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十)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剛剛發了以上的誓願以後,就聽到清淨蓮華目如來慈音安慰他說:「光目啊!你大慈大悲憐愍一切眾生,又能為你母親而發這樣大願,為孝順母親而要普度一切眾生。吾觀察你的母親,十三歲一死即捨此下賤之報而生為最尊貴的淨行梵志。捨此短命之報而得長壽百歲。捨此婆羅門梵志之報以後,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無憂國土,壽命與阿彌陀佛一樣無量。而且最後尚要成佛廣度人天眾生,其數如恆河沙般的不可計數。這光目女的母親,生時好吃眾生肉,殺害眾生性命惡口毀謗造惡墮地獄,這裏就告訴後代眾生,何不吃素念佛,廣行十善六度,求生西方極樂將來成佛度眾生,而要去殺生害命累墮地獄受苦呢?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佛陀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當時以福力濟度光目女的羅漢,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而當時的光目女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解脫菩薩。而光目女呢!就是地藏菩薩。因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中,發了廣度眾生的恆沙大願,故此未來世中的眾生,對於地藏菩薩深生敬重的心,或歸命或稱念聖號,縱然在極短的時間裏,乃至一彈指頃,亦可得到無量恆沙的功德利益。菩薩因而大大廣度一切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未來世中,不論是男人或女人,若惡人素行惡行!甚至是不信因果報應,好邪婬好妄語造兩舌的口業!造惡口業!毀謗大乘經。這些造了惡業的眾生,必定要得惡果墮在惡趣裏!假若這些行惡的眾生能遇見善知識教化,規勸他們歸依地藏菩薩,縱令是一彈指的剎那時間!是諸造惡眾生即時能夠解脫三惡道的報應。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九)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婢女之子答言:在生之時以殺害眾生及毀罵有情,亦就是殺生及惡口這二種惡業招致地獄惡報,假如不是蒙您的福力救拔我的苦難,依我本來所造之惡業,現在尚不能解脫地獄之苦。」光目女又問:「地獄的罪報及受苦的情形大概是什麼情形?」婢子回答:「地獄中所受的苦啊,實在不忍訴說,其苦楚情形就算百千年也說不完啊!」所以楞嚴經云:「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地獄。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這光目女聽母親說完,即忍不住落淚大哭。而向空中稟白說:「但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之苦,於十三歲死後能把罪業懺悔掉,更無剩餘重罪,永遠不要再經歷惡道。祈請十方諸佛慈悲哀愍我,替我證明攝受,聽我為母親發廣大誓願,假如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三塗惡道乃至下賤婢子之身,甚至不再投生為女人,或永遠不要再受生輪迴。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願我自從今日以後,對著清淨蓮華目如來畫像的前面,發廣大誓願,祈請十方諸佛證明。自今而後百千萬億劫中所有世界的地獄、餓鬼、畜生等諸受苦眾生,發誓願給予拔濟度脫這些三惡道的罪苦眾生。務必要使這些罪報受苦眾生脫離苦難,置於涅槃安樂的境地,然後我才願成等正覺。正所謂「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最初發大誓願,是在於清淨蓮華目如來聖像之前,而在本經四番發大弘誓願,此文雖在最後,但在四番發願之中卻是最先;可知初發心的功德也是最大。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八)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這是佛的威神之力使然,故能生下三日便會說話並求請度脫惡道之法。兩個小手還合著掌一面說話一面哭泣:「生前所造惡因死後所受果報都是自作自受,我就是你母親,自從死後一直處於黑暗的地獄受苦,累次墮落於大地獄之中。