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藏法門的功德)))))

《虛空藏菩薩經》亦名《懺悔盡一切罪陀羅尼經》,又名《不可思議方便智救濟一切眾生經》,還名《能滿一切眾生所願如如意寶珠經》,該經文由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
阿難當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六波羅蜜,於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種種供養,乃至滿無量阿僧祇恒河沙劫,不如有人讀誦書寫、為人解說虛空藏菩薩經及持名號,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算數譬類所不能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虛空藏法門的功德)))))
◎虛空藏菩薩的功德廣大如虛空,若虔心祈請虛空藏菩薩守護,修學虛空藏菩薩法門,亦可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
1.一稱聖名,得致福德。
一、《大虛空藏念誦》記載,修學虛空藏菩薩法門,則業報等障礙皆悉消除,福報功德能得增長。
二、能清淨信仰大乘佛法,利益安樂有情眾生之心,無有退轉。
三、世間、出世間所有的財寶悉皆獲得,於一切眾生能作利益。
四、一稱一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所得福德即如虛空;若能如法修行,所求的祈願更是必得圓滿,並且獲得殊勝的成就。
2.稱號號得智慧福德。
一、《虛空藏經》記載,若有人誦持虛空藏菩薩名或咒者,便是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結下深刻的緣。
二、若想要求得無上菩提,欲求得往來十方佛土等,都可以誦持此咒。
三、若想求得智慧、想求得大眾敬愛珍惜;若喜好歌詠,欲得第一完美的音聲;想求得王位、百官位;想求得種種資財、種種眷屬;於善事想得聲名遠播者,持此咒或是稱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即可滿願。
3.幫助眾生至成佛。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虛空藏菩薩是一切眾生的無上福田,虛空藏菩薩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第一補處菩薩。
二、虛空藏菩薩其足十八不共法秘藏法門,可往來十方不可說的無量世界,顯示種種不同的形象。
三、虛空藏菩薩廣大慈悲布施,宣說種種法門,終將幫助眾生直至成就正等正覺。
四、虛空藏菩薩慈悲廣大僅次於如來。
4.療癒種種身心疾病。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虛空藏菩薩具足諸三昧如大海,安住於菩薩戒如同須彌山王,忍辱心如同金剛,精進勇猛如同疾風,給予法界眾生種種醫藥,除愈種種疾病,直至迅速證得無上菩提。
5.平安生產。
一、《虛空藏菩薩經》記載:婦人面臨產難時,若是在旁看護的人能誠信持誦虛空藏菩薩咒,虛空藏菩薩便會聞咒而來到此人面前,幫助婦人平安生產。
二、有人在旁助誦就能有如此的功德,如果婦人能自行持誦虛空藏菩薩咒語,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6.臨終時得示現救度加持。
一、若有眾生聽聞虛空藏菩薩名號,或造虛空藏菩薩形象,或設置供養,是人於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的痛苦,隨著壽命的長短而往生,不會發生夭折、橫死之事。
二、此人臨命終時,如果眼睛不能看見色相,耳朵不能聽聞音聲,鼻子不能闇嗅香氣,舌頭不知嘗味,身體沒有知覺觸感,手腳諸根都不能運用,只有剩餘微細的意識及身體些許的溫暖。
三、這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著此眾生所奉事的神祇而示現其身,或現轉輪聖王身,或現提頭賴吒身,或現毘沙門身,或現毘勒迦身,或現毘樓博叉身,或現其餘天身,或龍、夜叉、幹闡述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身,示現在其人前而說偈言:四聖諦義,智者應觀!若解了者,能離生死。
四、此眾生於生命臨終時,既見其往昔所奉事的神祇,又聽聞為他所宣說的偈頌,生命終了之後便不會墮於惡趣,因為虛空藏菩薩加持力的緣故,而迅速免於生死輪迴。
五、若有眾生心中意樂佛法,虛空藏菩薩會於其臨終時示現,為說偈言:佛智真實,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得盡諸苦。
六、若在那時得以親見佛身,又聽聞此偈而至心觀察,歡喜踴躍,命終之後便得以往生淨土,永遠不復存在在五濁世界,可以恆常親近佛陀如來、聽聞妙法,不久當獲得妙法。
7.降伏疫氣流行、水旱災害等。
一、當國土災難競起、或有疫氣流行、水旱不調等種種災變時,眾生都會感到非常不安。
此時國王應恭請眾僧來到虛空藏菩薩像前,在七日乃至二十一日之間,身心清淨專心持誦此咒滿一萬遍,虛空藏便能施明靈驗,使大臣和合通達,雨下潤澤和順,眾生安樂,國土安穩,得五穀豐實。
8.除卻賊難。
一、根據《大虛空藏菩薩》記載,當五百丈夫被盜賊所加害時,異口同聲地說:「南無大虛空藏菩薩!」說完時,虛空藏菩薩立即就化現了五百人,告訴眾賊們說:「我們願意代替他們犧牲,請放了其它五百人吧!」說完,那些盜賊即殺掉化現的人,而五百丈夫全都得脫危難,除卻恐怖畏懼。
◎附錄:滿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出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出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無畏奉製譯
爾時薄伽梵。入諸波羅蜜平等性三摩地。
從定起已即說此能滿諸願虛空藏菩薩最勝心陀羅尼曰。
南無阿迦舍揭婆耶唵麼哩迦麼唎慕唎莎訶
薄伽梵言。此陀羅尼。
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之所同說。若能常誦此陀羅尼者。
從無始來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悉皆銷滅。
常得一切諸佛菩薩共所護念。乃至未成佛來。所生之處。
虛空藏菩薩恆隨守護。令諸有情常所樂見。
諸有善願無不滿足。一切苦患皆悉銷除。
常生人天不墮惡趣。生生之處常憶宿命。
設不加法但能常誦獲福如是。
◎修法功德:此真言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所共同宣說。功德非常廣大,若能恆常持誦此陀羅尼,從無始以來五無間等一切罪障都可全部滅除,並能恆常得到一切諸佛、菩薩共同守護憶念。一切痛苦患難全都消除,並且能夠時常出生於人、天而不墮惡趣之中,只要常誦持此真言,必能獲得如此的福報功德。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
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
大慈大悲本師和尚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你有福報,自然就給你,沒有福報,你爭到了,都是業障࿐

࿐你有福報,自然就給你,沒有福報,你爭到了,都是業障࿐
有些人想通過風水先生找風水寶地,其實你找到了,也沒有用。你命中沒有大福報,你佔了風水寶地,也佔不了多久。
