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明,亦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心經何故無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等六種成就,以證明是佛說呢?
  唐太宗時,有一位國師名玄奘法師,在家姓陳,十二歲時跟隨哥哥出家,出了家後,讀一切經典,有些經典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有些經典是別的法師翻譯,他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惟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一個字也沒有更改;鳩摩羅什法師也有翻譯這部心經,名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如是我聞等語,但不及老和尚傳給玄奘法師所說的那麽簡潔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麽人呢?他就是觀音菩薩。
  心之神力是觀音菩薩,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心內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賢菩薩,心中的願力,就是地藏王菩薩。
  這部心經是觀音菩薩教我們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煩惱作業,受無邊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開始就教我們要認識自己,自己不認識不能度自己,認識自己就能度自己,還要認識眾生,認識眾生就能度眾生,諸佛認識自己,也認識眾生,故諸佛成佛度眾生。
  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如來同一個心,無兩個心,阿彌陀佛的心與釋迦佛的心相同,釋迦如來的心與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無量佛都是一個心,返觀眾生心,個個不同,因為眾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會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謂觀自在?對機說法,對病落藥,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觀法,背菩提心觀法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縛,離菩提心觀色,便著色,為色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聞聲,便染聲,被聲音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嗅香,為香所染,為香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講話,著了語言文字,亦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覺觸,昧著了觸,為觸塵所縛,不得自在,過在何處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觀一切法,著一切法,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觀心,心明法空,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觀音菩薩的「觀」字,不是叫我們觀法,若觀黃金,可能起盜心:觀色則著色,觀名則求名,所以要離境-離三界之境、離六塵之境、離人天之境、還有,離目前之境,而觀自己的心,觀心則無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於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懺悔內,觀音菩薩雲:「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普門品雲: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於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於水得自在。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於王難得自在。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於怨賊得自在。
  觀音菩薩不但於種種難得自在,於貪協痴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觀音菩薩聖號的人得自在。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友-於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養觀音菩薩,與受持供養恆河沙菩薩的功德相同-所謂一多自在。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於一切身得自在。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心經》究竟神奇在何處

《心經》究竟神奇在何處
  從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當中,無論藏傳佛教,或是漢傳佛教,甚至包括泰國、新加坡的諸位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藏傳佛教中,以格魯、薩迦、噶舉、寧瑪四大教派以及覺囊派為主的所有教派,都非常重視《心經》這部經典,都將其歸攝於各自的念誦集裡,不管早課、晚課,還是在其他時間,都常持誦。在各法師平時的講經修習中,《心經》也是一部不可缺少的經典。甚至包括給亡人超度、或作其他任何一個佛事,如開光、放生甚至修建房子等等,《心經》都必不可少。只要念了《心經》,整件事情就會非常圓滿,中間不會出現各種魔障違緣。
  在漢傳佛教中,大家也都清楚,不管在任何寺院,不管是淨土宗、禪宗,還是天台宗等等,各寺院和各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心經》,此經早已是漢地很多宗派共同修持的一部經典。
  不但在大乘佛法興盛的地方,都無一例外地十分重視《心經》,甚至現在的泰國、斯里蘭卡等以修學小乘為主的南傳佛教的僧眾,也念誦《心經》。大概是99年以前吧,一位泰國的法師來到我們學院,當時我們也發現,在這位南傳佛教大德隨身不離的念誦集裡,《心經》排在了較為重要的位置。也許很多人也從網路或各種新聞媒體了解到,有些國家常在一些大型體育館等地方,舉辦講解、研討《心經》的見解及修法的專題活動,很多方面都顯示出佛教徒對《心經》的重視程度。
  雖然唐玄奘大師所譯的這個《心經》譯本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多個字,和《金剛經》的五千多字比較起來,字數是相當少的,一部文字短小的《心經》 ,何以會受到如此待遇呢?
