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這四句太寶貴了,真的是妙不可言。
“無垢清淨光”:垢,就是塵垢,也就是一些個不清淨的東西,非常的污濁。
你沒有這一些個不清淨的、不潔淨的塵垢了,自然就有一種清淨的光明。
這清淨的光明,就是對著塵垢說的,若有塵垢,就沒有清淨光明。
沒有塵垢了,就是有清淨的光明。
沒有塵垢,就是妄想沒有了。
你若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層塵垢。
打兩個妄想,就有兩層塵垢。
打三個妄想,就有三層的塵垢。
妄想打得越多,塵垢也就積得越多。
“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沒有塵垢,見性也就是見著清淨的光明。
你沒有塵垢,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
若有塵垢,就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
所謂“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就是明心,就是常住的真心。
在《楞嚴經》上講:“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常住真心,就是明心。
性淨明體,也就是清淨的本體,也就是如來藏性。
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叫“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
黑暗也很多種的,現在所說的黑暗,譬如你沒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沒有智慧就是黑暗。
你沒有願心也是黑暗,沒有想要去實行的心都是黑暗的。
又者,你不學戒律、不守戒律,這就是黑暗了。
你不修定力,這就是黑暗。
你不修慧力,這都是黑暗。
你不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都是走黑暗的路。
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就是光明路。
所以“慧日破諸闇”,智慧就猶如太陽,把一切的黑暗照破了。
你想要聽佛法,這就是光明。
慧日破諸闇,這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猶如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
照破什麼黑暗呢?
「觀世音菩薩」修真空觀,照破見思的黑暗,證到般若德。
什麼是見思?
見,是見惑,是對境起貪愛,對著這個境界,生出一種貪愛心來。
思,是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對於這個理認不清楚了、迷昧了,生出一種分別心來。
「觀世音菩薩」修清淨觀,破除塵沙的黑暗,證得解脫德。
「觀世音菩薩」修智慧觀,破無明的黑暗,證得法身德。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這叫三德谛藏。
真空觀、清淨觀、智慧觀,這叫三觀。
慧就是觀,觀也就是慧。
「觀世音菩薩」修這三觀而證得三德,斷除見思、塵沙、無明這三種的黑暗,所以說“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伏,是降伏、制伏;制伏什麼呢?
「觀世音菩薩」能把這水、火、風三災都制伏了。
所謂“火燒初禅,水淹二禅,風刮三禅”,等劫末的時候,有水、火、風這三災,第一個災就是火災。
為什麼火會燒到初禅天?這火災怎麼會生出來呢?
就因為初禅天的天人有煩惱火,所以他們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間的火。
這時候,空中現出七個太陽來。
一個太陽人都受不了,等現出七個太陽的時候,這山河大地都變成火炭,一個清涼地方也沒有。
所以把人也都燒死了,把海也都干涸了,海變成陸地,陸地變成高山,高山又變成大海。
天地間就有這麼奇妙的事情。
等火災過去了,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或者在什麼箱子裡,或者是什麼裡頭,就剩下幾個人。
以後慢慢又傳出人種來,人又多了。
人多,這個世界就有人滿之患。
人太多了,也太復雜了,所以造業的人也多了。
那麼第二次,這水災就來了。
這水災淹到二禅天,這時候,二禅天上的天人也都受不了這個水。
為什麼水會淹到二禅天?
因為這二禅天的天人有煩惱水,所以就以他自性的水,招感來外面的水。
這個水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是從星球來的,是從月光來的,是從天河來的?
整個世間波浪滔天,淹沒一切,沒有陸地存在。
等水災過去了,又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世界人多了,又有人滿之患,這時候就有風災。
這個風,不但把人間的房廊、屋捨、山河、大地、草木,一切一切,都被風刮得粉碎了。
就是三禅天上的天人,也都逃不出這種的災難。
因為三禅天的天人,在他自性裡有煩惱的風,所以就以他自性的風,招感來外面的風,和世間這一股飓風接觸了,就也受不了這個風災。
所以古人有這麼一首偈頌: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這六欲天有五衰相現,這五衰是什麼?
 (一)花冠萎謝。
天人戴的帽子,是花生出來的;這個花不是人種的花,是自然而有這花冠,天人都莊嚴他這種花冠。
等他五衰相現的時候,這花也很自然都殘舊凋落。在沒有衰相現出,花總是新鮮的;等到花一殘舊了,就知道這個天人的壽命即將終了。
(二)衣著塵埃。
天人的衣服不像我們人間的衣服,一個禮拜要洗一次,或者兩個禮拜洗一次,或者一個禮拜洗兩次,這是分人而論。
如果不洗,就不清淨的。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總是沒有塵埃的,因為天上根本就沒有塵埃。
等到他五衰現前的時候,衣服不潔淨了,也有塵埃了。一看見衣服著上塵埃,就知道這個天人將要死了。
好像我們人,身上平時沒有生蟲子;等要死的時候,他的氣息還沒有斷,身上有的地方就生蟲子了,這也表示死相現了。
天上人衣著塵埃,這都是由業報感招的。我們這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塵埃?
以前講《楞嚴經》,已經給你們講過,就因為我們人心裡有太多妄想,所以世間上的塵也變多了。
我們的妄想和塵是一樣,沒有分別。
所以這一切的塵垢,都是由我們妄想心所造成的。
(三)兩腋汗出。
天上人身上,不像我們人間的人常常出汗,他們都沒有汗出的,可是等到五衰現前,這兩腋就汗出了。
(四)體放臭味。
天上人的身體,一天到晚都有一股香氣。他們並不是擦一點香水,或抹一點香粉,或者用香薰一薰,他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氣放出來。
但等他五衰現前時,身上就沒有香氣,而有股臭味了。
(五)不樂本座。
天人那真是自在得不得了,一天到晚總在那兒打坐參禅,什麼事情也沒有。
等五衰現前的時候,他在那兒就坐不住了。
坐一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這麼樣子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覺就墮落,天人壽命就終了。
六欲天有這五衰相現,初禅天就有火災,二禅天就有水災,三禅天就有風災。
所以才說: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你就生天,生到那個非非想處天,
享有八萬大劫那麼長的天福。
可是到天福盡的時候,還要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裡邊去,這都不一定的,所以很危險的。
不如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倒駕慈航,好像「觀世音菩薩」來教化眾生,這是比較穩當的。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菩薩」具足大智大慧,這種光明,照耀到我們一般人所住的凡聖同居的世間,也照耀到二乘人所住的方便有余世間,還照耀到菩薩所住的實報莊嚴世間。
佛所住的世間,是常寂光世間,又稱為常寂光淨土。
菩薩所住的世間,是實報莊嚴土。
二乘所住的境界,是方便有余土。
方便就是權巧方便,有余就是多余,言其這個世間上,煩惱還沒有斷盡,還有多少余剩下來的。
我們一般人所住的這個世間,也有凡夫,也有聖人,也有佛,所以稱為凡聖同居土。
「觀世音菩薩」用大智大慧,普照這一切的世間──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所以說“普明照世間”。
以上皆是佛法僧三寶的功德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脱得自在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脱得自在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脱得自在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說因果原無種。凡夫緣境心所生。無始執著緣不了。隨緣業識果還生

「佛說因果原無種。凡夫緣境心所生。無始執著緣不了。隨緣業識果還生。人生一大事因緣!生死事大慎乎矣!一聲佛號翻身去!回首何曾見舊人?」
壹、「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末法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惟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
一、「三世怨!學佛修行者應當(知福!惜福!造福!)」
今天我們看到世間大富大貴之人。都是前生斷惡修善。他得的果報。現在一享福。一享福就享胡塗了!就迷了。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有福不享!為什麼?保持高度的警覺!福一享決定迷惑顛倒!馬上就退轉!馬上就墮落。」諸位冷眼觀察這個世間。你就看得很清楚。你看大富大貴人家哪個不造業?前生修積多大的善根福德。感得這個果報。多可惜!果報的時間不長。人的壽命不長。你享福的時間不長。享完了。三途(三惡道)去了。「佛法裡面講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墮落。」享福就不知道再修福。所以福不可以享。這是真理。「什麼時候可以享福?到你什麼時候不迷!換句話說。最低限度證得阿羅漢果。可以享福。法身大士享大福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法身大士享樂。」「他在那裡可以享受。他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不能享受。」「到我們這個世界享受是什麼?我們會學他。我們也享受。他享受沒有問題。我們一享受就糟糕。所以他要代眾生受苦。他要示現一個不享受。有福報而不享受。讓我們學他。」「釋迦牟尼佛何必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一個苦行僧?人家是福報圓滿的。福慧二足尊。」「為什麼示現一個苦行人?每天到外面去托缽?告訴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果。沒有證得正覺之前。福享不得!享福沒有不造罪業的。」「在這個階段當中。有福應當知道給大家享。給一切眾生享。自己決定不能享。」
二、「一世人身萬劫難!再不回頭苦無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一世人身萬劫難!重得人身有幾人?
萬行不如修白業。一心何苦戀紅塵。
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歸涕淚頻。
若解反觀觀自性。明珠百八總家珍。
一句彌陀便是經。受持須要自惺惺。
百千萬億龍宮藏。祇在當人一念成。
一句彌陀無妄想。聲聲流出自心來。
便從這裡覷破去。鐵樹無根華自開。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
直饒鳳閣龍樓貴。難免雞皮鶴髮侵。
鼎內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
塵塵剎剎雖清淨。獨有彌陀願力深。
彌陀西住祖西來。參禪念佛共體裁。
積劫疑團如心破。心華同是一般開。
念佛不曾妨日用。人於日用自相妨。
百年幻影誰能保。莫負西天老願王。
三、「不往生淨土。五障必不明。五濁必纏身。眾苦必隨形。」
「長劫迷惑造業受苦輪回!」
無量劫來。我們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
整個虛空法界都包不住我們的罪惡業。
究其原因?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薄弱。
自私自利害了我們!不修福德是主因!
每天纏縛貪瞋癡慢疑根本煩惱未停息!
五逆十惡違逆天地傷天害理無不續作!
迷惑至今冥然不知豈不冤枉可不哀哉!
今生有緣遇上佛法再不惕勵天地難容!