為什麼天下名山僧道多,風水好的地方,都被僧道佔用,因為修道人福報比較大,一般凡夫沒有那個福報。你去住了,就會生病,或者住不長久。
所以居大風水的人,必定是大富貴之命。古人講,智慧的人要自知之明。自知什麼?知道自己福報多少,德行多少。
如果不知道福報,很可憐。會去攀比,住好的地方,想方設法蓋好的房子,或者投機取巧去賺錢。
沒有福報,卻享受那麼好的條件,這很危險。所以古人說,要知命。
不知命,就會苦,家庭也苦,常抱怨為什麼老公不好,孩子不好,錢不多,這就是不知命。
有些人婚姻很痛苦,我就告訴他(她)兩個方法:
第一,你福報只能感召這樣的丈夫或妻子,這個是你的命,你接受了就不會痛苦。
第二,人有缺點,就一定有優點。你找不到一個全部是優點的聖人,因為沒有那個命。
現在如果你想要去離婚了,你捨棄了這個,你再找,能找到更好的嗎?絕對不可能。因為人的命,就是業力在那裡。你再找,只能越找越差。這就是天道的規律。
人要知命,才能去改命。改命不容易,你要知命也不容易,因為看不清真相。
每個人福報,因緣不同,你很難看清。比如有的人婚姻很苦,要離婚,我就跟他說,這幾年你的運氣很差,這個受苦是給你消業障,如果你強迫地斷掉,離婚了,看起來對方消失了,但你的業力並沒有消失,還會有其它更糟糕的來讓你受苦。這也是天道的規律。
以前講過唐朝李淳風算唐朝命數的故事:他告訴唐太宗有個姓武的人來奪他天下,而且人已經在宮中。
唐太宗說,那我就殺掉宮中所有姓武的,這樣就斷了禍根。李淳風說,這個是你李家本來的劫數,但還算好,這個人還算仁慈,以後會將天下還給你李家。如果你殺了她,就會感召更壞的人來了這個劫數,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見他這麼說,唐太宗就聽從了。
現在人缺乏的就是李淳風的這種智慧。許多都是靠強硬的手段來,打官司,或者找關係,這些都很損福報的。目前你能贏,是因為你福報大。但只要人的鬥爭心在,像你去打官司,不管是輸了,還是贏了,業障都會跑到你身上來。
有個律師,專做交通賠償這一塊。要是出現問題,他就給人打官司,讓人得到賠償,自己從中獲取利益。
他的一個果報,就很愛賭博,不僅不剩下錢,還到處欠債。為什麼?好比出現問題,比如車出問題,本來是了掉惡業時,但現在人很聰明,出了問題,就找賠償,錢賠償來了,惡業也一樣來了。可嘆世間少人能懂這個道理啊。
不然你會很苦,動不動就想著爭取利益,用各種手段。你爭不過天道的規律。
你不知道,凡是各種手段爭取到的,都是帶著業障。所以修道人不要爭好處,爭利益。
你有福報,自然就給你,沒有福報,你爭到了,都是業障(帶著災禍)。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從六道轉生為人,各有什麼樣的習氣?

從六道轉生為人,各有什麼樣的習氣?
六道輪迴中,人道是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只有人道,才比較適合修行,諸佛成就無上菩提,也大都是在人道,傳授佛法。
但是在人道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脾氣秉性,習性有非常大的差異。這與他們從哪一道轉生而來,有很大關係。
在《大寶積經》中為我們介紹了六道不同的地方,轉生人道後,展現的習氣秉性。
從地獄轉生人間的眾生,他的聲音,嘶啞破裂,或像騾馬畜生的聲音。聲音獲急,或高,獲低。膽小,容易驚嚇。容易惡夢,夢中見到大火、煮沸的鼎釜、被武器擊刺、被野獸追逐等等惡相。這樣的人缺少信用,遠離親友。
從畜生道轉生人間的眾生,多神智暗鈍,懈怠、懶惰、貪吃。喜歡的食物比較污濁。個性怯懦,口才很差。喜歡和愚癡的人交朋友。喜歡黑暗、喜歡五濁的水、喜歡啃食草木。喜歡用腳趾挖掘地面。喜歡動頭驅趕蚊蠅,或是喜歡昂頭,咀嚼。喜歡蜷縮身體而臥,不避污穢。或喜歡裸體。常說虛詐的預言、綺語。夢中多見身塗污泥,或夢見身在田野吃草,或夢見被眾蛇纏繞,或夢見進入叢林峽谷。這樣的人是從畜生道而來的。
從鬼界轉生人間的眾生,皮膚發黃,面目多呈怒容。常常飢渴,習氣貪婪吝嗇。貪吃。喜歡背後說人是非。樂於積攢,難以割捨。不喜歡見到良善的人。見到財物,就慾望擁有。得到少許財物,就歡喜不已。喜歡吃一些不乾淨的食物。見到他人擁有財富心生嫉妒,希望據為己有。見到他人享受,就心中吝惜。聽聞美食,心生不樂。喜歡收集各種垃圾遺物。這樣的人是從鬼道而來。
從阿修羅轉生人道的,大多都是比較貢高我慢,喜歡爭鬥,容易忿怒。比較記仇。起增上慢。身量比較高狀,眼白明顯。牙齒容易外露。勇猛力大,喜歡戰陣殺伐等事。喜歡兩舌破壞他人的關係,引起別人爭鬥。對他人多有輕蔑之心。創作的書論,別人看了也覺得有一定程度。既有一定的智慧,也有煩惱。
從人道又轉生人道,這樣的人多是賢良正直,喜歡親近善良的人,不喜惡人。珍惜自己的聲譽、信用。信守承諾,喜歡工巧技術。尊敬有智慧的人。有羞恥心。心性柔軟,知恩重情,喜歡慈善布施,助人為樂。能判斷人有無智慧,善於觀察有益無益。善於領會語言意義,善於結交或遠離,善於傳達訊息,善於種種語言,能憶持不忘。也能了之人事是非。這樣的人是從人道轉生而來。
如果是從天道轉生人道,這樣的人端正不邪,喜好清淨。喜好香花香薰,沐浴香氛。五欲也是有選擇,講求品質。喜歡音樂歌舞。喜歡與高層人士交往,而不喜歡與下層人士在一起。喜歡住好的樓閣、高堂、寢室。喜歡慈善,常常含笑,不喜動怒。言語溫和柔美、善巧方便、令人愉悅。喜歡各種裝飾品,高級衣物。喜歡外出旅遊。對於自己的事業很勤奮,不懈怠。這樣的人是從天道轉生而來。
在社會上,如果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透過其言談舉止,喜好習慣,來判斷大概的分類。並大致判斷他的習氣秉持性。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为何我布施了却无功德? 释迦如来为你解说。

为何我布施了却无功德? 释迦如来为你解说。
佛说有三十三种不净的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
第一种,是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所施的财物,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第二种,有人昨天请我吃过一块蛋糕,今天我要还礼;或者他十几年前帮助过我,现在他有困难我要接济他。这都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不算布施。
第三种,有人施舍财物,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怜悯和同情心,而是为了耍阔气,或纯粹是打发人家了事,这不算布施。
第四种,因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看到这束花特别喜欢,多付上一毛钱;或上舞厅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多给两个小费,这都不算布施。
第五和第六种,把财物丢到火中或投进水里,都不能算布施。因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财物白白扔掉了,却不能使别人受益。
第七种,有人送礼给大人物,指望以后可以有所提拔照顾;或者看在某个大老板甚至总统的面子上,在慈善救济事上凑上一份,藉以拉个关系,这都不是纯净的布施。
第八种,怕强有力的黑道中人来抢你,赶快送钱消灾,这不是布施。
第九种,送人家鸦片、海洛因、麻醉剂等毒品,这不是布施。但医生见病人太痛苦,打麻醉针以止痛,这是布施。这里有很多道理,要研究。
第十种,送人家武器,不是布施。我儿子前天买了一把防身刀给我,他在刀下面放了一毛钱。我打电话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美国人的规矩,送刀给人,不是让人自杀,放上一毛钱,表示吉利的意思。这个我不懂,他还算是真布施哦!
