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滅淫慾的簡便方法】~ 印光大師

☀️【熄滅淫慾的簡便方法】☀️~ 印光大師
【譯文】:「色慾禍害極其酷烈,從古到今,因此亡國敗家、喪身絕嗣之人,又怎麼數得清!其次,因耽於色慾而摧毀剛健身體、昏聵清明志向,雖具有頂天立地、希聖希賢的資質,卻墮落成碌碌無為、無所建樹之人,也同樣不知有多少!更何況那些違背天理、淫亂人倫、生前成為衣冠禽獸、死後墮入三途惡道的下流之徒,又怎能全都被人知道和看見!噫!色慾之害,真是殘酷熾烈,令人心驚可怕之極!
因此許多古聖先賢慈悲為懷,尊尊教誨,或以正法道理告知,或以世間善言規勸,就是想使世人都明白福善禍淫的道理;同時又用許多實例作為驗證、警戒,希望懂得自愛之人,看到這些事例都能怵目驚心、幡然醒悟,從而遏人欲於橫流、復天良於將滅。從此一切大眾都能享受富壽康寧之福,永遠避開貧病夭折之禍——這就是《不可錄》所以要編輯成書的原因。
張瑞曾居士想要重刻《不可錄》,印刷之後廣泛施與信眾,並請我寫序闡明克制淫慾的要點。應該知道,當美色現前、淫慾之心熾盛時,無論是正法道理或世間善言,還是令世人敬畏的因果報應,都很難斷絕其愛心。如果能於此時作「不淨觀」,那一腔淫心就可以當下冰消。
我老家陝西長安城,有許多子弟喜歡玩蟋蟀。城中有一人家,兄弟三人都處於青少年時期。一天夜晚,月光明亮,他們在墳墓之間捉蟋蟀。忽然看見一個少婦,姿色無雙,美艷絕倫,三人一同追趕捉拿。這時少婦突然變臉,七孔流血,舌頭拖出一尺多長,兄弟三人同時被活生生嚇死。第二天家人找到了他們,救活一個,才知事情具體經過。被救活那一個,其後大病了幾個月才好,這戶人家從此禁止子孫夜晚再捉蟋蟀。這個美麗少婦沒有變臉之時,三人見後愛入骨髓,非要滿足淫心不可,待到少婦變臉之後,卻一下子被她嚇死,愛心立即化為烏有。
然而當他們三人群起追逐時,少婦未必七孔無血、口中無舌。為什麼她將血和舌頭隱藏起來時人們見她就生愛心,而見她流血拖舌後就生恐懼心呢?明白這個道理,那麼見到一切天姿國色,都能當作七孔流血、舌拖尺長的吊死鬼來想!如能做到這樣,怎麼還會被美色所迷惑,以致生前不能享盡天年、死後還要長墮惡道?
所以如來讓貪慾重的人作「不淨觀」,觀之久久,尚且能夠斷惑證真、超凡入聖,豈止是不犯邪淫、息欲養生的區區利益而已?見到美貌異性就產生愛心而想行欲事,不過是被外面一張光華艷麗的薄皮所迷惑罷了。如果揭去這一層皮,不但皮下面的東西不堪愛戀,就是這張薄皮也絕對沒有什麼值得愛戀之處。若再進一步解剖其軀體,則將見到膿血淋漓,骨肉縱橫,臟腑屎尿,狼藉遍地,臭穢腥臊,不堪見聞。這比起前面那一個少婦,其可畏懼、可厭惡的程度更要超過百倍千倍。
縱然是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薄皮裡面的東西又有什麼不一樣? 為何只見其外面的形象,而不去觀察裡面的內容,迷戀其極少部分的薄皮之美,卻不去注意佔大部分的穢惡腥臭?我希望世人都能明白美貌背後的實質,知其穢多而能厭離,知其美少而肯放棄,如此就能一同出離慾海,共登覺悟彼岸。
又當慾火中燒、不能自制之時,可將女陰視為毒蛇之口,想著自己是把陽物放進毒蛇口中!這樣一來就會心神驚懼、毛骨悚然,無盡熱惱當下化為清涼:這也是熄滅淫慾的一種簡便方法。」~印光大師 (譯文)
🔸【四念住】: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 ◎ ◎ ◎ ◎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為何真修行的人容易遇到魔障?

為何真修行的人容易遇到魔障?
