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薩埵 百字明咒 】 修誦金剛薩埵的淨業法門主要念誦的是百字明咒

【 金剛薩埵 百字明咒 】
修誦金剛薩埵的淨業法門主要念誦的是百字明咒 ,祈求金剛薩埵的加持、守護與淨化。
百字明咒的百字即指一百個藏字。
金剛薩埵在因地時曾發下大願:
「願我証得無上佛果時,如果有眾生造五無間罪,破壞三昧耶誓言,一旦他們能聽到我的名號,對我有虔信,念誦咒王百字明,則一切罪障清除無餘,此願不成,我終不証得無上菩提。願我住於破戒者前,他的一切罪障悉皆清凈!」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班雜薩埵薩瑪雅
瑪努巴拉雅
班雜薩埵喋諾巴
諦策 則卓美巴哇
蘇埵卡唷美巴哇
蘇波卡唷美巴哇
阿努拉多美巴哇
薩哇悉地美劄雅剎
薩哇嘎瑪速劄美
積當希利樣 咕嚕吽
哈哈哈哈吼
巴嘎萬
薩哇達他嘎達
班雜瑪 美門雜
班雜巴哇
瑪哈薩瑪雅 薩埵阿
【百字明中每句話的含義】
<嗡>:
字咒的開頭.它有善妙.吉祥的含義。
<班匝薩多薩瑪雅、瑪呢巴拉雅>:
主尊金剛薩埵.請你以及你的身.口.意的極深秘密誓言恆常守護.保佑我們
<班匝蕯多迪諾巴.迪叉哲卓美巴瓦>:
主尊金剛薩埵.請你的加持成就安住於我.並讓我與你無二無別。
<色波喀友美巴瓦.蘇波喀友美巴瓦.阿奴啦埵美巴瓦>:
請你慈悲地愛.憐憫我。
<薩瓦色德瑪美抓雅匝>
請你立即賜予我清淨一切罪業.及其一切殊勝的成就。
<薩瓦嘠瑪色匝美.則當希央格熱>:
讓我心地賢善地行持一切事業。
<吽>:
是金剛薩埵的種子字.也是諸佛五種智慧的本體
<哈哈哈哈夥>:
令我現前五種灌頂的智慧!
<巴嘎萬.薩瓦達塔嘎達.班匝瑪美門匝>:
祈請一切出有壞如來.請你身口意的智慧在方便與大悲無別之中.恆常不要捨棄我。
<班則巴瓦>:
讓我的身口意成為佛的身口意而成佛。
<瑪哈薩瑪雅薩多阿>:
恆時不離開沒有世間分別的法界.金剛薩埵主尊請令我成就一切如來.在不生不滅的法界中感受平等法味.一體智慧。
百字明咒代表金剛薩埵佛的正義力量。
【特別懺除語業障礙,多念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海濤法師
「決心發誓,改往修來,更勿再作諸惡!」
釋迦牟尼佛因為一個妓女被殺,大家都誤會佛陀殺的,國王要把他趕出去,官要來抓他,差一點被抓去砍頭。
好在佛陀的這種冷靜,叫大家懺悔,不要造惡業,佛陀也安忍。因為這樣,七天,事情過去了。
所以我想,你越想要去利益眾生,那你的業障不懺悔就會越痛苦。
所以我們要多念各種懺悔的偈語,拜《三昧水懺》。
特別是嘴巴的業障,我們叫「語障」。你講話不好聽,說法不好聽,而且講了沒人聽…各種各種,有這種語言的障礙,那各位要特別念《百字明咒》。念《百字明咒》,最容易懺除語言的業障。
所以特別在藏傳佛教,他們最崇揚《百字明咒》,為什麼?因為他們嘴巴要持咒,他們的修行都是坐在那邊一直念經,所以語言的障礙不能有。
當然,身的業障、語的障礙、心的障礙,我們都要懺悔的。
心的障礙就是要「有慚愧心,來思惟空性」。
身的障礙,各位多禮佛拜佛,多用我們的身去做善事。
所以你身體不好,你多去照顧病人,多一點付出。多一點付出,照顧病人、照顧生病的動物,也可以消除你身體的障礙。
這是佛教的方法,我們身、口、意哪裡有障礙,就要以身、口、意來當作修行的助緣。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被邪淫消耗了福報而死的名人事例!邪淫過度之人的十二大特徵】​

【被邪淫消耗了福報而死的名人事例!邪淫過度之人的十二大特徵】​
染情逸蕩,污穢交媾,名不淨行。正式夫妻可正淫,若非正式夫妻,與外人之男女行淫欲,是名邪淫。
對畜生不可行淫,對鬼神不可行淫。色亂道心,塵不可出,淫心不斷,證果終無是處。
經雲:「不持丨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然禪定智慧現前,亦落邪魔外道。」
學丨佛丨者若能遵守聖戒,可得防非止惡,內心可得清涼如飲甘露,可得解丨脫三丨界,頓脫六丨道,成就無上菩丨提。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凡是作風正派,一身正氣的人,內心清淨無染,腎水自然充足,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就比較強,工作學習就容易做出成績,社會地位比較尊貴,古人說的「貴格」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相反,心理晦暗邪淫又經常洩精的人,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會下降,做事情丟三落四,考慮問題不全面,久之身體衰敗。
相由心生,容貌也跟著猥瑣晦暗,使人看到後心生厭煩,工作和學習很難做出成績,社會地位比較低下,就是古人所說的「賤格」,講的就是下賤卑微的地位。
如果一個人沈溺意淫或邪淫,腦子里亂想的話,很多身體內的精華就消耗掉了,由於心火重就會消耗腎水,他的眼神一定是游移不定的,沒有定力。
神不足,精力就不足,一個人腎精不充足,外在的神氣就是不飽滿的,非常衰敗的。
同時心情都是浮躁的,腦子都是混亂的,容易做出各種各樣的錯誤決定,無論你的事業、家庭、身體,都會出現種種非常不好的現象。
當今社會,社會大眾的每個人受網站、論壇影響非常大,他們接受的正面信息多,則心神清淨光明,身體自然元氣充沛,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趨向吉祥;
反之,如果打開網站、論壇,看到過多的殺盜淫妄、色情等信息,則心神骯髒晦暗,精神蒙蔽、這叫做心火亢盛,身體萎靡不振,事業也很難成功,家庭波折重重。
人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那就是離這災難就不遠了。這點來看,網站、論壇有著立竿見影的教化大眾作用。
不知道您相信命運嗎?古書中講:兩眼無神,眼下青瘀,眼圈發黑: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腎同源,腎氣不足,腎水便不能滋養肝目,兩眼便無神,眼圈發黑。
腎氣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
一般腦子里經常想一些烏七八糟的色情事情的人,眼睛往往很渾濁,兩隻眼睛像喝醉酒一樣游離而沒有定力,這在相書上稱為「 桃花眼」, 代表好色,一輩子下賤,命不好。
一個人陽氣漸漸褪去,陰氣漸漸增長,身體的毛病慢慢就多起來了。陽氣耗盡,陰氣充滿,人就死了。
所謂陽氣,就是身心的健康表現:如精力充沛、身體健壯、聲音洪亮、內心光明、愛心、清淨、真誠、自在、隨緣等等。
所謂陰氣,就是身心的各種疾病:身體的五臟六腑的毛病,內心的骯髒的、黑暗的、潮濕的,如貪婪、好色、凶惡、嫉妒、傲慢、嗔恨、生氣、煩躁等等,都屬於陰暗的不好的內容。
現在,我告訴您一個秘密:「宣揚色情、婚外情、小三有理等邪淫信息嚴重損害事業和壽命!」
有人或許有疑問:見過不少生意做得不錯,各方面都不錯的生意人,在這方面的行為相當的不規矩,這又如何解釋?
