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衆生業緣品第三》節錄(五)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一品到這裡已經三次說到「常住」這個名詞,第一個侵損常住是指明目張膽的依他的強盛勢力,欺侮出家人,例如:霸佔寺產、房舍、土地,或故意將寺廟開條馬路過去,或假藉都市計劃,將寺廟土地變更地目為公園預定地,或其他用途,結果只公佈在報紙及市公所,公告期間一過,投訴無門。台灣北部某寺廟因未能及時知道都市計畫內容,結果數十餘甲土地全數被劃成公園預定地,這位主持這案子的官員不久到日本旅遊,夫妻倆同時於旅館被火災燒死,這就是侵損常住。所謂破用常住:就是造諸惡行而不是持戒清淨的出家人。你硬是在寺院裡吃飯穿衣,接受供養,接著這裡講偷偷的拿叫偷竊常住,錢財或物品、糧食米麵,任何飲食之類及衣服用品,甚至一草一針,不與而取,當然要墮入無間地獄千千萬萬劫長的時間,想要求出離卻遙遙無期啊!這裡要注意,與就是給你。不與就是沒給你。你拿走了,這就犯盜,普通一般人在社會上偷普通人的東西,犯普通盜罪,其罪尚輕,你要是偷竊常住的財物,其罪是無間地獄。為什麼?社會上普通人的財物,是他自己賺來的,你偷了他,只對他一人,最多一家人造罪。但這常住所有財物,是十方信徒百千萬人來自十方,供養三寶及十方常住僧(聖、凡都是),是盡南瞻部洲所有出家人都共有一份,結果你偷去了,本來十方信眾是來布施求福的,這偷竊造罪的對象是難以計數,所以這罪要下無間地獄,求出無期啊!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這裡地藏菩薩稟白說:「聖母,若有眾生,造作如上面所說的五逆十惡的罪業,當然要隨業受報,墮落到五無間的地獄去,受極端的痛苦,想求剎那暫停如一念之短暫的時間都不可得。」所謂五逆: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羯磨轉法輪僧,惡心出佛身血。所謂十惡:殺、盜、婬、惡口、兩舌、妄言、綺語、貪、瞋、痴。言五無間者:一、時分無間,二、身形無間,三、苦器無間,四、果報無間,五、生命無間。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觀衆生業緣品第三》節錄(四)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婬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或有的眾生,侵佔佛寺的土地以為己有、或佔用寺廟房舍全家共住、或者任意使用,損壞寺院的財物,玷是染污之意:指小黑點,僧是男眾比丘,尼是女眾比丘尼,僧尼是清淨修持梵行的,毫無瑕疵,貪慾不肖之徒,不知罪福深重,利用種種方法強加點污沾辱。或者在寺院內:這寺院是三寶清淨聖地,豈容您任意縱慾妄為行婬。或者在寺院內或殺或害眾生性命。像這些造惡之輩,都會下墮無間地獄,經千千萬萬劫的長時間,想求出離卻遙遙無期啊!

常住伽藍,皆指寺院的通稱。因為寺院為三寶常住之所在,故曰「常住」。梵語「僧伽藍摩」,華言「眾園」。「僧伽」華言大眾僧。藍摩是指大眾僧所住的「庭園」,簡稱伽藍。所謂常住僧物有四種差別:(一)常住常住物:指眾僧的廚庫寺舍果樹園林等物,是永遠住於一個地方,絕對不可分判!所以叫常住物中的常住。(二)十方常住物:如日日供給眾僧的當日糧食。是取前常住常住物而入當日的常食:這些物質,是屬於十方僧眾的物品!一打板,十方僧人都可依序享用,所以稱為十方常住,亦即是十方僧人的常住物。(三)現前現前:如各比丘所屬私人物品,這些物品,係現前僧人的現前物,故言現前現前。(四)十方現前。如亡僧所遺的經物,是可以分給十方僧人,為各現前比丘所屬,所以稱十方現前物。這玷污僧尼是破壞僧尼的清淨戒行。而這伽藍內恣行婬慾是你自己男女夫妻居士信眾!舉個例子:寺院打佛七、禪七或拜懺誦經七天,因為是夫妻,就不忌諱,同住一間房間,以為行婬不要緊,但這是三寶清淨聖地,這叫污染清淨伽藍,或者是兩夫妻同是受雇修建寺廟建築,暫住寺裡寮房,如果共行婬慾,同樣是犯了這條重罪,所以要小心。如果在寺院裡,殺害畜生性命,罪加一等,亦墮無間地獄。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或是有的眾生,假扮沙門模樣,外表現出家相,但是內心裡面,並不是出家人的心,不但破壞常住清淨規約,而且還要亂用常住的東西,常住衣食住是在家的白衣弟子所供養的,是要供養真真正正的出家沙門,而這污道的偽作沙門,還接受在家弟子供養,這就是欺誑白衣。不但如此,還違背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做出種種惡行。像這樣的人,當然是要墮到無間地獄,千千萬萬劫,想求出離而遙遙無期啊!