第十一种,送肉与人,那是杀生而施舍给人家,这不算布施。
第十二种,你收养了许多孤儿,保护他们,把他们养育成人。但你指望以后可以使唤他们,做你的帮手,这就带上先决条件了,就不能说是纯净的布施。
第十三种,为了出名而施舍,不是纯净的布施。
第十四种,为了捧歌星戏子而出钱,比如一个歌星开赈灾歌唱会,一天收到几千万捐款,这个歌星做了好事,可出钱者未必是净布施。歌星不唱的时侯,你为什么不布施?有些人是为捧歌星的场,这个里头有差别。
第十五种,有些人破产了,财物转到别人手里,这并非出自自愿,所以不是布施。
第十六种,比如说,这个屋子因闹鬼,不敢住下去了,送给你出家人做庙子;或者因为打官司,自己的屋子有麻烦,干脆送给社会慈善机构,这都不算净布施。
第十七种,有人因学佛或受了教育,知道帮助人家是好事,但自己没有钱,就拿人家的财物做人情,这也不算布施。
第十八种,谷麦在田地仓屋中被鼠鸟等所食,并非有意送与它们吃,不能说是布施。讲到这里,想起前两天报上揭露一批送往大陆灾区的大米,在码头搬运中发现是发霉的。这就不是布施,相反,人吃了霉米会中毒,送的人反在造恶业了。
第十九种,假使我电脑坏了,我请这方面的行家来修理,请他吃饭,送他钱。这是你想学东西,是应该付的酬劳,而不是布施,布施是没有条件的。
第二十种,比如病人怕自己要死,送医师一个大红包,以为医生就会对他尽心了。这是有求于人而给钱,不是布施。
第二十一种,打了人家,骂了人家,自己觉得难为情,然后送东西给他谢罪,这个不算布施
第二十二种,有人布施了之后,心中疑虑人家是否在骗他,或在想人家以后是否会报答他。这都不算布施。
第二十三种,有人施舍了之后心痛懊悔,这就不是布施。我年轻时在四川学佛,人家有困难,我站出来说要帮助他,大家比较买我的面子。后来有个老前辈劝我不要再替人家去化缘了,为什么呢,他说四川人有句老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人家虽然给了你面子,但那个人心里难过啊!他还给我讲了个笑话:有个大魔王在地方上作怪,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后来从西天佛祖那里派了个小和尚,魔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小和尚说此行不是来收服他的,只是给他看个东西。说着,从背上黄布包袱上拿出一本缘簿,”居士,请你多少写一笔吧!”那魔王一看,”哇!”就跑掉了。所以,平时在人家谈布施时,我就不轻易谈。有些人把钱送出去以后,越想越后悔,越后悔越睡不着,”如是施者,非净布施。”
第二十四,还有的人,送了东西给人家,好像这个人从此就卖给他了,今后定要人家报答他。这个就不是净布施。
第二十五,有些阿公阿婆,念咒布施都有账可查,你看他们念什么《心经》、《白衣咒》,念一段经,在黄裱纸上戳一个印,我念了多少卷,死后带到阴间去,也不知一卷是二十八块还是三十五块。这等于在投资,将来连本带利得多少好报。”如是施者,非净布施。”
第二十六,人到衰老、重病临死之时,感到痛苦了,晓得时间不长了,不把财产传给子女,布施出去。这也不算净布施,因为你已晓得财产把握不住了,你不布施也不属于你了。没有清净心,还是不行。
第二十七种,为了名誉而施舍,希望在电视上露面,希望在报纸上广而告之,希望一切人都感激我,这不是净布施。
第二十八种,好比说看到黄医师都出了十块,我就出十五块,蔡老板不服气,出二十块,把我们两个都盖了。出于攀比心、嫉妒心而送财物的,不是布施。
第二十九种,为贪女色而摆阔气,送种种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贵重东西,那是你为了追求漂亮女人,不是布施。
第三十种,有些人因为自己没有儿女,所以才愿意拿出家产送人,这是做好事,固然不错,但从佛法的布施学来看,还不算是纯净布施。
第三十一种,以有无福德来挑选布施对象,这样的布施不是净布施。
第三十二种,布施首先要雪中送炭,周济穷苦者,若看上不看下,光做锦上添花的事,那也不算净布施。
第三十三种,就是为了鲜花果品而舍物与人,这也不是布施。这是很轻的一条了。
佛告诉毗耶娑,这些不净布施,不会得到真正佛道的果报,最多也就是修到仙道的果报而已。佛用种子作比喻,布施作为一种业力行为,等于播种,挟带不纯动机的”垢染布施”,就像种子下到盐碱地里,不会有好的收成。而且,这种子本身的功能(“种子界”),不但与土地的品质(“地界”)处在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中,还须有阳光、空气和雨水,才能使种子发芽。种子放在玻璃瓶中,固然不会发芽,但下在贫瘠的土地上,或得不到天雨的滋润,也是不能开花结果的。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坐台小姐的自述:夢裡面,她去過地狱】

【坐台小姐的自述:夢裡面,她去過地狱】
(一)我是如何開啓邪淫的?
我是女生,30歲了,在我6,7歲的時候,因為父母離異,有一次父親帶了一位女子來家裡過夜,從那時候開始,就對男女之事好奇,後來15歲左右因為叛逆期的原因,和一個社會上的人在一起了,有了第一次越軌行為,在年長一些了,出社會工作,在那種洗浴場所上班,認識了一位有婦之夫,和他成天混在一起,現在想想真的很可恥,我太不要臉了,向他的祖先和他以及他的家人懺悔,對不起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深深的向你和你的家人懺悔!既傷害了你也傷害了我。
(二)報應來了,有多慘烈?