承蒙你造像畫像供養的福報功德之力,才能受生為婢女之子,男為奴女為婢、又只有十三年壽命,死後更又再次落入惡道,你有什麼方法可以令我脫免於惡道受苦啊!」這一段經文告示我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念念眾生一點惡都不敢作。而眾生啊!這光目女母親吃那魚子時或炒或煮恣情食噉,不聽人勸,等遭了果報了才害怕,才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諸位在家居士菩薩啊,從這段經文中要體會啊,要趕快停止造業殺生食肉,不然要墮地獄,悔之晚矣!你將來未必有好兒女替你供養出家人,造佛畫佛來供養佛,來超度你啊!還是自求多福不要造殺生食肉之罪。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孝女聞此兒說話,知道是他母親沒有錯,一面哭泣一面想要說話而喘不過氣來而向婢女之子說:「你既然是我母親,合理該知你本來作了什麼罪,造了什麼業?才令你墮落於惡道。」光目女既知婢女所生之子是母親無疑,再次詳問因果報應,叫他自己再說一次,一面看是否有錯誤,一面警示後來眾生的我們,所作善惡能夠遷流三世,隨業受報、絲毫不爽。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七)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羅漢憐愍他就教他一個方便法門以救度他母親,你可以至誠之心先念清淨蓮目如來聖號,或者恭塑製作或者用紙彩畫如來形像,不但光目女的母親得好果報,現存陽世的人也得好果報。這孝女光目聽聞羅漢教導,當下即把所鍾愛的財物捨掉,女子所愛無非是金銀珍珠寶物,或華麗的衣服。當下就畫了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像並且把他供養起來。燒香獻花種種供養更起深深恭敬之心,一邊瞻禮一邊痛哭流涕。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學佛要解行並重,而且行要重於解。解只是解其理,如想要得感應而真實受用,全在行上,這光目女為什麼得感應,因為他聽了當下就行,而我們聽了就沒有行,所以不得感應。這裏又再一次提到念佛觀像法門,一面觀禮佛像一面念佛聖號。最初造佛像的就是優填王。華譯出愛,已經超出貪愛、超出愛境。佛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說地藏經!在人間已是過了幾十天,這優填王想念佛陀,於是就用旃檀香造一尊釋迦佛的像,等佛從忉利天下來人間,優填王率領大隊人員去歡迎,雕刻的旃檀香佛像,自己會走來歡迎佛陀!佛陀就給他摩頂授記說:「若我涅槃之後,由這佛像去住持佛教,功德無量。」這就是佛像受記。優填王問佛:「若佛滅後,其有眾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乃至作大王端正無比,後皆得生無量壽佛國,作大菩薩最尊第一,當得成佛入泥垣道。」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

拜禮了清淨蓮華目如來,於後夜睡夢中見到佛身,全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又高又大而且大放光明。並向他說法:「你的母親過不久將會到你家受生。剛出世才覺得冷覺得餓就會說話。」

夢有四種:一、四大不合之夢;或夢山崩、或夢自身飛空、或夢虎狼及劫賊追逐,此因四大不調,心神散逸之夢。二、先見夢、隨晝間所見而夢。三、天人夢:若人修善,則天人為感現善夢,以使增長善根。作惡則感現惡夢,使怖惡生善。四、想夢:常思想者,多現夢中,就是因想而現夢。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六)

【光目答曰: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光目女回答說:「今天是我母親別世死亡的日子,設食供養出家師父,目的就是想要資助救拔我的母親。不知我的母親死了以後,生在那一道?」羅漢憐愍光目女是個孝順之女,要滿他的願,於是入定觀察個詳細,結果看到光目女的母親,墮到地獄道,受極大的苦,就是前面所說地獄中的種種苦刑。羅漢具備六種神通:可以觀察六道眾生。佛所證是宿命、天眼、漏盡三明,羅漢只知大概,所以要入定詳細觀察。不像佛的正遍知。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羅漢出定問光目女:「你的母親在生時作什麼行業,已觀察到你母親正在地獄受極大的苦難」。