梵語「沙門」,華言勤息,乃出家人通稱,謂「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為什麼要出家,就是為了要了生死,斷煩惱,煩惱多的很。先要把貪瞋痴三個根本煩惱斷了,其餘一切細微煩惱就斷了。準瑜伽論有四種沙門—一、勝道沙門:能證得勝道者:佛、菩薩、聲聞、緣覺等。二、說道沙門:已經斷惑證理,而能宣說正法,使眾生進入佛道者。三、活道沙門:即是修諸善品,清淨自活。依出家戒律過著清淨生活。四、污道沙門:或謂邪行者。出了家又犯齋破戒造諸罪業,染污律儀,污了清淨道法,叫污道沙門。外現修行之狀,內藏瑕穢之情,即污道沙門,佛言:「持戒最為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穩,寤則心歡喜。若破戒誑人,則人天路絕!可不慎之?」正法念處經云:「何者邪行?實非沙門,起種種之貪慾,做種種之業因,虛貪信施,枉受供養,是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當墮惡處大地獄中,受大苦惱,求出無期。」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觀衆生業緣品第三》節錄(三)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您問的是南閻浮提的罪報及地獄的名號,我現在就給您說說。父母雙親有養育之恩,塵劫頂戴,四事供養,縱使毫無怨言,尚不能報鴻恩於萬一。何況不孝順父母,乃至於將父母殺害,這是五逆大罪之一。一定要墮入無間地獄,受千萬億劫的長時間的苦難。想求出離地獄遙遙無期啊!觀佛三昧海經云:「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害父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揮霍之間,譬如壯士,屈伸臂間,直落阿鼻大地獄中。」阿鼻地獄一日一夜等於閻浮提歲月六十小劫。這樣壽命要經一大劫,如果是五逆者,受罪要滿五劫,所以說求出無期啊!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或者有的眾生,想傷害佛,令佛身出血,或者毀謗辱罵佛法僧三寶、或者對於法寶等尊經不恭敬、輕慢污穢、隨處放置,違犯以上這些重罪,也是要墮落於無間地獄,要經過千千萬萬劫的時間,想要出離都遙遙無期。

這出佛身血,這個罪原是提婆達多所造。佛陀在世時,宣揚教法,諸大國王,長者均恭敬供養,提婆達多看在眼裡想自立新佛,一天到晚想把佛陀害死,每一天佛陀都要進含衛大城托缽乞食,經過山路,就用一塊大石從山上滾下來,想把佛陀壓死,金剛力士遙以金剛寶杵把石頭一擋,大石粉碎,有一粒小石子劃破佛的腳指頭流出血來,普通凡夫出家人持戒清淨,尚有護法神保護,何況天人師的世尊,金剛力士就是護法韋馱尊天菩薩,這個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當下感得大地裂縫,現出地獄推出火車,把這個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活活捉到地獄,叫「活捉地獄」。有佛在世才有這個罪,現在無佛時,如果我們以惡心故意破壞佛像,不管是畫的或雕刻的,也等同出佛身血。如果是清潔佛像整理供桌,不小心碰壞佛像指頭或衣服的貼金等,這不叫出佛身血,但要趕快在佛前求懺悔,這不是惡心。佛陀涅槃以後,這佛像就代表佛寶,佛所講的真理全在經典裡頭,這經典就是法寶,對法寶要恭敬,平常法會誦經,經典都會用蓋經布蓋好,這就是恭敬尊經。有的年輕人,來聽經,將經典一捲往褲子後一插放褲袋裡,這叫不敬尊經,或者放在不淨的衣服中、或放在夫婦房間或床上、或任意掛在壁上、或污手持經、或用口吹、或任意撕毀、塗寫,這些都叫不敬尊經。佛所說的法猶如法身佛,所以對法身佛不恭敬啊,這罪過是非常重大的。一是要把經典供在佛堂裡頭上香頂禮。阿難請戒律論云:「僧尼白衣等、讀經律論、行語、手執翻卷者,依忉利天歲數,犯重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獐鹿中,恆被摺脊,苦痛難忍。無記戲言捉經律論,亦招前報。或安經像房堂簷前者,依忉利天歲數,八百歲犯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豬狗中。若得人身,一億歲作客棲屑,不得自在。」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觀衆生業緣品第三》節錄(二)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地藏菩薩回答說:「這十方千千萬萬的世界裡,以及千千萬萬的國土裡,有的有地獄,有的沒地獄,有的有女人,有的沒女人,有的有佛法,有的沒佛法,有的世界都是菩薩,沒有聲聞緣覺,有的世界只有聲聞辟支佛乘的,有的不但沒有佛,連菩薩聲聞等都沒有。有些國土是五濁弊惡,有的世界係清淨微妙;有些卑劣不淨,有些莊嚴妙好;有些壽命無量,有的壽命短促,造種種的業,受種種的報應,或者成佛成聖超出三界,或廣造十惡,受三途之報。這樣的國度和世界,多得說不盡,並非侷限於地獄罪報這一途。」大家都會念「阿彌陀佛」啊!這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但沒有地獄,也沒有女人,全部都是念佛生起來的蓮花化生,而且也沒有聲聞、緣覺,全是廣度有情眾生的菩薩。四大部洲的北洲就無佛法,所以我們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又叫三洲感應,他是佛的護法,北洲既無佛法,自然就無法可護了,所以只有東、南、西三洲感應得菩薩來護法。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摩耶夫人再次向菩薩說:「願聽聽有關閻浮眾生因犯惡業受罪報所感召惡趣的苦難情形。」地藏菩薩回答說:「聖母,唯願您來聽受我所說,我就大概簡要的說一說。」佛母回答:「聖者就請說吧!」地藏菩薩跟他說虛空十方世界的眾生種種差別無量無邊,所以摩耶夫人不問其他地方,只問南閻浮提罪報所感惡趣。因為她是南閻浮提的人,她念念不忘南洲眾生造的罪業情形及墮到惡趣受苦的情形。因眾生造罪孽多,所感地獄亦多,只能粗說,細說則窮劫不盡。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節錄(一)