事實是這樣的:如果他去年賺了一百萬,如果他行為規規矩矩的話,他就能賺一個億!這個比喻,能看明白吧?折算成壽命也一個道理。
事業和壽命的最大的克星就是宣揚和實踐不正當性行為!一個人消耗完了自己相應的福報,就沒有存在這個世界的必要的。
我們在六道(三善道、三惡道)中都是靠福德支撐,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尚有人的福報,福德,正因為有著福德在支撐,所以我們尚在人世,如果人的福德福報沒有了,馬上就會到相應的一道中去了。
這樣的例子分布在國內外,不勝枚舉。在這裡隨手簡單舉幾個例子:
1、人氣漫畫《蠟筆小新》的作者,因在作品中描述了太多意淫的情節,讓無數孩子產生意淫、邪淫,讓別人因此而消耗了福氣,那麼,這所有負面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來!?
毒害過無數中國兒童的動漫《蠟筆小新》的原作者—五十一歲的臼井儀人在登山時「意外」死亡。警方認為臼井很可能是跌落致死。
2、王實甫寫的《西廂記》,導致許多人見了就起邪思淫念。結果書還沒完成,作者自己無法克制,嚼舌而死。
唐朝詩人元稹,見表妹崔鶯鶯長得絕世貌美,想娶她為妻,卻求婚遭拒。竟然憤而寫《會真記》,虛構他表妹和人偷情唱和,毀謗他表妹的名節,致使崔鶯鶯蒙垢千秋,而且又導致後世的讀者,學習偷情私會。結果,元稹死時痛苦萬分,而且死後屍體慘遭雷電焚燒的報應。
3、花花公子裡面的女郎自殺率和遭遇橫死的比例非常大,高的驚人。儘管讓自己的照片登上《花花公子》雜誌的中頁是大多數模特的夢想,但成為《花花公子》玩伴女郎卻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因為許多《花花公子》玩伴女郎都不得善終,包括安娜在內,到目前為止已有至少25名《花花公子》玩伴女郎全都「意外」而死,其中3人死於謀殺、5人死於服藥或吸毒過量、4人死於慘烈車禍、12人死於癌症等疾病、1人死於墜機。
4、因同性戀或宣揚同性戀而受害的名人
世界童話名著《快樂王子》的作者奧斯卡.王爾德,幼年時母親喜歡將他打扮成女孩子,成年後鼓吹唯美主義、享樂主義,其文學成就轟動一時。
其舉止行為,則成為倫敦上流社會矚目羨慕的對象,人人爭相效仿。
但他一者生活過於奢侈,二者鼓吹同性戀,結果福盡禍至,陷入訴訟官司。被法庭判除兩年苦役,從此身敗名裂,最後窮途末路,竟靠騙別人甚至親朋的錢來維持生活。44歲孤零零地死在法國。
同性戀是非常嚴重的邪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透露,
「前後三輪,我們總共調查了56000多人,基本上把全國男同性戀艾滋病感染的疫情分布弄清楚了,其中西南片區感染率比較高,貴陽、昆明、成都、重慶同性戀感染率超過10%。
同性戀所引起的艾滋病傳播已經佔到傳播總數的32.5%。
張國X拍攝同性戀電影自殺身亡;陳寶lian、飯島*自殺身亡;李麗zhen邪淫自殺未遂……
福柯法國哲學家,後現代主義理論的開山鼻祖。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否定一切傳統價值觀念,以其所謂的哲學思想鼓吹性解放,可謂拋棄一切廉恥禮義,將人等同於動物,因同性戀感染,57歲即死於艾滋病。
有關專家指出,高官多陷於「桃色門」的漩渦之中,因此將官員私生活納入反腐敗鬥爭體系是必要之舉。
能當到部級高官,自然是祖上有德,光宗耀祖。但天道禍淫最速,貪官貪財貪色往往是連帶的,色字頭上一把刀啊,你有多大的福報架得住消啊?
看那不貪色的官,往往一生仕途順達。貪了色的,就是其他方面做的再出色,也往往躲不過身敗名裂的結局,偶然有平安著陸的,看他晚年的身體、子孫的出息,一目瞭然。
色是人生最大的關啊,過得去,就是家庭美滿、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子孫賢孝。過不去,就是災禍、破敗、疾病。
可能意外事件的曝光,是由於一些偶然事件,比如修電腦、離奇的車禍、被某人出賣,等等,其實不然,看看那些被情婦和妓女耗光了福氣的貪官們,而養二奶的貪官們,得善終的比例又有多少?
他們的福氣消耗非常厲害啊!這些都是自己的福報被急劇消耗而出現的偶然中的必然!