光目孝女含悲答言:「我母親生時喜歡吃水產魚鱉之類的眾生肉。而且特別喜歡吃小魚,及小鱉子這一類的眾生,不是用炒就是用煮,任情放縱的大吃,吃了幾十年,盡吃小眾生,吃一頓飯就不曉得吃了幾千幾萬還不止。請尊者慈悲憐愍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哀憐救拔我的母親呢?水族產卵累累,吃懷卵的水族生物,罪業特別重。在家居士盡量素食,一時不能素食,先要戒殺,千萬不要買活物於家中宰殺,不但造殺業,而且怨靈於家中不去,第二去買大的不要買小的,小卵生物,吃一口幾千幾萬!這是指未能素食之方便法,最好素食永保安福。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五)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五)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兩個國王同時以十善法利益教化國民,其中一國人民信受奉行;另一國人民不但不信因果報應的道理,而且還多造十惡等眾罪,此國人民廣造諸惡,誠可憐愍。兩個國王集會商議,研究種種方便善巧方法來濟度這些惡民眾生。第一個王發願:要使自己先成佛成就無上佛道後,再來六道度化眾生,使無遺漏。第二個王發願,要將一切眾生通通都度離開三界六道輪迴之苦患,而且證得無上菩提的境地,令得涅槃之樂,然後自己才願成等正覺。

事佛吉兇經云:「為人弟子,當孝順於上師,慎莫舉惡意向師。惡意向師,是惡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無異;天所不覆,地所不載。觀末世諸惡人輩,不忠不孝、無有仁義、不順人道。魔世比丘四數之中,但念他惡,不自止惡,嫉賢妒善,更相沮壞,不念行善,強梁(踉)嫉賢。既不能為,復毀敗人,斷絕道意,令不得行,貪欲務俗,多求利業,積財自喪。厚財賤道,死墮惡趣大泥犁中,餓鬼畜生。」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一切修行都以願為先導的,發願的大小也都是從心的寬狹而來。世尊告訴定自王菩薩:第一個國王發願要成等正覺後再來度化眾生者,即是現在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第二個國王發願,要先度盡一切眾生,如有一眾生未曾度脫,即不願成佛者,就是現在的地藏王菩薩。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這裏再舉地藏菩薩第二個因地願行的事實。菩薩修行功圓果滿,上生兜率,等到成佛時至,降生人間成等正覺。因果經云:「菩薩功行滿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生兜率天,期運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觀生熟與未熟。(二)觀時至與未至。(三)觀何國處中。(四)觀何族貴盛。(五)觀過去因緣,誰為父母。觀已下生,即人間有佛出世矣!」過去久遠無量無數劫時,有佛出現於世,名字叫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尊佛的壽命有四十大劫,因為在因地修菩薩道時,心性柔和,常以慈目而視一切眾生,因此感得眾德圓滿,清淨無瑕的天然美妙的雙目,好似蓮花一樣的修廣清淨,所以叫做清淨蓮華目如來。此佛滅度之後於像法之中,有一位羅漢,教化眾生種種有義利的善業,甚至得證無上菩提,脫離無量生死苦患,廣造福德教化眾生,就在因地教化中,遇著一位孝女,名字叫光目,施設種種美味酥酡飲食,來供養羅漢。藉資冥福。「食畢問願」,係佛世時應供的常例。此羅漢具他心之通,深知孝女所興供養有所須求,雖心知其欲,合該自陳以表尊師重道的敬意,所以問她:你有什麼心願呢?梵語「阿羅漢」;有三義:(一)殺賊:比喻斷盡煩惱,也就是殺盡煩惱的賊。(二)應供:諸漏已盡堪為世間福田而應受人天的供養。(三)無生:斷盡三界以內之煩惱,了斷分段生死,不再輪迴受生,故曰無生。所謂「福度眾生」:比丘乃眾生福田,若能供養比丘,即能生褔,所以叫福田僧。例如你將稻子種到稻田裏即生稻子,將麥子種麥田裏即生麥。你要種福,種到福田上,一定得福。福田就是持戒清淨的比丘、比丘尼。世尊所造的袈裟與其弟子,就是福田衣、田相衣。供養出家弟子可以培福。羅漢乃聲聞中之最高果位,若能以一飯供養之,即獲福無量。故乃以比丘身,乞食人間,俾眾生種福也。」世尊弟子阿那律往昔以一飯之食施辟支佛,遂感九十一劫如意無貧之報,最後之身,遇佛度化終獲果證。