再來講魔境。魔境就是魔的境界。你若不修道,這魔還不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你來了。
為什麼呢?因為人在沒有修道的時候就等於是個窮人,這個魔就等於是土匪,土匪不會去搶窮人,因為他知道窮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搶。
你一修道了,這就等於發了財一樣。你有錢了,土匪不論白天晚間都會找機會來搶你的財寶,所以你修道就有魔。
所謂: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現出本來佛。
你修道有一點真正的誠心了,這才有魔來磨你。這個魔也就是來考你的,因為你用功有多少真了,這個魔就要來考試、考試你。你越受這個魔考,就越顯出你的光明來,光亮也就是光明。
你一光亮了,更要磨多一點。磨得好像八月十五中秋月那麼明亮。這時候你就能在虛空裡邊照退群魔了。
這也就是說你若有了真正的智慧,魔來你就認識了,你的智慧光明就照得這個魔無隙可乘,他就跑了。這時候就現出本來的這個佛了。
你修道有所成就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魔障發生。就拿守戒來講,你心裡本來想不犯戒,本來不想殺生,但不知不覺就殺了生、犯了戒了。
你本來不想偷盜,不知不覺也就犯了;本來不想邪淫,不知不覺也就犯了。怎麼不知不覺呢?就是糊塗了,那時候無明就現前了。
無明一現前,就什麼都忘了,受的戒也忘了,持的齋也忘了,就又開齋又破戒了。你本來不想打妄語,這無明發現了就打了妄語;你本來不想飲酒,無明上來也就飲酒了。
這都是無明把你的智慧給遮蓋住了,沒有智慧所以就犯戒了,這是一種境界。你打坐剛剛有點定力,由這個定力就生出一點智慧,就想斷這個淫欲心。
於是你就發心了,說:“男女這種問題是一種不好的事情,我一定要把它改了。”你不想斷淫欲心還沒有事,你這一想斷淫欲心的時候,這個淫魔就找上來了。
怎麼找上來呢?或者在你睡覺的時候,他就化成種種的美女,你歡喜什麼樣子的,他就現出什麼樣子的美女來引誘你。若是女人呢,他就現出種種美貌男子的像來誘惑你,也就是在夢中來考驗你。
這個時候,你一沒有了把握,在夢寐中就犯了戒,就沒有定力了,沒有定力也就沒有智慧了。
或者不是在夢寐中,就是在普通的時候,或者是你以前舊有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又遇到一起了,也是不知不覺把戒就犯了。
犯了戒就沒有定力了,於是乎也就愚痴了、沒有慧力了。這都是因為有一種無明來遮蓋住你的智慧,令你破壞戒律,這是另一種境界。
還有,你一天到晚就打坐、參禪,坐坐也會發出魔障。或者看見種種的境界,或者覺得自己有了神通,或者覺得自己的身體有虛空那麼大。《楞嚴經》里講的五十種陰魔的種種境界都現前了,這都是魔的境界。
以前有一個老修行,在這兒坐禪修道。在將要入定還沒有入定的時候,就看見一種境界。他看見自己頭上有一根很細的繩,吊著一塊幾噸重的大石頭,就這麼懸吊在他的頭頂上,這繩子上還有一隻老鼠在那兒咬繩子。
繩子如果一被咬斷,這塊大石頭一定會掉下來把他砸死。在他看見這種境界的時候,如果他一驚恐,或者一跑,這時候就會走火入魔,魔王就得便了。
可是他心如止水。“你把石頭吊在我頭上要把我砸死,我也不管。我就是死了,也要在這兒打坐。”那麼以後他入定了,結果也沒有這麼一塊石頭來把他砸死。
還有,釋迦牟尼佛將要成道的時候,魔王波旬就慌張了,說:“哎!這個悉達瞿曇就要成佛了,我們應該想辦法讓令他不要成佛。”
魔王正在想妙法想得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的魔女來了,就問他說:“父親,你為什麼這麼憂愁呢?”
魔王說:“現在瞿曇就要成佛了,我不想讓他成佛。因為他若成佛,我們這些魔王眷屬就沒有勢力了,所以我現在正在想法子令他不成佛。”
魔女說:“我去,我去擾亂他的道心,令他生一種淫欲心。”於是乎魔女就要去破壞釋迦牟尼佛的道業。
魔女生得非常的美貌,到了釋迦牟尼佛這兒,就用種種嬌媚的姿態來引誘釋迦牟尼佛,想令釋迦牟尼佛生出淫欲心來。
可是釋迦牟尼佛對這種境界根本就如如不動,他還作了一種觀想,說:“你現在以為你很美貌,其實你將來老的時候就會變成雞皮鶴發,頭髮也白了,臉上也生了皺紋了,很醜陋的。”
釋迦牟尼佛這一觀想,魔女也就看見自己即刻就老了,看東西也看不清楚了,耳朵也聽不清楚了,一副老態龍鍾的,於是乎就生出一種慚悔心,就跑了。
講起魔的境界是很多很多的,不過我們修道的人無論遇到任何境界,都不要為它所搖動。你不為一切境界所搖動,這就是定力。你有定力就能度散亂,不散亂就不會走火入魔,就能破除魔的境界。
“世間道中得解脫”:就在這個世間道里就會得到解脫,世間道就是我們這個世間的道理,就在這個世法上就可以出世,就在這世間就可以出世間。
怎麼在這個世間就出世間呢?就是不要執著。你離開你的執著就會得到解脫了。怎麼叫不執著呢?就是:人在塵心出塵,井里栽花不染塵。
人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可是心超出這個塵世了。好像在井里栽上花似的,沒有塵埃可以到得了。
“猶如蓮華不著水”:也就好像蓮華出污泥而不染一樣。蓮華的根雖然長在污泥裡邊,但是它的華卻長到水的上邊,一點也沒有被污染。
我們人若能不著世間上的這一切法,也就好像蓮華不染塵似的。“亦如日月不住空”:也好像日月雖然在虛空,而不執著虛空,無所執著。(佚名)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 ~淨界法師

☀️【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 ☀️ ~淨界法師
「前面講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講到懺悔方法。首先我們看看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後有什麼後果。
【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大凡我們造了一個殺盜婬妄的罪業,尤其四根本重罪犯到以後,你的生命會有兩個負面的力量障礙你:第一個,是【外在的業力】;
第二個,是【你心靈的一種負面的煩惱】。所以,你一旦造了罪業,是內外都有障礙。
如果你是剛開始造了一次兩次,在三次以內的,馬上懺悔,心理的問題就不大了,因為它沒有形成數數現行,沒有形成無慚無愧、深生好樂的情況,所以它不會破壞你的善根。
但是,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這時你要小心了。它已經不是業力的問題了,它侵損到你內心的善根,已經傷害到骨髓。你的菩提心、往生的善根全部破壞了。所以,罪業最怕你數數現行、深生好樂。我們講過很多次了,最怕你無慚無愧。