另外加一句:看邪淫的視頻,上色情網站就是邪淫,同樣會大折損人的福報。
比如得不如意眷屬、常被騙、窮苦、不如意、霉運等等。一個人福報消盡,生命也就完了。
世上有三件事最損福報。一是不孝父母。二是殺生。三就是邪淫。
反之,一個人若廣積陰德,就如《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裡的「餘慶」可不但指自己一生,而是指惠及後世子孫。
因此,司馬光在家訓中曾說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在歷史上,一人行善積德,惠及子孫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孔子、範仲淹為例,他們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仍受到人們的尊敬。
為什麼一般人大都‘富不過三代’,而範仲淹和孔子的家族竟能興盛了八百年而不衰呢?因為一般人大都不懂得行善,而且無時無刻不在造惡念惡業,所以容易出敗家子。
一出了敗家子,你再多的財富也完了。可是範仲淹不同,他積的陰德太多了。各位網絡、論壇管理員可以多瞭解範仲淹和孔子等人的事跡。
最後我想說,因為自己的行為,引發別人邪淫的反作用力十分可怕,奉勸網站管理者,萬不可宣揚助長淫風殺戾的文章,否則非但害慘了許多人,更害慘了自己和子子孫孫。
應盡早利用手中權力利益人民,倡導道德新風,自然就會趨吉避凶,轉禍為福。
希望所有曾經宣揚色-情、犯過邪淫,現在想徹底戒除邪淫的人,為了你的事業和家人,包括後代的和諧健康,真誠希望做到以下幾點:
1、要強烈地後悔自己曾經宣揚和做過的一切形式的不正當的性行為(不管是身體上、語言上還是意識里);
要發願,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堅決杜絕宣揚色-情信息,逐漸的減少直到完全禁止一切形式的不正當性行為(不管是身體上、語言上還是意識里)。
2、男人永遠要正直,堅決杜絕意淫、手淫、包情人等一切形式的邪淫!
3、漂亮的女人未必好命,好命的女人一定是有威嚴相。學會自愛自重,日久自有威嚴相出。不要做別人的小三,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道德問題,天下最大。你不顧道德,生活和婚姻就在你生命中給你狠狠的教訓!
4、如果有可能,找到曾經被自己傷害過的人當面道歉、懺悔,或者找一個你信得過的某位德高望重的人,在他面前懺悔;
如果這些做不到,那就在心裡對被你傷害過人,真誠的道歉、懺悔,並且乞求他/她的原諒。
5、盡你最大可能,向別人介紹、推廣宣揚和實踐不正當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危害。
如果網絡管理員努力傳播讓大家都能夠正確對待性問題的資訊、發表勸導人們正確對待性問題的文章,讓無數人因此遠離邪淫。
每一個因此受益的人都拜你所賜,在網絡上、QQ群上等地方轉發弘揚遠離邪淫的文章,在幫助無數人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累積陰德!
現今時代,紙醉金迷,物欲橫流,人心不古。商品經濟時代,種種傳播媒體,大量存在著黃色病毒的污染。其傳染之廣,害人之深,實乃令人觸目驚心!
其有很多黃色毒物,還大膽披著藝術的華美外衣,喊著響亮的口號,風風光光的招搖過世。真是為謀私慾,不擇手段。
視之今日,種種風氣,令人堪憂,如不在嚴於律己,拋棄公德,不顧道德觀念,一意「奉獻自身」,後果必然導至第二次精神鴉片的泛濫,不堪想像。
而自己一失足所造苦果,更不堪設想。可嘆青年學子,正是成長之時,如以此等名流們,作為人生的學習榜樣,後果該是如何的呢!
望家長老師,多多關心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給以良好的引導。也望各位公眾人士,珍惜自己所修的福德因緣,為社會起到良好的導向,必然利人益己,善莫大焉!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很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想起了地藏菩薩 一着急、一念 馬上就靈驗 福薄要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

很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想起了地藏菩薩 一着急、一念 馬上就靈驗
福薄要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
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地藏菩薩,不知。道《地藏經》是什麼經,就連一些出家人也對地藏法門很陌生,甚至有些人還看輕地藏菩薩,這是福報的問題。要知道,你求出世間法,求哪一位佛菩薩都能幫你滿願,但是你求世間法,也就是人天的福報,包括福薄的人,你只有去求地藏菩薩才能幫你滿願。
釋迦佛說的,地藏菩薩是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的。在此世界除了普賢、觀世音外沒有那一尊菩薩能像地藏菩薩這樣化度的方便、善巧的功德。地藏菩薩以自己的本誓願力,化度眾生的利益,比別的菩薩都厚,能快速滿足眾生一切所求,這是菩薩的心願。像別的菩薩在佛法中,你得求出世法,這樣的所求護法善神、菩薩能滿足你的要求。還有求免除疾病,像藥師佛就能滿願,普賢菩薩普皆回向也都能滿願。
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也是都能滿願的。如果你求世間法,諸佛菩薩都認為你是在增長貪嗔的,不會滿足你,而地藏菩薩則不然。
地藏菩薩能夠速滿你一切所求,可不是讓你等上三十年、五十年才滿足,那沒得用處了,很快的滿足。例如你現在窮得受不了,一窮就得忍耐。窮人氣大更不能忍,為什麼呢?窮了就發火,就得受氣,大家看你窮,瞧你都拿斜眼瞧,因為你窮對他沒什麼好處。你要接近了,不是要借錢,就是求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你求求地藏菩薩,他能使你發財。怎麼樣發財呢?形形色色、種種樣樣,他能指點你那個地方有個事,你去做有好處。只要你求他就能保護你。很不容易,你自己也能知道很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大的加持力,有什麼下地獄的罪惡,他都給你免除。像《地藏經》上說的,地藏菩薩在地獄門口守著,“忽逢迷人欲進險道”,只要你信仰過菩薩,他都會“引接令出,永不復入。”你那個業就消失了。但這還是你自己消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求過他,若沒念過他名號,沒求過他,就是再有心來度你也沒緣。
很多人一遇到困難,就想起了地藏菩薩,一著急一念,馬上就靈驗,那是因為他平安無事時常念累積到那兒去了。人家說臨時抱佛腳不靈,這是錯誤的,就是臨時來抱也靈,不靈是因為一受難遭事的時候,把菩薩全忘了!大家想想做惡夢,只要一念菩薩、一念經就停了,半截就醒了,醒了就不害怕了。
但是到害怕的時候,就忘了!到了地獄門口,什麼都忘了,業障讓你連名字都想不起來。
想求姻緣、求發財,起碼你求的時候,必須念地藏菩薩,拜忏和念地藏菩薩的功德,使你的問題逐漸變化,一回不成,兩回不成,繼續求,求到十回准成。拜忏你的業就轉了。心轉業自然就轉,心學菩薩、行菩薩事,他會加持你得到深厚福慧的。
我們福薄怎麼培法?拜地藏菩薩、念地藏菩薩、念《地藏經》,你的福德自然就深厚了,利益也就來了。在利益上面加利益,福德上面加福德,具足萬德你也就成佛了,所以最終還是成佛。等你歸向成佛的道路,才知道地藏菩薩的功力願行是不可思議的。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的因緣。

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的因緣。
1.為諸眾生得安樂故。
2.除一切病故。
3.得壽命故。
4.得富饒故。
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
6.離障難故。
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
8.成就一切諸善根故。
9.遠雜一切諸懼畏故。
10.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
誦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1.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
2.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3.不墮三惡道。
4.能生諸佛國。
5.得無量三昧辯才。
6.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7.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8.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悔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1)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悔謝,然始除滅。
(2)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塑人、誹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只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3)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9.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1)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2)不為枷禁杖楚死。
(3)不為怨家仇對死。
(4)不為軍陣相殺死。
(5)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
(6)不為毒蛇蚖蠍中死。
(7)不為水火焚漂死。
(8)不為毒藥所中死。
(9)不為蠱毒害死。
(10)不為狂亂失念死。
(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12)不為惡人厭魅死。
(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14)不為惡病纏身死。
(15)不為非分自害死。
10.誦持大悲神咒者,得十五種善生者: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常生善國。
(3)常值好時。
(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
(6)道心純熟。
(7)不犯禁戒。
(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10)恆得他人恭敬扶接。
(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13)龍天善神恆常擁衛。
(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前供水,要用涼水還是熱水?