梵語毘婆舍那,譯為「觀」,即是用真智去體察一切事物,俾對一切事物得到正確理地的瞭解,免去妄加忖度的過失,這就叫做觀。所謂眾生,或譯為有情。有多種解釋:(一)眾人共生之意。阿含經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二)眾多之法和合而生:是指依一期受報來說,例如法鼓經說萬法和合施設,維摩經謂眾事會合。大乘義章謂依於五蘊和合而生。故名眾生。(三)經過眾多之生死;指依業力而流轉六道而言。如俱舍光記云:「受眾生死,故名眾生。」

「業」者造作之意,或譯為動也;即是動身口意三業,身體屈伸取捨造作叫身業。口之音聲屈曲造作叫口業。心的種種思惟造作,名叫意業。你一動就是一業。第二種解釋叫因。你怎麼樣招來果報呢?因一動了這身口意任何一業,如果動的善業,你將來得善果,你動惡業,就招惡業的果報。這個善因惡因的因,就是因果之因的意思。而要發動身、口之業,原由於「意」故。三業均以意為主。心沒有動這個「意」,不但身不會動,口也不會動。而真正能推動這意業者,實在是由於「思」所引起。這個心有八個心王,心所法就是「心王」,所有的法,有五十一個心所,思想在佛經上稱為「思」,思是個心所,想也是個心所,可是思心所在前,想心所在後。「思為心所法之一,以造作為性者也。」思心一動,起心動念,或叫打主意,叫造作。這個想心所是取相義,必須經過思的境界。這個境界有一個相貌,他心裡在哪裡取這個相,這是想心所。這個思心所並沒有取到外邊的境界,他就起心動念,那就是思心所的作用。是以造作為性,所有起心動念都是它推動的,所以真正想要實實在在的修行者,在開口之前或動身之前,必須先細細觀察這個「意」。這個「意」正是那個身、口、意的「總動力」。不但必須觀察這個意,再進一步更要小心謹慎的審辨其思,看看思心所是思個什麼?如果所「思」的是惡法,則與三惡道相應,動了身口就要墮三惡道。若果你思的是善法,則與人天道相應,動了身口則轉生人天。你如果思無常苦空之理,天天動意去做無常觀、做苦、空的觀,則與二乘人相應,將來了生死出三界得聲聞緣覺。你要是動「思六度實相,則是菩薩如來。」想要實實在在好好修行,其正本清源之道—就在這個「思」裡頭,時時自己作主人,好好管住你的「思」,不要「思」錯了路,思到惡法,結果全盤皆「輸」!

再講「緣」字,有二義:(一)者攀緣:由心思對向境界而起之作用。攀是取境的意思。攀扯外頭的境界。(二)者叫助緣:由境界而引起心識之變化者。由外面的境界反過來給你幫助給您心動念頭。由外境幫助你的緣叫助緣。「境界雖能輕心,而要以心為主」。這個用功修行,在緣起上研究境界能輕我們的心。但要以心為主。要是你對於外面的境界絲毫不動心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則境界與我毫不相干。或是儘管境界與我不相干,但你心裡起攀緣之心,則境界才能轉你的心,變成以境界為主。隨境流轉,墮生死之瀑流。「若能對於順逆之境不起攀緣之心,則境界自無助緣之力用矣。」我們想要用功修行,了生死、出三界,首先必須看住自己的心,不管是順己意之境,或逆己意之境,均能不起任何攀緣之心,要用功就以心為主要轉境界,不叫境界轉我的心。境界輕我的心;則變成凡夫。心能轉境,則成聖人。要「轉凡成聖」,就打從這個地方用功,能不被順逆境所轉,則道心現前,就能了生脫死,就能證得涅槃。

