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法身相」
https://youtu.be/EIUeWc_lY8w?si=WNlWB4hmVvw2G5U8
「觀世音菩薩(佛光大辭典)」
觀世音。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略稱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詳說:此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等。以攝化眾生。
關於觀世音菩薩之形像。因其應化無方。故相狀亦頗多。而以二臂之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其示現神變自在之力用。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面、準提。
「觀音三十三身。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三十三身指《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所載: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種應化身。即︰(1)佛身。(2)辟支佛身。(3)聲聞身。(4)梵王身。(5)帝釋身。(6)自在天身。(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將軍身。(9)毗沙門天身。(10)小王身。(11)長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羅門身。(15)比丘身。(16)比丘尼身。(17)優婆塞身。(18)優婆夷身。(19)長者婦女身。(20)居士婦女身。(21)宰官婦女身。(22)婆羅門婦女身。(23)童男身。(24)童女身。(25)天身。(26)龍身。(27)夜叉身。(28)乾闥婆身。(29)阿修羅身。(30)迦樓羅身。(31)緊那羅身。(32)摩睺羅伽身。(33)執金剛身。
〈三十三觀音〉(摘譯自《佛教大辭彙》)
三十三觀音。指觀世音菩薩為濟度眾生所示現的三十三身。又稱三十三體觀音。
1、「一如觀音」(迦樓羅身)
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普門品中有:雲雷鼓掣電。降雹澎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配圖的經本多畫有雷電降電與觀音埸面。)
2、「一葉觀音」(宰官身)。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
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傳日僧道元自中國返日時。遇暴風於南溟時即默禱觀音。忽見大悲尊乘一蓮葉浮於海上。風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觀音像奉於南溟觀音寺。故有此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宰官。
3、「不二觀音」(緊那羅身)
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表執金剛身。
4、「六時觀音」(龍身)
作居士裝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奉供不斷。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時觀音。
5、「水月觀音」(居士身)
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或釋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6、「白衣觀音」(自在天身)
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或結定印以為是比丘與比丘尼的化身。
7、「合掌觀音」(阿修羅身)
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羅門身。
8、「多羅觀音」(聖救度母、度母、多羅菩薩)
聖救度母。早在無量劫以前。就已經證悟成佛。聖救度母也被稱為度母。梵文譯為多羅。在漢地。恭稱為多羅菩薩或多羅觀音。也時常被讚嘆是一切眾生之母。三世諸佛之母或救諸苦厄之母。以法報化三身的本質而論。度母的體性就是般若佛母。度母的報身為金剛亥母。也是五方佛母。眾生所見的諸多度母形相。都可視為度母的化身。度母堪稱為一切諸佛事業的總集體。具足一切息增懷誅的功德。能擊潰恐懼。破除無明晦暗。消除眾生業苦。滿足眾生一切願求。增長現世富貴、長壽、平安、吉祥。消彌病苦、魔障等等。幫助眾生脫離生死苦海。於臨命終時能往生極樂世界。獲得究竟安樂。
9、「岩戶觀音」(優婆姨身)
端坐於岩洞中。靜思入定。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元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10、「延命觀音」(比丘尼身)
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或釋為表普門品中(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11、「阿摩提觀音」(宰官婦女身)
常乘白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魚、白吉祥鳥、鳳頭箜篌。為密宗所奉。表無畏之義。或釋為表卅身中之毗沙門身。
12、「阿耨觀音」(居士婦女身)
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13、「青頸觀音」(婆羅門身)
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卅三身中佛身。
14、「威德觀音」(比丘身)
箕坐岩畔。左手持蓮花。或釋為表卅三身中天大將軍身。
15、「持經觀音」(聲聞身)
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也有一說釋持經為聲聞身。
16、「持蓮觀音」(摩羅迦身)