然後和他大概在一起半年以後,有一天我身上特別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得了性病,尖銳濕疣,然後他也不管我,我自己到處借錢去治病,然而我得病的時候,並沒有悔過,依然在造業,只是很心急想把病治好,然而這個病非常頑固,前前後後大概治療了2年多,才好,體重也飛速下降,然而病好了以後,也沒有痛改前非,依然以自己的這幅皮囊在造業,在洗浴場所上班坑騙別人的感情和物質,為我花錢。
其實說的好聽叫洗浴場所,不好聽就是小姐,因為也會經常和客人出去,然後這個行業前前後後乾了差不多7年,在途中傷害了很多人,在這裡向他們的列祖列宗懺悔,向他們的家人懺悔,對不起我錯了,我深深的懺悔我錯了,我對不起他們也對不起我自己,不配做人,chu生不如的東西,外表是人,但不做人事,特別悔恨我自己,想想我自己就惡心,我真的特別恨我自己,不配做人,啥也不是。
(三)有人前來救我,但我卻一意孤行
其實在這個行業里差不多兩年的的時候,有一位善信引導過我,和我講因果報應,聽完後非常害怕,後面辭職了,過了幾年又重操舊業,這時候的罪過比之前的大太多了,知罪犯罪,罪加一等,然後從新回到這一行開始,在中途又做了小三6次,以金錢為目地的很多次,再這裡向他們的列祖列宗懺悔,也向他們的家人和他懺悔,對不起我錯了。
我真的認識到自己錯了,在早的開始中途還勸過三個女孩子,也做這個行業,在這裡也向三個女孩子道歉深深的懺悔,願你們早日棄惡從善,改邪歸正,迷途知返,早聞善法。
(四)果報持續慘重
然後在中途的這些年里,我的身體經常得病,和性病,婦科基本沒好過,掙來的錢全部用來治病了,卡里的錢沒到過一萬,基本全用來治病,和買奢侈品了,邪財進邪財出,我是留不住的,一旦有錢,不是這裡就是那裡就得花出去,然後在最開始18歲的時候還吸食過幾個月的不良物品,後面徹底戒掉了,真的深深懺悔,然後在工作當中談了一位男朋友,和他墮胎過一次,在和他處的時候也多次出軌,在這裡和我的墮胎的小孩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深深的傷害了你,願你早日離苦得樂,我錯了。
然後一直這樣渾渾噩噩好幾年,我的報應也越來越重了,身體幾乎每天頭痛欲裂,經常撞牆,還有很嚴重的抑鬱症和妄想症,經常一個人痛哭,自言自語,語與倫次,顛三倒四,腦袋模糊,口臭,耳鳴,瘦弱不堪,經常被人輕視,還經常被車撞,最嚴重的一次被撞的臉上都是血,好在沒毀容,然後晚上天天睡不著,去醫院開大量的安眠藥,一年跑醫院十多次,還大量脫發。
然後因為渾渾噩噩人迷糊,經常就去買東西,要麼忘了給錢,別人提醒,要麼給了錢直接就走,找錢也忘記了,走路老是撞到東西,還經常摔跤,然後所有掙來的錢全部花在治病上,從頭髮絲到腳沒有一處好地方。
整天昏昏沈沈,身上酸疼無力,上樓梯三樓都得歇兩三回,整天惶恐不安,特別害怕一個人,晚上基本上天天鬼壓床,做噩夢,看到恐怖景象,生不如死,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神,發虛,老是聽不懂別人說話,理解能力特別差,記憶力也很差,身體天天就是藥物維持體力,天天想自殺,頭痛的我經常撞牆,是那種劇烈疼痛。
(四)我在夢里見到了地獄
所以經常上醫院去開止痛片,邪淫的果報在我身上體現的淋灕盡致,然後也是這些都是我應得的報 應,邪淫身體上的皮肉之苦只是果報,若不猛烈懺悔果報也會在地獄呈現。我還經常夢到地獄的景象,和《地 藏 菩 薩 本 願 經》還有善書《陰 律 無 情》里講述的一模一樣,真實不虛。
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有這個業力牽引,不然也不會夢到好幾次,然後這些人拘去的生魂在陽間會感覺到,渾身酸疼,昏昏沈沈,惶恐不安,惡夢連連,說話顛三倒四,有一些人可能醒來以後,能痛改前非,好好懺悔改過,那就太好了,但是這樣的人並不多見,以為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首先想到的是醫院,不會想到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這種身體上的疼痛,其實就是在提示這個人要趕緊懺悔改過了,再不懺悔,就會有更大的禍了。
大惡之人死後會直接下地獄,然後這種苦比人間的任何一種苦痛,都要苦上千萬倍,無法估量,然後夢里告訴我這些人都是犯邪淫之人,陽壽一盡立馬來受刑,那個地方就比如說每個村不是有專門的辦事處嗎,那個類似於你們當地的管轄處,全部在那關著受刑。
還有一天晚上睡著了,突然聽到兩個聲音說:走,突然驚醒一看有兩個人在拿著本子記著什麼,給我的感覺就是記人善惡的。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做的每一分每一毫都記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神目如電。裡面這些都是我應得的報應,沒有任何怨言,唯有懺悔。
然後我還大不孝,我平時和家人基本上很少聯繫,只顧自己吃喝玩樂,買奢侈品,虛榮心和攀比心作怪,然後我想著家人聯繫我的話,我給家人轉錢就好了,殊不知我用造業的錢來給家裡,那麼父母用了也跟著一起背業,凶財進凶財出,用這種財父母怎麼可能會好呢?
這已經是在害他們拖他們下水,我的父親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有前列腺炎和增生,很多年了一直沒根治,身上還長了腫瘤,做了好幾次大手術,還有胃病比較嚴重,腸子長息肉,光這裡三年做了7次手術,幾乎每個月跑醫院。
別人都笑話我爸是藥罐,我之前每次都會用造業的錢來給他治病,就這樣惡循環,還讓那些合流同污的人來看望我父親,我現在想想我自己真是太惡心了,真是太惡劣了!自己造業還不說,還牽連家人,在這裡和我的家人懺悔,對不起我錯了,我真的錯了。還有一次因為家裡養牛了,然後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我把他們帶回家把那頭牛殺了,買給他們了,在這裡也深深的懺悔自己的殺生業力,對不起,願早日離苦得樂。
(五)真心悔過,老天沒有放棄我
以上所說都是真實不虛,然後再來說說現在的改變,前幾年遇到了一位善信,因為我整日想自殺,所以有機緣遇到了,然後給我做開示,教我學習傳統文化,讓我看《陰 律 無 情》《壽康寶鑒》《了凡四訓》讀誦《大悲咒》《禮佛大懺悔文》然後痛定思痛的去懺悔去改過,按照善書里的點點滴滴去做,去改過,換了一個新環境一個新的圈子,結交了很多正能量的人,然後他們告訴我,要多給自己種善因的機會。
因為邪淫真的會讓人痛不欲生,報應慘烈,活著還有時間懺悔,死了就來不及了,所以平時也會在平台結緣戒色貼,走哪貼哪,這樣如果看到的人能夠悔改,那也是在給自己機會重種善因了,或者自己多宣傳 分享轉發 點贊 戒色文章,也勸身邊的人不要邪淫並且結緣善書,和人說邪淫的危害,萬一因為你的勸告對他起作用了呢。
然後有一次我在痛哭懺悔的時候,念誦著《地藏 王 菩 薩聖 號》隱隱約約聽到菩 薩說: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真心悔過的孩子。我特別感動,菩薩真的很慈悲。現在我的身體,比以前好了不少,不用吃藥了,也不失眠了,頭痛的症狀減輕了很多,腦袋平時也會模糊,但是比起以前好太多了,噩夢比以前少很多了。
我會用餘生好好懺悔,願大家因為我的案列引以為戒,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我常常在想,要是我從小就有信仰就好了,從小能學習傳統文化念阿 彌 陀 佛就好了,那我一定好好修自己,做一個清淨無染的人,可惜人生沒有如果,沒有後悔藥可吃,有的只是分毫不差的因果,願大家慎之戒之!
