功課。第二天清晨到庵裡探訪,發現法師已經面向西方,端坐而圓寂了。
藏緣法師一生只念地藏聖號,除此別無他業。他修證的功夫,感應如響,縛鬼降神,容顏不老,最後往生了極樂世界。
這無疑打破了一些人的疑問,擔心念誦地藏聖號會招惹非人之誤解,你念誦的功夫到了,以持念之力,能降伏鬼神,關鍵在於相應。
同時也告訴我們,念誦地藏聖號,亦能隨願往生淨土。
願一切眾生勤修善法,福慧增長,速證無上菩提!(轉載)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菩薩拔苦願力成就的三個咒語࿐

࿐地藏菩薩拔苦願力成就的三個咒語࿐
❶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 缽囉末鄰陀寧 娑婆訶
❷地藏王菩薩超度心咒
嗡 清嘻 惹渣 吽
❸地藏王菩薩心咒
嗡 哈哈哈 微三摩耶 梭哈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介紹
唵 缽囉末鄰陀寧 娑婆訶
此咒實為藏經中《陀羅尼集經》所載之地藏菩薩法身印咒,因其梵文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決,故華文自古稱此咒為滅定業真言,此雖為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之變稱,然此稱不失地藏菩薩本意。宋蒙山甘露法師不動集,蒙山施食儀中,也有詳細記載。
🔸功德簡介:
這是滅定業的咒。此咒是地藏王菩薩所說,誠心誦讀此咒可以消滅一定要報應的罪業。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誦讀本的經首或經後,一般都注有此真言。
「地藏滅定業真言」,在中國千年來受持者眾多,得到感應而消去業障或惡業,因而逢凶化吉者不可計數。
且您不一定要與地藏王菩薩有緣,也可受持滅定業真言,對於居家生活,平安健康及明心見性都有幫助,正所謂真言者,諸佛之秘密總持是也。
如果專心一致的持「地藏滅定業真言」就可以接通地藏菩薩的電波,接受他大願力的能量,讓他幫你除去黑暗的業力,沉重的習氣,轉危為安,
據古書記載有人因此助父生天、驅魔除患、大疫無憂、延年畢願、轉夭為壽、免盜賊厄、重病除愈、勸發菩提 …… 今人的感應更是不勝枚舉。
恭請常誦此真言及「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號。
滅除罪障: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 誦咒須知 》
誦持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之前,須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後上香、獻花、供水、供果。至誠懇切,念淨口、淨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淨三業,而正身心。
①淨身業真言:嗡 修多利 修多利 修摩利 修摩利 娑婆訶。(七遍)
②淨口業真言:嗡 修利修利 摩訶修利 修修利 娑婆訶。(七遍)
③淨意業真言:嗡 縛日囉 怛訶賀斛。(七遍)
④安土地真言:南無三滿多 母馱喃 嗡 度嚕度嚕 地尾娑婆訶。(七遍)
⑤南無大慈大悲,十輪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薩。(三稱三拜,以後只念下文)。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南無冥陽救苦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 缽囉末鄰陀寧 娑婆訶
真言念若108遍或更多…
然後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若干聲,再念以下各偈。(如念真言五十遍,用紅筆點一圈,念足三萬遍為一願,再總回向,亦可。)
▪️《 懺悔偈 》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 三皈依 》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 回向偈 》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三拜而退)
此圈共六百個。每誦真言五十遍,用紅筆點一圈。點滿各圈,共計三萬遍,為一願。並印誦真言三千本,普利有情,凡有所求,必能滿願。若能發願多念,功德更大。
—— 摘自《地藏菩薩靈感錄》
《 三皈依 》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 一聲地藏菩薩名號永遠不墮三塗 】
一聲地藏菩薩名號,歷于於眾生耳根,他就永遠不墮三塗了,特別是在臨命終的時候,臨命終的父母眷屬把臨命終的這個人的自身財物,
不是集體的、不是家庭的、是他本人的,多少都沒有關係,屬於臨命終人他自己的寶物、東西把它變賣了,或畫地藏菩薩像,或者印《地藏經》都可以。
這個功德使這個命要將盡的人,他的眼睛能看見、耳朵能聽見,在這個時候根識都沒壞,在他眼能見、耳能聽的時候,知道他的眷屬拿他的財物,變化給他塑地藏菩薩形像,或者給他印《地藏經》,
以這個功德力量,這個命終人或者病還能好,臨終還能好!或者是命已盡了,那他來生的果報享受去不會再墮三塗,不但不墮三塗他一定能夠繼續聞到佛法,或者生人天中。
我們能夠在寺廟裏頭,或者大眾僧之中圓寂了走了,大眾僧給你助念,那你的未來更不可思議,非常好。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在家人學佛應當注意的幾個關鍵點