🌱懺悔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恢復你的善根】;
第二個,【消除外在的業力】。
你剛開始造罪的時候,這傷害是由外而內,就像我們受傷一樣,這毒瘤它在皮膚時你不治,慢慢傷到你的神經,你再不治,傷到你的骨髓,你就沒有辦法治,就無藥治了,因為你自己不想懺悔。等到你善根破壞時,你自己連懺悔都不想懺悔,關鍵在這兒!你已經把它當功德想了,就是這個人已經起顛倒了,沒有救了。所以,你造罪時,只要善根還在,懺悔都還有救。
☀️我們造了罪以後,有兩個後果:
【第一個】,習果。這是內心的等流習氣,「染心相續,輾轉增盛」。我們已經在創造一種殺盜婬妄的煩惱,在那個地方滾雪球。一次兩次,它不見得會破壞你的善根,等到時間長的時候,就破壞善根,應該說是遮障你的善根,這第一個,心理的問題,心理的障礙。
【第二個】,業力的障礙,報果。你未來有三塗果報跟世間的因果,世間的一個別報。
☀️如法懺悔,它斷除兩個:
【第一個】 ,心理上斷除惡念的相續,恢復我們清淨的戒體,恢復我們的善根;
【第二個】 ,懺悔三惡道的果報。
諸位要知道,懺悔只能夠懺悔總報,不能懺悔個人的別報,因果不失。尤其是殺戒,因為殺戒不是單方面,你殺了他,你懺悔,你的業力消失了,不到三惡道了;你懺悔,你內心那種瞋心的煩惱破壞了,你的善根、慈悲的善根又恢復了。但關鍵是,你在佛堂懺悔,對方——被你殺的人,他不放過你,以後也會有麻煩。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神通難敵業力。諸位都知道,佛陀弟子裡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的死亡值得我們深思。他是怎麼死的?諸位!我們說明一下。
目犍連尊者,有一次他到一個森林去,走累了,在樹下打坐。遠方來了四五個外道,叫執杖外道,他們拿了棍棒。這個執杖外道過去生跟目犍連尊者有殺業的牽扯,所以執杖外道看到目犍連尊者在樹下打坐,就特別生氣,過去不分皂白就一陣的亂棒把目犍連尊者打死了,而且是打成肉醬,都血肉模糊了。
在經典上說,佛陀叫阿難尊者拿一塊布,把目犍連尊者的肉一塊一塊包回去。包回去以後,佛陀當然知道因緣。這時最為生氣的是阿闍世王,因為阿闍世王是拜目犍連尊者作師父的。竟然殺了我師父!所以他一氣之下,把執杖外道抓起來,丟到火堆裡燒死了。
第二件事情,阿闍世王把國家裡所有的醫生都找來,他說:「這是我師父,你們看著辦。你要麼把他醫好,要不然我通通把你們殺死!」這些醫生就慌了!說:「打成肉醬,怎麼治呢?」這些醫生中一個有智慧的就說:「現在只有求目犍連尊者。」
大家就跪在目犍連尊者的肉堆旁邊說:「尊者!你老人家神通第一,你也應該救救我們。現在國王要殺我們,你這個身體沒辦法救了。」目犍連尊者不可思議,他一下子把那個肉就重新組合起來,變成目犍連尊者的相。
這種神通力非常困難,一般阿羅漢做不到,把肉這樣重新組合,這是法身菩薩才做得到的神通力,目犍連尊者居然做到了,他把肉以神通力重新組合起來。
組合以後他做了兩件事:第一個,向佛陀告別;第二個,去找他弟子阿闍世王。他跟阿闍世王說了一個偈頌:我今何用此色身,荷負眾苦不休息。我已滅除三毒苦,安樂當趣涅槃城。
他說:國王!你不用為我擔心,我的死亡跟你們凡夫不同,我現在是歡喜地離開娑婆世界,因為我現在已經不需要這個色身了,我身已盡。這個色身給我的是痛苦,我整天要去吃飯,要去照顧它,對我是一個累贅。
對於一個成就阿羅漢的人,色身是個累贅——「荷負眾苦不休息」。「我已滅除三毒苦」——我已經沒有招感三界果報的力量了,「安樂當趣涅槃城」——我要進入涅槃的安樂。講完以後,以三昧真火把身體燒掉了。這個地方是說明什麼事呢?就是說,個人的業力沒辦法透過懺悔改變,因為它放不放過你,跟你修行的高下是兩碼事。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放蒙山。懺公師父講,超度冤親債主,放蒙山。所以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特點。
【放蒙山】,就像懺公師父說的,你每天把他召請過來,請他吃飯,請他喝飲料,時間久了,慢慢化解彼此的怨恨。所以超度冤親債主,就不是靠懺悔了,就是放蒙山,特別是墮胎的,要小心!因為你懺悔只是你清淨,但對方要不要放過你,這個是雙方面的問題了。」~淨界法師
🪷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 ◎ ◎ ◎ ◎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月光如來,南無寶月如來
嗡嘛呢吧美吽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濟公活佛: 徒兒們只有渡人﹐而不渡自己﹐是很容易,被人給渡走。

濟公活佛:
徒兒們只有渡人﹐而不渡自己﹐是很容易,被人給渡走。
修道不是,只天天聽道理﹐是在聽聞道理的當下﹐
要將道印在自己心上﹐
日常生活當中,要實踐出來。
渡化眾生﹐不是叫你天天往外跑﹐是在渡化眾生當下﹐也要渡化自己啊!
你們都是上天的人才,你們要成材﹐就得以身示道。
因為天不言﹐地不語﹐修道人的言語行為,
要能得到別人的認同﹐人家就會說,這個道很好。
你不用多說什麼﹐自然就會跟你來修,
如果你做不好的話呢?
是既修行﹐又謗佛。
謗什麼佛?
就是謗自性佛。
就犯了不敬仙佛﹐往後修道路,
很容易走入旁門左道,或半途而廢﹐豈可不謹慎啊!
因為道是超乎言語﹐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如何培德,能夠以德服人,
以德化人。
恩師慈悲:
◎你們可以說已經,超脫了俗世的命運,
你們已不在凡俗,的命運當中,未來不可預料,
你們是自己的工程師,可以創造出:
自己的一片天地,不需要別人替你安排,替你費心,
你把一切交給老天,
就讓老天替你安排,費心,
如果你相信老天,你就勇往直前去做;
不相信老天,你就只有在這個環境,這個境域裏一直沈溺,
一直陷入,一直輪轉,永遠也沒辦法超脫了。
◎今天說超俗,是超於一般世俗。
在修辦當中,你已經以衆生,爲自己的事了,
你如何面對衆生,解別人的疑惑呢?
你說要靠智慧,智慧哪裏來?
智慧從經驗來。
今天你所學習的一切,都能成爲你的智慧。
你能夠幫助別人,那是你最大的幸福;
你不能幫助別人,反而要別人來幫助你,那是你最大的悲哀。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心事,老師我也不能完全,
針對你們的心而講。
因爲你們該受該磨的,還是要你們自己去了,
如果你覺得今天所聽的,不是你心中所要的,
那就好好面對你自己,
面對你的自性老母吧!