地藏菩薩以實相之慧,興無緣慈,運同體悲,如法諦察,倘眾生之遭遇苦難,即前往救護。因為眾生有種種差別,業緣亦復各異,是故欲度眾生,則必須觀眾生的業緣。若了知緣生之性本空,則不但無眾生可度,而十法界的業緣亦復了不可得。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云何?】

摩耶夫人是淨飯國王的夫人。也就是釋迦世尊的母親,「摩耶」梵語應該叫摩訶摩耶,華言大幻,有兩種意義:一者夫人相好勝妙,莊嚴無比,不是凡夫,簡直是天人變化出生,故叫「大幻」。二者言夫人早已證得如幻的智慧,所以他能成為佛的母親,這叫大幻。這第三品由摩耶夫人當機請法,所以就恭敬合掌地請問地藏菩薩並尊稱地藏菩薩為聖者說:「啟請聖者,這個南閻浮提的眾生,所造的罪業,個個不同,有種種差別,而所受的報應情形,又是怎樣呢?」所謂「聖」,就是正的意思,若能息妄歸真,斷惑證理,妙契正道,了生脫死,就叫聖者。涅槃經云:「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常觀諸法性空寂故。以是義故名聖人。」有聖戒故名聖人。有聖定慧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捨離、故名聖人。有七聖覺故,故名聖人。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分身集會品第二》節錄(六)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這裡所說佛法是指佛所說的教法,也就是世間任何利益眾生的善法之中,只要他所作所為的善事,雖然只有像一根鴻毛那麼輕,像一滴水那麼小,乃至於像一粒沙那麼細微,像一粒灰塵一樣微細到幾乎看不到,或者只像一根毫髮般細小,我都要盡一切努力去度脫這個眾生,叫他獲得最大利益。這最大利益是指永離任何生死,成佛得涅槃果的利益。這裡尚有一點要大家留意,為什麼要於佛法中所為善事,而不於外道呢?因為外道所修任何善事,不離於人天道,而人天道尚在六道輪迴,不能了斷生死,不能使獲大利。前面使令歸依三寶是前方便,先叫他種善因,再叫他修習聖道,斷煩惱了生死,再叫他使獲大利得涅槃果之大樂。賢愚經云:「若有眾生,於三寶福田中,種少少之善,得無極之果。」

這地藏菩薩回過頭來反而安慰世尊,您把這個後世惡業眾生的度化責任交給我,我無論如何會負起這個責任。世尊,你化緣已竟,將入涅檗,請世尊安心,不要再憂慮將來這些後世的以惡為業的眾生,就這樣的一再說了三次要世尊不要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這個時候佛聽言地藏菩薩要負起這個度眾生的責任,就讚嘆他說:「太好了!太好了!」我指世尊,我將幫助你成就,你久遠劫來所發的宏誓大願,這段話是針對第一品菩薩尚為婆羅門女時,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宏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讓你滿願,成就度生大願,使你歡喜。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發宏誓願,恆河沙等世界,每一世界之中,分百千萬億種類的身形,每一身形度百千萬億眾生,令諸眾生,咸獲果證,以菩薩的慈悲及堅固誓願之力,只要稱念地藏洪名,或禮拜菩薩聖像,即蒙解脫。是以菩薩自度、利人、度盡眾生、地獄盡空,然後才成等正覺,自離苦難,亦令眾生離苦難,是以世尊授予菩提之決:「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分身集會品第二》節錄(五)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汝」指地藏菩薩,囑累菩薩令觀佛陀,累生累劫度化眾生的苦心。從無量劫數以來,行菩薩道廣度這些既剛強又瞋恚成性而難以教化的眾生。因為難以教化而佛還是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所以才得這樣精勤勞苦。因為難以教化,所以不以善行而以惡行又墮惡道,所以叫罪苦眾生。