手持一蓮花。站或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17、「施藥觀音」(毗沙門身)
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撚蓮花。表示觀音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18、「琉璃觀音」(童男身)
又稱:香王觀音、高王觀音、形象為兩手捧一琉璃壺。乘一蓮瓣浮於水上。或釋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19、「能靜觀音」(長者婦女身)
佇立岩畔。兩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釋為表《普門品》中為求金銀琉璃……等寶物。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鬼國。其中若有乃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之難。
20、「馬郎婦觀音」(乾闥婆身)
婦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婦女身。
21、「眾寶觀音」(優婆塞身)
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於彎膝上。或釋為表卅身中之長者。
22、「魚籃觀音」(小王身)
腳踏鼇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中對此形象有發揮。因而在民間影響很大。漁籃即馬郎婦觀音故事很生動。原陝西民風悍凶。不知有三寶。元和十二年忽有一孤身美女提籃賣魚。人皆競欲娶之。女子說:有一夕能誦《普門品》者。可歸。早晨有廿餘能誦徹。女子再授《金剛般若》。至晨能背者猶十人。續再授《法華經》全帙。給三天期限。結果獨有馬氏子能。馬郎迎娶後女子即稱病。須臾便死。體且爛壞。瘞埋後數日。一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啟開視之。唯見黃金鎖子骨。老僧說此為觀音大士。憫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後陝西地方誦經者益多。宋黃庭堅《觀音贊》說: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
23、「普悲觀音」(夜叉身)
衣端受風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24、「蛤蜊觀音」(天身)
居於兩扇蛤蜊殼中。或乘於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緣出唐文宗食蛤。遇觀音現於其中的故事。據《觀音慈林集》卷下載。唐文宗一向極好喜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進貢為口實。大加收括民財。致怨聲載道。觀音聞知後為解救眾生。變為蛤蜊。示現於皇宮的廚房。文宗見後驚奇。請終南山恒政禪師致問。乃知觀音化現教示。即下旨停罷貢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觀音殿。沿海漁民額手稱慶。家家奉供。稱為蛤蜊觀音。
25、「圓光觀音」(梵王身)
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或釋圓光為普門品中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相應。
26、「楊柳觀音」(佛身)
右手持楊柳。踞坐岩上。手持淨瓶。
27、「葉衣觀音」(婆羅門婦女身)
敷草坐岩上。身穿千葉衣。或釋為表卅三身之帝釋。古印度東南部就有一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8、「遊戲觀音」(帝釋身)
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與普門品中或被惡人受。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相應。
29、「德王觀音」(長者身)
趺坐岩畔。右手持楊枝。左手置於臍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30、「蓮臥觀音」(天大將軍身)
雙手合掌。在蓮葉上作半臥姿。表卅三觀音之小王身。
31、「龍頭觀音」(辟支佛身)
以不同姿態乘龍顯聖於祥雲中。是化身天龍之身。
32、「瀧見觀音」(大自在天身)
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飛瀑。表普門品中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33、「灑水觀音」(執金剛神身)
又稱滴水觀音。一手持瓶作瀉水狀。一手作法印。或持楊枝。表《普門品》中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六觀音救度六道眾生」
一、「密教六觀音簡介」:
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無論在因中度脫眾生。或果上施化。皆以觀機設教。隨類現身。如:「三十二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四不思議」等方法。來深入三界。尋聲救苦。利樂有情。觀世音菩薩見眾生在六道輪迴中。痛苦掙扎。無有安樂。而起大悲。以不同之化身。往來於六道。解救沉淪的眾生。根據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曾經以「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等不同的化身示現。當中最為人熟識的是六觀音。能摧破六道三障。救度有情脫離三界苦海。三障即:煩惱障、業障及報障。煩惱障即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業障即五逆、十惡等之業。報障即地獄、餓鬼、畜生等之苦報。眾生因有此三障。所以未能對佛道開悟。
二、「六觀音在顯、密教中各有不同的化身」
(一)「顯教的六觀音」包括: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