祂可以告訴你,你的問題在哪裏?
你的㿂結在哪裏?
你的困頓在哪裏?你的不進步在哪裏?
不用別人來說,也不用老師,仙佛借竅來說,
一切你都可以得到解答。
何仙姑慈悲:
道裡有深有淺,要從淺入深
進德修業你做得好嗎?
修道人要不斷提升心境、不斷進步、不斷改變自己的毛病脾氣,
越修道心境要越提升,這樣才算是真正的修道。
知道道好,但是不明理,很容易抱怨,很容易與人相爭,
若不明理,容易產生無明。
修道是自己的事,要時常去體悟,道傳給你,要自己修行。
修道要精進,白陽應運有佛緣,聽聞佛法就能修道、辦道、廣宣大道,根基非淺,所以應該好好把握因緣;
機緣不把握,很容易就錯失了,有生之年能夠逢遇大道,就不白走一生。
該是你做的事情,希望你盡本分把它做好,才不會辜負天心,也不會對不起你自己。
現實的社會當中,每個人私人的事要忙,在聖凡並進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立的愿要去了,這叫負責任,合乎天命才能合乎本命。
修道人根要紮穩,在道場能夠行功了愿的機會很多,做善事的機會很多,廣結善緣的機會也很多,
應該好好把握,廣結善緣,給自己造很多機會。
人生當中造什麼因,結什麼果,這叫因果循環,有因就有果,希望你們能結善因,才能得善果。
得人身不容易,所以要好好愛護自己,有人自可以做很多事情,《還健康的時候把握時間,好好建功立德,業力現前就在當下。》
立愿要了愿,常常接受真理的洗滌,佛光普照,心境才能越光明;
如果常常追逐名利、貪求物質,心性就容易污染,
常接近道場聽道理,就越明白。
當你聽道理的時候,要放下一切旁鶩,用心聆聽、
用心體悟,《道裡有深有淺,要從淺入深。》
學道之人要濟世救人,不是求名求利,濟世救人的悲願每人都有,
只是每人的慈悲心被物慾所蒙蔽。
當你得聞大道,應該要學習放下,當你放下,心無旁鶩的時候,會覺得身心輕鬆自在。
人生有得就有失,命中註定該有就有,該無就無,不必去強求。
修道人擁有多少要很自在,順命明理的人不執著,不管順不順,他的心都是平靜的。
每個人都要學習拿得起,放得下,這樣才能安,如果拿得起,放不下痛苦就多。
修道有一份真誠,對上天真誠,對人也一樣真誠。
人是未成佛的眾生,人是迷昧的佛,所以對佛尊敬,對人也要尊敬;
恭敬別人,別人也一樣恭敬你,你對人好,人也對你好,這是相對的,所以在道場中要一視同仁。
明理是很重要的,若不明理會做出很多錯事,所以要常常接受真理灌溉,
慢慢革除物慾,心自然清淨。
修道要嚴己寬人,當你教別人的時候,要以身作則。
白陽期應運儒家思想,所以每一個人要行出儒風,言行要一致,才能夠誠於中、形於外。
修身養性,要照本分去行,能夠樂天知命,心中才能夠豁達;
遵循這個道理,落實在生活,才能行出儒家風範。
一個人有禮,別人才會尊重你;若無理,別人就不會喜歡你。
有禮才能做事圓滿,若無禮,有很多抱怨,就不圓滿。
道場中每個人各有長才,要把它發揮出來,讓道場更發展,
上天給每個人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希望你看重自己,好好發揮。
在佛堂什麼事都去學、都去做,佛堂中大大小小的事很多,要分工合作,希望每一個人都有事做,
有行功了愿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修道初發心要時常抱守不變,才能成道有餘,修道要有始有終,
如果有頭無尾,半途而廢,是不是很可惜?
既然決定做的事就要把它完成,對自己的任務要盡心盡力。
修道的旅程要自己完成,前賢的教導,真理的引導是一種鼓勵,
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回家的路要自己走才能到,不走怎麼會到呢?
希望你自己選擇的路,要有始有終把它做好,才能達到圓滿。
每個人都有一份誠心,希望這份誠心能永久。
救渡眾生要互相幫忙,讓有緣的人都能上法船,人人都盡一份心力,
如果這方很多人修道、辦道,這方的風氣就會改變。
希望你為這方的人好好努力,
來渡化眾生,了自己的愿。
學道的人要虛心接受,不管是誰用真理來教化我們,都要歡喜來接受,
心裡面沒有不平衡,才能真正提升心境。
不管是誰,只要有人肯教導,就是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要虛心學習。
人最怕懶惰,很多人剛修道很誠心、很積極,久了就退不了;
一日修來一日功,過一天、過一年,心境都要提升,更明理、更超越,火候、德性越修越好,這樣才作進步。
學道的人不與人爭,不傷和氣,有時爭不到,心裡會難過。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莫強求,要做一個明理的人,越修要越活潑玲瓏。
帶著肉體修道,有時會不順利,唯有感恩與懺悔才能過關。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生過程,過程是在歷煉我們更長智慧,更成為道場的棟樑;
當上天沒有放棄你,你也不要放棄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好好修、好好辦,都是上天的好人才。
突破塵緣、突破障礙,就有提升,修道、辦道不離開真理、經典,希望把聖賢留下的經書好好讀一讀,好好體悟道的宗旨,道所要傳的是什麼?