「念佛法門普度眾生」
八萬四千法門中。念佛法門最為方便。最為簡捷。最為圓頓。最不可思議。三根普被。聖凡齊收。妙不思議也。是圓頓中之圓頓。是第一中之第一。故十方諸佛無不讚揚弘通此寶王三昧。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功夫不費錢。但教一念無間斷。何愁難到法王前。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不往生淨土。五障必不明。五濁必纏身。眾苦必隨形。我說是語。有緣人當善聽諦聽。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善思念之。
「五障者」:
一、「惑障」:1見思惑。2塵沙惑。3無明惑。
二、「煩惱障」:貪瞋癡慢疑根本大煩惱等。
三、「業障」:身口意三業所造作之一切業障。
四、「病障」:上三障造作所生之一切病障。
五、「生死障」:上四障造作致使生死輪回。
「五濁者」:
一、「劫濁」: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逼。
二、「見濁」: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
三、「煩惱濁」: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
四、「眾生濁」: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
五、「命濁」: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眾苦者」:三苦。八苦。無量苦。
「三苦者」:
一、「苦苦」:欲界是苦苦(樂極生悲苦)。譬如人間之八苦。天人有福盡壽滿苦。
二、「壞苦」:色界是壞苦(現五衰相苦)。涅槃經佛言:天上雖無極苦惱事。然五衰相現。其苦與地獄同。五衰相者:(肉身菩薩者是)。
1頭上花萎。
2衣衫垢膩。
3身體臭穢。
4掖下汚出。
5不樂其座。
三、「行苦」:無色界唯行苦(極高墮阿鼻)。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其壽八萬大劫。當福盡壽滿之時。如極高之處。墮落碎爛。
「八苦者」:
一、「生苦」:在母胎中。如囚牢獄。
二、「老苦」:力弱形枯。神衰智鈍。
三、「病苦」:諸根痛患。坐臥不安。
四、「死苦」:四大分離。抽筋拆骨。
五、「愛別離苦」:眷屬恩愛。生離死別。
六、「求不得苦」:欲得偏失。事不稱心。
七、「怨憎會苦」:冤家會遇。如眼中釘。
八、「五陰熾盛苦」:前七苦以外。一切身心所受之苦。
「無量苦者」:
一者:「三界六道生死輪回之苦」。執我執有故。償報受生分段生死之苦。
二者:「四聖法界變易生死之苦」。聲聞緣覺執空故。權教菩薩執法故。以是之故。不能入佛法界。
而受變易生死之苦。
三者:「一真法界微細生死之苦」。法身大士尚有四十一品無明生相。斷一品無明。得一品中道。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
故「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惟佛一人居淨土。故佛言:如來十力無畏。十八不共。
「如來十力」:
一者「知覺處非處智力。」
二者「知三世業報智力。」
三者「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者「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者「知種種解智力。」
六者「知種種界智力。」
七者「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八者「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者「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者「知永斷習氣智力。」
「如來四無畏」:
一者「一切智無所畏。」
二者「斷盡煩惱無所畏。」
三者「說障道無所畏。」
四者「說盡苦道無所畏。」
「如來十八不共法」:
1、身無失。
2、口無失。
3、念無失。
4、無異想。
5、無不定心。
6、無不知已捨心。
7、欲無減。
8、精進無減。
9、念無減。
10、慧無減。
11、解脫無減。
12、解脫知見無減。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16、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17、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18、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是故我言:不往生淨土。五障必不明。五濁必纏身。眾苦必隨形。人身難得。重土難生。佛法難聞。善智難遇。一念無明生。三細起六麤。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貳、「人死後!頭七到末七的七次輪回!應如何改過遷善!趨吉避凶!乃至往生淨土?法師作佛事或眷屬及旁人助念!只能治標!心戀紅塵!決難得生!看破放下!一心念佛!若亡者自心真能「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深信因果!念佛求生!才是治本的根本之道!」
一、「人死後!頭七到末七!有七次輪回之苦!」
「人死後!魂魄未離肉體時。必須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八苦重現!如重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重覆重現在世時所作的一切「善惡之事」!然則。末法眾生。善少惡多!正薄邪重!業障深重!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謂小惡。以為無罪!身死之後!纖毫受之。以是之故。墮地獄道者多!昇天享福者少!何況是往生淨土者更少、更稀有了!老師慇懃叮嚀:心戀紅塵!決難得生!看破放下!一心念佛!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深信因果!念佛求生!才是治本的根本之道也。然則。不信佛說!不信因果!不善不正不淨!妄想分別執著!妄造諸業是世間人之通病!以是之故。平時就要諸惡莫作!就要行善積德!老實念佛!厚植德本!臨終則不求自得!自生淨土。又自心真誠念佛求生較穩當!靠眾助念是不可靠的!善哉善哉!諸位同修。善聽!諦聽!願深思之!阿彌陀佛。」
二、「印光大師慈示(臨終三要)及(臨終助念)之要!」
(一)「臨終只要念佛不宜持咒!何以故?」
【問】:
為什麼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只宜擊引磬。不可擊木魚?
【答】:
此話是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所慈示。人臨終時。「只可念佛給亡者聽」。因為亡者。不能跟著念。他還可以聽到佛號。心便清凈了。「若是持咒者」。則只有加持力。亡者無能隨誦。此是自古以來的定例。「助往生念佛者。只宜擊引磬。不可擊木魚。」木魚的聲音濁而沉。引磬聲音清晣。亡者易聽。擊打木魚者。令亡者更加沉迷。害怕!此乃亦是古訓。
(二)「印光大師慈示臨終三要!
【第一要】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要】大家煥班念佛。以助正念。
【第三要】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三)「臨終助念念佛為最!功德無量冥陽兩利!」
「自己生前。為他人臨終助念。」「自己臨終時。他人也會為汝臨終助念。」此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臨命終時有三種力量。作為輪迴的依據。何等為三?一者「念力」。二者「業力」。三者「習氣」。「(大善大惡)的人。沒有(中陰身)。」「極樂世界屬(化生)」。一剎那之間就到蓮池。「地獄也是(化生)」。強大的業力轉化而成的。不可抗拒的。臨終看到什麼相就跟著走。我們(臨命終有三種力量)。作為輪迴的依據。臨命終的時候:一者「隨著念力而去」。二者「隨著業力而去」。三者「隨著習氣而去」。
1、「隨著念力而去」:
譬如說我們憶佛念佛。一心一意想求生極樂世界。這一句佛號抓得緊。穩得住。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臨命終時就隨著這一念往生淨土。反之。如果你平常自私自利。妄造諸業。違逆天地。欺善怕惡。貪染無遺。臨命終時也會隨著惡念。而自墮三惡道去。是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可不珍重乎!
2、「隨著業力而去」:
這個「業」就是羯磨力。羯磨叫做造作。造善業隨善業而去。造惡業隨惡業而去。說做工有工業。做商有商業。做醫有醫學業。做農有農業。這個「業」翻譯得真是好!做善就有善業。做惡就有惡業。做正就有正業。做淨就有淨業。
「種善業臨終往生三善道。」
「種惡業臨終往生三惡道。」
「種正業臨終往生四聖道。」
「種淨業臨終往生極樂國。」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受惡報。種正因。得正果。種淨因。生佛國。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
3、「隨著習氣而去」:
佛告訴我們:不好的習氣要斷除。
「貪者墮餓鬼道。貪感水災。」
「瞋者墮地獄道。瞋感火災。」
「癡者墮畜生道。癡感風災。」
「慢者墮修羅道。慢感地震。」
臨命終時業障現前。想躲避也躲避不了。有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是故我言:末法眾生。當珍重乎!真誠懺悔。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將不善不正不淨的見思與作為。轉換成善心正心淨心的佛菩薩。修行人要在平常下的功夫。是否真切!譬如念佛之人:若無平時十念心真。焉得臨終十念成就。又如一般常人:若無平時積功累德。焉得臨終福報現前。
4、「結語」:
有的人講臨命終時助念很重要!我跟他講平常善根福德更重要!當知!「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是善因。淨除業障。)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是淨因。生諸佛前。)臨終前。自力業報現前。或他力意外所造。並不影響一心堅定求生淨土念佛的人。譬如:臨終人得癌症、中風、心臟病。或是其他種種病苦開刀等。這是自力業報現前。乃至天災人禍橫死!這是他力意外所造!此之自他業力現前。並不影響往生之機。雖然臨命終時有些痛苦。但是不礙往生!這都要靠平時所種的善根福德因緣!「黃義盛居士往生淨土」!就是很好的例子!不是說臨命終時有一些病苦!就不能往生。如果你是一個大善人。念佛堅定的人。就是臨命終時車禍一撞!你也一樣可以往生淨土!這要看你平常所作所為來作決定的。臨命終時十念一念是很重要!但是平常所種善根福德因緣。還是最重要的。要不然看臨命終有一點病苦!那麼一生一世所造的善因統統沒了。這因果哪講得通呢?是不是?所以。平常還是比較重要。諸位同修菩薩善友。善聽!善聽!諦聽!諦聽!人生一大事因緣!生死事大!可不珍重乎!
三、「真信願行!求生淨土!要在真看破!真放下!不肯回頭是岸!西方三聖現前!也救不了汝?」
1、佛教我們真信願行!求生淨土!汝三心兩意?
2、佛教我們看破放下!念佛求生!汝心戀紅塵?
3、佛教我們淨業三福!生彼國土!汝不肯照作?
4、佛教我們ㄧ心不亂!生極樂國!汝懷疑夾雜?
5、佛教我們ㄧ向專念!阿彌陀佛!汝不肯信用?
6、佛教我們ㄧ心繫念!阿彌陀佛!汝妄想馳逐?
7、佛教我們善護三業!背塵合覺!汝背覺合塵?
8、佛教我們斷貪瞋痴!改過遷善!汝無惡不作?
9、佛教我們斷四惡語!正語正業!汝我行我素?
10、佛教我們斷殺盜淫!趨吉避凶!汝不肯回頭?