佛前供水,要用涼水還是熱水?
經常去寺廟燒香的人,都會看到很多佛菩薩面前都擺放了幾瓶水,佛家是提倡衆生給菩薩供水的,因爲供水的功德很多。
我們在供水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例如:供給佛菩薩的水,應該用涼水,還是熱水?或者是用溫水?用礦泉水水供佛好,還是用白開水更好?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去寺廟給佛菩薩供水,或是自己在家中給菩薩供水時,需要明白一件事,供水的目的是什麼?
佛家說:供菩薩供水的目的,並不是因爲菩薩會口渴,想要喝水,也不是為了要賄賂菩薩,求菩薩的保護。
供水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表法,佛前供水,是要讓我們的心,能像佛前的清水一樣清淨。
水是世間最善良的東西,供水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像水一樣慈悲、善良、平等。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水是最接近世間大道的東西,水的行爲幾乎跟佛菩薩的行爲是一樣的,水一直都在利益衆生,卻不求回報,在佛前供水時,我們要學會水的慈悲和智慧,這樣供水才有意義和收穫。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供菩薩的水要用涼水,因爲水中會有很多生命,如果把水燒開了,就會傷害到衆生,因此造下惡業。
也有一些人說,供水要用熱水才行,因爲涼水不乾淨,有細菌或病毒,用涼水供佛會對菩薩不恭敬。
到底哪種說法更可信呢?其實哪一種說法都是不可信的。
我們首先要明白供水的目的,供水就是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和平等心,如果你總是有分別心,那就失去了表法的作用。
佛前供水時不要執着和分別,重要的是去關照自己的內心,無論你冷水還是熱水,只要你的心保持平等、慈悲、清淨,就是對菩薩的恭敬,也能爲自己培植善因。
經常在佛前供水,
1、持戒清淨;2、勝味;
3、身心堪忍;4、心緒調柔;
5、神智清明;6、清除罪障;
7、身不生疾;8、音聲和雅。
供水真正的意義,並不是這些表現的功德,而是通過經常給菩薩供水,讓自己的心變得越來越慈悲和清淨,當你的心跟水一樣清淨時,你的智慧也就提高了,煩惱自然就少了。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佛教八吉祥,見者祥瑞增!

佛教八吉祥,見者祥瑞增!
  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吉祥八寶,藏語稱“扎西達傑”,指象徵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由八種識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顯現,描繪成八種圖案紋飾。
  八吉祥簡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這八種吉祥物的標誌與佛陀或佛法息息相關,其圖案在各種藏族生活用品、服裝飾品中非常常見。
  相傳世尊釋迦牟尼佛降生之際,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養;是故,此八物甚為尊貴殊勝,一直以來,受到佛弟子及信眾之恭敬推崇,尤其在西藏,八吉祥用途甚廣,如佛殿、法座、法器、唐卡、建築,隨處可見以之作為裝飾紋樣;還有傳供、升座、開光等重大儀典,也常供養八吉祥。人們甚至會把它畫在聖者行經的路面上。由此可知其受敬奉之程度。
  受藏傳佛教藝術的影響,漢地八吉祥圖案,始於元代而盛行於明清;台北故宮就典藏有康熙、光緒年間的八吉祥彩瓷精品。八吉祥包括:寶蓋、雙魚、蓮花、寶瓶、右旋法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
  現簡述其意義如下:
  1、寶蓋:
  梵語稱“CHATTRA”,藏語音“Rinchen Dug”。
  古印度時,貴族、皇室成員出行時,以傘蔽陽,後來被佛教採用,代表高尚、尊貴;佛陀、法王、上師的法座(或儀仗),頂上常有傘蓋;傘蓋能遮蔭,使人免受烈陽炙熱,宗教上則轉化為遮蔽魔障,保護眾生免受染垢之苦。供養寶蓋,即是祈願眾生超凡入聖,離苦得樂。
  代表佛頂,象徵佛陀教誨的權威;喻意佛法張弛自如,庇護有情。藏傳佛教亦認為,寶傘象徵佛陀教誨的權威。
  傘能遣除酷熱、帶來清涼,因此以飄曳的綢緞、寶頂嚴飾的金柄白傘供養阿彌陀佛頭部,以此願解除自他一切眾生煩惱的酷熱。
  八瑞相中的傘有特定的要求:傘應具有金柄和飄曳的綢緞,頂部還要有寶頂,傘面的顏色必須是白色。現在有些人供養各種顏色的傘,有些人常供養黃傘。
  2、雙魚:
  梵語稱“SURVANA MATSYA”,藏語音“Sergyi Nya”。
  代表佛陀雙目(慧眼),表示佛眼慈視眾生,故又為智慧、豐足富裕的象徵。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間、自由豁達得解脫的修行者。
  金魚,魚行水中,暢通無礙。藏傳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對金魚象徵解脫的境地,又像徵復甦、永生、再生等意。供養吉祥的雙魚,祈願消除眾生的無明,可得到覺悟一切的智慧。
  以具有璁玉(松耳石)鰭、纖細柔軟的金魚供養佛眼,以此願自他一切眾生獲得智慧眼。
  3、蓮花:
  梵語稱“PADMA”,藏語音“Padma Zangpo”。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純。藏傳佛教認為蓮花象徵最終的目標,即修成正果。
  代表佛陀之舌。蓮花有香、淨、柔軟、可愛等四德。佛教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常,樂、我、淨四德。
  蓮華出污泥而不染的質量,表示佛雖示現在輪迴中生,且無過患而無垢,清淨自在,圓滿無礙;具有講、辯、著之功德,如蓮華之品德;說法時口吐蓮花,使眾生皆能悟到佛所開示之真諦實義。藏傳佛教一般認為蓮花象徵最終目標,即修成正果。供養蓮花,祈願能以廣長舌說法利益眾生。
  蓮花鮮豔奪目、芳香四溢,象徵永遠拋棄妄語,並且宣講清淨的正法。我們要以鮮豔奪目、妙香芬芳的千瓣蓮花供養佛舌,以此願雖住於輪迴度化眾生,卻不為輪迴過患所染,並獲得斷除妄語、宛如蓮花的舌根。
  4、寶瓶:
  梵語稱“KALASHA”,藏語音“Terchen-pahi Bumpa”。
  寶瓶,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即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又像徵著俱寶無漏、福智圓滿、永生不死。
  代表佛陀頸部。因佛法皆由佛陀口中而出,所以,寶瓶又為教法、教理的象徵,表示對佛法的禮敬;一說寶瓶充滿甘露,代表佛陀金口不斷說法利益眾生,令眾生出離苦海;同時也像徵精神、物質需求的滿足。供養寶瓶,表示祈願眾生獲得圓滿無上的教導。
  (寶瓶,又稱賢瓶、德瓶、如意瓶、吉祥瓶、閏伽瓶。「瓶」原來是盛水容器,佛教將它作為吉祥物,內裝寶石或聖水,表示佛法是一切眾生能解脫苦海的甘露,瓶中插有孔雀或如意樹,象徵吉祥清淨和財運或福智圓滿。 )