願所有人早日斷除邪淫,遇得如意伴侶,婚姻圓滿,夫妻早日清修。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嚴持戒律,才能身心俱安,才不煩惱恐怖,才能修定,最後明心見性。嚴持戒律,才是二乘福、二乘人修學的基石。戒律是一切善法的階梯,是無上菩提之本,是得證佛道之門。」~隆印法師

🪷「嚴持戒律,才能身心俱安,才不煩惱恐怖,才能修定,最後明心見性。嚴持戒律,才是二乘福、二乘人修學的基石。戒律是一切善法的階梯,是無上菩提之本,是得證佛道之門。」~隆印法師
☀️【戒是一切善法之階梯】☀️~隆印法師
「佛涅槃前,阿難尊者問佛:佛滅度後,以誰為師?佛告阿難:佛滅度後,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佛遺教經》記載世尊的教導:「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梵語,意為別解脫戒)戒律就是佛的法身,戒律住世,就等於佛陀住世。
戒的本義是防非止惡。止惡的戒稱為止惡戒,亦稱為律儀戒,又分為世間的有漏戒和出世間的無漏戒。而有漏戒中的欲界的戒,稱為別解脫律儀,色界的戒稱為靜慮律儀。出世間的戒稱為無漏律儀。別解脫律儀又分為在家戒和出家戒,其中在家戒有優婆塞、優婆夷的五戒、八關齋戒,出家戒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彌及沙彌尼十戒,正學女六法戒。以上是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說法。大乘佛教裡,戒不僅是止惡和行善的利行,而且更強調利他行的一面,所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的十善戒以及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的三聚淨戒。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為本質是罪惡的,因此稱為性戒。不飲酒是佛教五戒中的特色,雖說酒的本質無罪惡,但飲酒容易引起世人誹謗,容易誘發其他性罪,因此稱為遮戒。五戒是一切善法的基石,三世諸佛皆以五戒為根本。不殺生而護生,不偷盜而佈施,不邪淫而守禮,不妄語而誠信,不飲酒而清心,這才是佛陀製定戒律的根本精神。
🌱【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殺人,小至殺雞鴨、蟑螂、螞蟻等都是殺生。此外,浪費時間也是殺生。因為生命是時間的累積,所以浪費時間如同殺生。與此戒律相對應,佛教要求佛弟子不得食肉。《涅槃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戒殺主要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培養我們對於生命的敬畏意識。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但不應殺生,還要心存仁愛,以寬容之心待人接物。
🌱【不偷盜,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產。偷盜有直接的、間接的,有形的、無形的。如小偷竊取、強盜搶劫是直接的盜,貪官污吏徇私舞弊是間接的盜。簡單地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未經許可便佔為己有就是偷盜。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但不應偷盜,還要勤行佈施。佈施的功德不在數量的多少,一分錢,一句話,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只要能利益他人的都要佈施。善行不見得要驚天動地,重要的是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並持之以恆,變成自己習慣的一部分,從別人的快樂之中體驗到快樂。
🌱 所謂邪淫,是指合法的夫妻關係以外的男女愛慾行為。如強姦、嫖妓、一夜情、同性戀、外遇、強迫別人賣淫等有傷社會風化的行為,都是犯了邪淫戒。一個人犯邪淫,不但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麻煩和痛苦。【不邪淫,能使一個人克制自己的慾念,忠於自己的伴侶,有助於建立幸福的家庭,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 妄語就是說虛妄不實的話,包括挑撥離間的兩舌,惡毒傷人的惡口,雜穢不正的綺語。【不妄語就是要避免說假話,即不刻意誇大事實或掩蓋實情,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誠實守信的美德,獲得他人的信任。
🌱 飲酒使人思想遲鈍,神智迷亂。在酒精的作用下,一個人可能做出許多粗心、危險甚至不道德的事。凡是能刺激神經,使人喪失理智、敗壞德行的東西,諸如大麻、鴉片、海洛因、搖頭丸等,都屬【不飲酒戒之範疇。佛云:「若以我為師者,凡是諸酒不得自飲,亦不與人,乃至不得以茅端滴酒而著口中。」飲酒是惡趣之因,放逸之源。佛經裡記載了這樣一個公案:迦葉佛時代,有位賢良的五戒居士,口渴難忍,便把家中的酒喝了,結果酒醉失去理智。這時,鄰家的雞跑到他家來,他又殺雞下酒。不一會,鄰家女主人跑來找雞,他又一時性起將女主人強姦。事後被鄰家告上官府,他又在庭審中百般抵賴,其結果是這位居士連犯偷盜、殺生、邪淫、妄語等罪,可謂教訓深刻。故說酒是一切過失的根本,連草頭許也不能飲用。
在浩瀚如海的佛教經典中,記載了許多佛陀告誡弟子以戒為師的諄諄教導。事實上,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無非是戒定慧三學,其中戒是手段,是一切善法的唯一階梯;慧(所謂「慧」者,覺也)是目的,是一切修學佛法者的終極所在。要修成佛道,明心見性,成正等正覺,必須得首先學戒,故《涅槃經》說:「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由此可見,無論修學什麼了義佛法,都必須以持戒作為基礎。
《百喻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從前有一位國王,種了一棵又高又大的上好果樹,結出的果子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到王宮,國王對他說:「此之樹上,將結鮮美的果子,你能吃到它嗎?」那人說:「此樹高大,雖然想吃,怎麼吃得到?」於是,他們將果樹砍倒,希望這樣就能吃到果子。結果砍倒了樹,果子卻還沒有長成。懊悔之下,又想重新把樹種起來,無奈大樹已枯死,無法再生。
如來法王有持戒樹,修善修德,嚴持戒律,就一定能結出許多功德聖果,心生願樂。我們欲得如來佛果,首先就應當持戒,修諸功德,就如「如來法王有持戒樹」一樣,不假方便。我們當中有不少學佛人,想成就法身,卻又不能嚴持佛戒,老實做人,到頭來終是一無所成。就像這個國王砍果樹一樣,果子未熟而伐樹,未得果子又想使大樹重新生長,結果兩者均不可得。
《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我們學佛,修行,首先就是要具足眾戒,要持戒修正自己的三業,從起心動念做起,從現在做起。
「戒」「律」二字,雖然通用,但卻各有所指。「戒」者,止也。「戒」就是嚴格禁止佛弟子作惡造惡,即「諸惡莫作」。「律」者,持也。「律」就是要求佛弟子積極行善,即「眾善奉行」。比如該做的善事必須去做,若不做就是犯戒。「戒」「律」合起來,就是「止」和「持」——止惡和持善。不少人對佛教戒律認識不夠全面,只知其消極的防非止惡,卻不知其積極的眾善奉行,失之偏頗,就無法契入佛教的真正精神本質。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戒律中最基本的含義,也是世間為人處事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戒律是修學的基礎,是通往一切善法的唯一大門,除此以外,再無別徑可通。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可以為善,可以為惡,所以佛制戒律,止惡修善。其實五戒、十戒,抑或是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相對狹義的、消極的,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製定戒律,最根本的含義是教導我們持戒的精神實質,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到達彼岸。可以這樣理解:佛教只要戒律存在,就能正法常住;四眾弟子只要嚴持戒律,佛教就能興盛;眾生只要持戒,就能國泰民安,富足祥和,普現清淨國土。
從前有個富人,出遠門時告誡僕人看好門戶,不要把毛驢及繩索丟失了。主人走後,鄰居演戲,僕人想看戲,就用繩索捆了門板,放在驢背上,趕著驢去看戲。這時,小偷乘機溜進家裡,偷走全部財物。主人回家後責問僕人,僕人卻說:「您只囑我看好門戶、繩索和毛驢,除此以外,非我所知。」主人怒斥:「留你看門,正為財物;財物既失,留你何用?」處在生死輪迴的人,迷戀五欲,成為愛慾的奴僕,就像那位僕人一樣。戒律就好比那門戶,守住了戒律,就守住了六根門戶,就能抵抗世俗的慾望,就能領略門戶內的佛法寶藏,得證正果。如果守不住戒律這扇大門,讓貪戀五欲的繩索牽著自己的鼻子走,無明煩惱就會覆蓋自己的清淨之心,佛法寶藏就會全部喪失。不可不戒!