無極大道。易往無人。妄心不得。直心自得。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六塵說法。理事分明。緣起性空。體用無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必明。妄為明覺。反聞自性。成無上道。憶佛念佛。復歸本鄉。
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一葉知千秋- – -ㄧ聞千悟- – -一時頓捨!」
末法時代。道德低落。倫常失守。不信因果。貪瞋痴慢。充滿世間。善少惡多。正薄邪重。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業因果報。屢試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影必隨形。響必應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無極大道。易往無人。妄心不得。直心自得。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禮佛ㄧ拜。滅罪河沙。念佛ㄧ聲。福壽無量。反聞自性。成無上道。反念自性。復歸本鄉。
業障深重。病魔業障。纏繞身心。業報現前:
一、輕者:身苦病痛。坐臥不安。悶悶不樂。
二、次重:心神散亂。口氣錯亂。六神無主。
三、重者:身心俱苦。生不如死。又死不去。
「老師慇懃叮嚀:」
得聞「地藏菩薩名」。永不歷三惡道苦。何以得知。「地藏經」言: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謂小惡。以為無罪。身死之後。纖毫受之。地藏菩薩言: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ㄧ佛名。或ㄧ菩薩名。或ㄧ辟支佛名。無論有罪無罪。循即解脫。永不歷三惡道苦。「觀無量壽經」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勿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多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則是持無量壽佛名。因果不可改。因果皆自擔。智慧不可賜。智慧皆自修。真法不可說。真法皆自證。無緣不能度。大道皆自緣。業障要自己消。福報要自己修。煩惱要自己斷。生死要自己了。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若真肯回頭。天無絕人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參、「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是甚麼?」
一、「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
眾生根緣成熟。現身說法。助其得度。眾生根緣未熟。隨緣自在。鑑機利生。
勢至曾參日月光。教令存想念西方。
自從親證三摩地。不離慈尊左右旁。
觀經一卷是家書。日落之方有故居。
多辦資糧期早到。免教慈父日嗟吁。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運始問津。
青草半埋紅粉骨。黃泉多見黑頭人。
獻珠龍女疾成佛。訪道善財還證真。
向來苦海浮還沒。此時知悔欲何因。
西方化主度迷情。彌陀撥動度人舟。
夙生有份今生遇。快上船來歸去休。
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彌陀最上乘。
把手牽他行不得。但當自肯乃相應。
二、「念佛帶業往生功夫有深淺」:
【淺者:與信願行相應】。
【深者:與彌陀願力相應】。
【淨業三福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觀經》佛告韋提: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六道世福】。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二乘戒福】。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菩薩行福】。如此三事。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九界眾生捨西方捷徑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淨土法門下不能普利羣萌。
三、「以下是印光大師、星雲大師、大安法師、聖嚴法師、宣化上人等慈示帶業往生?」
(一)「印光大師慈示:帶業往生是甚麼?」
【帶業】:
是指帶宿業不帶現業。帶舊業不帶新業。
【往生】:
是指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即凡夫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仰仗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大誓願力。雖曾造大惡業。也能往生彼國。帶業往生的意思。
眾生無力斷惑業?靠真信切願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帶業往生也。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
【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
【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
非將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功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
(二)「星雲大師慈示:帶業往生是什麼?」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可以帶業往生。一個人的善惡業。在往生時……是可以帶去的。因為阿彌陀佛好像一艘大願船。我們的罪業像那可能下沉的石頭。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之後。不但不會沉下去。還可以被渡達彼岸。所以。我們要是信仰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就可以得救。尤其一個人到了老年。榮華富貴隨時會捨我們而去。親情也會捨我們而去。但是。如果我們信仰佛菩薩。則永遠不會被捨棄。而且還可以前往永恆真實的解脫世界。
(三)「大安法師慈示:帶業往生是什麼?」
帶業往生乃念佛法門的特質。不管是舊業還是新業。都可以帶。對於一個淨業行人。相信了念佛法門之後。儘量不要去造新業。為什麼要持戒?為什麼要修淨業三福?就是讓我們在新業方面……最大限度地減少它。但並不意味著你念佛之後……就不造一點業?這是在凡夫層面不符合事實的。他的習氣……會使他有意無意地去造作一些惡業。但這惡業呢?他要警覺!他要懺悔!要儘量減少一些惡業。就好像犯錯誤!不二過。你犯了第一次錯誤!就不能犯第二次錯誤!要減少犯錯誤的這樣的程度和頻率。一個凡夫念佛人一點錯誤都不犯!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還會有新業……無論是有多少舊業和習氣很重的新業。只要他能夠至誠懇切念佛求往生。也一定能夠往生。這就是念佛一法的本質特點:「帶業往生」。如果【念佛得念佛三昧能見自性】。但念佛沒有得到一心不亂。沒有證到本性。他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四)「聖嚴法師慈示:帶業往生是什麼?」
所謂帶業往生。是淨土行者的觀念。但在淨土經典裡面。不曾出現過這樣的名詞。所以。數年前曾有密教的瑜伽士。和顯教的淨土行者之間。發生了一場……「消業往生」和「帶業往生」的論戰。不過。根據《觀無量壽經》。和《無量壽經》中說到:凡夫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仰仗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大誓願力。雖曾造大惡業。也能往生彼國。因此。中國淨土行者……就倡出帶業往生之說。以通途而言:菩薩以願力來世間救度眾生。凡夫以業力來世間接受果報。在接受果報的同時又再造業。不論造的是善業或惡業。均不能出離三界。造大惡業則下墮三途受罪報。造大善業則上升天界享天福。若既造善業也造惡業。則生人間和神道。既受苦報也享福報。且苦多樂少。唯有修行清淨的解脫業。也就是除了五戒、十善的善業外。再加上修定和慧。直至煩惱斷除為止。才能出離生死。永出三界。而淨土法門是殊勝方便。可仰仗阿彌陀佛本誓願力而橫出三界。凡是能夠深信而發切願。願生彼佛淨土者。縱有生死重罪。無數惡業。亦能往生彼佛的極樂世界。其後繼續薰聞佛法。增長菩提。到了彼佛國土。由於環境殊勝。不但沒有再造惡業的機會。且經過長期的薰聞。使先前所造的惡業種子。也逐漸萎縮。不再發芽。生長而接受果報了。以上就是【帶業往生】的理論。當然在西方淨土。修到位階不退。證得聖果。再還入娑婆。現種種身相。度種種眾生。其可托胎化生。可變化化生。若托胎化生。一樣得接受和凡夫眾生……相同的身體和環境。
一樣會受到眾生……所受的種種苦痛交迫!煎熬。此對眾生而言:乃屬業報。但對這些乘願再來的聖者而言。雖然也是受報!卻不以為苦。所以。雖帶業往生。卻未曾逃債。雖身受果報。卻與凡夫眾生大異其趣。
(五)「宣化上人慈示:帶業往生是什麼?」
帶業往生。是指你造的什麼罪業?都可以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可是你又要知道。帶業是帶宿業。不帶新業。宿業。就是宿世!前生的。未學佛前的罪業可以帶去。新業。就是將來的罪業。帶宿業不帶新業。就是帶過去的罪業。不帶將來的罪業。你以前所造所行所作。無論造了什麼罪業?現在你改過自新。改惡向善。那麼以前你所造的罪業。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但不帶將來的業。若你現在明白佛法了。說:喔!我現在念點佛。我一邊念佛一邊造業。將來我可以把這個業。帶到極樂世界去!那是錯誤的!你明知故犯!罪加三等!不但帶不去!而且你也不能往生了。為什麼不能往生了呢?你所造的業就把你贅住了。所以不能往生了。我們信佛的人。知道念佛了以後。切記不要再造罪業了。這是很要緊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這個念佛的法門。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念佛呢?就因為我們和阿彌陀佛有大因緣。阿彌陀佛在十個劫以前成佛。在沒成佛之前。那時候他做比丘。叫法藏。他在當時發了四十八個大願。其中有一願。大意是說:十方眾生。稱我名者。若不成佛。不取正覺。十方一切的眾生。若有念我的名號的人。他若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為阿彌陀佛有這個願力。所以所有念佛的人。都會生到極樂世界去。
四、「結語」:
老師殷勤的叮嚀: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雖未言帶業往生一詞。然則淨土諸經言三輩九品四土。皆是尚未成佛之往生諸上善人及聖眾。未成佛就是見思塵沙無明等煩惱未斷!既未成佛往生極樂就是【帶業往生】!六道往生帶見思煩惱業往生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帶塵沙煩惱業往生方便有餘土。法身大士帶無明煩惱業往生實報莊嚴土。乃至等覺帶一品無明業往生常寂光土。故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西方急急早修持。人生無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彈指過。為人能有幾多時?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功夫不費錢。但教一念無間斷。何愁難到法王前?西方不用學多端。一句彌陀在反觀。但見本來真面目。始知生死即泥洹。西方一句是單傳。不假修持已現前。諸上善人如見性。阿彌陀佛便同肩。念佛不曾妨日用。人於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誰能保。莫負西天老願王。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成男作女經千徧。戴角披毛歷萬端。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中下根者應當勤修智者大師教誨:(五停心觀)!斷障除妄!念佛求生!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
「貪、瞋、痴、慢、疑!根本大煩惱。是三界六道眾生生死輪迴的障因!心不善!不正!不淨!五福難臨門!六極必侵舍!故云:貪瞋痴慢疑。地獄五條根。五惡五燒痛。叫苦欲何為?願深思之!」
「末法」。眾生根器。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根源「障深慧淺」故!累世造罪。積如須彌。罪根深固。尤其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低落。名利抬頭。只重利害。不論是非。天災人禍!層出不窮。自私自利是大衆共同病障!貪圖名利。貪圖享受。貪得無厭。貪生怕死。是多數人的弊病!世間人能經得起「名聞利養」考驗者。廖廖無幾。太希有了!不守倫理道德。背天行事。傷天害理。孝親尊師。敬老尊賢。漸行漸遠。光一個「貪」字。考倒多數世間人。先聖言:人死後。去作鬼!一點不假!
人出世來到人間……決不是偶然!「佛菩薩」來到人間。是乘願再來故。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斷惡修善。斷障除妄。離苦得樂。解脫生死。「三乘道人」來到人間。是要斷塵沙煩惱!斷所知障。變易生死!行菩薩道。早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斷變易生死!入如來地。復歸本鄉。然則。「三界六道眾生」來到人間。「三善道者」。是來享福報。有漏福。福盡壽滿時。又要去受苦生死輪回了!「三惡道者」。是來受苦報。無福報。人面獸心。十惡八邪。行步處處苦難!「六道凡愚」。邪知邪見。結惡習重。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長劫迷惑造業受苦生死輪回!
「五停心觀」是智者大師慈悲開示。為幫助三界六道障重罪惡生死凡夫。出離苦海。了斷「分段生死」。
出離三界生死!趣向「西方淨土」。吐肝吐膽!剖心瀝血!之誠實語!我等障重罪惡生死凡夫。不可不知!因世間上根上智者希有!「上根上智者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中下根者」較多。尤其是下根者是佔極大多數!以是之故。以下「五停心觀」是中下根者。應當修學!治根治本之道也。
一、「不淨觀」:
佛言:貪者墮「餓鬼道」。「眾生貪慾心重者。勸修不淨觀」。古德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取不義之財。非分之財。然則。世間人。心存僥倖。投機取巧。賠錢事。無人作。殺頭罪。有人作。傷天害理。缺德錢。還很多人在作。道德喪失。無有天理。泯滅人性。無論是公務人員或一般民眾。順天地行。遵守國法。公僕良民者是。「天有天規」。「地有地律」。「世間有王法」。總是「貪慾」這是墮餓鬼道的主要原因!