不要只會讀經而已。
所以學習的東西,都是你的寶藏,別人是搶不走的,
這輩子的努力與學習,都存在你的八識裡,如果再來得人身,
你所讀過的經書都有印像,開始讀的時候不懂,
但是久了就明白它的經義。
學道要靠自己努力,前賢、諸佛菩薩給你的教導是很有限的,
自己得到了才能夠長久,體悟才能傳給別人,所學要精專才能教導別人。
佛堂的大小事情都要把它學好,不可馬虎,要戒慎恐懼,
看重事情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得很圓滿,如果看輕了就會馬虎,
效果就不好,既然要修辦,就要用心學習。
心的雜念太多了,時善時惡,有時起私心,有時起慈悲心,對於自己的心都沒有辦法好好掌握,所以要從心下功夫。
道場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奉獻犧牲,要好好珍惜。
佛堂就像家一樣,都要喜歡回來,回到佛堂像回天堂一樣,如果相處的和氣,那原人就會越來越多。
事情分工合作,心也要能夠合,都是上天老母的兒女,要像兄弟姊妹一樣,不可有貪心、計較心,要互相體諒。
一件事情也許每個人的觀點、看法不一樣,但要合其道,自我偏見、執著去掉,才能夠圓滿。
生命是有限的,什麼時候一口氣不來都不知道,所以要把握當下能夠行功了愿的機會,
就要把握,不要等一口氣不來了才後悔。
修道不分年齡,老少咸宜都可修,老者更應該把握光陰,
更當老當益壯,少者要展現他的活力,老少都能夠合,
這樣才能夠把事務處理得很好。
道場教導要能夠合作,行善助人,希望把這份精神行出來,時刻把握住慈悲心,
不起他心,修道才能長久。
修道要有感恩的心,不可起埋怨,上天讓我們了罪、了業,
前賢的教導要記在心中,認理而修,借假而修真。
多開口不是說是非,而是說真理,教化眾生,讓原人不斷上岸。
真理教化不存一點私心,眾生交到你的手上要教好,要以身作則才能感化他人,所以修道內外功要並行。
處串要以柔克剛,剛則易斷,牙齒和舌頭哪一個長久呢?
哪一個較柔呢?
去體會這個道理。
(協善堂)(高雄市鳳山區→五甲)
(協善心德佛堂)
觀音菩薩登台
詩:
(觀)依佛殿照塵孩
(音)降桃盤醒人懷
(菩)慈世宇多苦業
(薩)理普施眾生哉
詩:
心浮氣難清
動念顯人情
何愁自性業
尋因感召生
詩:
慈懷世事有因緣
善惡之間多相牽
鸞盤字字藏暗示
莫要分明變為難
言:
世人常言神佛多慈悲,是故慈悲非是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乃是神佛在因緣果業中諄諄教化,
望醒迷埋,
在善惡動念當中見諸孩能止惡向善,
能以同理心關愛世塵,
能在期期教化中醒於善道。
諸生,人世間不過是夢,
若在夢中爭於一切,醒來猶是空,吾佛所指非是在睡夢中醒來,
吾佛所指乃在人生圓滿所面對之死亡,
乃非真正死亡,而是回原,
此時
汝有多少資糧,即有多少福德,免受多少業牢,
縱使生前積有多少錢財,
不將錢財化為功德亦帶不走一切,
實愚於此身也。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教邪淫的六種果報,一定要知道,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佛教邪淫的六種果報,一定要知道,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提到「邪淫」,可能一些人比較疑惑。何謂「邪淫」?難道佛教是禁慾主義,禁人婚配?這裡大家要明白,「邪淫」指的是除正常夫妻關係外,男女之間不正當的念頭和行為,並非禁止婚姻。「邪淫」,即邪惡的、不清淨的、不道德的。佛門裡說「萬惡淫為首」,邪淫是所有惡業中果報最惡劣、最嚴重的一個。
《楞嚴經》里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一個人如果戒不掉邪淫,就出離不了六道輪回,哪怕再有修行的人,一旦動了邪淫的念頭,將墮入地獄惡道。
《楞嚴經》全文有53處都提到「淫」字,可見其對修行人的迫害性。其實,邪淫就是人內心的一種貪欲,慾望過度,必生禍患,所以佛門裡說「淫欲是生死輪回之根本」。經曰: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
邪淫重的人,往往面相猥瑣、醜陋,人人疏遠,業障深、沒有智慧,顛倒妄想、墮落懈怠,財富減少、家庭破裂,心生驚恐憂怖,等等。內心能量不好,感召來到也多是衰運,「色字頭上一把刀」,不戒色、信心不堅定的人,深感其苦。「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以下這「邪淫」的六種果報,你一定要知道!
一、事業衰退,諸事不順
佛說「一切唯心造」,心能轉境,人生的諸多福禍其實都是自己內心力量的感召吸引,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心不好、不清淨的人,好運也會繞道走。很多人總是往外去尋找改變人生命運的「風水」之術,殊不知最厲害的「風水」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心術不正之人,再燒香拜佛也離佛越來越遠。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心不乾淨、心不順,則一切皆是障礙;德行有虧,則諸事不利。
二、精神狂躁、自卑、痛苦
邪淫對人最大的折磨莫過於內心的痛苦,會使人精神不安、多驚恐不安和失眠多夢等現象,會使人頹廢、不自信,消沈頹廢,這些徵兆就是業障的顯現。「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精神世界的不安,才是人生最大的苦。
三、家庭不和,夫妻反目
邪淫致使夫妻關係不和睦,夫妻矛盾產生,甚至殃及子孫,極度破壞家庭的「風水」。即使是正常的夫妻關係,如果一方行為不當,做出缺德之事,也是致命的損害。
四、身體衰敗、易多病短命
邪淫會很大程度上損耗人的身體,易出現多病短命等災禍。邪淫無度之人,福報消耗得也會非常快,身體能量不足,自然也會出現許多毛病。這是邪淫帶給人身體上的直接現世報。
五、常被人懷疑、輕賤、小人違緣增多
邪淫重的人,心不清淨、不真誠,往往言語猥瑣、綺語,令人厭棄,身邊的貴人會越來越少,小人違緣增多,得不到他人信任,也會有他人更多的看不起和輕視。邪淫是自輕自賤,怨不得旁人。
六、善法損減,沒有智慧
邪淫非常損害人的靈性,使人心志變壞,障深慧淺,離善知識越來越遠。人生沒有智慧,會活得很苦。一個人最大的福氣是遇到善知識而得到度化和解脫,如果善根缺少,福德資糧越來越少,自然也就越過越苦。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邪淫」是致人顛倒妄想、愚昧無知的一大禍根,若不清淨自性、斷除惡根,就難以脫離六道苦海。《雜寶藏經》里也說道:淫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執熾炬,愚者不放,必見燒害。 從中我們可以得知邪淫之禍患無窮,如此損傷法身慧命。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希望大家斷除惡習惡念、善用其心,人生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業障重不重,看身體就知道!五種方法快速消業障࿐

࿐業障重不重,看身體就知道!五種方法快速消業障࿐
淫欲重者,傷腎精
貪欲重者,耗肉身
嗔心重者,敗心血
殺業重者,身短命
每個人生來都是帶著業力的,若不消除,會積累成業 障,障礙我們的生活。
業障在身體上的反應
1、冤 親債 主討債,邪 靈干擾,各種附 體,而後會在人體形成各種疾病,如糖尿病,感冒,癌症,精神病,巫婆神漢等各種疑難雜症,其實所有的病就是一種病,很多都是冤 親債 主索債造成的。
2、冤 親債 主開始索報前,常常是先奪其生氣。受報者的生氣逐步被奪,就會出現各種精神疲憊,精力不支,容易疲勞,神精衰弱,失眠多夢等各種亞健康的體質狀態。
3、出現各種無名病痛,以及醫院檢查也難以確診的各種有症狀無病名的奇怪疾病,這種現象有時甚至會困擾受報者的身心多年而不退。
4、業 障重則常多昏沈,無生氣,心神散亂,容易有妄念,胡思亂想,不易集中精神。
5、業 障極重之人,常全身是病,幾乎從頭到腳都有問題,若如此,便是過去世的業太重所致。
那當身體出現這些情況時,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如何消除業 障?