  就像利用現代科技,能將許多資料壓縮在一張小小的光碟上一樣,短短的《心經》其實濃縮了所有的佛法精髓。為什麼這麼說呢?
  佛陀成道以後,在四十多年的時間內三轉法輪,為眾生宣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其中的初轉法輪,佛陀闡述了苦、集、滅、道四諦法門;二轉法輪,佛陀開示了般若空性法門;三轉法輪,佛陀開演了光明如來藏本體。在三轉法輪的所有佛法當中,最深奧、最重要的,是二轉法輪的內容。為什麼說它最重要呢?因為二轉法輪揭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是三界眾生走向解脫的必經之路。所有二轉法輪的內容結集起來,就是一系列的《般若經》。
  大家都知道,《般若經》包括廣中略三種般若。其中的廣般若,有十萬頌。藏文的長版《大般若經》,都有厚厚的十二函;中般若,有二萬五千頌;略般若,則有八千頌。所有《般若經》的精義,都包含在《攝集經》當中,如果將《攝集經》的經義加以濃縮,則就是《心經》。由此可知,佛法的精髓、心臟與核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換言之,《心經》所說的內容,足可統攝八萬四千法門,它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詮釋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實可謂"芥子納須彌"。
  正因為它是整個佛法的精華,所以會受到歷代後學者們的極端重視。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要想在一生當中學完八萬四千法門,把所有的佛法全部精通無礙,實在是無能為力的。如果能抓住重點,就能起到提綱挈領之效。從這個角度來說,修《心經》是最明智的選擇。
編輯:性恩行者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

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
轉自地藏緣論壇
《心經》的加持力甚大,可以降服妖魔,化險為夷,滿足善願,成就一切功德等。 《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蹟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念誦功德不可思議!《心咒》有咒王之稱,靈驗無比,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
義淨法師所譯《般若心經》後附之持誦功德文雲:「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
《心經》稱為「經中之經」,「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六百卷般若之關鍵,一大藏聖教之綱宗。
佛經中也有記載: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頭頂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
《心經》篇幅雖小,卻濃縮了整個般若類經典的精華,受持讀誦此經功德無量無邊。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介紹:玄奘大師在四川時曾遇一病人, 身瘡臭穢衣服破污。大師憐憫此人,施與衣服飲食,病者乃授大師《般若心經》。大師取經途中,經過一八百餘里之荒漠,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大師便持誦《般若心經》,諸惡鬼等聞聲皆散。護持大師完成取經偉業者實乃《般若心經》之威神力也。心經是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由唐朝自有中文譯本主本,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計的人加以念誦。這經文被朗誦,被肯定的次數,已難以估計。由於共同念力認為此經文具有教人離苦得樂的能力,因此每當念誦,必引起宇宙磁場的共鳴現象,產生特勝的感應,也就是獲得一種奇妙的力量。寫經的目的在於個人自我修行、亦能迴向親友眾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願。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心經》。據佛經上記載,念誦般若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的被提及,言其功德殊勝,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
《心經》全文共二百六十個字,雖然非常簡短,卻是六百卷般若經典之精華。眾所皆知,佛教中以《大般若經》為大乘佛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經典。
《心經》文約義豐,誦之者眾。以二百六十餘言,攝盡六百卷般若妙義。果能自淺而深,澈見真空實相。則一大藏教,無不從此流出。所謂般若為諸佛母也。此經以心為名,心也者,十界聖凡所同具也,迷則萬別千差,悟則平等一致。
《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蹟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念誦功德亦不可思議!