故彌勒大成佛經云:「釋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於苦惱眾生之中,和顏美色善巧智慧,說誠實語,示我當來度脫汝等。如是導師,明利智慧,世間稀有,甚為難遇,深心憐憫惡世眾生,為拔苦惱,令得安穩,入第一義甚深法性。釋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為汝等故修行難行苦行,以頭布施,割截耳鼻手足肢體,受諸苦惱,為八聖道平等解脫利汝等故。」還有十分之一、二尚未被調伏,他的業障深重,不受佛的教化,繼續造惡,結果隨業報應,受種種大苦惱,隨業是隨他所造的業因,報應他吃惡果、造惡因得惡果,就是墮到惡道裏去,就是墮到地獄去受種種煎熬大苦。因此付囑地藏菩薩,於未來世,亦當憶念佛陀在忉利天宮時,殷勤的叮囑囑咐,令此娑婆世界的罪苦眾生,乃至彌勒出世,悉使解脫,永離諸苦,或者得蒙佛為之授記。」這裡世尊再三百般叮囑,要地藏菩薩負大責任,來度這一切眾生,要負長遠的責任,直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不是外道教所說彌勒菩薩已經下生掌天盤,這是外道教自己瞎編的。這麼長時間要眾生解脫,就是叫他永離諸苦,出三界離開六道輪迴,還要他用功修行證到八地菩薩果位,於彌勒佛出世,受成佛之記。釋迦佛如來是於燃燈佛那時候,燃燈佛給他授成佛之記,不到八地菩薩是不能授成佛之記的。

菩薩處胎經亦云:「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於此樹王下,成無上正等正覺。我以右脅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歲,彌勒壽八萬四千歲。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土苦,汝國土樂。爾時世尊即說頌曰:「如來十力尊,虛空無邊際,忍慧福業力,誓願力最勝。汝生快樂國,不如我界苦,汝說法甚易,我說法甚難,初說九十六,二說九十四,三說九十二。我初說十二,二說二十四,三說三十六。汝所三說人,是吾先所化。汝父梵摩淨,將八萬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開度。九十六億人受我五戒者。九十四億人,受持三歸者。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初說千比丘,二十四億天,三三十六億,所度諸眾生。汝樂我勤苦,汝怠我精進。」由以上這一段經文,你可以知道,現在受持三歸五戒,乃至只要低頭合掌稱一聲南無佛,在彌勒佛下生時,你我都可以得度,出離生死。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這個時候地藏王菩薩怎麼還沒有說話先痛哭流淚呢?這裡涕淚哀戀裡有四種義理:(一)悲痛六道眾生造業不改,地藏菩薩一天到晚,在六道裡教化勸導眾生,無奈眾生頑強,造惡不肯悔改,令菩薩悲痛落淚。(二)悲眾生剛強難化。一造惡業就要墮地獄!無論菩薩如何教化,他剛強成性,就是不肯接受。(三)悲如來慧日將沈,佛陀在世,眾生還有依靠,然世尊不久將入涅槃,就像太陽將要下山,眾生要失去光明。(四)悲天宮付囑事大,今天世尊把度眾生的重擔責任,交給了地藏菩薩!這個事情太大了,一方面感念世尊慈恩浩大,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責任重大,眾生愚痴造惡,累得世尊臨入涅槃尚殷勤付囑。這個時候無量數的分身地藏菩薩又回復一個本尊,變成一個地藏菩薩。本來是一個地藏菩薩,分身成無量數,這是菩薩為度眾生的神通力用,現在要跟世尊講話,所以又歸回本形。這地藏經雖然文字淺白,但義理卻很玄妙,前面世尊舒金色臂,摸無量數分身地藏菩薩頭,這表示「一即多的玄理」,這裡共復一形,正顯示「多即一的玄理。」菩薩一邊流淚,一邊跟佛說話,我指地藏菩薩於很久很遠的劫數之前,就是蒙佛的接引教化,才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神通道力,而且還具足了廣大的智慧妙用,這都是佛的加被啊!這裡你或許會問:「世尊出世一共八十年,說法四十九年,他如何接引這久遠劫來都一直度化眾生的地藏菩薩呢?法華經壽量品第十六云:「汝等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世尊示現於印度,是個化身佛應機示現接引眾生,然其本位於無量劫前早已成佛。