戒惡揚善,自淨其意,變消極守戒為自戒而守戒。在「戒」的基礎上眾善奉行,努力精進,早證佛道,這才是我們守戒的唯一目的,也是我們正順解脫之本。嚴格地說,戒律的範圍是很廣闊的,除了佛陀給我們製定的戒律以外,我們還必須嚴格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宗教政策,尊重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
從前,有個人在罈子裡裝了一些穀物,他的駱駝把頭伸進罈子裡吃谷出不來了。這人十分發愁,有一老人告訴他說:「只要砍了駱駝頭,就自然出來了。」那人聽了老頭的話,砍下駱駝頭,結果駱駝死了,罈子也摔碎了。這就像我們學佛人,希望自己能修成佛道,卻不嚴守戒律,放縱自己,甚至無惡不作,如何能成就法身?結果是既死了駱駝,又摔碎了罈子,使自己完全喪失了領悟佛法的途徑,墮入三途而不能自拔。
《百喻經》裡有則故事,說從前有一夥商人,欲到大海里尋寶。入大海之法必須有嚮導引路,於是他們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名嚮導。在嚮導的指引下,他們走到一處曠野中,遇到一個天神廟。按廟規,過往行人必須拿活人祭祀天神方可通行,於是眾人殺了嚮導祭神。沒有嚮導指引,這夥商人一上路就迷失了方向,不久便在絕境中全死了。一切世人入法界修證正果,應當以「戒」作為自己的嚮導。如果肆意違反佛門戒律,那就像那夥商人,要到大海尋寶,卻又殺了尋寶的嚮導,最終會迷失方向,困死在茫茫的曠野中。
戒律就是我們學佛修行的嚮導,是一切善法的帶路人。戒律是佛陀的行持,沒有行持就沒有佛法。讀誦佛法經典而不能依戒奉行,就不是真正的修學。戒律滅寂了,佛法也就隨之滅寂了。所以戒律是我們正覺的生活規範、學習規範、奉行規範,是引導我們證得圓滿功德的唯一嚮導。我們不可等閑視之!
總之,嚴持戒律,才能身心俱安,才不煩惱恐怖,才能修定,最後明心見性。嚴持戒律,才是二乘福、二乘人修學的基石。戒律是一切善法的階梯,是無上菩提之本,是得證佛道之門。
世尊涅槃數百年後,北印度罽賓國有一個叫阿利那的惡龍王興災作亂,為禍人間百姓。當時有兩千多名大阿羅漢各盡神通,都無法將這龍王驅走。這時,有一位叫祇夜多的尊者來到龍池邊上,向龍王三彈指,說:「龍王,你今出去,不得住此。」惡龍聽後隨即走了,不敢有絲毫停留。兩千大阿羅漢不解,紛紛請教尊者,何來如此不可思議的巨大威力。尊者說:「我從凡夫到修學佛法以來,均嚴持佛戒,尊師重道,清淨身口意三業,即使是極細微的戒,也視同四重禁無異,所以神力不同。」
由此可見,嚴持戒律的威力是多麼巨大啊!」~隆印法師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 ❄️ ❄️ ❄️ ❄️ ❄️ ❄️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 籲請大家儘量發願念佛、念菩薩聖號、念大悲咒,祈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護佑,廻向消災解厄,使令這個威脅大家的疾疫早日平息。與其擔憂懼怕,不如每天靜心念佛菩薩,祈請加持。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夫妻間的怨氣很多都是因果࿐

࿐夫妻間的怨氣很多都是因果࿐
修行要明白因果,因果看起來容易,其實真正體會起來,卻不簡單。凡夫就是迷,沒有神通。像現在各種人事沖突,都是有過去因果。但你看不到。地藏經講,你求地藏菩薩來告訴你宿世之事。
那要得到宿命通,知道過去的事情,其實也很容易。一般來講,你念經久了,也會偶爾知道過去因緣。這不是迷信,而是過去的潛意識中會發出來。這個東西包括你潛意識裡害怕的,一般都是過去生的遭遇。
有個人很害怕狗,狗一來她就拼命跑。後來催眠師給他催眠,才知道他有一輩子做將軍,但身體給狗咬了。他潛意識中就種下害怕狗的因緣。還有個人,很害怕針線,刀具,看到針就常感覺針會刺自己眼睛。這就是他過去生,不是他刺過別人眼睛,就是別人針線刺過他眼睛。
害怕刀具類型的,都是前輩子殺業很多。有些人以前做將軍,愛好打戰,這就很可怕的。這樣子怨恨就很深啊。這不是好玩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類人一般就是身體不好。
還有一些感情的背叛。其中講到有個女的,到五十歲時,他老公竟然出軌了,而且完全不顧她。她一直想不通,想要自殺,後來去催眠。在催眠的過程中,他一直回不到過去的場景,有一股很強烈的怨恨的牆擋著她。不讓她過去。
催眠師就教你念「往昔所造諸惡業,皆有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就讓她一直在催眠境界中忏悔,終於那一股怨氣的牆倒了,他把過去的場景給翻出來。才知道過去時,自己曾經也傷害了對方。他就很真心忏悔,忏悔完回來,他們夫妻感情就和好了。
現在很多夫妻之間的怨氣,第一個是墮胎。墮胎造成一股恨氣,隔在整個法界中,所以會彼此看對方不順眼。有個人不是墮胎,但孩子夭折,在很早時沒有好好處理這個事情。所以夫妻之間就一直吵架。先生常常迷糊,就愛大聲吼兩句,感覺精神一些。
妻子就不滿。二十多年後,有一次,他在聽《地藏經》時,先生晚上就夢見夭折的孩子來找他討命。那孩子夭折了二十多年了。後來讓我給他們念《地藏經》時,我感受到了一股很深的怨恨和恐懼的氣息。
還有一種就是曾經的夫妻之間感情的傷害。為什麼不能墮胎,以及不能犯邪淫。這些感情傷害留在心裡,很容易讓一個人人格變態,人格上不健全。因為他心裡受的打擊太大了。在他生命體中就留下了一個陰影和地獄。
他也知道要看破放下,但凡夫總是被身體轉,他身體中有一股恨氣沒有消失,他就一直在地獄中。所以夫妻之間吵架,都是彼此在地獄。
到了農歷七月份,要好好化解,有墮胎的,趕緊好好念經。有些命犯桃花,異性緣很多的,這類人其實也很容易傷別人感情。你異性緣多,自然就傷到了異性。肯定不是這輩子才有的,好幾輩子就有的。
而且會形成一個慣性。比如有些人受傷害,就去找異性訴苦,或者去自殺。其實這都是前輩子有這個習氣。要知道過去生,其實很簡單,就看你個人的習氣是如何。但要反省,卻很難。要好好念《地藏經》去忏悔。
七月份是忏悔的月份,尤其是逝去的過去的親人。做鬼可以活一千多年,做人才幾十年。以前傷害的眾生,可能也在跟著你。這就是造成現在許多家庭的災難。
不能不慎重對待。現在迷失的很嚴重,一念經就想著發財,事業順利的比較多。其實化解掉這些惡業,才是很重要的。最起碼的,這輩子災難比較少。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楞嚴咒擁有招財滅罪除淫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楞嚴咒擁有招財滅罪除淫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作者:普敬法師
楞嚴咒在經文裡面記載的功德利益想必大家都看過,不管是經文提及的功德,還是大眾通過實修的感受來看,可以分成以下幾大側重點。
1,滅情滅欲
滅情:不是指讓你變的無情,而是能讓你看透和體會無常的本質,進而不在受如愛別離等苦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而且還不影響你通過熏習佛咒而生起的慈悲心。所以許多人念楞嚴咒以後,慢慢發現自己不會那麼多愁善感了,個別想自殺的人在聽從了朋友的建議以後,僅僅是隨意念了幾遍而已,就突然不想自殺了,並且覺得之前想自殺的想法實在可笑,但如果他沒這種善緣,恐怕真的自殺去了,這可不是開玩笑!