《心咒》有咒王之稱,靈驗無比,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在佛家中,有字數最少的一本經。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心經》共268字。正文260字,題目8字。這268字,把佛教的要義,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講得極為透徹。《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也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這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內容。它主要是教導我們怎樣觀照當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質生活境界,教導我們在聖凡迷悟之間怎樣處理修行者所面對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心經》突出地講了一個「空」字,這一個「空」字,掃除了凡情聖解;也突出地講了一個「 無」字,這一個「無」字,顯示了佛教的不二法門。
《心經》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只有時時以甚深的般若進行觀照,才能見到我們身心世界五蘊皆空所顯示的真理。見到了真理,開發了智慧,才能夠度一切苦厄。
而倘若我們要脫離苦海,到達彼岸,就要發心修菩薩行,要修到彼岸的功德,首先要具備七種最勝方便。具足此七種最勝方便,才可以稱為到彼岸。
一、《#住菩薩種姓。》
修菩薩行,行菩薩道,一定要具備菩薩種姓,要有這樣的善根,要有這樣的福德因緣。沒有菩薩的善根,沒有福德因緣,就發不起修菩薩行、行菩薩道的大道心。
二、《#依大菩提心。》
修菩薩行,行菩薩道,它的動力就是大菩提心。
三、《#悲憫有情。》
行菩薩道的目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要下化眾生,必須要有對有情眾生的悲憫之心。
四、《#具行事業。》
有了發心,有菩提心,有慈悲心,僅僅發心而不付諸實踐,那種發心永遠不能成為現實,所以要具行事業。就是要行六度萬行,以這樣福慧事業來莊嚴菩提心、菩薩道。
5、《#無相智所攝。》
修一切善法,修六度萬行,都要以無相智作為出發點,不要起執著,不要為名聞利養而修。不能修有相法,要修無相法。所謂無相,就是要破除執著。
6、《#回向菩提。》
將所修一切善法功德,不回向人天小果,一定要回向無上菩提。
7、《#不為二障間雜。》
二障就煩惱障、所知障。在修萬行,修一切功德時,都不能從煩惱障、所知障出發,要破除二障,不要讓二障在修行過程中,導致信心不專一,誓願不專一。
要修「波羅蜜多」行,必須具備此七種最勝方便。
— 永壽寺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was shared from HERE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多念報父母恩咒!為在世父母延壽,超薦去世父母,化解冤親債主! 七月是孝月,是報恩月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多念報父母恩咒!為在世父母延壽,超薦去世父母,化解冤親債主!
七月是孝月,是報恩月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在世父母延壽,去世及累世父母超拔。
報父母恩咒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
讀音:
南(na)無(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e)娑(suo)訶(he)
報父母恩咒正確念法
誦咒迴向文:
願此報恩咒功德,
普及父母與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
皆共同登聖覺岸。
在佛教裡,七月是吉祥月、孝月,是報恩月。昔日佛在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在餓鬼道受苦的母親,於僧自恣日供養聖僧大眾以後,其母即於是日脫離餓鬼之苦。
《報父母恩咒》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持誦《報父母恩咒》,心要誠、意要真,無時無刻持誦都可報父母重恩。
請大家在此報恩月,多誦持《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與《報父母恩咒》, 報現世及累世父母恩德。每天49遍只需1-2分鐘,非常簡單易行。而且這是普傳的顯教經咒,所有人都可以念誦。
農曆七月是孝月,是報恩月。
請發心供養十方諸佛、寺裡僧尼,也可以超度七世父母。
很多人誤以為農曆七月是鬼月,其實在佛教裡,七月是孝月,是報恩月。
昔日佛在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在餓鬼道受苦的母親,於僧自恣日供養聖僧大眾以後,其母即於是日脫離餓鬼之苦。每年農曆七月應當勤做善事積功德,因為這一月有“盂蘭盆節”、“地藏王菩薩聖誕”,是超拔累世冤親債主的最佳時期。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懷胎守護恩
第二恩:臨產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憂恩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迴乾就濕恩
第六恩:哺乳養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淨恩
第八恩:遠行憶念恩
第九恩:深加體恤恩
第十恩:究竟憐憫恩
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請大家在此報恩月,多誦持《地藏經》,《報父母恩咒》, 報現世及累世父母恩德。
每天誦讀一遍,非常簡單易行。
而且這是普傳的佛經,所有人都可以念誦。
Resources:
This article wa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