具足了智慧與神通妙用,就分身百千萬億身,遍滿百千萬億個恆河沙那麼多的世界,在每一個世界裡,我再化百千萬億個身,而這個每一個地藏菩薩的化身,再度化百千萬億個人教他先歸依恭敬佛法僧三寶,然後廣修四聖諦六度波羅蜜等修行法門,務必令他斷滅煩惱,永離生死輪迴之苦,乃至獲得五住究竟無住涅槃的無上快樂。這叫度眾生離苦得樂,先跟他說苦法、樂法,知道什麼法是苦,什麼法才是真正的樂,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得真正涅槃之樂。聽經聞法就要聽到那裡,學到那裡,將來你們地藏經的道理懂了,去轉法輪度眾生,不是要你們把地藏經從頭到尾講一遍才叫轉法輪,將你懂的說一段,講幾句都可以,才叫接引眾生。你看這段經文,地藏菩薩就是先令歸敬三寶,這就是接引眾生,叫他知道什麼是歸依?什麼是三寶?什麼是正道?什麼是邪道?歸依三寶有什麼功德?先引導眾生入正法,其實我們不能怪一般眾生去信仰外道,外道整天在外面胡說瞎吹,什麼現在是白陽期,什麼信我升天堂,不信我下地獄。因為眾生已經夠苦了,一聽到可以升天堂不要下地獄,只好趕快信了。只怪我們沒有講經說法給他們聽,或者講得不夠普遍,他們聽不到。所以要接引眾生,先勸他歸依三寶,才能永離生死,至涅槃之樂。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分身集會品第二》節錄(四)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佛對著地藏菩薩講這個話幹什麼呢?這是遇見知音的對象了,因為地藏菩薩是做這個度眾生的事,這個「亦」字就是說你地藏菩薩是如此的度眾生,我釋迦佛也是如此啊!你地藏菩薩分身無量數度眾生!我也是分身無量,廣設種種方便善巧的方法來度眾生,但是眾生以差別為性,根機不等,有的根機很利,一聽我給他說法就相信了,而且還信受奉行,依法精進,獲得果證。要叫他了生死,要他成佛道,但他是小乘根性,就先成就二乘的聖果,他要是大乘根器,先成就他菩薩的果位,這些聖人的果位就叫善果,要時常勤勉的勸導教化,一次又一次的勸導,才能領悟「信奉依行」這個善根果位。有的眾生集障深重,根機暗鈍,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去教導勸化,才能歸順修行,有的眾生不只根機暗鈍,而且宿業深重,不管您怎麼誘導勸化,他總是絲毫不生教仰之心。這就是指那些十有一二的業重眾生。聽經要聽到那,就學到那,前面勸各位要發菩提心度眾生,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在眾生分上行,離開眾生你到哪裡去行菩薩道。你沒有去度眾生,你可不知道眾生難度,眾生是以差別為性,有的人你一說,他就相信,有的人你叫他受三歸依,甚至叫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是不肯念,受歸依有什麼了不得。我們要學佛,學地藏菩薩,廣設方便,要有長遠心,一說再說,不相信再說,你不能捨棄任何一個眾生:「你要是捨棄了任何一個眾生,你就違背了你的菩提心!」要記得這個道理,不能捨棄任何一個眾生啊!

佛往昔在舍衛國二十五年,舍衛城中有九億人家,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有佛而眼不見佛,三億家不聞不見。同住一城國之中尚有三億家不聞不見,何況遠者?佛陀化度眾生尚且如此艱難,則知地藏菩薩的化緣更屬不易,也更由此可知,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調難伏。

上來所說的眾生種類,有種種的差別,形相根機亦有種種不同。乃至同一個母親所生之兒女,甚至於雙胞胎都不一樣,佛菩薩出現於世間,就是要度脫一切眾生。眾生既是各各差別,所以佛菩薩亦化種種形類,種種不同根性的身份,而來分別度脫一切眾生;所以: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釋迦牟尼佛因為要度這些差別的眾生,所以現各式各樣的身。他應該以現男子身得度,就現個男子身為其說法。他應該以現女人身得度,就現個女人身為其說法。先示現男人女人身於人道,為人道中的眾生說法,次現天龍身,示現八部眾生的軀形而為眾生說法,這眾生往往你叫他拜佛,他不拜,偏偏喜歡拜天仙、天公、龍王,那佛就現個天身、龍身。他要喜歡相信鬼神,佛就現個鬼神的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這些都是現無情的身,佛怎麼還現無情的身呢!因為佛證得了佛性,也就是證得了法性。「在有情眾生分上叫「佛性」,在無情器世間分上叫「法性」」。其性沒有兩個,因為佛證得一切法的本性,所以他能現無情身,或者現個山、現個樹林、川原、河流、池塘、泉水、水井,這些都是有水的地方,以解除眾生飢渴。種種變現總是要利濟於人或眾生,使令悉皆度脫,這就是眾生應該於無情份上得解脫,佛就現無情身來度他。最有名就是那蘇東坡,在山裡住,風景秀麗,有山有溪有瀑布,一邊靜坐,一邊觀山水,忽然間開了悟,就做了一個偈子:「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此是佛現這溪水山色的聲音,這是廣長舌相,就是說法的聲音。佛的法身就叫清淨身。這個山色亦就是佛的法身,不但清淨而無所不在,那就是佛要度蘇東坡,就現個溪水山色叫他得以解脫。

民國二十四年,我到福州辦「法界學院」,在福州住了五年,福州最出名的道場是鼓山「湧泉寺」。他那個泉水是由下往上湧的。寺院在鼓山,所以有人又叫「鼓山寺」。有一天有一個南洋的居士去朝拜「鼓山寺」,到了半山腰實在累了,就坐下來休息,那個從山上流下來的泉水很大,嘩啦啦的流,嘩啦嘩啦的響著,他一邊休息一邊聽聞水聲,忽然間開悟,就捐了五萬銀元在那個地方蓋了個清水樓做紀念。那就是佛給他現個泉水的聲音,來度化他。說貼切一點,我們也都可以得到這個佛性的感應。我們住在台北這個大鬧市,天天忙亂,逢到假期到深山寺院一住,就可得到相似涅槃寂靜之樂,或者你看到山裏清靜的境界,想想在社會上討生活,不是貪名就是爭利,為了生活奔波勞苦不堪,實在很累,忽然發了出塵之想:「如果能出家多好!」要是將來有一天,你真的出家了,用功修行,斷了煩惱,得了解脫,不就是那個無情的景象,深山、流水、樹林、寺廟、鐘聲所度你的嗎?這又是佛現個無情身所度化你的。