(二)「密教的六觀音】包括: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滅罪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
(三)「密教六觀音的簡介」如下:
1、「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的梵語Sahasrabhujaryavalokiteshvara。
又譯作千手千眼觀自在。千手千眼觀音。千眼千臂觀音。千手聖觀自在。千臂觀音。千光觀自在。千光觀。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觀自在。大悲觀音等名號。千手觀音的造像除了原有的兩眼兩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於二十五個應化身上。合共千手千眼。在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的造形:為二十七面千臂。跏趺坐於寶蓮花上。其中四十(或四十二)臂持有法器。表示救渡一切眾生。使他們圓滿無礙。千手觀音的密號是大悲金剛。於蓮華部諸尊之中為最勝之尊。故又稱為蓮華王。「佛經中有關千手觀音的記載」:「秘藏記」曰:千手千眼觀世音具二十七面。有千手千眼。黃金色。依【楞嚴經】記載:觀世音菩薩。以修證圓通得無上道故。能現眾多妙容。由一首三首乃至一百零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由二臂四臂乃至一百零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由二目三目乃至一百零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千手千眼大悲心經」云:觀自在菩薩……於往昔聞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為利益一切眾生。乃發具足千手千眼之願。而立即得其身。「千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曰:爾時觀自在菩薩熙怡微笑。放大光明。頂上顯現五百頭面。具足千眼。每於天冠。各有化佛。亦放光明。菩薩身上現出一千寶臂。各執寶物。即從座起。告諸大眾。大聖世尊所出言語。真實不虛。「大悲心陀羅尼之緣起與功德」。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獅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幡周匝懸列。爾時如來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三千大千世界……。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陀羅尼。今當欲說……為諸眾生而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悲聽許……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於是觀音菩薩在釋尊允許下。說出無量憶劫前……千光王靜如來授其大悲咒的經過。及其授持大悲咒的功德。若誦持此大悲心陀羅尼者。可免受飢餓死。惡獸殘害死。樹崖墜落死等十五種之惡死。而得眷屬和順。財食豐足。道心純熟。夫婦和合、延命、滅罪等十五種之善生。或能從各種疾病、蟲毒、難產死產中治癒。千手觀音能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地獄道是罪惡極大的有情眾生。死後受罪報的地方。在地獄中備受酷刑煎熬。一日經歷千萬次生死。只有難忍的痛苦。沒有絲毫樂趣。一入地獄。長劫難出。
2、「聖觀音」:
聖觀音的梵名是Aryavalokiteshvara 。又作聖觀自在菩薩。正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正觀音或大慈觀音。是觀音菩薩之總體。與西方彌陀院四菩薩之最初法菩薩同體。「顯教」視之為阿彌陀佛的弟子。「密教」則演繹為阿彌陀佛的化身。聖觀音依智慧之體。起慈悲之用。觀察一切諸法。無礙自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舊譯名為觀世音菩薩。意即拔除所能聽到和看到的世間之苦。「觀」字有雙重意義:(一)以眼睛來看。(二)以智慧照耀。從「眼」義上看。根據【悲華經】記載:此菩薩發心以前名不眴太子。在密教稱為普眼蓮華。妙眼金剛或金剛菩薩等。若以九識配合胎藏的八葉九尊。那麼此尊屬於眼識。從「智慧」義上看。「秘藏記」則曰:此菩薩具妙觀察智。五眼高懸邪正不謬。聖觀音以智慧門的阿彌陀佛之德性。說法斷疑。號稱正法金剛。又因說法令眾生覺悟本性清淨。妙蓮不染之理。故密號為本淨金剛。清淨金剛。蓮花金剛。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等。聖觀音屬胎藏界曼荼羅蓮華部。身呈白玉色。頭戴寶冠。左手持蓮花。右手微啟。呈蓮花形。聖觀音能消餓鬼道。三障。此道飢渴。宜用大慈。餓鬼道是罪惡極大。貪得無厭的有情眾生。死後墮入受罪報的地方。在餓鬼道中饑渴難忍。受很大的痛苦。無樂可言。
3、「馬頭觀音」:
馬頭觀音的梵名是“Hayagriva”。又稱獅子無畏觀音。為畜生道之教主。無量壽佛之忿怒身。觀音為自性身。以馬置於頭。故名馬頭觀音。亦名馬頭大士。因有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稱為馬頭明王。是五部明王中蓮華部之明王。屬於胎藏界觀音院之一尊。「馬頭明王之形象及表徵」依【秘藏記末】曰:馬頭觀音菩薩。赤肉色。大忿怒之相。并三面。牙在唇上。頭有白馬之形如輪王寶馬。據【大日經.疏五】記載:馬頭明王。非黃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蓮華為瓔珞莊嚴其身。光焰猛盛。赫奕如鬘。指甲長利。雙牙上出。首髻如獅子頂毛。作極吼怒之狀。此是蓮華部忿怒持明王。猶如轉輪王寶馬巡歷四洲。於一時一切處去心不息。諸菩薩大精進力亦復如是。所以得如是威猛之勢。於生死重障中不顧身命。多所摧伏者。正為自淨大悲心故。故以白蓮瓔珞而自嚴身也。又曰:馬頭明王是佛。是菩薩。也是護法(蓮花部的明王)。此明王一面二臂。身紅色。三目圓睜。獠牙外露。髮鬚皆紅黃上豎。頭頂上有綠色馬首。右手持骷髏寶杖。左手施期克印。頭戴五骷髏冠。項掛五十人頭瓔珞。以虎皮為裙。以蛇飾為壯嚴。雙足右屈左伸。以蓮花日輪為座。威立於熾熱般若烈焰中。馬頭明王一面表示空性。二臂表示悲智雙運。三目圓睜表示降伏三界惡魔。獠牙可怖勢態表示具有眾生無明業障。摧破諸恐怖而現形。右手持骷髏寶杖。表示滅伏一切魑魅之惡業。左手以期克印表示斷除一切惡障。頭戴五骷髏冠表示五方佛性智。雙足右屈左伸表示降伏四魔。(煩惱、蘊、天子及死)。諸本尊中唯有馬頭明王。在髮際上有一或三個馬頭。如轉輪聖王之寶馬馳驅四方而威伏之。表跋涉生死大海。摧伏四魔之大威勢力及精進力。又噉食一切眾生無明罪障。摧破諸恐而現之形。「修馬頭明王法之利益」。能降伏羅剎、鬼神、天龍八部等。一切魔障。消除無明業障、瘟疫、病苦、免一切惡咒邪法等。修持此本尊法。可獲無痛苦之大樂空性成就果位。馬頭觀音能拔畜生道三障。獸王威猛。宜用無畏。畜生道是罪惡很多。善業較少的有情眾生。死後轉世為動物、禽獸或蟲蟻等。牠們雖然能與人相伴。但是易遭宰割摧殘。