二、「慈悲觀」:
佛言:瞋者墮「地獄道」。「眾生瞋恚心重者。勸修慈悲觀」。一念瞋心起。百障萬門開。忌妒、傲慢、瞋恚是墮地獄的主因。如此惡習。是常人常犯的罪障根源。六根不清淨。妄造十習因受地獄六交報。如楞嚴經中「十習因六交報」者是。「十習因」:淫、貪、慢、瞋、詐、誑、冤、見、枉、訟等十惡習因。「六交報」:見、聞、嗅、味、觸、思等地獄六交報。
三、「因緣觀」:
佛言:痴者墮「畜生道」。「眾生愚痴心重者。勸修因緣觀」。愚痴即是無明。無明即是一切造作之源頭。無明決定妄造諸業……迷惑造業受苦。流轉生死輪回。一念無明生。三細起六麤。十二因緣中。生死流轉門。「三細」:(根本無明)。一、無明相。二、業相。三、境界相。「六麤」:(枝末無明)。一、智相。二、名字相。三、執取相。四、相續相。五、起業相。六、業繫苦相。「十二因緣」:(三世因果):
1、無明:一念不覺。障蔽真心。
2、行:因不覺故。妄造諸業。
3、識:業種發識。牽引投胎。
4、名色:識心是名。精血是色。
5、六入:六根完具。隨境入塵。
6、觸:根塵會合。是名為觸。
7、受:對境分別。感覺苦樂。
8、愛:依所對境。起貪愛心。
9、取:慾望開展。追求妄取。
10、有:因妄取故。既成業有。
11、生:依所造業。償報受生。
12、老死:既然有生。難免老死。
「無明、行。是過去二支因。」「識、名色、六入、觸、受。現在五支果。」「愛、取、有。是現在三支因。」「生、老死。是未來二支果。」「無明、愛、取。是煩惱道。」「行、有。是業道。」「餘者皆是苦道。」「三界六道眾生在十二因緣中流轉門生死。」「辟支佛以環滅門出離三界生死輪回。」
四、「數習觀」:
佛言:散亂心者墮「無明(三惡)道」。「眾生散亂心重者。勸修數習觀。」人生無目標。六神無主。遇善隨善。遇惡隨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末法之中。惡知識者多。善知識者少。散亂心者。障深慧淺。難遇善智。縱遇善智。不信因果。不信佛說。若遇惡緣。念念增長。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果能回頭是岸。真誠懺悔。斷惡修善。先培養善心。才能成熟入道心。誠敬一分。受益一分。消業障一分。誠敬二分。受益二分。消業障二分。誠敬十分。受益十分。消業障十分。
五、「念佛觀」:
佛言:業障深重者墮「無間地獄道」。「眾生業障深重者。勸修念佛觀。」業障深重者。若誦經、拜懺、作法會、持咒、拜佛等一切佛事。都無效果。
最後一招就是真誠懺悔念佛。「內」自力。真誠懺悔。過不再犯。「外」他力。懺悔念佛。改過自新。以至誠心。懺悔念佛。業障自除。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觀無量壽經」佛言: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知識教以念佛。發願往生。十念功成。亦得生彼。「觀經」中……阿闍王子。及宋朝瑩珂法師。兩者皆犯五逆十惡。如是二人。真誠懺悔。念佛求生得遂。佛決不欺人。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若真肯回頭。天無絕人路。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善導真教誨!慧遠是示範!藕益是明引!不二法門品文殊維摩是榜樣!」
一、「善導大師慈示:萬年三寶滅。大經住百年。九品往生眾。總遇緣不同。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念一切佛、一切經、一切咒!」
「善導大師云:萬年三寶滅。大經住百年。九品往生眾。總遇緣不同。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念一切佛、一切經、一切咒。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華開見佛悟無生!方便接引彌陀淨土之微妙法也。善導大師這幾句話說得好。說得妙!是「真實教誨」!是「十方諸佛如來共信共願共行共證共稱讚共護念之不可思議微妙法門也」!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第一代慧遠大師。第二代就是善導。晚年念佛求生淨土。真的往生了。他老人家對於這一段的經文。告訴我們。佛法一萬年是末法。三寶滅了。佛法滅了。三寶是佛法僧。這個地球上沒有了。但是「無量壽經」還在。再一百年之後。「無量壽經」也沒有了。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概也是住百年。再一百年之後。這句阿彌陀佛聽不到了。沒有人念了。這個世界一切狀況。我們可想而知!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若真肯回頭。天無絕人路。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然則!縱有持戒修善、或悟了空性、或見地高明、行解相應、乃至欲求生兜率內院者等等。就是「不肯信佛念佛」、「不肯發願念佛求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此皆非「淨土之機」!因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故謂:九品往生眾。總遇緣不同。昔有人問善導大師云:佛光普照。惟攝念佛者。有何意?善導大師答云:此義有三:一、「明親緣」:眾生起行。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口常稱念佛。佛即聞之。意常想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曰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現目前。故曰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曰增上緣也。諸餘眾善。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故無量壽經唯明專念彌陀名號。故彌陀經一日乃至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又十方諸佛證誠不虛也。當知!莊嚴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行化他。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須知!文殊普賢尚有求生之偈。馬鳴龍樹亦有願往之文。智者永明莫不垂文著論、闡明至理。深勸後人。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又古今禪宗祖師皆密修淨土!圓滿佛果。理在此也!義在此矣!以是之故!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又欲求生淨土者。不可不知!願深思之!南無阿彌陀佛。」
二、「慧遠大師東林念佛堂有123個人往生!多數皆為在家居士!都顯上品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53個善知識中。出家眾只有6個!其餘皆為在家眾!」
我們在《觀經》上看到。韋提希夫人往生。韋提希沒有出家。她是在家女眾。上輩往生。這就說明她是心出身不出。再看《往生傳》裡面。你看看遠公大師的東林念佛堂。東林念佛堂有不少居士參加這個。(他一百二十三個人)。他有在家眾。劉遺民沒出家。他當年在念佛堂三次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他摩頂。阿彌陀佛衣服還蓋到他身上。都是上品的相。所以這個也沒有出家。再看看我們這部經。這部經很有味道。前面列的這些大德。賢護等十六正士。這十六個人是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一樣。在家菩薩。十六位統統是在家菩薩。等覺菩薩。那怎麼不是上上品往生?這些你只要仔細去觀察。我們在家同修信心就起來了。遠公大師往生。他老人家一生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這都是祖師給我們做出的模範。我們遇到一點點小事情趕快宣揚。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是錯誤。你看祖師三次在定中看到。就是在念佛止靜的時候看到西方極樂世界。從來不說。最後往生那一次西方境界又現前。他才說出來。他說西方世界境界現前了。過去看過三次。他說我一定會往生。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跟在阿彌陀佛後面的都是熟人。有佛陀耶舍。有慧持法師、慧永法師、劉遺民居士。都是蓮社先往生的。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劉遺民還說:老法師你發心發得早。你怎麼來得這麼晚?他們先去了。這些人都是上上品往生的。上輩上品的。在這個地方給諸位說明。就是在家居士要發心。要知道得很清楚。你再看《華嚴經》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五十三位善知識。這五十三個人。我們從事相上來看。這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參訪吉祥雲比丘。初住菩薩。海雲比丘。二住菩薩。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薩。實際上前面三個是出家人。後面有三個出家人。出家人只有六個。(五十三位善知識。只有六個出家。其餘統統是在家人)。這些都是說明在家學佛是大有可為。大有成就。決不輸在出家人後面。所以一定要勇猛精進。如教修行。這比什麼都重要。
三、「藕益大師慈示:何為真能念佛?藕益大師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試自簡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痴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歧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四、「(維摩詰經)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無言!維摩杜口!正是遙契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之心傳!正是真禪!真密!真淨之真義也!」
「維摩詰經不二法門品第九」
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1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
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2《德守菩薩曰》:
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3《不眴菩薩曰》:
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4《德頂菩薩曰》:
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5《善宿菩薩曰》:
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6《善眼菩薩曰》:
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7《妙臂菩薩曰》:
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
8《弗沙菩薩曰》:
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9《師子菩薩曰》:
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0《師子意菩薩曰》:
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着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11《淨解菩薩曰》:
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2《那羅延菩薩曰》:
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13《善意菩薩曰》:
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4《現見菩薩曰》:
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5《普守菩薩曰》:
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
16《電天菩薩曰》:
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7《喜見菩薩曰》:
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8《明相菩薩曰》:
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9《妙意菩薩曰》:
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寂。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20《無盡意菩薩曰》:
布施回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回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1《深慧菩薩曰》:
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2《寂根菩薩曰》:
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一切去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3《心無礙菩薩曰》:
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4《上善菩薩曰》:
身口意善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5《福田菩薩曰》:
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6《華嚴菩薩曰》:
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7《德藏菩薩曰》:
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8《月上菩薩曰》:
闇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29《寶印手菩薩曰》:
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30《珠頂王菩薩曰》:
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31《樂實菩薩曰》:
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
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結語」:維摩詰經不二法門中。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觀斯是知。文殊無言。維摩杜口。正是遙契。釋迦靈山拈花。迦葉微笑之心傳也。
「真信願行!求生淨土!要在真看破!真放下!不肯回頭是岸!西方三聖現前!也救不了汝?」
1、佛教我們真信願行!求生淨土!汝三心兩意?
2、佛教我們看破放下!念佛求生!汝心戀紅塵?
3、佛教我們淨業三福!生彼國土!汝不肯照作?
4、佛教我們ㄧ心不亂!生極樂國!汝懷疑夾雜?
5、佛教我們ㄧ向專念!阿彌陀佛!汝不肯信用?
6、佛教我們ㄧ心繫念!阿彌陀佛!汝妄想馳逐?
7、佛教我們善護三業!背塵合覺!汝背覺合塵?
8、佛教我們斷貪瞋痴!改過遷善!汝無惡不作?
9、佛教我們斷四惡語!正語正業!汝我行我素?
10、佛教我們斷殺盜淫!趨吉避凶!汝不肯回頭?
無極大道。易往無人。妄心不得。直心自得。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六塵說法。理事分明。緣起性空。體用無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必明。妄為明覺。反聞自性。成無上道。憶佛念佛。復歸本鄉。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一葉知千秋- – -ㄧ聞千悟- – -一時頓捨!」
末法時代。道德低落。倫常失守。不信因果。貪瞋痴慢。充滿世間。善少惡多。正薄邪重。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業因果報。屢試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影必隨形。響必應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無極大道。易往無人。妄心不得。直心自得。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禮佛ㄧ拜。滅罪河沙。念佛ㄧ聲。福壽無量。反聞自性。成無上道。反念自性。復歸本鄉。
業障深重。病魔業障。纏繞身心。業報現前:
一、輕者:身苦病痛。坐臥不安。悶悶不樂。
二、次重:心神散亂。口氣錯亂。略有失智。
三、重者:身心俱苦。生不如死。又死不去。
「老師慇懃叮嚀:」
得聞「地藏菩薩名」。永不歷三惡道苦。何以得知。「地藏經」言: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謂小惡。以為無罪。身死之後。纖毫受之。地藏菩薩言: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ㄧ佛名。或ㄧ菩薩名。或ㄧ辟支佛名。無論有罪無罪。循即解脫。永不歷三惡道苦。「觀無量壽經」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勿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多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則是持無量壽佛名。因果不可改。因果皆自擔。智慧不可賜。智慧皆自修。真法不可說。真法皆自證。無緣不能度。大道皆自緣。業障要自己消。福報要自己修。煩惱要自己斷。生死要自己了。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若真肯回頭。天無絕人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君子之道: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壹、「上上根及上中下根學佛之人須知!」
「華嚴經」云:一切諸佛剎。平等普嚴淨。眾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維摩詰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羣生。「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中……文殊無言!維摩杜口!正是遙契釋迦靈山拈花!迦葉微笑之心傳也。」然則。一念無生!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非凡夫所行境界。非凡夫的心裡所能想像!亦不是世間的言論所能指陳。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法華經」云:「惟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如來說一音。眾生隨類解。即此意也。
故知。眾生根器故。佛開方便門。上上根及上中下根學佛之人。不可不知!果能如師所說:依教奉行。如理如法修行。調伏其心。捨本惡性。不久自當。得證道果。如下:
【下根人】:
應先從人道之【孝親尊師】做起。奠定根基。再契合【五戒十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乃至【四禪八定】下工夫。此是三界六道眾生之【我執】根基也。
【中根人】:
亦名【小乘人】。聲聞人。修無我心。與【四聖諦法】相應。緣覺人。修無我心。與【十二因緣法】相應。此是四聖法界二乘人之【空執】根基也。
【上根人】:
亦名【大乘人】。又名尚未明心見性。法眼未圓之權教菩薩也。修菩提心。與【六度萬行】相應。此是四聖法界大乘人之【法執】根基也。
【上上根人】:
亦名【一乘人】。亦名明心見性法身大士。是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之實教菩薩。四十一品法身大士也。
然則。法身大士雖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習氣尚未永斷!有四十一品無明生相要斷要破!故智者言:斷一品無明!得一品中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故師言:真如廣大!五乘不測其邊。法性高深!十地莫窮其際。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闚。故知。四十一品法身菩薩。皆修文殊【十波羅蜜】。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圓滿佛果。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已證等覺之善財及華嚴海眾。普賢菩薩皆勸其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圓滿佛果。
「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云:普賢問佛:世尊。若有眾生。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佛告普賢:若有眾生。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觀斯是知。華嚴法華乃是大乘圓頓教。其最後還歸極樂。始能圓滿佛果。故「無量壽經」云:諸大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
【淨土法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三根普被。聖凡齊收。「上上根不能越其閫!下下機亦能登其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凡夫眾生!果能【真信願行】求生淨土。決定萬修萬人去。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絕不欺人。否則。求昇反墜。乃至誤耳。非佛咎也。
貳、「冤親債主十大成因!解冤釋結懺悔念佛求生!」
眾生的冤親債主(業力)。都是累世以來。自己的心境和行爲所衍生的。
一、「盛怒結冤。言語傷人。」
二、「有意無意。得罪鬼神。」
三、「結冤討債。成ㄧ家人。」
四、「預謀殺害。積怨尤深。」
五、「氣衰病重。冤業干擾。」
六、「欠命還命。欠錢還錢。」
七、「嫌棄討厭。傷害生命。」
八、「貪愛肉食。病從口入。」
九、「自私自利。惡多善少。」
十、「修行得力。障礙考驗。」
「如何化解冤親債主?」
別人欠我的。ㄧ律捨棄。我欠別人的。盡量歸還。並把所修功德回向他們。
「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回向偈」:
願懺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往生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我佛慈悲!三根普被!隨機施化!普利群萌!」
不變隨緣十界升沉迴異。隨緣不變一心體用無殊。眾生根緣成熟。現身說法。助其得度。眾生根緣未熟。隨緣自在。鑑機利生。
1、幫助「四惡趣眾」:
轉惡為善。去邪歸正。改過遷善。趨吉避凶。
2、幫助「人天道眾」:
轉善為正。斷見思惑。轉凡成聖。出離三界。
3、幫助「小乘道眾」:
生菩提心。弘法利生。六度萬行。隨機施化。
4、幫助「大乘道眾」:
轉正為淨。究竟涅槃。斷塵沙惑。入如來地。
5、幫助「一乘道眾」:
德遵普賢。般若為導。淨土為歸。圓滿佛果。
6、幫助「極樂道眾」:
圓見四土。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親見三聖。直就下凡。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普利群萌。
「老師苦口婆心殷勤叮嚀慈示老實念佛心要!」
念佛無撇步!要在真誠一心!此是念佛心要!縱然「不識字」!或是「無道根」!「無功夫」!