一、戒殺放生
諸罪孽中,殺孽最重。戒殺放生消殺業,曾有過墮胎,傷害動物等,可以用放生、吃素、戒殺的方法,消除殺業重罪,償還命債。
二、戒邪見
邪見會摧毀所有善法種子的力量,凡貪色淫亂者,必遭禍殃,而且這種禍殃來得非常迅速。邪淫之果報極慘烈,現世即感運氣差、耗錢財、家庭不和、婚姻不順、工作不順、精神恍惚、乃至惡疾、死亡等等苦惡之命運,所以一定要盡早戒除邪淫。
三、行善佈施
廣行善能積累莫大福報,是消除業 障的好方法。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此功德不僅能化解體內的冤 親債 主,更有利於家人,福慧隨身。
四、供養三寶
最簡單方便而又快速的方法就是供養三寶。虔誠供養三寶,去除貪嗔痴,增長智慧,度化冤 親債 主,得無上福報。
五、常行懺悔
懺悔即是對我們身心業 障進行一次次徹底的清洗,當我們的懺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滌我們愈微細的污垢,愈能清除我們重大的罪業。至誠懺悔自身過去所造罪業,發願斷惡行善,必能消除罪障。
— 佛光寺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一條戒有很多個護法神護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佛源老和尚

🪷「一條戒有很多個護法神護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佛源老和尚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 ~佛源老和尚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的。過去祖師講“一念萬年”,一個念頭放在那個地方就不動,坐在那裡也不動。丹田祖師坐穿了幾個蒲墊,這個容易嗎?有的人當了幾天和尚就不當了,讀了幾天書就自以為是,那還差得遠呢!現在的人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壽命長啊!虛雲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歲,五十多歲悟道。悟道以後就沒有休息過,更加勇猛精進。這裡講經,那裡說法,這裡修廟,那裡開戒,大慈大悲弘法利生,給自己培福報消業障。
古人講“發心是道場”,你發什麼心呢?要發好心,不要發壞心,不要發懶心,不要發嗔心。“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嗔心同打雷一樣。不過有打雷的精神也好,雷一打,天上的雲就散掉了。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的嗔心一起,無明火就來了,什麼​​都是障礙。
從前有個師父,不知道他怎麼搞的,出家讀了佛學院。讀了書又回到俗家,又打又鬧又罵,一桌子東西全給他發的那個無明火弄翻掉。就這麼蠢!之後又去買,買了又翻掉,就這樣搞,真可憐!
昨天我講敲鉗棰,鉗棰是人天眼目,是有護法的。我們過堂吃飯,筷子要輕輕的,碗要輕輕的。搞得叮叮噹當、叮叮噹當,護法神都不答應你,也不護你的法,等你吃了東西,不消化,肚子痛,或者是有毒的。那達摩祖師飯裡下的是毒,他能夠消,他有那本事,有那個護法神保護他。如果給你下毒藥,你能化得了?你的碗筷叮叮噹當作響,護法神不理你的。一條戒有很多個護法神護你,你要好好地持戒,把戒持好。
在終南山的那個道宣律師,我去看過那個地方,道宣律師的道場很小。他那天晚上踩空跌下去了,有個護法神把他扶起來,好高好大。他問:“你是哪位?”“我姓韋。”那是韋陀天將,韋陀菩薩,所以他有護法神。而溈山呢?溈山祖師是天人送供啊!一到中午十二點鐘以前,天人就來給他送供養,溈山山上現在還有天人送供的台子在那裡。
這些祖師都是有天龍護法的。你看那些降龍伏虎的,要有慈悲心,戒律持得好,有道德,他就能降龍伏虎。你沒有道德,能降龍伏虎嗎?你斷淫欲心就可以降龍。
當年六祖在南華寺,那個地方背後是龍潭,有龍在那裡興風作浪。六祖菩薩就跟那個龍講:“你只能變大的,不能變小的?”它真的就變小了,你看那個龍有沒有本事,有沒有神力呢?六祖菩薩講:“你敢不敢到我缽子裡面來?”那個龍就游到他的缽子裡面去了,一下子就被裝進去,不能動了!你看六祖菩薩他有這本事,能降龍!」~佛源老和尚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 ◎ ◎ ◎ ◎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月光如來,南無寶月如來
嗡嘛呢吧美吽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持诵楞严咒的六大作用

持诵楞严咒的六大作用
诚心诵《楞严咒 》能消除一切苦难 ,兼除障、求愿、消业、超度、放生、往生六大作用 。
楞严神咒,咒中之王。能驱魔考,能消业障。能除病苦,能解灾难。
可以强身,可以延年。白发返黑,齿落更生。瘦人能胖,胖人减肥。
可以美容,面色红润。皮肤光华,行动灵活。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常念神咒,返老还童,得法身佛,成真佛子。成佛九部,都在其中。
阳光三现,马阴藏相,女转男身,六种震动,天花乱坠,虚空粉碎,
一气呵成。念楞严咒,是平等法,诸佛菩萨,亦复如是。
日夜不断,念而不念,不念是念,一切众生,皆得利益。
楞严功德,不可言说。无法形容,不可思议。念咒念心,不离自心。
以心印心,涅槃妙心。入定法门,楞严大定。定能生慧,成就漏尽,
五眼六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生不灭,直超轮回。十方法界,
诸佛净土,亦是楞严,亦是自性。
念诵神咒,不须剃度。若能见性,白衣亦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
亦是外道。楞严神咒,能戒淫欲,能断无明。正法代表,速证菩提。
能净六根,能降六贼。不顺无明,六度具全。金刚佛性,犹如日轮,
体明圆满,广大无边。一颗圆光,无价珍宝,牟尼宝珠,心想事成。
念诵神咒,即是正修,又是助行。念诵是修,念诵是行,修行一体,
念念不断,一门深入,不二法门。是佛净土,亦是坐禅,即是显宗,
也是密宗。是法中法,是诀中诀。亦是万法,是一切法。不一不异,
不内不外。是止观法,反闻自性。是入手法,是成就法,有法无法。
四禅八定,诸佛经历。