4、「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的梵名是“ Avalokiteshvara-ekadacamukha ”。意譯為十一最勝。又作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和大光普照觀世音菩薩。密號為變異金剛或慈愍金剛。自古以來……十一面解釋為圓滿十地十波羅蜜。並且證悟第十一地妙覺。即斷除眾生十一品之無明。而證得十一地的佛果。但十一面觀音名稱的由來。不一定是因為其相應十波羅蜜而取名。根據【十一面神咒經】記載:「十一面觀音」有一條十一億諸佛宣說的神咒。此神咒命名為十一面。也許如此。十一面觀音因而得名。雖然十一面觀音屬觀音部。理應置於觀音院。但其本誓在眾觀音中。具有妙成就之德譽。所以位列於密教胎藏……現圖曼荼羅蘇悉地院中的最北端。除此之外。還有以十一面觀音。為中尊建立之曼荼羅。即十一面觀音曼荼羅。此尊觀音十一面之配置各有不同。形象亦分別有二臂、四臂、八臂等。「十一面觀音之形象及表徵」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卷下曰:若欲成就者。以堅好無隙白檀香。彫觀自在菩薩身。長一尺三寸。作十頭四臂。左下臂持蓮華。上臂執軍持。右下臂持念珠。上臂施無畏。其十一面。當前三面作寂靜相。左三面威怒相。右三面利牙上出相。後有一面暴笑怒容。最上一面如來相。頭冠中各有化佛。十一面觀音的三昧耶形是軍持寶瓶。能施予眾生大悲甘露以滅除一切煩惱。或是開敷蓮花(蓮花部的通三昧耶形)。據【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記載:十一面觀音頂上之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見善眾生而生慈心。大慈與樂。左三面瞋面。見惡眾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相。見淨業者。發希有讚。勸進佛道。最後一面暴大笑面。見善惡雜穢眾生而生怪笑。改惡向道。十一面觀音具四臂。左面之瞋相表金剛部。當前之菩薩面表寶部。右面似菩薩面而出利牙者。表蓮華部(其利牙表彌陀佛之六自在勇猛)。後面暴惡大笑之相。表羯磨部。頭上之佛面。表佛部。其左中右之三面。表胎藏界之三部。其數珠表金剛部。(其圓者為菩薩之圓明)。軍持表寶部。蓮華表蓮華部。施無畏手表羯磨部。完具此四部者。即是佛部。「修十一面觀音法之利益」:修十一面觀音法能得十種勝利。離諸疾苦。如來攝受。獲得財穀。怨敵不害。國王慰問。不中毒藥蠱毒寒熱疾。刀杖不害。水不溺。火不燒和不夭折。及四種功德:臨終見佛。不生惡趣。不非命終。得生極樂。除此之外。更能……除諸苦難。止風雨。消惡夢。伏諸魔。惡人變心。息諍。勝軍。得咒。眾病消除。滅罪等。十一面觀音能破阿修羅道三障。在此道者猜忌嫉疑。宜用普照。阿修羅道是善業比罪業多。有福報但無福德的有情眾生。死後會進入阿修羅道受福報。他們生活條件較好。但卻因憎恨心重。十分好鬥而煩惱亦重。「藏傳大悲咒十一面觀音咒」。十一面觀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譯為十一最勝。或十一首。有時又稱為大光普照觀音。由於形像具有十一頭面。所以通稱為十一面觀音。十一面觀音菩薩的名號。是由其神咒而來。該神咒為「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為十一億佛陀所說。威力甚大。根據《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記載: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億諸佛所說。我今說之。為一切眾生故。欲令一切眾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眾生無憂惱故。欲除一切眾生病故。為一切障難災怪惡夢欲除滅故。欲除一切橫病故。欲除一切諸噁心者令調柔故。欲除一切諸魔鬼障難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廣大功德勢力。十一面觀音在六觀音之中。主救濟、破修羅道。給眾生以除病、滅罪。求福現世利益。總之為除惡向善。引導佛道之菩薩。關於【觀音十一個頭面之寓義表徵】:一說以為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眾生轉明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 藏傳佛則有一說:羅剎鬼有十個腦袋。非常狂妄自大。觀音變成十一個頭。將其降服。 經中說持誦此《神咒經》。現世可得十種果報。或如《念誦儀軌經》說可得十種勝利。即離諸病、如來攝受等。經中還說可得臨終見佛、不墮地獄。不非命終。得生極樂世界四種功德。這些功德勝利。使十一面觀音信仰迅即播揚。 據經文所載:十一面觀世音在無量劫以前……從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受持此咒。即證無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清淨如法持誦。必可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感應。且獲得十種殊勝的利益:一、身常無病。二、諸佛攝受。三、財寶衣食受用無盡。四、能伏怨敵而無所畏。五、能令眾生皆生慈心。六、蠱毒鬼魅不能中傷。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八、水不能溺。九、火不能燒。十、不受一切橫死。若能依教相應、如說修行。即能除滅重罪。所求如願。並積聚無量功德。由此可見本咒之大威神力。「十一面觀音陀羅尼(藏傳大悲咒)」:納摩惹娜達拉雅雅。納摩阿里雅佳納。薩加拉貝勒佳納。尤哈拉佳雅達他加達雅。阿啦哈帝。桑雅桑布塔雅。納摩薩嚕哇達他加提唄阿拉哈達唄。桑雅桑布提唄。納摩阿里雅阿魯哇魯格帝。秀哇啦雅。布地薩埵哇雅。瑪哈薩埵哇雅。瑪哈加嚕尼加雅。達地雅他。嗡塔啦塔啦。基力基力吐露吐露。易笛威易笛加列加列。不啦加列不拉加列。固蘇美。固蘇瑪哇。壘。易利。密利。積地。作哈拉瑪巴納雅。娑哈。