「真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真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真行」一句彌陀心口合一。
真能「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一心正念。直下念去。久久純熟。不念自念。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念到一念不生!
業障不消而自消。煩惱不斷而自斷。
道果不證而自證。生死不了而自了。
眾苦不滅而自滅。諸樂不求而自得。
決定「近證圓通」!「遠成佛道」!
自自然然證見諸法實相!
自自然然證見極樂世界!
自自然然證見阿彌陀佛!
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真能ㄧ心持名念佛!觀想觀像實相三者自見!自自然然圓見四土!自自然然圓見三身!自自然然圓證三不退!自自然然親見西方三聖!
切戒!未ㄧ時(未明心見性)。切莫妄求感通。這是修道者最大的障礙及疑惑!
「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與煩惱及生死!當知!達一時(已明心見性)。感通不求自得。若是未達ㄧ。則妄求感通!內神通外鬼!既容易著魔!隨魔影生相!隨魔音起舞!不依正覺。修三摩地。便落在邪見外道之境!因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觀世音菩薩教眾:凡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誨眾:反念念自性。復歸本家鄉。二大菩薩皆是引眾回頭是岸對內心地下功夫!吾人果能反聞自性反念自性對內心地下功夫!
焉無消業障!斷煩惱!證道果!了生死之理!豈無近證圓通!遠成佛道!而遠被當來之時!我說是語。修淨業者。諦聽諦聽!依教奉行!真信願行。老實念佛。同生極樂!遠被當來!弘法利生。續佛慧命。荷擔如來家業!盡遵西方三聖。大悲願力。相應無礙!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舌根」:口念彌陀聖號。念得清清楚楚。
「耳根」:聽得彌陀聖號。聽得清清楚楚。
「意根」:記得彌陀聖號。記得清清楚楚。
如是「舌、耳、意三根攝心ㄧ處。清清楚楚。」
「眼根」:自然不會亂視。
「鼻根」:自然不會亂嗅。
「身根」:自然恭敬天地。
如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有間斷。畢命為期。決定近證圓通。遠成佛道。近益現前。遠被當來。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萬修萬人去。佛決不欺人。修淨業者。不可不知。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禮佛、念佛、參禪、持咒、誦經、拜懺的真義是什麼?」
諸佛如來大開方便之門:「禮佛、念佛、參禪、持咒、誦經、拜懺等。」
皆是引眾「回頭是岸」!「復歸心性」而已矣。我等眾生。無量劫來。迷惑造業。無量無邊。一念不覺。妄造諸業。長劫輪回。於六道中。是故諸佛。開方便門。引眾入道。復歸本鄉。善護三業。根本之道。三世諸佛。成佛道基。
諸佛如來大慈悲心。觀機助眾。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永離惡道。得生佛前。
1、「幫助四惡趣眾」:
轉惡為善。棄邪歸正。改過遷善。趨吉避凶。
2、「幫助人天道眾」:
轉善為正。斷見思惑。轉凡成聖。出離三界。
3、「幫助小乘道眾」:
生菩提心。弘法利生。六度萬行。隨機施化。
4、「幫助大乘道眾」:
轉正為淨。究竟涅槃。斷塵沙惑。入如來地。
5、「幫助一乘道眾」:
德遵普賢。般若為導。淨土為歸。圓滿佛果。
6、「幫助極樂道眾」:
圓見四土。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親見三聖。直就下凡。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普利群萌。弘法利生。續佛慧命。荷擔如來家業。盡遵西方三聖。大悲願力。相應無礙。
一、「禮佛」:不是彎下身體。是在放下傲慢。
迷者。雖日日禮佛。貪瞋痴慢疑照作。
悟者。禮佛中放下貢高我慢斷障除妄。
二、「念佛」:不是聲音數量。是在清淨心地。
迷者。雖日念佛號數萬聲。殺盜淫妄酒照作。
悟者。念佛中ㄧ念相應!念念相應!佛印相契。
?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 母淫子厄:孽海迴流噬蓮胎 】

📒【 母淫子厄:孽海迴流噬蓮胎 】
📑作者:佚名
✨艾玲蜷縮在佛堂角落,第四次闌尾手術的疤痕在供燈下泛著青紫。她顫抖著翻開泛黃的日記本,1983年西北礦區的雪夜氣息撲面而來——那夜她用羊絨大衣裹住廠長油膩的手,換來全廠唯二的工農兵大學生名額。
✨「果宏,把我的罪寫進書裡吧!」三十年後,這位曾讓半個礦區男人瘋狂的美人,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婷婷被騙光積蓄、為渣男墮胎,全是我八次殺胎的報應啊……」
✨佛龕青煙中,往事如業鏡浮現:她在領導宿舍流掉的第八個胚胎,血水竟滲進女兒命格。婷婷五歲那年,丈夫的皮帶抽斷她兩顆乳牙;二十五歲為討好投資公司小開,婷婷躺上手術台時,艾玲正因骨刺復發吞下第三顆止痛藥。
✨「媽,為什麼我的人生像被詛咒?」去年除夕,婷婷從急診室撈回吞安眠藥的母親時,終於崩潰尖叫。彼時艾玲子宮肌瘤已長到網球大,經血浸透的佛經堆滿垃圾桶。
✨轉機始於某個雨夜。艾玲在《地藏經》「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的字句間,看見三十年前產房汙水桶裡蜷縮的紫紅肉團。從此清晨五點,社區總迴盪著她嘶啞的懺悔:「願此所誦功德,迴向被我傷害的眾生……」
✨奇蹟在第八個「地藏七」顯現。當艾玲跪破第三塊拜墊時,婷婷竟接到外商錄取通知;她持咒滿十萬遍那週,女兒的未婚夫捧著婚戒出現。更玄妙的是,MRI顯示她體內肌瘤縮成米粒大小。
✨「不是菩薩慈悲,是您斬斷了業力鎖鏈。」我指著佛經開示。窗外菩提新葉沙沙,彷彿當年那些未睜眼的嬰靈終於安息。
📑《修正行為啟示錄》
01、淫為萬劫樞紐:
一次墮胎削十二年祿命,邪淫如滾雪球累積共業。
02、同頻業力相吸:《優婆塞戒經》云「父母造業,如磁引鐵」,子女易成替身傀儡。
03、至誠懺勝千金:每日誦《地藏經》一部,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04、共修轉業神速:家人齊誦佛號,能解冤釋結超度嬰靈。
👥分享以上文章,希望十方法界眾生永斷殺生、邪淫,從事好工作,有好伴侶,身體健康,獲得清涼、自在與解脫。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 為什麼會有冤親債主? ࿐

࿐ 為什麼會有冤親債主? ࿐
1、盛怒結冤,言語傷人
諺語常說:「暴怒傷人傷己。」我們在盛怒之下發脾氣,傷害別人,往往言語的傷害結下的怨仇,生生世世都不能夠消滅,對方必然等待機會來報復。他報復的時候,我們又會逞怨恨心,我們不會甘心,於是就造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非常可怕,非常恐怖。
世出世間聖人都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仇,跟人結怨仇是決定的錯誤,這個苦難有得受了,絕對不是這一生。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造這種惡業太多太多了。所以修行菩提道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障礙?我們常講「魔障」。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魔障?都是自己造作的,跟一些眾生結的怨。
2、有意無意,得罪鬼神
有形的是我們跟一切人結怨,無形的是我們跟鬼神結怨。鬼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他有喜怒哀樂,得罪鬼神沒有好處,鬼神也等待機會來報復。這些事情,我們從古人筆記小說裡看得很多很多,這叫冤親債主。到我們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我們在走運時,他迴避我們;我們運衰時,他就來了。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一些人有時候有東西附身,神智失常,嚴重的都住進精神病院。他不是本身的病,是一些冤親債主附身,他自己做不了主,完全受冤親債主的擺佈,苦不堪言,真正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原因就是有意無意跟這一切眾生結怨,這是自己找的麻煩。
3、結冤討債,成一家人
佛經上告訴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是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關係最親密的就變成一家人。所以家裡的小孩,有時是討債來、報怨來的,那就是過去生中,我們所結下的冤仇。投胎做我們的兒孫尋求報復,把這個家毀掉!這類事實在古今中外都很多。
所以千萬不能與人結怨!結了之後,他來世投胎到我們家裡,做一家人,這怎麼辦?我們的敵人不在外面,在我們家裡頭。所以怨決定不能結!跟眾生結下冤仇,一來是損害自己性德,一來招惹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他都不饒過我們,都在等待機會報復,這是大麻煩!
4、預謀殺害,積怨尤深
許多人喜歡吃海鮮,到臨命終時得的果報完全應驗了。連殺動物,動物都還要來報仇,殺人還得了?人的那個怨恨心比動物還要強烈。有些動物我們殺它的時候,它預先不知道,不知道我們要殺它。如果知道我們要殺它的時候,那個怨恨就重了;不知道突然被殺的時候,那個怨恨輕。如果我們對一個人處心積慮有預謀要來殺他,對方他也知道,他也防禦,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抵禦,還是被我們殺了,這個仇恨深,深仇大恨。不是說死了什麼都完了,麻煩在後頭。
古人也干這個事情,實在講他不是不相信,他也相信,信心不深。也就是相信因果報應,相信六道輪迴,有這個事情,畢竟這個事情不是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印象很薄,所以他還是敢造,還是敢殺人。
5、氣衰病重,冤業干擾
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自己無量劫來冤親債主很多,這些在我們周邊無形的一種壓力,我們自己走運、氣旺的時候,他不敢動,他潛伏在那裡,沒有消失;等到我們的運衰了的時候,他就來干擾了。我們在《地藏經》上讀到,特別是在病重垂危之時,冤親債主都現前了,善惡的業力這個時候統統都出現了。這些大部分都是冤親債主,說實在的話,他要跟我們沒有關係,那連邊都沾不上,凡是能夠沾到身的,跟我們過去生中必定有關係。
《地藏經》上講夢惡鬼,家親眷屬;家親就是過去的、死了,已經過世的這些家親眷屬。或夢到危險的地方,再遇到這些魘鬼,這些都是與冤親債主有關係,所以冤業病。凡是有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老實念佛,為什麼?有這些事情就是我們的運很衰、氣不旺,如果我們走好運,氣很旺,這些惡鬼惡神他會避我們。縱然過去有過不去的事情,他也不敢在這時候來找麻煩,他會迴避,一定等我們氣運衰的時候他來了。所以遇到這個事情,曉得我們這個時候氣運很衰,一定要努力好好的修學。
6、欠命還命,欠錢還錢
吃眾生肉,不要以為這很平常,社會上大家都吃。佛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吃它八兩,將來要還它半斤,不是說吃了就沒事,吃了很麻煩。我們這一生吃了多少動物的肉,我們要多少生才能還得盡。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講個最簡單的,這一生吃了多少眾生肉,來生再變畜生,生生世世變畜生還債,統統還完了,這才能再得人身。我們去想想,這個事情多麻煩!