  寶瓶以如意樹嚴飾瓶口,瓶內充滿無死甘露。凡夫的內心沒有正法,只有各種不同的煩惱,這樣的相續就像裝滿不淨糞的容器。
  因此,我們要以充滿甘露的寶瓶供養佛頸,發願讓自他一切眾生的相續中遍滿正法的甘露,並能滿足所化眾生的心願。
  5、右旋法螺:
  梵語稱“SHANKHA”,藏語音“Dungkar Yakhyil”。
  佛經載,釋迦牟尼佛說法時聲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會之際常吹鳴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視為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也即象徵達摩迴盪不息的聲音。
  在《大日經》中有云:「汝自於今日,轉於救世輪,其音普週遍,吹無上法螺。」表示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在西藏,以右旋白色海螺最為受尊崇,視作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供養法螺,祈願眾生遠離愛憎怨親之分別。
  前面的八瑞物中也有右旋海螺,但八瑞相中的右旋海螺有特定的意義,它代表佛的牙齒。為什麼以右旋海螺配佛牙呢?因為右旋海螺上的花紋與佛牙上的花紋相似;而且海螺能發出妙音(右旋海螺還表示菩薩為利他而投生),佛齒間也能發出正法的妙音。
  因此我們要供養右旋海螺,願獲得能享用殊勝美味的四十顆佛牙以及宣說妙法的能力,並從牙齒間發出聖法妙音。
  6、吉祥結:
  梵文稱“SHRIVATSA”,藏語音“Palgyi Behu”。
  吉祥結象徵著代表有關宇宙的所有理論和哲學的《梵網經》,它還象徵著,如果跟隨佛陀,就能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寶珠。
  代表佛陀的心。又稱為無盡結,代表佛陀心法無盡。
  吉祥結之圖樣甚微妙,任何兩條線交接均構成直角,頭尾相連,既看不出起首在何處,亦看不出終盡的地方;故同時表現動、靜兩種含義;形式簡約,卻充分展現和諧之美;此結亦可視為兩個「卍」字交搭而成,代表一切現像是互依互存的,凡事都依循因果之理。
  無始無終的無盡之紐,正像徵佛陀的無盡智慧,佛心廣大圓滿,佛法永恆貫徹,無有止境。供養吉祥結,祈願眾生證得永恆無盡的覺性。
  以虹光自性的珍寶吉祥結供養佛的智慧,以此願自他獲得佛的無始無終、不可思議的智慧。漢地有逢年過節掛燈籠的習俗,有些燈籠下也垂著吉祥結,大家可以買一些來供佛。
  7、尊勝幢:
  梵語稱“DHVAJA”,藏語音“Choggi Gyaltshan”。
  勝利幢為古印度時期的一種軍旗。佛教用幢寓意煩惱根得以解脫,覺悟得正果。
  藏傳佛教更用其比喻十一種煩惱對治力,即戒、定、慧、解脫、大悲、空無相無願、方便、無我、悟緣起、離偏見、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性清淨。
  代表佛陀果位,即無上正等正覺;一說代表佛身。尊勝幢,是古印度的軍旗;王與將軍以軍旗之幢,統領軍旅對抗敵軍。佛教則用來代表解脫煩惱,得到覺悟的象徵,即佛陀以智慧之幢,抵棄一切煩惱之魔軍,以幢象徵摧破之義。
  藏傳佛教,用以比喻一種煩惱對治力:戒、定、慧、解脫、大悲、空無相、無願、方便、無我、悟緣起、離偏見,受佛之加持,而得自心自性清淨,象徵修成正果的勝利。供養尊勝幢,祈願眾生得證菩提。
  勝幢是用天界的珍寶做的,上面飾以飄曳的綾羅綢緞,它代表佛法永不隱沒,也代表佛陀的身體。我們應以勝幢供養佛身,從而願擊敗異方的一切辯論,並獲得相當於普通人身量三倍的佛身。
  勝幢是勝伏煩惱和邪魔的象徵,因此樹立勝幢對弘揚佛法有殊勝的緣起。
  8、法輪:
  梵語稱“CHAKRA”,藏語音“Sergyi Khorlo”。
  古印度時,輪是一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後為佛教借用,象徵佛法像輪子一樣旋轉不停,永不停息。
  代表佛陀的手掌,一說代表佛陀雙足。象徵佛陀圓融教化,無堅不摧,破除無明煩惱,斷除輪迴,放正義知識之光輝;同時象徵佛陀手足具千幅輪相,放正義知識之光輝,廣度眾生,常轉法輪。
  以表示斬斷三有煩惱網的法輪供養佛足,從而願懾伏一切外道,並以三乘妙法調伏眾生的相續。
  以「輪」比喻佛法,其意有三:
  (1)摧破之意,因佛法能摧破眾生的罪惡,就如轉輪聖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岳岩石,故喻之為法輪。
  (2)輾輪之意:因佛之說法不停滯於一地一處,猶如車輪輾轉不停,故稱法輪。
  (3)圓滿之意,因佛所說之教法圓滿無缺,故以輪的圓滿喻之而稱法輪。供養八吉祥之法輪,祈願眾生行方便道時,不捨正法。
  而法輪有八輻,代表“八正道”,也有說是代表佛陀的“八相成道”。
  由此可見,「八吉祥」具有如此豐富的宗教內涵與精神意義,莊嚴、勝妙、尊貴、吉祥,是故為佛弟子者,在家中供養八吉祥,或獻供於寺廟、道場,乃至致贈他人,均可帶來幸福、喜樂、平安。以八吉祥供養佛菩薩,將得福慧成長、智能圓滿。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供養這些供品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一切眾生積累福德,因此在供養完這些吉祥的供品後,應當發願:以此供養的功德,願一切眾生享受吉祥圓滿、如海般的無量安樂。
  此外,在沒有供品或暫時找不到供品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進行意幻供養,但如果能得到真實的供品,就不要總是透過意幻來供養,應盡量作真實供養。
  在古代,由於條件所限,一般的人得不到優質供品,只好以意幻供品來作供養。現在物質條件很優越,一般人也能得到優質供品,所以有些人不要太吝嗇、太懶惰了,還是要盡量作真實供養。
  這些供養的道理不是佛教的說法,也不是神話故事,只要自己肯做,就一定能獲得利益。佛法要學以致用,學到一點一滴都要實地行持,而且要長期行持。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福盡而死是真理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宣公上人:福盡而死是真理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們修道人為什麼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為要了苦的緣故。苦了了,便是樂。福,有應享的福和不應享的福。應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來的代價,能夠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坐好汽車,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後,就消福了,而在福報的銀行就沒有存款了。