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四)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這時世尊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你要仔細的聽,當心的聽,聽過以後,當要好好的去思惟。我當然會給你詳細的分別說明。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是世尊告誡當機者對法要生殷重心:「聽法要誠誠實實而聽!對於義理要運思抉擇」,所謂「從聞思修,方可入三摩地」。而且佛法宏深;唯「諦信真實」,才能得到真實受用。大智度論云:「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阿僧祇」華言「無央數」。梵語「那由他」華言億。從前從前無央數億億萬劫的時候,那時有一尊佛:他的德號叫做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上是每一尊佛都具備這十種德號),這一尊佛的壽命很長,有六萬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曾做過小國國王,任何一尊佛要成佛都要先出家。他與鄰國國王做朋友並且共同修行十善業,大大的利益當時許多的眾生。

「一切智」就是能了知一切法的智慧。其分別有三:一、是叫一切智,能成就二乘小果。二、是道種智,能成就菩薩道。三、是一切種智,能成就佛道。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都能如實了知,徹底圓成而無礙的智慧,就叫一切智成就。每一尊佛在人間都有十個德號,要是在天上,則每尊佛都有一百個德號,這是順著眾生的根性而言。一者如來: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也。如是指著實相之道,也就是說他證得真如實相之道,以應化身的報化來成等正覺,所以叫如來。二者應供:謂佛世尊諸漏已盡,堪為世間福田而應受人天的供養。三者正遍知:就是正遍知一切法也。知是正覺、不偏不邪,無法不知叫正遍知或等正覺。法蘊足論云:「正等覺者,如世尊言:「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正等覺。」」四者明行足:宿命明、漏盡明三明之行具足也。(三明是指(一)宿命明(二)天眼明(三)漏盡明)。也就是六通裏的三通:在羅漢還只是叫通,在佛則叫明。宿命:知過去。天眼:觀未來。漏盡:知現在、過去、未來,無法不知叫明。三明之行都具足,謂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謂行。五者善逝:華譯「好去」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走到涅槃那裏而逝。亦即為證如是道而來,乘一切智而去,故叫善逝。謂佛世尊自利利他之行,已達究竟,所作已辦,安祥入於涅槃故名善逝。六者世間解,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煩惱及清淨也。亦即說佛世尊能了解世間情與非情種種情境之事。只有佛才知道眾生是否斷盡三界內的煩惱,乃至三界外的塵沙無明之惑,是否完全清淨。七者無上士:佛世尊在十法界中,最尊最上,無有能超過者,故名無上士或無上丈夫。八者調御丈夫:佛知善巧調御之事以度化有情;應以柔軟語者則以柔軟語調伏之。應以苦切語者則以苦切語調伏之使入善道令永調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靜,得勝清涼永除曲穢。九者天人師:為人天之導師,佛世尊能教示人天應作不應作事,為人天的導師。十者佛:「佛」華言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十一者世尊:世尊者以上十個德號的德性都具足了。亦就是為世出世間之所尊重也。

出家四料簡:一、身心具出家,發菩提心,持具足戒者。二、身出家心不出家:身雖出家而無道心者。三、心出身不出:現居士身,持出家戒者。像維摩居士。四、身心具不出:身居俗家而又無出家之心願者。又有三種出家:一、出世俗家:這是身心具出家了,叫出世俗家。二、出三界家:出了家了脫生死斷分段生死,出三界證阿羅漢果,這才是真正出家。出三界輪迴之家。三、出二死之家:出離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成了佛,出二種生死的家。所謂「十善」:「身」:不殺、不盜、不邪婬等三種善業。「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等四種善業。「意」:不貪、不瞋、不痴是意的三種善業。合起來就叫十善業。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三)