或現忉利天主的身形、或現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或現轉輪王身、梵語斫迦羅伐棘底曷羅闍?或譯轉輪聖帝、輪王有三十二相,即王位的時候,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所以叫「轉輪王」。因為能飛行虛空,所以又叫「飛行皇帝」。在增劫人壽二萬歲以上,或減劫人壽從無量壽減至八萬歲的時候才出世。八萬歲以後,有情富樂,壽量損減,眾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然輪王復有金、銀、銅、鐵四種:「金輪王」統領東南西北四大洲;「銀輪王」統領東南西三大洲;「銅輪王」統領東南二大洲;「鐵輪王」統領南瞻部洲。或現居家修行之身,所謂「居士」:博聞強識、饒財豐德、學德俱優、不求仕途、不樂名聞、惟道自娛、居家養性之士。國王身是統領一洲一地的邦國小王。宰輔身:就是輔佐帝王宣揚政化的臣佐。自卿相王侯以至縣官州牧都屬之。官屬身:就是宰輔官員的眷屬。比丘或稱苾芻:含義甚多。或譯為乞士、破煩惱等、或翻為除饉、怖魔。所謂乞士即是說上乞如來法理以資法身,下乞世人飲食以養色身。所謂破煩惱者,即是修戒定慧等無量聖道,而破除貪瞋痴等無盡煩惱。所謂除饉者,除六情貪染不知厭足,猶如六情饑饉故曰除饉。或曰比丘清淨持戒,為世人做良福田,以清淨法施,除眾生無福無慧兩種饑饉。所謂怖魔者:即說世間眾生均為魔王眷屬,若正法時有人出家秉受具足戒、入三寶數、諸天歡喜、魔王聞之,生大怖畏。所謂比丘尼者:只一尼字表示女性之意,餘義同比丘。優婆塞譯為清信士,或近事男;優婆夷譯為清信女或近事女。俱為近事三寶,受持三皈五戒之在家二眾弟子。聲聞、(緣覺)、辟支佛、菩薩等身;前面已經解釋過了,這是三乘聖人,羅漢即阿羅漢之簡稱。系小乘人最高覺悟所證的果位。譯為「殺賊」—以修習戒定慧為利器,殺盡一切煩惱賊,故得出三界。或譯為「應供」—阿羅漢諸漏已盡,為世間良福田,故堪受人天的供養。或譯為「不生」—阿羅漢已了斷分段生死,永處於偏真涅槃,不再到世間來受生死輪迴的果報所以叫不生。佛的悲願廣大宏深,是以應以何類身形得度者,即現何類身形而為說法,務令該眾生度脫而後已,故佛化度眾生,隨類示現,不單局限于佛身一形而已。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分身集會品第二》節錄(三)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虛空之中的無量世界,凡是有地獄的所在,就有分身地藏王菩薩,現在分身地藏王菩薩通通都到了忉利天宮,這個時候,世尊伸出金色的手臂,來摸這百千萬億無量無數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之頂,以示安慰勞憮之意。這摩頂是禮節,是長輩對下輩人的一個禮節,如同師父對弟子、父親母親對兒女一般。這世尊伸出一個手,要摸這百千萬億阿僧祇菩薩的頭,要摸到什麼時候?這就知道,這叫「一多無礙」的玄妙。前面曾談到「大小無礙」,華嚴經十玄門大小無礙叫「廣狹無礙」。這裡是一多無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世尊一伸出手去摸那麼多個的地藏菩薩頂,一下子就摸完了,這是屬於玄門。這時世尊又說:「我於往昔五濁惡世時,那時眾生都是剛強成性,難調難伏。但是佛大慈悲教化這些眾生,咸令身心調伏捨離邪見,建立正信,佛先示以四諦之理,使令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次教以戒定慧三學,以戒律嚴持其身,以定慧令心調伏,三學既能圓滿修持,煩惱自然斷滅,這些受佛教化已能捨邪歸正的,十人之中已有七、八個,尚有十分之一、二,仍在惡習困擾之中。所謂惡習即是違背正理的行為,習也就是煩惱妄想的餘氣,所以亦叫習氣。