  不應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僥幸得來的福。好像強盜,搶人家的錢,自己享受,這是不講道理的享受,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報銀行的戶頭就透支了。應享的福,享完之後,就報銷了福,何況不應享的福,硬要勉強享受?這不但消福,而且還要虧本。因為這種關係,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我們做人,要明白這種道理。在困難的環境中,歡喜接受逆境,這樣便無怨恨,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為,與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順著生死去造業,修道人是逆著生死來消業。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處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覺得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至理名言。
  現在講一個受苦的公案,作為參考。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名叫崇禎。他雖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沒有皇帝的福報。為什麼?因為他的苦沒有受盡。他前生是個沙彌,因為未到受具足戒的時候,就死了,所以還是個小沙彌而已。他做沙彌的時候,凡是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任勞任怨。天天做苦工,來護持道場。
  有一天,他到房頂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墜地而死。師兄弟就去報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後果,想成就小沙彌,替他了苦。於是乎,對大家宣布:「這個小沙彌,做事不小心跌死,對道場有很大的損失。因為他犯了侵損常住的過錯,要懲罰他。你們用馬來把他的屍體拖散為止,免得買棺材埋葬。」
  大家一聽方丈的話,不以為然。師兄弟們發惻隱之心,而不聽方丈的命令,因為不忍心這樣去做。於是共議:「我們是師兄弟,同修一場,應該把他安葬,不可用馬拖屍。」乃出錢買棺材安葬於荒山中。
  這個小沙彌,因為替廟做苦工,積有功德,來生為人,做了皇帝,身為崇禎。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窮皇帝。他在位的時候,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兵侵境,沒有過一天好日子,都是在憂患煎迫中度日。這事是被好心的師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盡。如果他們當時聽方丈的話,用馬拖屍,苦便了了,不會害得崇禎在煤山自縊,而為國殉難。
  福盡而死是真理,故當惜福少享福。
  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我們可以通過比喻來思考,比如一個農民對著糧倉想:這是我自己種的糧食,當然應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嗎?這顯然是愚人自絕後路的做法,不為明年留下種子,最後只會餓死而已。可見,不顧及後果的過分享受,將會耗盡福報,給自己的未來和後世帶來無量的痛苦。
  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則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現了大旱災,楝塘地方因為有水庫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現大水災,也以堤壩高而沒有遭災。鄰近的幾個鄉連續好幾年沒有收成,唯獨楝塘地方接連豐收,而且他們乘形勢得到了官府的兩次免糧。於是這些村裡人廉價買進了各鄉的產業,生活變得非常富有。從此之後,該地樸素的風氣蕩然無存,奢糜成風。
  當時,鄉民陳良谟對他的叔兄說:“我們村子會有奇禍發生!”叔兄問他是什麼原因,他答:無福消受罷了。不久果然全村發生了大瘟疫,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先儒焦澹園說:“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著,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
  有人想:現在時代不同了,物質條件日新月異,過時的東西都可以丟掉。半碗飯、一張紙不值幾個錢,不要搞得太約束。
  這也是以撥無因果的斷見所滋生的邪見。從因果上思惟,就會知道其實浪費半碗飯、一張紙,也有很大的罪過。比如半碗飯來之不易,從播種、施肥、灌溉、收割、去殼、運輸到最後煮成米飯,其間有多少勞動者的心血,要耗費多少自然資源,才能端到口邊,供你享用。這半碗飯不是無因無緣產生的,隨意浪費不會折福嗎?實際上,因果絲毫不會空耗,浪費財富是損減自己的福報。因此,想起物品來之不易、業果不虛,我們不能不珍惜福報。古人說:“一茶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有一首唐詩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需要勞累那麼多的父母有情,想到這一點,為什麼還不珍惜福報,反而以浪費為光榮嗎?
  弘一大師在他的一篇演講中說:我五歲時,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我母親看到,就嚴肅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
  我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腦海裡,後來年紀大了,也沒有一時不愛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後,一直到現在,也還保守著這樣的習慣。諸位請看我腳上穿的一雙黃鞋子,還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時,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給我的。又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間裡來看看,我的棉被面子,還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傘,也是一九一一年買的。這些東西,即使有破爛的地方,請人用針線縫縫,仍舊同新的一樣了。簡直可盡我形壽受用著!不過,我所穿的小衫褲和羅漢草鞋一類的東西,卻須五六年一換,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時或是初出家時制的。
  在古德中這樣的事例也隨處可見。古時候,雪峰禅師和欽山禅師一起在溪水邊洗腳,欽山見到水中漂有菜葉,很歡喜地說:“這山中一定有道人,我們可以沿著溪流去尋訪。”
  雪峰禪師回答他:“你眼光太差,以後如何辨別人?他如此不惜福,為什麼要居山!”