在家人學佛應當注意的幾個關鍵點
白鶴寺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同,學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並不是所有學佛的人,都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能夠自如地運用佛法的智慧,指導自己的人生,順利走出各種心理和現實的障礙,活在自在快樂的光明當中。
相反,有一些人學佛之後,舊的煩惱習氣未除,更添了許多讓人擔心的“病態”來:或者不能融入社會,生活被邊緣化;或者落入迷信,整天神叨叨的;或者修行不能落在心性上,形式化傾向很嚴重,喜歡把佛法當成苛求和指責他人的工具;或者雖然口頭上標榜是佛教徒,實際上卻並不修行,行為、習氣與俗人無異,甚至更虛偽、邪惡;或者想修行,因沒有正確的知見和善知識引導,功夫不得力,自己煩惱熾盛,也讓周圍的人煩惱,等等。
如斯之類,給人的感覺是,不學佛還好,學佛反而學出問題來了。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在家學佛的年輕人,需要在如下幾個問題上特別注意:
首先,要有適合自己的正當職業,解決好生計問題,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承擔好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做一個正常的人。這是我們學佛的基礎和前提。修行需要有福報。福報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來自責任和義務,來自和諧的人際關係,來自辛勤的工作和奉獻。
學佛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工作”,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一種直面現實人生的信心、勇氣和智慧,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人際關係處理得更和諧;當困難和障礙現前時,能夠從容自如地去應對。
學佛不應該成為我們逃避現實和推卸責任的藉口,或者掩蓋自己懶惰和軟弱的幌子。一個修行人,如果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好,生活不能自立,過得一塌糊塗,自私自利,逃避責任和義務,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以身謗佛”。
學佛的人應當通過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出色和成功,來證明佛法的殊勝,以身表法。這才是合格的佛教徒。
其次,要分清正信和迷信,既不要陷入外道邪法,也不要把“學佛”簡單地等同於“求佛”。所謂正信,用淨慧老和尚的四句話來表述,就是“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
佛是我們的老師,而不是萬能的宇宙之主宰或者命運之神。佛不能代替我們修行,也不能代替我們成佛。佛只是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並教導我們如何從煩惱走向解脫,而真正的解脫則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地依教踐行。
所以,我們學佛,一方面要相信自作自受的因果道理,自覺地與外道邪術劃清界限,主動地依因果規律行事,努力地通過持守五戒十善,行四攝六度等善法,從心上把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不能陷入心外求法的迷信中。
另一方面,學佛是為了成佛,而不是一味地向佛菩薩索取、跟佛菩薩做交易。學佛是為了最終能夠像佛菩薩一樣,用廣大的智慧和慈悲,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一個佛教徒,如果他不遵從佛陀的教導去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痴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而是一味乞求佛菩薩給他帶來好運,那他就不是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第三,要深入經藏,親近善士,樹立正見。
凡修行不上路、不得力、障礙多,乃至誤入歧途,皆因沒有樹立決定的正知見、不明白修行理路所致。所以,歷代祖師特別強調學人首先要樹立“真正見解”,要“見與師齊”。
我們正處在一個資信極為發達的時代,接觸佛法的機會非常多而且方便,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披著佛教外衣的邪師邪說之蠱惑。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盡快地樹立正知正見,找到一個適合於自己的修行法門,熟練地掌握正確的用功方法,要有擇法眼,具備辨別正邪的能力。這也是我們修行獲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端正發心,持守淨戒,懺悔業障,親近三寶;二是經常讀誦大乘經典和祖師語錄,樹立圓頓的知見;三是多親近善知識,以便及時獲得指導和鼓勵。