今人愚钝,喜欢善巧,贪图方便,不愿念咒。楞严神咒,难念难诵,
不易熟练。有缘之人,都应知道,此法简单,直捷了当,不受后有,
直超轮回。念楞严咒,即是念经。是金刚经,是法华经,是华严经,
是方等经,是涅槃经,是楞严经,是一切经。念楞严咒,日夜不断,
是佛菩萨。八地菩萨,十地菩萨,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
十方诸佛,一佛十佛,千佛万佛。自身是佛,报身应身,法身化身。
十方法界,充满楞严,本师释迦,就在眼前。楞严功德,无尽无量,
思量不得,密中之密,圣中之圣。不在数中,亦在数中。
凡持戒坚固者,能如此念诵楞严咒,每日十九遍,熟练后每日背诵一百零八遍。皆是佛的化身,真佛出世。可快速进入楞严大定,经过九次第定,成就五眼六通,具足佛菩萨的神通。不论恶人好人,老年少年,皆可成就,直超轮回。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到香花供佛,能得十種功德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到香花供佛,能得十種功德:
一、處世如花。
二、身無臭穢。
三、福香戒香,遍諸方所。
四、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超勝世間,為眾歸仰。
六、身常香潔。
七、愛樂正法,受持讀誦。
八、具大福報。
九、命終生天。
十、速證涅槃。
佛前供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
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莊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麼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
用手捧著到寺廟裡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
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裡衡量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一個心情,我身上有這麼一個反應,以這麼一朵花供養佛,功德有好大呢?我將來要得好大的果報?」
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沒有道德也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法答覆你,你找一個讀經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了之後,有好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一位讀經的法師,這位讀經的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好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
這時佛涅槃之後還沒有很久,證了阿羅漢果的道人還很多。於是供花的人就去問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了。他問大德:「你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這位羅漢就入定觀察了。觀察完了,他說:「我看到你供養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捨了之後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
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因為羅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覆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
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再來跟你說。」
這是說他以這樣心情供養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佈施的功德還得隨你的心,物質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係的,在聖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
這段故事是說,大家在供養佈施的時候,不但給他物質上的供養,還要法供養,願他不貪著世間的福德智慧,願他將來一定能成佛,那你這個功德就沒有辦法說了,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邪淫亂靜損德障菩提】~大願法師

🪷【邪淫亂靜損德障菩提】🪷~大願法師
「現在我們來說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法律認定的,都稱為邪淫。佛陀制戒是允許在家弟子,正式夫妻間正常生活,但是禁止非夫妻關係的生活,以免社會造成不安以及教團的複雜,這是佛陀當時制定的,如果大家按照這規律的話,那麼社會就不會有桃色糾紛的問題一大堆了,事實上,人間的和樂與夫妻男女正常的生活,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如果維繫正常夫妻生活,沒有亂淫,就不會帶來感情問題,嚴重的會演變成家破人亡,造成社會悲劇,為了感情自殺,為了感情的問題而殺人報復等等的事情太多了,若是大家能深入瞭解佛陀所說的五戒,是非會減少很多,人人能在安樂中生活,自古以來有很多悲劇都是出自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演變而來。越看這個社會越有問題,有關男女不正當關係的問題越來越多,如果人人都能安份守己,在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中不亂邪淫,那麼家庭、社會的和樂就不遠了,如果無法做到這樣,那麼社會永遠都在亂,家中的糾紛一大堆。