  入山後果然沒有名僧。有人說:人生在世,應當好好享受,必須擁有豪宅名車、高檔電器等,如果沒有這些物質享受,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應當辨別哪些是生活的所需,哪些與生活毫無關系。身為欲界人類,雖然不能缺少衣食、臥具,但是普通的飲食、衣服,就足以保證生存,身高不到二米,也用不了多大的空間。除此之外的物品,都只是虛假的擺設而已。動物也知道尋求飲食、洞穴和配偶,如果生命的意義只有這一點,那就和動物沒有差別。如果把一切精力都用於追求生活享受,這樣造作非福業,則連動物也不如。人生的意義在於能成辦自利利他的大義,不能少欲知足,就無法集中精力投入於修行,這樣就不能成辦大義,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不但自己惜福,還要教育子女、學生惜福,為他們而惜福。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給兒子做棉衣,家裡本來有絲棉,她把絲棉賣掉換成棉絮。了凡先生問她:“家裡有絲棉,為什麼要換成棉絮?”她說:“絲棉太貴,賣了可以把錢送給別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樣可以保暖。”了凡先生聽了很高興,因為這樣做就不愁孩子將來沒有福!
  再來看反面例子:古時候,有戶富人在孩子滿月時,請客大擺酒席,殺了許多生命。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給孩子算命,說他一生的命運如何如何好。可是孩子活到兩歲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本來以為他算命很準,為什麼這次沒有算對。後來遇到一位有道高僧,高僧說他“折福太深,福盡而死”。
  再看現代的青少年從小就知道享樂,亂花父母的血汗錢,衣服、鞋子、用具都要用名牌,每個月幾百幾千塊的零花錢像流水一樣用。家長也認為:現在時代不同了,寧可自己苦一點,也不能讓孩子沒面子。他不知道孩子從小養成驕奢的習慣後,由驕奢必然多欲,多欲則無德。長大之後,不是成為貪官,就是成為匪類、花花公子、寄生蟲,百無一用。從結果來看,這不是愛護子女,而是毀掉子女。因此,從小要教孩子惜福培福。
  我們都是大乘修行者,應當念念關懷眾生的苦難。想到自己享福的同時,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連飯都吃不上,為什麼不能省下自己的福報施給諸母有情呢?
  以下是惜福捨福的事例:宋朝的范仲淹讀書時,心中念念想著救濟他人。後來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一個家族幾百戶的貧寒之家。他的幾個兒子請求他買一所園宅,他說:“京城裡的大官園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經常去游園,誰會不准我去游他們的園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園才能享樂呢?”
  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為天平寺,用來興崇三寶。他的幾位公子共用一件好的衣服,外出時輪流穿著。范仲淹出將入相數十年,所得俸祿全部用來布施周濟別人,所以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而他的四個兒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個個能繼承父志,捨財救濟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達。
  某年舊歷十一月,天氣正冷的時候,蘇州城有位大紳士帶著工匠到印光大師的關房裝置洋火爐,印光大師堅決不肯接受,大師說:“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沒有德,空去享用,那就是折福。”這位大紳士非常誠懇,再三請求,必須供養,弟子也從旁邊勸請,印光大師說“安在外間的客廳裡吧!那裡時常來人,讓大家一齊暖和,外間的空氣暖了,這間的空氣也會變暖。”
  我們應當隨學過去的祖師大德,不僅惜福,而且把自己的福報捨給眾生。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清苦一點,省下來的錢讓別人享用,有這樣的善心將來才能利益無量眾生。心中應常常記掛天下苦難的眾生,常以福報回向。“為利有情故,不吝盡施捨,身及諸受用,三世一切善。”又說:“如空及四大,願我恆成為,無量眾有情,資生大根本。”願我們如地水火風空五大種一樣,恆時成為維持無量有情生存的大根本。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著,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為什麼說修《地藏經》,是學佛人的第一道保險?

為什麼說修《地藏經》,是學佛人的第一道保險?
誦《地藏經》時,必有大鬼神衛護。
這些鬼王首先會為讀誦《地藏經》的人,保護家宅平安,惡病橫病不生,有這個基礎,你修學才無慮。
很多人誦《地藏經》,能夠記住的,全是大菩薩,往往忽略了經中提到的鬼神。
告訴大家,在釋迦牟尼佛說《地藏經》的時候,放光召集來的那些鬼神,都是菩薩化現,他們跟我們熟悉的大菩薩不同。
大菩薩是以天道專門度天人的,
而化現成鬼神的這些菩薩,他們是在惡鬼道度鬼道眾生的,跟我們凡人所說的鬼神不是一回事,
能到忉利天聽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都是信佛的,不但信佛,
而且都具足大成就,是十信位以上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大概是三賢位的菩薩了,到十地菩薩以上的那都是大菩薩了。
我們讀誦《地藏經》的時候,
誦到這些鬼神菩薩的名號,一定要恭敬,不要輕慢,因為只要你一翻開《地藏經》讀誦,這些鬼神就會來到你的身邊,你日夜讀誦,他們就日夜來衛護你,為什麼?他們是在忉利天跟佛保證的。
所以,我們讀誦《地藏經》,第一個來保護你的,並不是地藏菩薩,也不是觀音、普賢,而是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等鬼神。
為什麼說修《地藏經》是學佛人的第一道保險,因為這些鬼王首先會為讀誦《地藏經》的人保護家宅平安,惡病橫病不生,有這個基礎,你修學才無慮。
所以大家要清楚,在經中提到的這些鬼神,他們只是寄託在鬼道的菩薩,比如主命鬼王,一百七十劫後,他就要成佛了,名號無相如來。
就像我們人道之中,有聖人,也有凡夫,看著都是一樣的人,誰能知道誰的善根如何?而上位知道下位的事,下位不能瞭解上位的事。
很多人受知見的影響,怕讀誦《地藏經》,怕晚上讀誦招來鬼,給大家說,不管你有心無心讀誦《地藏經》,首先感召來的不是惡鬼道的鬼,而是衛護《地藏經》的鬼神菩薩。
至於你能不能感召到你的冤親債主。
來參加你的地藏法會,聽聞你讀誦《地藏經》,這個要看你讀誦經時的發心,如果你真是無心讀誦,那肯定不會有鬼道眾生來參會,因為你的發心不夠,感召不到它們,它們當然也就無法受益,那你和它們之間的這個怨結就解脫不了。
如果你是發懺悔心,發度一切冤親債主的悲憫心,百由旬內的惡鬼眾生,都會來聽法,跟您結怨輕的,一七日內就解脫惡道了,
跟你怨重的,三七日內,也就升到人天了。
如果你家宅都不安,冤親債主都沒有化解,出門經常有禍事,這種狀況,你怎麼安心修?所以更加要,老老實實修《地藏經》,
至少鬼神菩薩會衛護你。
南無地藏王菩薩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韋馱菩薩的感應故事… 一分道心,一分感應,誰言修道者是孤單的,苦行者是絕望的?