滅欲:我認識的一些居士,他們的感受是,只要多念楞嚴咒就會讓自己慾望漸漸淡薄,漸漸的發現很多慾望都會減輕,比如女人都有的一些習氣,上街購物,唱歌看電影等,她們只要多念以後就會對這些事情慢慢失去興趣,慢慢的就讓自己心安住在道上,漸漸喜歡上清靜的感覺。所以楞嚴經云:“不清靜者,速得清靜”。
2,斷淫斷肉
上面講到念楞嚴咒會讓人清靜,使慾望淡薄,當然包括淫欲,所以一些居士在多念楞嚴咒以後慢慢也會對淫欲變的淡薄。楞嚴咒就滅淫來講,從修行的角度看,是有很大的功德,因為斷淫是好事,佛陀說:“世界上的人類如果還有一種慾望是和淫欲同等的,那麼這世界上的人絕對沒法修行了”。所以無論是經典,還是祖師論述,都處處提及到淫欲的過患,淫為生死根本,地獄之根,淫欲也是一個修行人一輩子要對治的根本煩惱,所以如果有一個咒語能使人淫欲變得淡薄,那麼這對這個專業修行人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至於斷肉這一點,許多網友在念了以後自發的不想吃肉了,這種案例在網上多不勝數,另外一些人在念了以後發現聞到肉味出現噁心想吐的現象,就因為這樣才覺得佛法不可思議,進而相信佛法。所以楞嚴經云:“不持戒者,能令持戒”。
3,堅固道心,能令精進
許多人只要多念楞嚴咒,慢慢淡薄了世俗慾望,進而就會喜歡一個人清靜的獨處,甚至想與世隔絕來精進的修行,道心變的堅固起來,也慢慢改變了懶惰的習氣,變得很精進,所以楞嚴經云:“不精進者能令精進”,筆者最初幾年通過專修梵音楞嚴咒,對以上提到的幾點功德深有感觸,經文誠不虛言也。
4,散亂念誦,亦得金剛加持
雖然佛咒威力巨大,但無信則不入。因為任何咒語都必須具備信心才能發揮巨大威力,如大悲陀羅尼經云:“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而本人亦是慚愧,在初學那幾年和所有初學者一樣是狐疑少信,如此才導致咒語力量大減,但即使是這樣,也得到了很多上面提到的功德利益,這也是因為此咒比較特殊了,如楞嚴經云:“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可見此咒之特殊,以及金剛護持之殊勝,所以這就是本人最初狐疑散亂持誦也有一定效果的原因了,而今隨著信心增長,咒力自然也隨著增長不少。
如果你能做到對佛咒一點疑心都沒有,在信心具足的情況下,加上攝心念誦,那麼楞嚴咒的真正威力是超乎你想像的。今人不能發揮出威力,皆是信心與攝心的問題,古有傭人被人忽悠念佛是念“拏摩荔枝殼”,但由於她沒有絲毫懷疑的緣故,亦把荔枝殼念出感應。這是因為她不知荔枝殼非佛號,錯把荔枝殼當佛號而且又具足信心與誠心的念誦,一樣感得佛菩薩加持她。如此念誦都能得到感應,何況正宗佛咒呢?今人不了解信心之重要,往往在普傳的咒語之上還要另找傳承,不知這些普傳的咒語,佛尊早已傳承給一切眾生了嗎?思之!
5,念誦獲諸佛加持之力
敦煌藏經S3783記載的楞嚴咒功德云:“阿難!若諸眾生,無有福德、善根,誦持是咒者,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皆回與此人,由是得於恒河沙俱胝大劫、不可說不可說劫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人聚,同處薰修,永無分散。”
楞嚴經云:“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
6,護法發願為行者作急使
敦煌藏經S3783記載的楞嚴咒功德云:”又有諸魔天、楗拏天、青目天、廣目天、美音天、妙香天、眾香天、甘露天,並及眷屬,晝夜為作急使。”
7,福德財寶盈溢與健康長壽
楞嚴經云:“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
敦煌藏經S3783記載的楞嚴咒功德云:“能令眾生得大富貴、安隱、長壽故;能滿有情一切願故;亦能除滅眾生貪、嗔、邪見、愚癡、我慢故;離諸恐怖,得常樂清淨故;能令眾生不病故;不橫死故;不為惡人符書厭故;令一切眾生,破諸慳貪、嫉妒故;令貧窮、困厄眾生,獲尊上勝利故。其人以天護故,福力增盛,家產豐足,一切財物,不求而至,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順心盈溢,無所之少。”
這段經文提到的功德:滿願、治病、長壽、招財、降魔、破邪法、除煩惱、離怖畏,都具足了。
關於敦煌藏經提到的楞嚴咒功德之經的全文,可見我發表過的:你所不知道的“楞嚴咒法”一文。
8,消業
楞嚴經云:“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業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9,往生佛國
楞嚴經提到說:“誦楞嚴咒的人,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不管誦持何咒,最終都應該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這才是我們最正確的歸宿,所有誦咒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則必定可以如願也。當然,持咒人命終不忘十念阿彌陀佛而仰仗佛力往生淨土,如此則二力兼備,萬無一失。最後要說的是:楞嚴咒的功德遠不止這些,這些功德只是把比較明顯的側重點摘錄出來而已。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從家族的業力中解脫出來,是人人的必修課!