5、「準提觀音」:
準提觀音的梵名是“Cundi / Cundhi Saptakoti-buddhabhagavati”。又作准提、准泥、尊那佛母、准提佛母、佛母準提或七俱胝佛母。準提觀音亦為七觀音之一。亦稱為天人丈夫觀世音。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中。準提觀音位於遍知院之最左端。密號為最勝金剛。「準提觀音之形象及表徵」:據【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中記載:準提佛母身呈黃白色。佩圓光。著輕縠。上下皆為白色。有天衣、角絡、瓔珞、頭冠等以為莊嚴。面有三目。十八臂皆著螺釧。中央雙手結根本印。其餘左右兩邊的手分別作施無畏印、執劍、寶鬘、天妙果、金剛斧、金剛鉤、金剛杵、念珠、如意寶幢、開敷紅蓮花、軍持寶瓶、金剛索、法輪、法螺、賢瓶及般若梵篋。結跏趺坐於蓮花上。西藏之準提觀音造形為四臂像。跏趺坐於蓮花上。中央雙臂持甘露缽安於膝上。右上臂下垂作施無畏印。左上臂屈於胸前。執蓮花。花上安置一梵篋。錫蘭所存之準提觀音銅像亦為四臂像。頂上奉戴定印之化佛。左下臂安於臍前。上臂則持寶珠。右下臂執獨鈷杵。上臂上舉。拇指與無名指相捻。胸部豐滿露出。呈佛母之相。「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云:若求不二法門者。應觀兩臂。若求四無量心者。當觀四臂。若求六神通者。當觀六臂。若求八聖道者。當觀八臂。若求十波羅蜜圓滿十地者。應觀十臂。若求如來普遍廣地者。應觀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者。應觀十八臂。若求三十二相者。當觀三十二臂。若求八萬四千法門者。應觀八十四臂。「修準提佛母法之利益」準提佛母法為本尊法之一。(稱為準提法或準提獨部法)。乃息災、祈求聰明、治病等法門。「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曾提及:誦持準提陀羅尼。則得光明燭照。所有罪障皆消滅。壽命延長。福慧增進。並得諸佛菩薩之庇護。生生世世離諸惡趣。速證無上菩提。準提觀音能饒益有情眾生。破人道。三障。人道是指善業很多罪業也不少的有情眾生。死後可投胎出生人間。在人道的眾生。既受福報也受惡果。此等眾生在人間有大苦。也有小樂。「普通」大苦尚可忍受。小樂足以自我寬慰。生死大苦最難解脫。一失人身。長夜沈淪。萬劫不復。因為唯有「人」……在佛陀的教下會修道弘法。所以才有機會逃出六道輪迴。了脫生死。圓滿佛道。
6、「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觀音的梵名是“Cintamani / Cintamanicakra”。又作如意輪菩薩或如意輪王菩薩。大梵深遠觀音亦為此尊所化現。位列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中第四位。(由上至下排列)。密號為持寶金剛。「如意輪觀音之形象及表徵」:如意輪觀音。手持如意寶珠。表圓滿眾生之祈願。或是以世間的財施救濟眾生及持輪寶。表轉法輪。或是以出世間的法施救度眾生。故名為如意輪。此如意寶珠和輪寶。分別指世間之珍寶及出世間實相之寶。令眾生福智具足。根據【如意輪陀羅尼經】記載:復有二法。一在世間。二出世間。言世間者。所謂誦念課法勝願成就。攝化有情富貴資財。勢力威德皆得成就。言出世間者。所謂福德慧解資糧莊嚴。悲心增長濟苦有情。眾人敬愛。「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珈」記述:手持如意寶珠。六臂身金色。頂髻寶莊嚴。冠坐自在王。住於說法相。右邊。第一手捧頰為思維。愍念有情故。第二手持如意寶。能滿眾生願。第三手持念珠。為度傍生苦。而左邊。第一手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手持蓮花。能淨諸非法。第三手持寶輪。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體。能遊於六道。以大悲方便。斷諸有情苦。如意輪觀音有二臂、四臂、六臂、十臂及十二臂等不同的形象。當中二臂如意輪觀音像。為密教之佛像。六臂如意輪觀音。是最廣為世人所供奉。特別是在日本醍醐山。此尊更是修持四加行的十八道印契的本尊。「如意輪觀音能破天道三障」天道是指善業極大。罪業很少的有情眾生。死後可生於三十三重天。享受無比優裕的福報。有神通。壽命也長。幾乎完全沒有苦惱。但當福報享盡時。便會墮落。轉入其他法界。甚至會墮入三惡道受惡報。
「觀音四大「法寶」及大悲咒全文概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讚觀音文!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觀世音菩薩聖號》
https://youtu.be/yzdocnzlMwE
【大悲咒】
https://fb.watch/ayrjdCgLSX/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https://youtu.be/52R9e27LYv4
【嗡嘛呢叭咪吽】
https://fb.watch/aysFkTe5ku/
一、【誦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恆觀眾生稱念聖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菩薩。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佛陀說凡是有苦惱的眾生。都可以念菩薩的名號。從而獲得解脫。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也被認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時時可修。處處可修。
二、【誦持「大悲咒」】