一個能持守五戒的人,先生、太太都不用太掛慮,今天太太穿較漂亮出去,做丈夫的也不用煩惱說:「嗯!今天我太太穿得這麼漂亮,是不是外面有問題,是不是外面有約男朋友?」疑東,疑西,甚至跟蹤等等或是稍微一些懷疑的事,就發生家庭糾紛,若是大家能持守這不邪淫戒,太太要出去先生不用煩惱,先生要出去太太不用顧慮,不要說今天太太看先生穿了一件西裝,打個比較花紅的領帶,皮鞋擦得亮一些,晚一點回來就問:「你今天幾點下班,為何到現在才回來,這段時間去哪里?」像刑事辦案一樣,引起家庭糾紛家中便不會和樂,大家若持守這不邪淫戒,先生晚下班因塞車等等影響,回來跟太太報告一下,事情就好了,不會導致大家無法互相信任。
若大家持守不邪淫戒,那麼家庭、社會都和樂,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然的話這社會感情糾紛會越多,感情越開放、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可從報紙,新聞等等,聽到或看到發生情殺、奸殺、強姦、誘姦、和奸的家庭問題,可以說非常多,不但破壞社會和樂、破壞家庭,還害了下一代子女,這實在恐怖!還害了下一代,影響下一代的青少年。佛陀為了這個世間社會及家庭的和樂,所以制定在家男女信徒不可邪淫,以免造成身心的不安產生痛苦,為什麼邪淫會造成身心不安呢?丈夫在外面養個細姨(小老婆),養個細姨後,提心吊膽,而太太在外面養個男人,跟他發生男女感情糾紛,犯了邪淫戒,怕對方到處宣揚,事情泄漏出去,內心不安,一些小事情就提心吊膽,那麼你怎麼有精神修行呢?哪有精神做事業呢?哪有精神教育子女呢?所以,這種的邪淫問題,引起很多痛苦和不安,雖然往往是一時沖動,但是下場是很痛苦的。所以,我時常開示我們常住住眾包括在家居士,凡做一件事情要因和果同看,你種下這個因以後遇緣會成就什麼果,要不然,你只是說持戒,持戒,嘴巴有持戒,但內心不知因果觀念,你若了解在做的因當中,以後會成就果那麼你就會慎重考慮了。
🌿 【邪淫戒具足四個條件成重戒罪不可悔】:
🔹第一【非夫妻】,也就是沒有授證為正式夫妻的一對男女。
🔹第二【有淫心】,見色起淫念的心。
🔹第三是【同性戀】,這一條問題很重要,現在社會很多同性戀,同性戀也是犯邪淫呀!這也是犯邪淫戒,你看,佛陀當時就發覺社會以後會有同性戀的產生,所以制定一條戒。
🔹第四是【造成事實】,造成行淫的事實,這都是犯了重罪,即成重罪不可悔,若是受五戒的信士,持五戒的信士,除了正式的妻室之外,與其他女人行淫,或是在家持戒的優婆夷,跟先生之外的男人行淫,都屬於犯戒,重罪不可悔。如果在我們行為當中,犯了以上的四個條件,這樣都是重罪不可悔過;若是男女雙方發生了感情糾紛,但是沒有犯邪淫,這是中罪可悔;起了欲心而未男女行淫,犯下罪可悔。在家居士,除了自己正式結婚的丈夫或太太之外,不得和任何男女發生肉體關係,否則就犯戒,所以,佛教說戒,是否犯戒主要在於你的心念,如果你沒有邪淫之心,就不會主動犯邪淫戒了,都由我們的心念開始起個欲望,這種欲望的心態,你才犯了邪淫戒。假使萬一被強暴或是被姦污強姦,是被人用暴力手段而你自己本身無法做主或反抗者,且你沒有受樂。這樣雖然你被強暴,但你沒有破戒,因這不是自己要的,是不得已的。佛陀時代,聽說印度有一些比丘、比丘尼已經修到很好的境界了,有的人已經達到阿羅漢果(阿羅漢果就是斷除一切憂悲苦惱了,所以當然他沒有貪瞋癡了,他可以說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的意思),或是因為他在病中或是有其他特殊的原因,不能反抗而被淫女以及被暴徒強暴,印度有這個現象呀!但因為阿羅漢他已經離欲,斷無受樂之境了,他沒有感覺到什麼,沒有受樂之境了,所以這種是沒有犯戒,像現在很多人被人強暴或是被人拿刀押著強暴,這都沒有犯戒,在我們這裏可能有男眾去強暴女眾,但女眾強暴男眾倒是少見。如果是被強暴,非自己樂意的都沒有犯戒,以上所說的是開緣。
邪淫範圍除不准與非夫妻間發生男女關係之外,即使是自己的夫妻也有所限制,不是說夫妻就沒有限制,比如:佛菩薩紀念日、每月六齋日、父母生日、兄弟姊妹眷屬死亡的日子,最好不要行淫,這種行淫都是犯邪淫。邪淫的罪過也有分為三品,與母女、姊妹、父子、兄弟六親行淫者,犯上品大罪;與夫妻之外,非夫妻間男女邪淫者是為中品罪;與自己太太非時非日行淫者犯下品罪,所以,以此三品輕重來分別下墮三途,地獄、餓鬼、畜牲。在一切邪淫戒中,以破淨戒人的梵行者罪最重。所謂淨戒者,也就是已經受了比丘、比丘尼戒,或是受了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戒者,已受過這種戒的人,乃至受八關齋戒同日受戒的信女信男。破淨行戒亦稱為污染了梵行,污染了別人的梵行,但須是第一次,若是過去這個人已經犯過這個戒了,假使他已受過了沙彌、沙彌尼戒,卻這樣被人破戒了,這就不是第一次,然後你再次跟他犯淫,這就不是破淨戒,但為邪淫罪,雖然不是破淨戒,但事實上屬於邪淫罪,若沒有受五戒而破他人的淨戒者,雖未受佛戒,而沒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所以,不要說我是沒有受戒的人,我又不是佛教徒,我去做壞事情沒有關係,嗯!這並不是這樣子,所以有個受戒罪和性罪,有說過了,戒罪可懺,性罪不可懺,如果你有受戒,你犯錯只能懺戒罪,但是你犯錯的事實,你就不能因悔過而消滅,只能懺悔以後不要再去做而已,因你做這件事已經成了事實,不能收回來了。所以,若真正犯戒者,是會被拋棄在佛法大海外邊,也等於你有這種行為,不檢點不改過,你就無法來學佛,永離佛法,所以稱為破淨戒者為邊罪,被棄佛法旁邊的邊罪,邪淫戒除了以上所說之外還有很多,無法解釋得很詳細,比如說:不得說粗魯的話,包括不得說一些淫欲雜語,讓人聽了心理會起欲念等等,一些引起人去動邪淫的心念和動機等等的細節,都屬於邪淫戒裏,這也都和邪淫戒有牽連,所以希望各位時時刻刻要自攝心,邪淫戒說到這裏,大家若能專心一意守護,不犯邪淫,社會就和平安樂,每天就不會為了社會桃色糾紛的事情很多而來煩惱,如果每天擔憂桃色糾紛你要怎麼去修行呢?簡單說,家庭都不會和樂了,時時刻刻都提心吊膽,你怎麼會有安定的身心來精進,悟佛陀甚深的緣起法呢?這是不可能的。」~大願法師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文章來源:恭錄自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By 大願法師講述
◎ ◎ ◎ ◎ ◎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圖:轉載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