第四,要把修行的功夫落實在心地上,以培養健康的心理人格為第一要務,不能流入形式。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是修行獲得成就的保障。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招來魔障。
我們發現,現在有不少學佛的人,本來性格就比較偏執,在社會上混得不好。學佛之後,因為發心不純正,雖然也堅持天天誦經打坐,好像很精進,但是,其性格和心態的轉變並不明顯,甚至變得更偏執,喜歡用佛法的道理去苛求別人、教訓別人,搞得人際關係非常緊張。
類似的情況,皆因不知修行的根本所致。所謂修行,就是要淨化自己的心靈,修正自己的言行,美化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說,要通過培養慈悲的心、感恩的心、包容的心、懺悔的心、隨喜的心和樂觀的心,來掃除心靈深處一切諸如貪婪、嗔恨、嫉妒、驕慢等陰暗的東西,讓內心充滿光明。
這就是佛陀所說的“自淨其意”。一個人的修行是否得力,不在於他是否有神通,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是否變得更柔和、更包容、更淡定、更光明。
第五,要養成一種持之以恆地堅持做早晚功課和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習慣。
在家人不比出家人。出家人的生活環境相對比較單純、清淨,他們日常的六根所觸,無不與佛教相關,所以,比較容易提起正念。而在家人的生活環境比起寺院來,要複雜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連最起碼的早晚功課都沒有,要保持對三寶的信心和修行解脫的道念不退轉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在家人修行,必須充分認識到做早晚功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晚功課具有提醒和警策的功能。只要我們天天堅持,養成了習慣,其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有很多人皈依佛教之後,並沒有養成日常做固定功課的習慣,這樣,時間一久,信仰也就淡化了,跟不信佛的人沒有什麼兩樣。
當然,在家人要上班,時間比較緊,早晚功課不必像寺院那麼複雜,可以簡單一些,盡量做到“信解兼顧,定慧等持,簡單易行”。比如,誦經打坐半個小時、十分鐘,乃至念十聲聖號都可以。關鍵是“心要懇切、持之以恆”。
這裡所說的定慧定持,意思是說,在家人可以多持聖號,因為聖號簡單,只要三聲一組或五聲一組,心念耳聞,驀直念去,一千聲,兩千聲,很容易做到。而且效果非常好:定也在其中,慧也在其中,更有三寶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在其中。這個功課很適合上班族。
除早晚功課之外,在家人還應努力養成在日常生活中提起正念的習慣。可以試圖從做“正念工程”開始。“正念工程”的要點是,充分抓住和利用偶爾出現的“我要修行”的正念之點,然後以這個珍貴的正念之點為根據地,通過作意,不斷強化它的力量,盡量把它延長,延長到生活中的其他場景。
這中間如果丟失了,也不要沮喪。過一會兒,它又回來了,再抓住它,強化它,延長它。如此反復不斷地去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堅持,時間久了,正念自然會越提越頻繁,越提越有力量,功夫也越來越純熟。
通過正念工程,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如上下班走路、坐地鐵、擠公交等等,都看成是修行的好機會、好道場。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修行的時間就會成倍地增長,而不必再抱怨工作忙、沒有時間修行了。
以上五個方面,是我們在家人學佛應當注意的幾個關鍵點。這五個方面做到位了,修行就能落在實處,得到真實的受用。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誦持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功德利益

✨️誦持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功德利益🙏🌹
按地藏滅定業真言「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十個字。
在清朝年間的蕅益大師,住九華山時,曾經結壇百日,持五百萬遍,以求轉大地眾生共業。
就在那時明崇禎八、九年,長江一帶兵戰,死傷無數。而河北中原各省,又饑荒,至人相食,其慘狀,正與今日之時相同。故澫益大師提倡誦真言,祈求世界和平,消除天災。
最近地震、天災、瘟疫、海嘯,有心救世者,更應誦持,以期減輕眾生共業,自利利他。
《地藏經》一般人以為是超度往生的,有人過世了,就念念《地藏經》超度,如果這樣去理解,就把《地藏經》劃到小乘的經典了,其實法沒有大小之別,至於經的義理,是我們當時的情況,而有不同。
《地藏經》為「佛門之孝經」,父母對我們都有大恩,一般世情說,母恩似乎更重,如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大部分的養育責任都落在母親身上,所以母子之情最深。兒女若見母親受苦,應感到切膚之痛。
若不顧母親的死活,那就算是忤逆不孝,世間的法律與輿情,也不會容許。佛教重視的孝道,不只是要恭敬孝養父母,這樣是還不夠的,除了孝順以外還要幫助父母得到究竟解脫,這樣的孝方是大孝。
那麼要如何去幫助父母得到解脫呢?我們今天在此念誦滅定業真言,及懺悔業障,至心頂禮,不知不覺中,自有不可思議的利益,以此功德利益回向父母,乃至累劫冤親,這不正是大孝嗎?