如果我們要是細心微密觀察,我們會看到果報真的就在現前,正是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他殺生吃肉,所以說他正在行好運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沒離開他,在他四週圍不碰他,等待機緣,等待我們的好運享盡,他就來找麻煩。在什麼時候?我們特別留意,他在臨命終之前,我們看他現的果報,殺豬的,他的動作、聲音就像豬,殺雞的,動作、音聲就像雞,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
世間人不知道這個利害,佛菩薩知道,真正修行人知道,不跟眾生結怨仇。不跟任何人有債務上的糾紛,別人欠我的不要了,這個好;要,我們還要去討債,我們來生還要去跟他碰頭;不要了,帳了了。欠別人的要趕快還,還的很痛快,我們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往生就走得瀟灑、走得自在,冤親債主不會來刁難,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7、嫌棄討厭,傷害生命
刀兵劫的因是什麼?食眾生肉。佛說得很清楚,要想免除世間的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這個刀兵劫才能夠化解。年輕的時候無知,不吃它,也殺害它。我們看到很多人,自己也造過這個罪業。螞蟻爬到家來,討厭,燒一鍋開水一下就把它燙死。許多人這樣做,我們也曾經做過,對這些小動物任意的殺害。以前不知道,這才曉得自己犯下了重大的過錯。佛教我們「發露懺悔」,我們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錯事,認真修行,每一天念誦、供養、修學一切功德,迴向這些冤親債主。這個功德我們自己不敢享受,希望把這些冤結統統化解,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否則的話,常常說到業障現前,業障怎麼會不現前?這些被我們傷害的眾生,如何能夠輕易饒過我們?不可能。
8、貪愛肉食,病從口入
我們宿世今生傷害眾生太多了。尤其是吃眾生的肉,我們殺它,還吃它的肉,它能甘心嗎?它能情願嗎?它不甘心、不情願,當然有報復的念頭,也許它有報復的行為。所以許多人得不治之病,像現在許多得癌癥的,多半都是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了。
9、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因果通三世」,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來侮辱我、譭謗我、陷害我,必定是有原因。什麼原因?總是我過去生中對不起他,我也曾經害過他、譭謗他、侮辱他,今天他這樣對我,這是報應。懂得這是報應,我們就歡喜接受,不再有報復心了,這個帳到此就了結。美國凱西也說,全世界的人,無論再微細的一樁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
10、自私自利,惡多善少
我們在世間,說實在的話,因為我們一生造作的惡業多過善業,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惡念多過善念,我們自私自利念頭行為多過利他,於是冤親債主就太多了。雖然佛菩薩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可是我們有意無意、不知不覺中與眾生結下了許多的冤仇。這些冤結,我們起心動念想化解,這是我們真正覺悟了。
11、修行得力,障礙考驗
為什麼愈修行障礙愈多?我們的冤親債主太多了。我們欠人的命還沒有還命,我們欠人的錢還沒有還債,所以我們修行,這些冤親債主來找麻煩。我們跑掉之後,他討不到債,他討不到命,他不能報復了,所以他都來了。如何排除障礙?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給他們。我不是為我自己修的,我是為他們修的,他們知道,他們會歡喜。我代他們修行,他們不修,我代他們修,冤親債主就很高興了,不障礙我們了。我們自己修,我們想跑掉、我們想賴帳、我們想僥倖躲避,他們統統不會饒我們,魔障是這麼來的。
我們生生世世跟多少眾生結冤仇,有過節,所以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我們在這個世間,人家騙我們、坑我們,欺詐我們,我們很歡喜。為什麼?債還掉了。縱然不是討債,他是真的欺騙我們,我們隨他,我們也不要了,我們要,我們出不了三界。所以別人欠我的,我統統不要了;我欠別人的,我盡量的還,我們才能走得了!有絲毫留戀,我們就離不開六道輪迴,那個麻煩才大!所以,一切要舍,一切要放下,真正要了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自己身體都不能保住,何況身外之物!有什麼好牽掛的,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很快樂、沒有也很快樂,決定不為這些事情操心,真的得大自在。
— 淨空法師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清明時節讀誦《地藏經》,以佛法利益亡人

清明時節讀誦《地藏經》,以佛法利益亡人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講,從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直到彌勒佛成佛之前,釋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的所有眾生都托付給了地藏王菩薩。
我們現在所有人都是釋迦牟尼佛托付給地藏王菩薩的,地藏王菩薩不能不特殊地慈悲我們,在原有的慈悲基礎上,還更加的慈悲。
為什麼?因為這是受佛所託。
「清明節」至,許多地方都有燒紙錢的習俗,這對生者是一種慰藉和緬懷,但光是燒了很多紙,亡人能否真得到「錢」也不好說。如果能以佛法利益亡人,他將會收到很大幫助!
地藏菩薩是幽冥界的度化者,對亡者能起到極大的利益!
地藏菩薩是幽冥界的度化者,能使你的過去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冤親債主早登九品,不再受地獄燒、煮、斬、斫之苦,幫亡人親友供養地藏菩薩,為逝者懺悔發露罪愆,如地藏救母那樣的發大悲願,來為我們的亡人親友,遠離痛苦,得到究竟的利益和安樂!
讓亡者得到暫時的安樂和究竟的解脫!
為您已故的親人、亡者超度。無論您的親人流轉於哪一道,無論他們去世的時間有多長,為他們修法超度,是真正能夠利益到他們的方式。能為他們清淨宿業,累積福德資糧,讓亡者得到暫時的安樂和究竟的解脫!
認識到為亡人做善事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都很清楚,來到世間是一個人,最終離開世間也是一個人,在這個獨來獨往的輪迴中,別的什麼都指望不上,唯有善法才是真正的依靠處。
對死者來說,如果有了善法,這比什麼都重要。在藏地有一種說法:「生前再多的財產,都比不上死後的一句觀音心咒。」
《雜阿含經》中也說:「人生壽命促,必將付於死,衰老之所侵,無有能救者。是以應畏死,唯有入佛法,若修善法者,是則歸依處。」
大概的意思是,死亡雖然很可怕,但若能趣入佛法,精進行持善法,就有了皈依處。因此一定要依靠善法,這才能滅盡死亡的一切恐怖。
所有活著的人都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亡者!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死者是非常可憐的,他們一生都沒有遇到佛法,有些即便遇到了,也沒有好好修行,我們需要借助三寶的威力利益有緣的亡者。
許多佛菩薩的名號、咒語和經典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只要為亡者念誦,他們就不會墮入惡趣。
因此,對亡者的家人來說,一定要為亡者認真作佛事,如果自己不會念經,可以請別人念,對自己和亡者都有很大利益。
總之,所有活著的人都要盡最 。大的力量幫助亡者!
給亡人除了在四十九天內做善事外,此後的每個週年忌日也要做善事。也許這些亡者生前為你造了很多惡業,死後一直在惡道裡受苦,如果為他們做善事,他們當下就會獲得解脫,我們應該盡力去做。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 問】 :請問我們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麼程度?

🌱【 問】 :請問我們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麼程度?
🪷【 大安法師答】 :
「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五戒的前四戒做好,也就是不要去觸犯殺、盜、婬、妄這四個根本罪。這是作為居士來說,最起碼的行為準則。
🔸【不殺生】所對應的就是殺人,殺人裡面又分上中下,尤其是不能殺聖人,不能殺父母,這是不通懺悔要墮阿鼻地獄的;再就是不能殺人道的眾生,這都是根本罪;如果殺畜牲動物等眾生,也會結等流罪,未來必有報,因果不虛。
🔸【不偷盜戒】的持犯跟動機有密切關係,關鍵在你千萬不能起盜心,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絕不能佔為己有。佛陀制盜戒數量是五錢以上,那我們現在討論五錢到底有多少呢?
在古代摩揭陀國,因為大家都很有道德秩序,盜五錢就觸犯了國家刑律,是要斬頭的。所以佛陀根據摩揭陀國盜五錢就要斬頭的這樣一個判例,來規定一個修行人如果盜五錢就破盜戒這個根本戒。
這個五錢如果轉換為中國貨幣的話,在原來唐代是十六兩銀、而至於現代是多少元,那就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具體數量的差別還是莫衷一是。我們可以理解為五元人民幣,這樣我們對盜戒就可以嚴格要求一些,哪怕盜五元人民幣都不行。
🔸【不邪婬戒】,指居士可以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組建家庭,一夫一妻,不允許在這之外去尋找一種感情,如果那樣就是破此根本戒。
這一點其實本質上也是保護眾生、尤其是保護自己的非常重要之舉措。現在世界上艾滋病已經氾濫到了非常駭人聽聞的地步了,可見邪婬的可怕。有些人真是不能潔身自好,結果引禍上身,後悔莫及。
我們一定要管得住自己,因為現在真是人慾橫流呀,有時候一個通訊工具比如一個手機,接個短信都會夾雜誨婬誨盜,那這個現象真是太可怕了,所以我們念佛行人一定一定要把好這一關。
🔸【不妄語戒】首先對治的就是在修行層面你不能沒有證到什麼果位,而妄說證到某一果位了。
說自己證到初果呀,證到二果呀;沒有得念佛三昧自己妄說得念佛三昧了;沒有什麼鬼神找你,你妄說我由於道德神通很厲害,鬼神都來聽我說法,鬼神來護我的法,那說這些就是犯到了大妄語,不通懺悔。
但如果一般的犯小妄語,比如未見言見,見言不見等,這些說謊的小妄語還是可以懺悔的。所以說殺、盜、婬、妄這四條根本戒,我們要把它持好。
要知道我們念的這句佛號是由阿彌陀佛圓滿無礙的清淨心中流現出來的,因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不僅沒有犯任何的過失,甚至連貪瞋癡慢疑的念頭都沒有,是清淨到極點而莊嚴成就的這句六字萬德洪名。
所以我們也應該要用比較清淨的心來念,才能夠跟這句名號得到極大程度的感應。
如果我們說自己是念佛行人,但殺盜婬妄,五毒俱全,請問你是怎麼去念的佛呀?這種人,心極度散亂,就好像八級颱風中的一根蠟燭,那很可怕呀,佛號就肯定念不下去了。尤其在這種五欲六塵誘惑很大的時代,持戒一定是我們修行人必須要好好去做的一個科目。一個不能去持佛戒的修行人,你怎麼能說你是佛教徒啊?有的人貪心很重,一方面不想去持戒,五欲六塵殺盜婬妄,樣樣感官的痛快都要得到,同時又要想成佛,請問世界上哪有那樣的事情呢?