在宗教信仰中……有大量不能以言語說明的……特殊靈力之秘密語。這便是「咒」。「咒」。原是向神明祈禱除厄難。得利益時所用的密語。咒語。自古即行於印度。較早即為佛教所採用。至大乘經出現後。所載真言漸多。密教典籍盛行後。密咒更成為修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涵。據說: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生中……聽佛說此《大悲咒》後。心生歡喜而從初地菩薩頓超至八地菩薩。並當即發願弘布此咒。以利樂有情。「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災難!以及諸惡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遠離一切怖畏!所以我們應以十分虔敬的信心。與清靜心去受持它。方能契合菩薩的大悲心!獲得無上的利益。
三、【誦持「心經」】
佛經。一般情況下指佛陀與弟子們。「授課」時的內容後被記錄下來。從而成為一部部殊勝的「佛經」。「心經」。是於大靈鷲山上。在佛陀的見證下。由舍利弗作為代表發問:由觀世音菩薩「授課」的內容。被稱為「經中之王」。是觀世音菩薩給予眾生的法寶之一。文雖簡略。卻是六百卷般若經典之精華。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心經」主要教導世人怎樣觀照當下。在聖凡迷悟之間。如何處理真理世界。與世俗世界。故而《心經》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是我們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四項主要內容】:
(一)【大智慧】。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緣起性空」。如何才能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必須通過甚深的般若觀照。勘破萬法的假相。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突破重重障礙。掃清萬里烏雲。現出晴朗的天空。
(二)【破執著】。
《心經》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
(三)【到彼岸】。
破除了執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心經」告訴我們:無智亦無得。
(四)【大自在】。
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
來落實這些修行的理念。
《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跡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念誦功德不可思議。若是能透過抄寫並敬誦《心經》。而透悟佛教根本思想。開啓智慧。自覺而覺他。自度而度人。而獲圓滿之覺行。利益眾生。乃是此寫經最終之目的。
四、【誦持「觀音心咒」】
觀音心咒。又稱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羅尼。六字箴言。六字真言。嘛呢咒等。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為十方諸佛所贊嘆。常誦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 觀音心咒。出「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經云:「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
【觀音心咒六字含義】:
「唵」為白色。象徵本尊之智慧。屬於禪定波羅蜜多。能除傲慢心。
「嘛」為綠色。象徵本尊之慈心。屬於忍辱波羅蜜多。能除嫉妒心。
「呢」為黃色。象徵本尊之身、口、意、事業、功德。能除貪欲心。
「叭」為藍色。象徵本尊之大樂。屬於佈施波羅蜜多。能除愚痴心。
「咪」為紅色。象徵本尊之大樂。屬於佈施波羅蜜多。能除吝嗇心。
「吽」為黑色。象徵本尊之悲心。屬於精進波羅蜜多。能除瞋恚心。
念誦觀世音菩薩心咒。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修行方法。能除貪、瞋、痴、傲慢、嫉妒、吝嗇等六大煩惱而證菩提。蘊含著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的無量慈悲。
五、【《大悲咒》全文概述】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
千光王靜住如來。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游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癡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淨。菩薩更以清淨蓮華。顯現慈悲。揚灑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癡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念佛。迷途知悟。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盤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不管是豬面、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盤。大悲咒為任何學佛者所必修。猶金錢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圓滿眾生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https://scripturetw.com/articles/
dabeizhou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讚觀音文】