釋迦世尊,化導將圓,為報母恩,特往忉利說法,以是因緣,更召地藏大士,以未來眾生殷勤付囑,令其化度,良以一切眾生是菩薩過去父母。世尊是巳住成佛之菩薩,地藏是未成佛之菩薩,同以慈悲心,孝順心,願令究竟度脫。
『地藏菩薩本願經』,揚孝道以正本,示因果以覺世,詳盡懇切,誠佛菩薩悲願之所寄,世出世間聖人,固莫不以因果報應,垂教化,正人心,平治天下,度脫眾生。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怎樣向地藏菩薩求願最靈?做到這4點,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怎樣向地藏菩薩求願最靈?做到這4點,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佛陀在《地藏經》中三次放大光明,臨涅槃想到末法眾生,很怕眾生墮地獄,一而再、再而三的囑咐地藏王菩薩:「眾生只要對佛教有一點善根,一絲一毫,一毛一渧,一沙一塵,你都把他們度了,千萬不讓他們墮地獄去。」地藏王菩薩痛哭流涕地發願:「只要末法眾生能對佛法有一絲一點善根,我都把地獄壞了,不讓他墮地獄。」 所以,不管有什麼困難,不管你有什麼願望,都可以去跟地藏菩薩開口。
那麼有的同學可能覺得自己願望較多啊?我求的多地藏菩薩會不會嫌煩呢?這個是絕對不會的,地藏菩薩跟此土娑婆世界特別有緣,他的願力千百萬億願、千百萬億事,求地藏菩薩都能滿你的願。就連堅牢地神像佛表示:我從昔來親近過無量數大菩薩,都有不可思議神通智慧,說那些大菩薩都有不可思議的神通智慧,但是還是覺得地藏菩薩更加不可思議。
可是有很多同學就有疑問了:自身為人很善良,身邊的善事一直都有在做,但是、求財求子、各方面就能如願呢?地藏菩薩有這麼多的功力,為什麼我做的效果卻不一樣呢?為什麼我求了菩薩還是沒有滿願呢?是佛妄語嗎?有這樣想法問題的人存在很多!
今世也好,過去世也好,無論做過什麼樣的過錯罪業都已經造成了,如果想要去惡從善,必須要多多在地藏王菩薩面前多做懺悔。
因此再次提醒大家,拜地藏菩薩的時候要記住以下幾點:
第一、身心皈地藏王菩薩。
首先要身心皈地藏王菩薩,平時多念地藏菩薩名號,心中常常觀想地質菩薩的形象並時常的禮拜(家裡供有地藏菩薩像的可以對著像禮拜,沒有的可以觀想禮拜)。然後要供養地藏菩薩,要常常憶念地藏菩薩的大願功德,真心地發出贊嘆。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贊嘆。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第二、保持身心清潔。
禮拜地藏菩薩的之前,要保持身心的清潔,比如:供香前洗手,漱口等。如果吃了大蔥、大蒜、煙酒等味道過重的食物直接拜佛,難免有些不敬。
第三、願望直明瞭。
求願的時候要將所求之願望,明明白白的對地藏菩薩講清楚,沒必要說一切連自己都聽不懂的文言文。清楚明白、不拖泥帶水,這樣方能感通菩薩和護法神。
第四、至心誠懇。
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必須至心誠懇頂禮、瞻禮、祈禱地藏菩薩。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看看這個至心誠懇能不能達到,起碼得過了自己這一關。自己都覺得馬馬虎虎,那不叫至心誠懇。
只要做到了以上四點,就能獲得地藏菩薩的加持,令得滿願。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