例如畢陵伽婆蹉,昔為婆羅門種,常自憍貴輕賤他人,五百世來亦復如是,今逢釋迦世尊會下,用功修行,證得果位,他家以前婢女,亦因修道而成恆河河神。而這畢陵伽婆蹉每次要過河,就用主上威嚇命令喝叱說:「小婢莫(斷)流」,叫他以前的婢女將河水斷掉,分開不要繼續流,好讓他過河。這婢女現在是河神,後來這婢女(河神)不堪其擾,就到佛陀那裡訴苦,佛陀就要這位尊者向河神道歉,但他向她道歉時仍說:「小婢莫瞋,今向汝懺謝!」,由此可見,二乘證果的尊者,其習氣尚存的證明。

我們總以為這無量世界是佛少眾生多,這是因為我們本身是眾生,所以看見的都是眾生。這是因為我們的善根不夠,沒有見佛的善根,連一尊佛也沒遇見過。釋迦世尊出世成佛時,我們不曉得墮在那一個地獄裡,佛涅槃兩千多年了,我們才出生為人,連離我們最近的佛世尊都沒碰到,因為我們見佛少,見的都是眾生,就以為眾生比佛還多。但從地藏經這段文就知道像我們這些苦惱眾生其實只是十有一二而已,十有八九全部都教化歸正了!我們一定要相信佛的話。這是我們自己有疑煩惱,有這貪瞋痴慢疑等五鈍使的根本煩惱。就拿我道源來說,過去疑煩惱很重,也是不相信佛多眾生少,後來自己拜萬佛懺,不知不覺把那個疑煩惱給拜掉了。這是拜萬佛懺的功德,自此以後佛經上所說的道理,再也不起疑惑了,那個疑煩惱如果不是斷掉就是已經降伏住了。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er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

《分身集會品第二》節錄(二)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同來的這些大眾啊!都持著香花恭敬的來供養佛,皆因為地藏菩薩的教化,獲得永不退轉無上菩提的緣故,具備了資格身份,最低的修行位階都是十住位的菩薩,他對無上正等正覺永不退轉。梵語阿鞞跋致:華言就是不退轉,修行人所修的功德善根愈增進,永遠更不會退失轉變,所以說永不退轉。言不退轉,有四種的差別:第一「信不退轉」:為十信位的第六信,因自此以後,更不退失而生邪見故。第二「位不退轉」:為十住位的第七住,因自此以後,不再退入二乘故。第三「正不退轉」:為初地以上,對於所證得的法,不退失故。第四「行不退轉」:為八地以上,以有為與無為之行,皆能修學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言叫無上正等正覺。成了佛就有兩個果,一個叫「菩提果」,另一個叫「涅槃」,菩提就是他的智慧果,涅槃就是指他所證的理體,實際呢,還是一個果。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佛的智慧果。「佛之覺智,超出凡夫之不覺,及外道之邪覺,故曰正覺。」「超諸二乘之偏覺,故曰「正等正覺」」,二乘人雖言正覺,但他證的是偏空涅槃,他的覺尚不平等。超諸菩薩有上之覺故曰「無上正等正覺」。因為三賢位菩薩上面有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上面還有等覺、妙覺菩薩,到了佛的覺,就沒有再上了,所以說是「無上正等正覺」,這也是佛的德號之一。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地藏菩薩所度化了脫生死,而且帶領來參加法會的這些大眾們,原本也是凡夫眾生,在無量久遠長的劫數裡,一直流浪於生死道中,並於六道中輪迴受苦,受種種煎逼苦惱,無有休息。這些大眾迷失覺性受著輪迴,完全仰賴地藏菩薩廣大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及宏誓深遠的願力,才能使令這些大眾都獲得果證,通通都住在於永不退轉的無上正等正覺,仰承地藏菩薩悲願之力得超三界,復蒙如來的神力加持,得以隨地藏菩薩偕來忉利天宮,因此內心深懷踴躍,瞻仰世尊聖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形體映徹莊嚴畢備,光明顯耀,能令諸見者不生疲倦。是以大眾眼睛片刻不肯捨離,心想佛太莊嚴了。以前只聽地藏菩薩講佛,從來沒見過,今天才看見活生生的佛,所以歡喜踴躍無比。

所謂六道之苦,大智度論云:眾生有三苦,此眾生光指人類而言。以前曾說過人生的八苦,而這裡講的三苦:(一)就是身體的苦。指老苦、病苦、死苦。(二)就是心的苦。也就是因貪瞋痴所引起的煩惱之苦。(三)叫作後苦。也就是因為造做惡業以後,墮到地獄,惡鬼、畜生所受之苦。

有些不學佛的人,一聽到六道輪迴受苦沒有片刻休息,因為是凡夫,觀察不到,就講一些話來障礙這個道理說:「今生尚未了,誰還管來生?」這是今天吃飯不管明天的邪知邪見的痴人!

 

 

Above is shar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7817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