弟子鄭水吉合十讚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讚觀音文】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無間重愆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三昧辯才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歎莫能窮。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南無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
第一願: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第二願:常居南海願 :
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觀世音。
第三願:尋聲救苦願 :
為人諸病臥高床。誠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願:能除危險願: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願:甘露灑心願:
觀音慈把甘露灑。煩惱於是化成蓮。
第六願:常行平等願:
彌陀加持常有念。隨似觀音平等心。
第七願:誓滅三塗願:
觀音菩薩救苦聲。願度三塗除諸障。
第八願:枷鎖解脫願:
志心持念觀自在。枷鎖苦痛得解脫。
第九願:度盡眾生願:
有情眾生誓願度。曠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願:接引西方願:
虛空之中引淨土。至心誠念觀世音。
第十一願:彌陀受記願:
觀音精勤宏願力。彌陀受記下世佛。
第十二願:果修十二願:
十二大願弘誓深。有情共證無上道。
【觀音菩薩十二大願詳說】
1、南無號圓通名自在。
觀音如來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閻浮世上人。
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2、南無一念心無掛礙。
觀音如來常居南海願:
大海洪波萬丈深。洛伽山高起青雲。
諸天聖眾共圍繞。逍遙自在禮觀音。
3、南無住娑婆幽冥界。
觀音如來尋聲救苦願:
為人得病臥高床。不請明醫點藥方。
志心稱念觀自在。自然身體得安康。
4、南無降邪魔除妖怪。
觀音如來能除危險願:
五湖四海因似風。東南西北來相逢。
眾生多有危險難。一心稱念觀世音。
5、南無清淨瓶垂楊柳。
觀音如來甘露灑心願:
火炕騰騰起黑煙。眾生裡面叫聲冤。
觀音忙把甘露灑。一灑火炕化成蓮。
6、南無大慈悲能喜捨。
觀音如來常行平等願:
不信因果不看經。為人貪財又貪名。
彌陀加持常有念。隨似觀音平等心。
7、南無晝夜巡無損壞。
觀音如來誓滅三塗願:
奈河裡面苦南行。銅蛇鐵狗盡來侵。
觀音菩薩來救苦。永滅三塗地獄門。
8、南無望南岳勤禮拜。
觀音如來枷鎖解脫願:
犯法遭刑在獄中。身連枷鎖苦難行。
志心持念觀自在。自然枷鎖解脫身。
9、南無造法船游苦海。
觀音如來度盡眾生願:
菩薩造下一只船。拴在挲婆海岸邊。
觀音菩薩為船主。不度無緣度有緣。
10、南無前幢幡後寶蓋。
觀音如來接引西方願:
幢幡寶蓋樂逍遙。西方路上有金橋。
觀音菩薩來接引。接引眾生上金橋。
11、南無無量壽佛境界。
觀音如來彌陀受記願:
洛伽佛國在西天。朝朝花蕊結成蓮。
東土有個善男子。送在西方淨土天。
12、南無端嚴身無比賽。
觀音如來果修十二願:
捨身引進去出家。修行證道似恆沙。
五湖四海功成就。頭帶金冠入紅霞。
【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真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總共有260字。是佛在整個660卷大般若經中攝為經要。由此可知!心經是大般若經心要中心要。
說到般若!大家會想到般若之母!諸佛之師文殊師利菩薩!然則。心經佛未以文殊師利為當機!卻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為讚歎!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闚。又楞嚴會上。佛敕文殊師利揀選圓通。文殊師利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為最第一。故文殊選根偈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人。
觀斯是知。般若會上及楞嚴會上。佛皆以觀世音菩薩為當機最為第一。所以者何?如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大士位位第一。其中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未以六根·六塵·六識·七大等順序排列。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排在末二。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排在最後。故歷代高僧大德共讚歎!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為特別法也。
又為何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排在最後?當知!佛門修行總攝有二門。一者覺門。一者行門。楞嚴會上前二十四位圓通大士。各各皆證無生法忍。莊嚴殊勝無比。但此是知其然也!屬覺門也。觀世音菩薩證圓通無生法忍後。三十二應徧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應以何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其身。而為說法。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此是所以然!屬行門也。以是之故。法身大士為何要。斷一品無明。得一品中道。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理在此也。般若會上。佛讚歎!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理也在此矣。當知!觀音經中。佛告阿難:觀音在我前成佛。號正法明如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會讀誦的人很多。但能受持乃至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者。希有!希有!