從家族的業力中解脫出來,是人人的必修課!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除了要受到自己的業力影響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因素會影響他的命運,那就是家族業力。
家族業力是指一個家族中,由於祖先或者父母的行為所造成的因果關係,影響到後代的命運和福祉。
家族業力可以是善業,也可以是惡業,取決於家族成員的善惡行為。家族業力可以跨越多代,甚至影響到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
家族業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通過血緣、姻緣、親緣等方式傳遞和作用。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的成語吧,一脈相承,同氣連枝。一個家族由於血緣的關係相互關聯,只要有血緣關係的人,其命運都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種無形的因果將會主導我們有形的因果。
不信你仔細觀察,一個人如果祖上無德,那麼他的後輩子孫多半也是福薄之人,如果父母做了不好的事情,也會影響到子女的命運。
就比如說,一個父親在外面沾花惹草,風流成性,那麼他子女的婚姻也大多是不幸福的。
一個家族,如果祖先有做官之人,但是卻多行不義,那麼他的子孫也大多數窮困潦倒,因為他會消耗子孫的福報。
反之亦然,如果一個人祖上有德,那麼他的後輩子孫多半也是福厚之人,如果父母做了好事情,也會給子女帶來好運。
就比如說,一個母親慈善仁愛,樂於助人,那麼她子女也多是善良有愛心的人。一個家族,如果祖先有賢人之士,而且行善積德,那麼他的子孫也多是出了非常優秀、品德高尚的人。
這些都不是巧合或者偶然,而是家族業力在起作用。我們可以從歷史上和現實中找到很多例子來證明這一點。
比如說孔子這個大聖人,因為做了有利於眾生的事情,他的後代綿延不絕,並且多是出了非常優秀、品德高尚的人。
曾國藩的家族也是一樣。而反觀一些作惡的家族,在美國有一本書《尤克斯愛德華茲》用數據詳細記錄了兩個不同的家族200多年家庭成員的變化。
這項結果令人驚嘆,因為它揭露了一個血淋淋的現實,就是家族業力對每個人的命運的影響和操縱。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家族業力呢?有沒有辦法改變我們的命運,擺脫祖先的陰影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也不容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正念和正行,要有自己的善業和福報,要有自己的信仰和道德。
這樣,我們才能在家族業力的影響下,保持自己的清明和平靜,甚至能夠轉化家族業力,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幸福和安寧。
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對家族業力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才能有效地應對和改變。在清理家族業力時要有三個態度:接受、感恩和尊重。
接受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才有我們;感恩父母用他們錯誤的示範給予我們生命的教育意義;尊重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曾經做了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
這三個態度可以幫助我們從怨恨、埋怨、抵觸、逃避等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讓我們能夠以一顆平和、開放、包容、理解的心去面對自己和家人。
同時,我們也要完成和父母關係的修復,並且得到來自他們的能量和愛。我們要認識到,在原生家庭時期是我們被注入業力、習慣和潛意識缺陷最早也是最多的階段,而這一切都是提前就設定好的,是我們人生中需要去完成和突破的功課。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也不要反復回憶痛苦過往。
而是要去洞察表象之下的本質,那就是這一切的發生同樣也不是父母的錯,而是基因記憶在家族中代代相傳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要學會原諒和理解父母,要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正確還是錯誤。
我們要知道,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他們的能量和愛是我們最需要的。
如果我們能夠和父母達到和諧和融合,那麼我們就能夠得到他們的祝福和支持,也能夠為他們帶來歡樂和安心。
這樣,我們就能夠在家族業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也能夠為家族業力帶來正面的改變和提升。(佚名)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為何行善但身體越來越差?而造惡業的人卻有錢享樂?

࿐為何行善但身體越來越差?而造惡業的人卻有錢享樂?࿐
一個社會若沒有因果觀,不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不知道一切苦樂是自作自受,人就沒有了任何約束,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並覺得自己不必為此負任何責任。
關於因果不虛,也許有人會提出疑惑:“如果真是善惡有報,那我如今做了善事,為什麼還不現前善果呢?”這種觀點有失偏頗。你做善事是“因”,得快樂是“果”,“因”和“果”之間一定要有時間的間隔。
比方說,農民在春天種莊稼,只會到了秋天才收割,不可能今天剛播種子,明天就豐收果實。同樣,我們今生所造的惡業或善業,下一世、再下一世,乃至許多世後才會成熟。
而這些業,正如佛陀在《百業經》中所言,既不會成熟於外境的山河大地,也不會中間無緣無故消亡,必定要成熟於自己的身上。有些人常做善事,但仍會遭受一些痛苦,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行善雖會有樂果,但若以前造過惡業,這也會成熟苦果。除非用懺悔來消除惡業,否則,善惡因果不能抵消。這就像種瓜會得瓜、種豆會得豆,不可能因為瓜種多了,就不會結豆。
佛教認為,一個人不論造了什麼業,百千萬劫也不會毀滅,最終一定會自作自受。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觀,也應該是我們的人生觀。每個人若能認識到這一點,相信人生會有很大的改變。
遺憾的是,如今真正相信因果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的確確太稀少了。或許我這麼說,大家覺得有點悲觀,但瞭解現實的人對此都明白。
末法時代,我們經常出現違緣,世間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身體越來越差,為什麼不順利,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因果的規律。
我們要明白這是前世的業力,並不是我們現在造善業,當下就馬上現前。有些人心裡疑惑,覺得佛法好像是假的,怎麼我修行越來越精進,身體反而越來越不好?修行越來越精進,什麼都越來越不順利等等?
世間沒有佛法基礎的人經常怨天尤人,實際這就是在顯露愚痴的本性。顯而易見,有痛苦才能了業,才能生出離心,否則你就會貪戀這世上的一切。所以,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各種厄難,而毫無怯懦之心。
這對修行人很重要!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違緣和痛苦的時候就認為很痛苦,認為不應該,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一點都不懂。薩迦班智達雲:“諍時福報圓滿者,百里難得挑其一,朽塘若將水注滿,必有一方會毀塌。”
在濁世末法時代的時候,圓滿所有福報的人,一百個當中難以挑出一個人,比如說他的名聲也具足、修行也具足、人才也具足、身材也具足、智慧也具足,樣樣福報圓滿的人在一百個人中可能一個也沒有。
有些修行好一點,但是人格不好,有些人格好一點,但是沒有名聲,一者好另一者不一定好。我們觀察別人時也是這樣,有些人稱許為美好端正的人。
但真正仔細觀察,也許他的鼻子太大了,也許耳朵太長了,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真正圓滿齊全之人的面孔也是找不到的。所以說福報圓滿的人在末法時代百分之一也難以尋覓。
將腐朽的池塘里灌滿水,必定在一個地方會倒塌。人也是這樣,在末法時代,修行稍微好一點的時候肯定身體不好,譬如心臟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全部圓滿很困難。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生長的世間太濁了,這樣的濁世中樣樣齊全圓滿具足是很難得的,所有修行人都在思忖自己為何遇到如此多的磨難,其實每一個修行人都會有不同的違緣。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大惡者忽得大福報往往是墮落的前兆。正所謂:“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烈火”、“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對於這個深奧的因果道理,應好好思維,莫生邪見!
有些人雖然廣行善法,今生卻遭受各種痛苦和厄運,其實這是好事,這是以善法的力量使往昔的惡業提前成熟,而現在所做的善法以後必定會成熟並為自己帶來幸福和安樂,這就是所謂的“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烈火”。
因此,有些人在行持善法時出現各種違緣,如身體不好、心情不好、受到他人譏毀,此時不要產生怯懦之心,這些違緣是即將獲得成就的徵象。古來的很多大德在圓寂時,顯現上也感受了很大的痛苦。
但也不應該對此產生邪見:既然他們一輩子修法,為什麼死時那麼痛苦?如果有這樣的邪見,就會障礙自己趨入解脫道。
以上講到,有些人雖然精進行持善法,即生中卻遭受各種痛苦和違緣,這是消除惡業的好現象。與此相反,有些人雖然積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卻過得越來越幸福快樂,不必感受任何違緣和痛苦。
但這種暫時的快樂並不妙,這是往昔的點滴善果在現世成熟,之後便會徹底耗盡,如今所造的惡業雖然暫時沒有成熟,但必將於後世成熟,那時就永遠沒有解脫的機會了。
這就是所謂的“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就像播下種子後不可能馬上收穫莊稼一樣,造了善惡業之後不可能立即現前苦樂果報。
但無論如何,因果是不會空耗的,以後必定會成熟相應的果報。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否則很可能在遇到違緣時對因果產生邪見!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