【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這是世尊跟地藏菩薩說眾生怎麼造業而輪轉生死。好像魚游到網裡去了,還以為是水中的長流水,不知是漁網,有時好不容易它游出去了,剛出去一回頭又遭到這個網,這好比是我們這些眾生受了佛菩薩的教化,發心要了生死,這就是已經有機會出這個網,但遇到五欲境界,又迷失了,又回頭去造業受惡報,又復遭網。就是因為這些迷醉的眾生,性識不定,隨著業力遷流,攀緣虛假空花的外境,所以永遠逃不出這三界的羅網,這是我最最憂念不安的啊!。你既然發了這大願,而且累生累劫以來一次再一次的發著要廣度罪業眾生,而且誓必要將它完成,我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日夜憂念,如來為什麼要憂念呢?「佛言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言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這就是十重難關。人身難以得到,六根很難具足,口辯之才要講得合於中道也很難,辯才聰明也是難以獲得,長壽也很難,明了佛法的善知識難以遇到,直心是道場,直心所說叫直言,直言難得有。大菩提心很難發起來。大乘佛法很難以得聞,很難值遇如來出世。今「幸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言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世行福德人」。這都是你前生前世修行的大福大德,今生才能了透這十重難關。「從明入明,尋如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亡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故如來憂之念之耳。」前世大好修行具大善根,從這光明還入於光明之道,繼續精進辦道,跟隨如來修行的腳步,勇往直前,總有一天會在道場與如來見面。千萬不要毀壞善根,以致忘失前世修行的功德,如果把這修行之道德道意給失去,一墮落下去,動則長劫無數,所以如來才會憂之念之這些苦惱眾生!我們如果不好好修行辦道,實在對不起地藏菩薩、耶摩夫人、及釋迦世尊。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說這話的時候,會中有位大菩薩名叫定自在王,對於甚深三昧,能夠任運自在無罣無礙,生死不能縛,物欲不能牽,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所以名叫定自在王。他對著佛說:「剛才聞佛說地藏菩薩將要完畢往昔累劫的重誓,但未知他往昔曾經發過甚麼大願,而使得世尊這樣殷勤的稱讚他:唯願世尊,為我等與會大眾略說地藏菩薩累劫所發願行。」前文文殊菩薩已請問過世尊,世尊已經講過,地藏菩薩在當長者子時就發個大願;當婆羅門女又發個大願,與會大眾全聽過了,這位菩薩又重問一次,是希望世尊多講幾個公案,好叫我們這些眾生好好發道心。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二)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的名字!華語慈氏,或叫「無能勝」,阿彌陀經中的阿逸多就是他的名,他是補處菩薩,沒有那位菩薩再超勝過他,所以叫「無能勝」。無央數劫前,曾蒙佛的付囑,今在忉利天宮,佛又再度付囑直至將來阿逸多成佛以前,要度盡六道裏一切眾生,而且要令他度離三界,了脫生死。世尊!我會遵照付囑去做,願您不要憂慮擔心,這是感念佛恩!要報佛恩就是度眾生。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這裡是指那十之一、二尚未解脫的眾生,由於六根習性及妄想心識,對於善惡業,無抉擇慧,時而為善,時而作惡,有惡的習氣,則造殺盜婬妄的惡業,自然結了三惡道的苦果。由於善的習氣熏習,則造種種十善的業,故而結成人天等趣的樂果。追逐外緣境界而生善或生惡,六根攀緣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念念不忘,就成了心的影子。心境相會而生種種妄想善及惡!心不是真實的心,境也沒有真實的境,佛法是以心為主,只要管住這妄想心,則境界是境界,心不在焉,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境界與你何干,害你的還是那妄想心,是那性識不定的心。境界千差萬別,歸納有二種:一種順境,則起貪,貪財、色、名、食、睡。二種是逆境:則起瞋、嫉妒。