老師的叮嚀:光會讀誦心經。而未依教奉行。受益淺薄。只是與佛菩薩結個善緣罷了。若能受持!依教奉行。如經文……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此是破凡夫我相(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又如經文……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此是破二乘法相(十二因緣·四聖諦法)。又如經文……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此是破菩薩法相(六度萬行)。果真破凡夫我相。二乘法相。菩薩法相。正如經文……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才是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真義了。否則!與佛學者。知而未行。有甚麼差別?一切佛經或闡揚佛法諸書。要在實踐!有戒·有德·有修·有證。然後!在信解行證後。看破!放下!看破是真覺悟!放下是真功夫!當知!修行人若無戒·無德·無修·無證的話。焉得諸佛菩薩威神加持。安得龍天善神慈悲護持。
我說是語。汝等諦聽。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其他佛經。決定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此是真修行人。此是真三寶弟子。此是真佛菩薩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嗡嘛呢叭咪吽的涵義】
嗡嘛呢叭咪吽是觀世音菩薩六字明咒。嗡表身。嘛呢表蓮華。叭咪表受持。吽表意。嗡嘛呢叭咪吽表身口意受持如蓮華。故知!嗡嘛呢叭咪吽六字明咒。不是口中持咒而已!?若只是口中持咒。不善護三業。便成有口無心。有名無實。欺騙天地。則成口念神咒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以是之故密宗言:三密相應。身密契佛印。口密合真言。意密通實相。名大日如來。
當知!菩薩三輪體用。身輪能現無量身。口輪說法破迷津。意輪鑑機利眾生。嗡嘛呢叭咪吽觀世音菩薩六字明咒。是觀世音菩薩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是觀世音菩薩大慈悲心。尋聲救苦。隨類化身。眾生有感。菩薩有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是一切神咒之根本。是一切神咒之歸宿。是一切天地鬼神速成佛道之總持。故說觀世音菩薩六字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三業受持如蓮華。嗡嘛呢叭咪吽。蓮華化生現如來。嗡嘛呢叭咪吽。三覺圓滿觀自在。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 火燄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淨口業真言】
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賀斛。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唵。度嚕度嚕。地尾娑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縛。韈日囉斛。
【 法華偈】
六萬餘言七軸裝 無邊妙義廣含藏
百玉齒邊流舍利 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 口內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過山嶽 不須妙法兩三行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三藏沙門鳩摩羅什 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面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瑠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 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 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波羅門身得度者。即現波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波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 氣毒烟火然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終)
https://youtu.be/s4ERL88D6w8
https://youtu.be/I3grQ5NTC-o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__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 譯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旛。周匝懸列。
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
又與無量無數大聲聞僧。皆行阿羅漢。十地。摩訶迦葉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梵摩羅天。善吒梵摩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護世四王俱。提頭賴吒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龍王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為上首。
又與無量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藥草神。樹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風神。土神。山神。石神。宮殿等神。皆來集會。
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
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以偈問曰。
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
十方剎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復然。
誰於今日得自在。演放希有大神力。
無邊佛國皆震動。龍神宮殿悉不安。
今此大眾咸有疑。不測因緣是誰力。
為佛菩薩大聲聞。為梵魔天諸釋等。
惟願世尊大慈悲。說此神通所由以。
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佛說是語已。
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
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
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
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從是已後。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復生歡喜。踊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
從是以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恒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誠。
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一者。不令其饑餓?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