所以我們說持戒,底線就是這四條性戒,殺盜婬妄。而為了保護不犯性戒,還需要建立一個遮戒來作為保護系統,那就是🔸【不飲酒】。
因為酒能亂性啊,你一飲酒,就喪失理性,沒有控制能力,那前面殺盜婬妄四性戒你都犯了還不知道呢! 等酒醒之後才明白,一看哎呀,就後悔莫及。而由於醉酒所犯的殺盜婬妄的因果責任那是照樣負,一點都逃不掉啊。
持戒本就是來約束我們的煩惱的,而這約束正是要解放、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的,所以有一分持戒,就能對治一分煩惱、透顯一分智慧、獲得一分利益。」~大安法師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 ◎ ◎ ◎ ◎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陀的八十種殊勝美妙的形象

11-佛陀的八十種殊勝美妙的形象
1.指甲潤澤——佛陀過去世世常給別人所需要、喜愛的事物,幫助別人安樂,所以現在指甲又薄又長,顏色光潔鮮淨。
2.手足指圓——佛陀過去世世經常以善解人意的態度對待別人,所以現在手指和腳趾圓滿纖長,又直又軟,十分好看。
3.手足平等——佛陀過去世世持戒不願升天,所以現在手和腳的長度一樣,手指和腳趾間也排列得很整齊。
4.手足圓滿——佛陀過去世世保護其他生命,所以手腳圓滿如意,柔軟乾淨有光澤,膚色像蓮花一樣好看。
5.筋脈潛隱——佛陀過去世世看見地不平的地方或長滿荊棘的地方,就主動拿鋤頭剷平、整治,所以現在手腳上沒有難看的筋脈凸出。
6.踝骨不現——佛陀過去世世接受良善之法,所以腳上看不見凸出的踝骨。
7.行步齊正——佛陀過去世世不生氣、不懷恨他人,也不亂批評攻擊別人,所以現在行走時腳步走得又直又穩,很有威儀。
8.獅子王行——佛陀過去世世不會用嚴厲的言詞對人說話,所以現在走路的樣子威風凜凜,高貴莊嚴,像獅子王。
9.牛王行相——佛陀過去世世見人有疑惑,就用佛三藏來教化他,為他解惑,所以現在行走的步伐平穩有秩序,像牛王一樣。
10.容儀具足——佛陀過去世世常拿香花和上等的飲食供奉佛,所以現在儀容端正,看到他的人都能生起喜愛尊敬之心。
11.背脊不曲——佛陀過去世世看到佛寺被毀壞,就會籌錢整修,所以現在背脊像大鉤鎖,看起來威武莊嚴。
12.身漸佣直——佛陀過去世世常勸人和合、圓滿,所以現在身體支節柔軟。
13.支節密緻——佛陀過去世世常稱讚佛的功德,所以現在骨節交結的地方沒有空隙,圓滿好看。
14.膝骨圓好——佛陀過去世世常遵守諸佛所說的教言,並且確實實行,所以現在膝蓋的紋路很好看,膝骨堅固圓滿。
15.隱處妙好——佛陀過去世世教導眾生受持清淨梵行,守秘密語,所以現在感得隱處的紋路妙好,威勢具足。
16.膚體滑澤——佛陀過去世世常施捨好房子和清淨的衣服、臥具給別人,所以現在皮膚細滑,潔淨柔軟。
17.威儀備足——佛陀過去世世親近智者,遠離惡人,所以現在看起來很有威儀,碰到困難也不害怕、懦弱。
18.身體緊密——佛陀過去世世於身語意都謹慎、嚴守戒律,於自身受用以及飲食方面都知節量,所以現在身體支節堅固緊密,相好莊嚴。
19.身體平正——佛陀過去世世教人經法不懈怠,所以現在身體的骨架安定平穩,圓滿無毀壞。
20.身體端嚴——佛陀過去世世不數落別人,也不讓人生氣,所以現在體態端正莊嚴。
21.身光破闇——佛陀過去世世佈施經教,不但自己學習也教導別人,所以現在身體會自然散發祥光,行走時有圓光照耀。
22.腹相莊嚴——佛陀過去世世施藥醫病,所以現在腹部的形狀方正無缺,軟硬適中。
23.臍深圓淨——佛陀過去世世看見女人生產痛苦又困難,一定發揮悲慈心,盡量幫助她順利生產,所以現在肚臍很深,右旋的紋路圓妙,清淨有光澤。
24.臍厚妙好——佛陀過去世世不亂發脾氣,不做錯誤的事,遇到不恭敬的人就教化他,所以現在肚臍的厚度正好,不會太凸也不會太凹。
25.身體無黶——佛陀過去世世以清淨美妙的飲食惠施大眾,所以現在皮膚遠離疥癬,也沒有黑痣或疣贅。
26.手足內滿——佛陀過去世世看到深坑或充滿泥水的地方,就會幫大家架設橋樑,所以現在手掌柔軟,足下安平。
27.手紋明徹——佛陀過去世世尊敬供養長輩或有道德的人,幫他塗身按摩,又佈施衣服,所以現在手紋深長明直。
28.唇色丹暉——佛陀過去世世常稱讚做好事的人或有道德的人,所以現在嘴唇的顏色紅潤有光澤。
29.面門相具——佛陀過去世世常保平靜慈悲的心,以歡喜心行四事供養,所以現在面相端正莊嚴。
30.舌廣柔軟——佛陀過去世世以五香之味的妙味飲食予人,所以現在舌頭又薄又軟,又長又寬廣,顏色像赤銅一樣好看。
31.聲如像王——佛陀過去世世常修真實語、愛語、法語以及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所以現在發聲威震深遠,如像王吼,聲音明朗清澈。
32.梵聲深妙——佛陀過去世世不說欺慢淫慾的事,所以現在聲音音韻美妙。
33.口出妙香——佛陀過去世世常用柔軟的話制止眾生惡毒的語言,所以現在一開口就有香味,身上也充滿香氣。
34.齒白齊密——佛陀過去世世常為人解決問題,只問一件事卻幫他解決好多事,所以現在牙齒方整潔白。
35.牙利明潔——佛陀過去守持清淨的戒律,不隨便言論女人,所以現在牙齒圓白光潔,漸次鋒利。
36.鼻修高直——佛陀過去世世勸人聽法、讀誦大乘經典,所以現在鼻子又挺又直。
37.目淨紺青——佛陀過去世世以清淨心觀看佛像,所以現在眼珠和眼白分明,而且清淨光亮。
38.目如青蓮——佛陀過去世世以清淨心看人,所以現在眼睛的形狀寬廣,好像青蓮花的葉子,讓人看了很歡喜。
39.目睫次第——佛陀過去世世不斜眼看女人,所以現在眼睫毛上下齊整,稠密又烏黑。
40.眉纖而長——佛陀過去世世見到冤家或親屬,內心一律平等視之,沒有分別心,所以現在雙眉密緻細軟,又黑又長。
41.眉色青紺——佛陀過去世世恭敬侍奉師長,喜愛鑽研高深的道理,所以現在雙眉整齊,顏色美麗。
42.眉如初月——佛陀過去世世自念後世亦念人善,所以現在雙眉高顯光潤,形狀像初一的月亮。
43.耳埵圓滿——佛陀過去世世不夾人耳、不鋸人耳及手足,所以現在耳朵厚,形狀廣大修長,耳垂像圓輪,看起來很有福氣。
44.耳無過惡——佛陀過去世世見人說經不會挑剔他的缺點,所以現在兩耳齊平,形狀很好看。
45.容儀具足——佛陀過去世世以諸功德教授人,所以現在容儀莊嚴,別人看見他都會生起敬愛心。
46.額廣平正——佛陀過去世世將聽聞的經法不增減其義傳授給他人,所以現在額前寬廣,圓滿平正,形相殊妙。
47.身份相稱——佛陀過去世世見女人有病,便以智慧力醫治,所以現在身相圓滿,像獅子王一樣威武。
48.首發修長——佛陀過去世世若在髒亂的地方見到父母師長經過,為了不弄髒他們的雙足,經常將頭髮鋪在地上,讓父母師長從上面踏過,所以現在頭髮又黑又長,而且很濃密。
49.髮香芬馥——佛陀過去世世以恭敬心侍奉師長和持戒的人,所以現在頭髮香潔細軟,潤澤旋轉。
50.髮際嚴好——佛陀過去世世教同學明白經教義理,所以現在頭髮整齊不打結。
51.首發長好——佛陀過去世世能循序漸進地教授他人學習,所以現在頭髮堅固不斷,永遠不會掉落。
52.首發光滑——佛陀過去世世不滅佛前及人的燈火,所以現在頭髮光滑亮麗,一塵不染。
53.身份堅實——佛陀過去世世不毀傷他人的身體,也不會在內心恥笑他人,所以現在身體堅固充實。
54.身淨無暇——佛陀過去世世奉行十善,所以現在身體端正莊嚴,乾淨光潔,還會發出光芒照耀。
55.諸根無染——佛陀過去世世勸人遠離愛慾,所以現在五官長得清淨圓好,非常好看。
56.身相洪大——佛陀過去世世見到疲憊飢渴的人,一定關心地慰問、照顧,甚至親自幫他按摩,所以現在身體健康,體力很好。
57.見者歡喜——佛陀過去世世見人富貴心裡不會起貪念,所以現在佛陀的身體是每一個所喜愛的,百看不厭。
58.面如滿月——佛陀過去世世不傳說別人的善惡是非,所以現在面輪修廣,皎潔光淨,像秋天的滿月。
59.容色不撓——佛陀過去世世和人說話常和顏悅色,不罵人、不說粗話,所以現在容貌舒泰,讓人看了感到很舒服。
60.面相姝廣——佛陀過去世世不生氣,所以現在面貌有光澤,氣色很好。
61.身無疵穢——佛陀過去世世替病人治病,幫病人洗澡,所以現在身體清淨無垢,而且沒有臭味。
62.毛孔出香——佛陀過去世世給人好香,所以現在毛孔中常散發如意微妙的香味。
63.面門出香——佛陀過去世世幫人看病、給病人好藥,使他們獲得健康,所以現在臉上常散發殊勝的香味。
64.首分圓滿——佛陀過去世世勸造野苑禪林,所以頭形周圓妙好,像天蓋一樣。
65.身毛纖柔——佛陀過去世世見到不尊敬三寶的人,就用柔軟的話勸諫他,所以現在身上的毛髮黑亮乾淨,柔細美麗。
66.法音圓辯——佛陀過去世世尊重並讚歎供養賢聖、師長、父母,所以現在佛陀說法的音量可以隨順聽眾,聲音大小適宜。
67.頂髻高顯——佛陀過去世世佈施精舍等殊勝淨室,所以現在佛頂高廣無能見者。
68.指網分明——佛陀過去世世不吝惜幫人解決疑難,所以現在手腳的指紋分明,莊嚴妙好。
69.行不履地——佛陀過去世世心懷慈悲,走路時都小心不踐踏到眾生,所以現在行走其足離地。
70.身相持重——佛陀過去世世自己守戒,也教人守戒,所以現在身體強壯穩重。
71.威震一切——佛陀過去世世勸人為善做福,所以現在威德遠震一切,有恶心的人見了他會歡喜,心懷恐怖的人見了他就心安。
72.音聲和雅——佛陀過去世世不恥笑人、不罵人,所以現在有好聽的聲音,每個人聽了都歡喜。
73.觀機淺深——佛陀過去世世用慈悲心幫助人,使人安穩,所以現在能看見各類有情眾生的需要,為他說法。
74.一音說法——佛陀過去世世為人說經教義,授人經教,現在感得一音演說正法,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得解。
75.次第說法——佛陀過去世世不吝惜將所學到的法教授給別人,別人有問題就為他解答,所以現在說法有次第、循因緣,讓人很容易就了解,歡喜接受。
76.等視眾生——佛陀過去世世見地上有糞便就主動掃除,所以現在能以平等心看待各類有情,稱讚好的,幫助他去除不好的,沒有愛恨的分別心。
77.識清淨——佛陀過去世世見到行道自守的人不敢驚恐,所以現在所為先觀後作,軌範具足,令識善淨。
78.相好具足——佛陀過去世世拿數千萬種東西排放在路上佈施給人,所以現在有很好的面貌。
79.頂骨堅實——佛陀過去世世聽經時,都會讓人在前面聽,而且使大家踴躍發問,所以現在頂骨堅實圓滿。
80.卍字德相——佛陀過去世世常懷智慧、勇健,持心不動,所以現在手足放在胸前,看起來有吉祥喜旋德相。
Resources:
This article was shared from HERE

婚姻家庭問題,要注意很多陰間的因果!

婚姻家庭問題,要注意很多陰間的因果!