龐居士有一首句頌說:「鐵牛那怕獅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鳥,我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此喻心不為外境所欺,如木人與鐵牛,不去攀緣外境萬物,管住心,叫心識定於善法之上,才不會輪轉五道。如果逐境而生,則惡習結惡果,善習結善果,時而人天時而三塗。五道是將阿修羅道配到其他五道裡,五道各有各的阿修羅。生死流轉不息,無窮無盡。塵劫就是將三千大千世界碎成微塵,每一粒微塵算一個大劫的數目,叫塵劫。要這麼長的時間來受苦,迷失於三障八難之中。障者阻害之意。障正道,害善心,障又分三:(一)煩惱障?起貪心、瞋心、痴心是屬意業。(二)業障:是指身口二業。十種惡業五逆十惡等業障。(三)報障:動身口意而造惡業,感得地獄惡鬼畜生的果報障礙,想用功修行都不可能,以上是「三障」。所謂「八難」就是有八處見聞佛法很難叫八難。又名「八無暇」,無閒暇修學佛道也。藏經裡邊有一本經叫:「八無暇」,這一共有八種: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俱盧洲,此洲無佛法。因快樂無暇,所以他不要修佛法。五、無想天:就是長壽天,外道修無想定得的天,他以為得了涅槃之道,結果佛菩薩教化,他也不動。生這個天,學佛也是個障難。六、盲聾瘖啞:人道中六根不具足的障難。七、世智辯聰:人世間聰明的障難,這個人特別聰明,飽學世間學問,你勸他修學佛法,他自以為辯才本事很大,什麼都聽不進,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障難。八、佛前佛後:生於佛前或佛後,不能見佛,這也是障難。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節錄(一)

前面第三品是業緣品,業緣是由你去攀緣外境的心而去造了惡業,造了惡業墮地獄,這是注重在攀緣的心。而這一品是業感品,業感就是你攀緣造業,一定要感召到果報。閻浮,或稱閻浮提,新譯贍部洲。閻浮是樹名,譯為穢。這個洲在須彌山之南方,所以又稱為南閻浮提或南贍部洲。眾生是指閻浮提中的一切有情,閻浮提眾生苦難較其他三洲為多,咸希脫離,所以容易度化,是以諸佛未成佛之前,都發願生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俾知苦難而勇於修行,早得解脫。故長阿含經云:「佛告比丘,閻浮提人,三事勝於其他三洲,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又謂東洲人多欲,西洲人甚少造業,北洲人傲慢,聖人不生。唯南閻浮提,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基此因緣,所以獨標閻浮之名。業感品居第三品業緣之後,故曰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這裡是因為地藏菩薩感念佛恩深重!所以跟佛這樣說:「我現在仰承佛陀如來威德神通之力,所以能遍滿百千萬億世界,分別現出這個身體和形狀,救濟超拔一切因造惡業而遭受了業報的眾生,若不是如來大慈大悲的悲願加被我,我就不能作種種神通變化。這一段文就是尊師重道的意思。尊師重道,本身就是道法,自己得了佛法的真實利益,得了大智慧,得了大神通,還是要尊師重道。古來大德祖師親近師長,一親近就是幾拾年,後來自己出來弘揚佛法救渡眾生,總是時時刻刻不忘師長的恩德。現在我們一定要這樣學,經典上講佛法的道理,有時是開導師父的,有時是開導弟子的,這裡是地藏菩薩現身說法,叫我們當弟子的學榜樣。當師父的沒有不希望自己徒弟能學法有成當法師的,這是師父的責任!但當弟子的要有當弟子的道理,就是要尊師重道。要孝順師長的道,師長所講的道理,就是佛的道理,一言半句都要尊重!可是現在時代不同,又是末法時代,出家啊!還沒學三天,就怪師父不對,說師父沒栽培我、提拔我,就不會自己問問自己,盡了弟子的義務了沒有?對師長恭敬孝順了沒有?尊師重道了沒有?光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盡說師長沒有栽培你,你才出家沒幾天,怎麼可能快速的栽培成一個佛教的龍象呢?所以不管出家或在家弟子都要跟地藏菩薩學,不管是受了三歸、五戒,甚至於受了在家菩薩戒了,算進了佛門,種了大乘佛道的種子,要好好的跟師父參學。以前未進佛門,尚不知到佛門種種毛病,等進了佛門,好的沒學,盡講師長的毛病,盡講這位師父們怎麼樣,結果造口業、謗三寶。以前尚未學佛,頂多不知修善法功德,如今學了佛,反而自造阿鼻地獄的苦報!所以居士們要小心啊!學佛要學尊師重道!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