有個人來寺院,講他妻子要跟他鬧離婚,才結婚一年多,就鬧離婚。剛好碰到我,我問,你有沒有墮胎。他說,以前談戀愛,跟前面的女朋友懷孕墮胎又分手了。我說,那你去懺悔,念地藏經,第一懺悔自己墮胎的惡業。回向給墮胎的孩子。第二個,回向給前任女友。第三個,回向給自己祖先和對方祖先。
現在很多婚姻問題,都跟過去的邪淫墮胎有關。已經是扯到陰間的問題上來了。陰間的沒有解決,人在陽間就有種種的災難和不順。只是現在教育沒有教這一塊,就是處理好法界的關係。
在邪淫問題上,比如談戀愛懷孕,墮胎又分手。這個惡業很重。第一是墮胎的業,第二是破壞少女貞潔。現在很多人不注重這一塊,結果呢,祖先跑到陰間去告狀,地府裡頭直接把人的生死簿的福報減少,那災難就多了。最明顯的就是婚姻不順。
現在離婚率高,而且大齡找不到對象的也很多。不僅是自己挑挑撿撿,還有一個是犯邪淫有關。包括手淫、意淫,現在經營扯到色情這一塊的,又非常多。
讀書人,寫文章的、搞攝影、拍電影、做媒體,很多都要搞一些八卦,八卦中又難免色情。所以娛樂圈裡頭婚姻都很差,就是因為跟色情的業有關。
這一塊已經扯到了陰間的業。陰間的業沒了(liǎo),人在陽間就過得不舒服,不然就是身體難受,好像捆綁了一樣。
關於現在人的病,大多都是魂魄在陰間被懲罰了。身體就很難受,沒力氣。消耗許多精氣神,人就衰老得快。現在人造業的速度,比古代快很多。
人的業比較少時,身體一定沒什麼病。有病都是自己業障重。包括虛胖、體寒,這都跟墮胎有關。有個人,皮膚死白的沒有血色,她說她懷孩子,肚子七個月了去墮胎,墮胎以後,身體馬上不好。虛寒嚴重。所以現在的業都是墮胎引起的,而墮胎更多與邪淫有關。
有個人墮胎後,夫妻吵架嚴重,其實是墮胎的冤魂的怨氣在他們身邊,讓他們經常性的起嗔恨。人會被外界的嗔恨氣場影響,家裡頭就不安寧。
所以懺悔是第一個。我推薦大家有空拜慈悲三昧水懺,那裡頭有詳細講到許多殺盜淫妄惡業的相。然後可以針對性的懺悔。殺業的,吃肉的,捕魚的,買賣肉海鮮,買賣捕魚工具,或者經營賣肉的商店。很多都是很微細的。
在邪淫上,破壞少女,侵犯他人家庭,出軌,或者經營色情行業,買賣色情用品等。在口業上,傳播色情,綺語,花言巧語,講黃色笑話等。
很多時候造業,是因為愚痴。你根本不知道那個是業。就像我以前講過賣化妝品,還有賣香水,甚至噴香水都不好。這些都讓人墮落的。而且讓人起淫欲心的。但社會人普遍沒有這個覺悟。就像女的衣服穿得裸露,以為漂亮。每天花很多時間化妝以為漂亮。這其實是愚痴才有的想法。
還有現在人動不動去整容,隆鼻子等,這也是破壞臉上風水。古人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古代有個楚王,喜歡腰小的女人,結果宮女都把腰束縛小小的,甚至通過不吃飯來減肥。導致許多宮女因此餓死。這就是女人的醜態,要打扮,對身體很執著。這是很不好的。
再回來,現在人殺業和邪淫業都重,從病苦和離婚率可以看出來。有些人沒有殺業,卻在邪淫問題禍患上認識不夠深刻。也導致出現婚姻問題。或者年輕時造下的業,過去造的,沒有懺悔乾淨,業障現前。
業還有一種對應性。邪淫直接導致婚姻不幸。有的人有錢而婚姻不幸,有錢是因為他樂善好施,婚姻不幸,因為邪淫,或者出軌,或者和有家庭的人在一起,就是婚姻不幸。
但因為古代中國有妻子有妾,有的人是妾來投胎,他的命裡頭很容易喜歡有家庭的人。遇到這個情況,一定要覺知自己。同時如果有念經,就多念經。
我以前講過,婚姻上少女少接觸有家庭的,同時不要產生經濟的往來。錢財某一個層度上就是業。女人除了自己的兒子、丈夫和爸爸,其他男性都要保持距離,要有威嚴,這對你婚姻的幸福是有幫助的。哪怕自己的公公,還是出家人,都要保持距離。
有人說,丈夫不好,就去找其他異性訴苦,這個是最不好的。不能遇到好丈夫,肯定是自己過去邪淫的業,或者跟異性交往過於密切導致的。要懺悔才對。其實不管是男女,都要對自己的另一半忠誠。
因為忠誠是一種品格,你背叛一個人,也很容易背叛另一個人,沒有忠誠的品格。忠誠對自己有好處。起碼婚姻上不會被背叛。如果婚姻上被背叛,你很痛苦,就要看看自己有沒有背叛過別人。
要學佛,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這很重要。所以可以多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聖號。沒有地藏菩薩聖號的加持,你很難想得通的。
(福安古觀音閣)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這「四勿」是遠離邪淫外緣的好方法】

☀️【這「四勿」是遠離邪淫外緣的好方法】~轉載
「我們先舉個例子,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遠離邪淫的外緣。孔子在回答其弟子顏淵「如何克制自己的私慾」這一問題,說到「四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四勿」,是遠離不良外緣的好方法。
「四勿」的含義是什麼呢?孔子回答說: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看(非禮勿視),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聽 (非禮勿聽),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說(非禮勿言),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做(非禮勿動)。禮者,便是倫理道德、人生真理,在這裡,指的是清淨的正法,指能遠離一切邪淫的正道。
🪷【非禮勿視】
人的眼睛可以看見外在世界的一切,心就會隨之而動,如果不加以節制,那麼必然會被外物所誘惑,如果被「非禮」的外物誘惑了,就可能會造作不合理禮節的事。戒除邪淫,從「非禮勿視」入手,有意去規避用眼睛看男女色的慾望,遠離男女色的誘惑,而保持自己純真、清淨的心。
虛雲長老說:「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禪和子(禪師) 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以禮來制約自己的行為,不起男女色的慾望,使之不干擾自己的心,就能心平氣和。非禮勿視,不該看的不看。一切有關男女色、能令人心旌蕩漾、魂不守舍的東西,都不要有意去看,如:美女帥哥的照片、滿街上花枝招展打扮時髦的男女、種種視頻等,眼睛不要去看,甚至心裡都要遠離。若不小心看見,馬上遠離,並觀照自心,不隨它而動。
🪷【非禮勿聽】
節制耳朵,克制貪求妄聽的慾望。人的耳朵可以聽聲音,不合乎禮節的聲音,也會誘引人心,使純淨的心受到污染而造作惡業。「五音令人耳聾」(《老子》),說的就是這一意旨。非禮勿聽,不該聽的不聽。那些淫詞濫調,使人產生不好心念的一切音聲,如種種視頻、男女色的歌舞、令人神魂顛倒的靡靡之音(令人頹廢喪志、一切低級趣味的音樂)等,都不要去聽,遠離為上。
從「非禮勿聽」入手,有意去規避聲音和樂曲等「五聲」的誘惑,而保持自己的純正之心。若要聽音樂,可以聽正法的音樂。正法的音樂能令人心地清淨,充滿正能量,能克制邪思邪念。
🪷【非禮勿言】
節制隨意、不合禮節的話語。喜好花言巧語、流言蜚語,都會引發惡習,讓內心躁妄不安。非禮勿言,不該說的不說,保持純正之心。
🪷【非禮勿動】
非禮勿動,不該動的不動,節制我們行為的躁動和妄作。如果不對自己的心念和行為加以節制,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難以保持中正。謹言慎行,防微杜漸,就可以免過防患。若對行為舉止加以節制,則內心平靜而無妄。」~轉載
🔸 以戒為師!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佛學常見辭彙》)
◎ ◎ ◎ ◎ ◎
🔸「 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uofo 108x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嗡嘛呢吧美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願一切眾生不為情愛色慾所困而痛苦。
請常念常憶 南無觀世音菩薩
Please Recite Namo Guan Shi Yin Pusa (silent within your heart or out loud) and Miss/Thinking of Namo Guan Shi Yin Pusa Often.
請繼續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 對所有一切法界的眾生 慈悲。
Please be like Guan Shi Yin Pusa, spread Compassion and Loving Kindness to all sentient beings.
🙏天災人禍時有耳聞,不管您在世界哪個角落,請大家時時於身、口、意中具足慈悲,靜心憶佛念佛,戒殺、吃素、護生和放生,隨喜善行,讓我們共同祝禱,世界和平安樂,風調雨順,災難泯除,戰爭止息,並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長,斷惡修善,早證菩提!
*文章/圖:轉載
管理員 admin G
合十_/\_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的功德利益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的功德利益
一、消業障與除罪
1,滅除重罪 經文提到,此陀羅尼能「除滅五逆十惡一切重罪」。五逆(如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等)和十惡(如殺生、偷盜、妄語等)是佛教中最重的罪業,持誦此咒可清淨這些罪障。 即使是極重罪業,只要誠心誦咒,並依如法修持,罪業可逐漸消減。
2,淨化身心 持咒者能清除身口意三業的污染,經中說「若人聞此陀羅尼,能除一切障」,意指連聽聞此咒都能淨化內心。
二、增福慧與成就
1,增長福德 經文稱此咒為「大寶」,持誦或供奉能積聚無量福德,如同廣大寶藏樓閣,帶來財富、健康、人緣等現世利益。 「若書寫此陀羅尼,懸於高處,福德無盡」,顯示其福報廣大。
2,開啟智慧 「善住祕密」意味著此咒能助修行者安住於智慧,破除無明。經中說持咒者「得大智慧,速證菩提」,能增進理解佛法的能力。
3,事業成就 「凡有所求,皆得成就」,無論是世間事業(如工作順利、家庭和睦)還是出世間目標(如修行進展),此咒都能加持實現。
三、護身與避難
1,遠離災厄 經文強調此陀羅尼能「遠離一切災難病苦」,包括天災、人禍、疾病、惡靈侵擾等。持咒者受一切如來護念,免受外在威脅。 「若佩帶此咒於身,一切鬼神不敢近」,顯示其護身功能強大。
2,消除恐懼 「若怖畏時,持此陀羅尼,一切怖畏皆悉消散」,持咒可帶來內心安寧,特別適合在危險或不安時使用。
四、往生淨土與解脫
1,往生極樂 經中說「若人持此陀羅尼,死後得生極樂世界」,這是對淨土行者的重要承諾。誠心持誦,能與阿彌陀佛結緣,臨終時蒙佛接引。 「不墮三惡道」,避免輪迴中的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2,速證菩提 長期修持此咒,能「速疾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即成就佛果,這是其究竟功德。
五、廣利眾生
1,普度有情 「若為眾生書寫此咒,功德無量」,不僅自己受益,將咒語分享他人(如書寫、傳播)也能利益無數眾生,累積大功德。 即使他人僅聽聞、見到或觸摸咒輪,也能種下解脫善根。
2,環境加持 「若懸此陀羅尼於塔中或屋內,一切處所皆得清淨」,能淨化周圍環境,驅除穢氣,帶來吉祥。
功德利益的特殊之處
1,簡單易得:經中特別提到,即使不完全理解咒義,單純聽聞、佩帶、書寫或供奉此陀羅尼,也能獲得功德,適合在家修行者。
2,即時加持:持咒時,「一切如來同時觀照」,加持力迅速顯現,無需複雜儀式。
3,廣泛適用:從消業障到增福慧,從護身到往生,幾乎涵蓋修行者的所有需求。
修持中的具體應用
結合你之前的消業障目標,持誦此咒的功德特別契合:
1,消業障:專注於「除滅五逆十惡」的功德,觀想咒音化為金光,洗淨罪業。 2,增強信心:每次修持後,回向功德給眾生,感受到「福德無盡」的加持。
3,日常護持:隨身攜帶咒文(手寫或打印),遇到困難時默念心咒「oṃ maṇi vajre hūṃ」。
Resources:
This is shared from comments i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