韋馱菩薩的感應故事…
一分道心,一分感應,誰言修道者是孤單的,苦行者是絕望的?請讀以下的故事。
「眾生有感,菩薩有應」這句佛教中的老話一點也不錯。記得今年於「結夏安居」時,我們的院長白公上人,曾在基隆寶明寺,授法華經至最後的一堂課,為策勵我們學佛精進,講過一則「韋馱菩薩感應」的故事。故事的開始是引用普賢菩薩勸發品中佛對普賢菩薩說:「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貧著衣服臥具,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的一段話。院長說:只要你們肯發道心為道,即是缺少一切資生之物,也是沒有一點關係的。假定你真正的出家修行,而為饑寒煎熬以至餓死的話,那末,韋馱菩薩一定要負責任的。試看過去終南山的道宣律師,不是常有「天人」給他送飯嗎?其後,終南山還有一個修行者,是由一位白鬍子的「老鬼」給他送飯吃的。可見神鬼對於真修實鍊的修行者,它們是如何虔誠的擁護啊!現在,我要開始給你們說我所要說的故事了,希望你們聽畢之後要發心修行。
從前湖北省漢陽縣的歸元寺,曾有僧眾數百人,他們生活在晨鐘暮鼓中,勸習修學佛道,四季猶如一日未曾懈怠。某日寺中絕糧,正是,內無一粟之貯,外無一人供養,生活已面臨到山窮水盡!一般人常以「粥少僧多」來形容生活的艱窘,此時,卻不是粥少僧多,而是僧多無米了!當時歸元寺的主持,是一位道心堅固的大和尚,他鑒及此種情形,即刻召集僧眾宣示:「現在本寺已無一粟存糧,我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出家修道,背井離鄉,拋親別愛,到底是為的什麼!是為解脫生死?還是為住持佛法,抑或是為保護色身?」眾僧聽聞之後,異口同聲的答道:「我們皆為了生死持佛法而來的」。主持繼續說:「你們既是如此,那麼,大家仍應安心修道,毋須為無糧而擔憂;假使真無米吃,那亦是我們過去造業深重,由於業力所感,命該如此受報,那只有希望你們準備慷慨為法殉道吧!」眾僧皆答「是」。主持說完話後,即令寺僧詣井挑水,用大鍋燒沸後,以開水過堂;一面遣寺僧緊閉寺門並加以鐵鎖鎖之。兩件事情安然處理之後,自己則跑至韋馱殿,雙膝跪在韋馱菩薩面前,與韋馱菩薩告白。主持氣忿忿地說:「我們供養你,是希望你能為我們護法護人,你既然是護法韋馱,那麼,現在我們已絕糧一日了,你卻安閒地站在這裡袖手旁觀,甘願看著我們奄奄待斃,請你捫心自問,於心何忍?要你何用?!」主持如是責備完韋馱菩薩之後,就返方丈寮去了。
再說有一米商老闆,經常行商於杭州與上海之間。有一天,老闆率領十數隻大米船順流而下,中途行經大海,忽然狂風撲來,暴雨突至,驚濤駭浪,洶湧怒吼!眼看船要顛覆,船上的人都帶著驚怖的神色與死神掙扎,正在無可奈何之際,船上忽然來一和尚,和言悅色的對老闆說:「你們不要害怕,我是特來向你化緣的,假如你們肯發心化給我米,我可使風平浪靜。」話剛說完,海中的風浪逐漸止息,平靜如常。老闆感激地說:「師父,你要多少米,我就給你多少米,你儘管的說吧。」和尚說:「三船足矣。」老闆說:「米送至何處?」和尚說:「請送到湖北漢陽歸元寺,時間越快越好,一定要在明天太陽未出之前送到。」老闆說:「湖北距離此處有二千餘里之遙,況且逆水行舟,何以能在一夜之間,依照限期趕到呢?」和尚說:「我自有辦法,汝等姑且躲藏於船艙之下,同時應統統把眼睛閉起來不要說話,我可使船如我所說到達的。」於是船上眾人依和尚所言魚貫進入船艙;和尚即使用神通,使船在海上飛行,其飛行速度,郵如風馳電掣一般,循揚子江逆流而上,一夜之間到達漢陽,船就靠在歸元寺前的江岸。和尚臨下船時曾對老闆說:「你應速派遣人通知我寺內僧眾,請他們快來江岸搬米,切莫延誤。」說罷,揚長而去。
歸元寺的和尚們,昨天一整天皆以開水過堂,而無一粒米進食,但今日照舊在做早課。當他們正在誦經之際,忽聞有人敲打寺門,聲音清晰而急促。知客僧遂出殿打開寺門,見一俗人虔恭有禮地對他說:「你們歸元寺的米到了,趕快去江岸搬米吧!」知客僧說:「我們寺內的和尚,一向未在外面化緣,何以能有米送來呢?」那人說:「你們還不相信吧?這米就是你們寺裡的和尚所化的,趕快去,不要再猶豫了,我們的老闆馬上就來,還要拜見他哩!」於是知客即稟知主持並通知僧眾,大眾聞之皆大歡喜!於歡躍中遂蜂擁至江岸來搬米,頃刻之間把三大船米搬運一空,貯於寺內庫中,足足夠食一年的光景。須臾,老闆來至寺,聲言拜見和尚,寺中主持特別歡迎招待,詢問送米情節。老闆說:「此米是寶剎的一位師父向我化緣的,同時他救過我們十數隻船上人的性命,因此,我要來代表大眾拜謝他」。主持遂令鳴鐘召集眾僧,請老闆巡視親認,然而看來看去總未得見。最後,主持導引老闆參覽各殿內諸佛菩薩德相,待行至韋馱菩薩相前時,老闆即說:「就是這一位和尚喲!」主持再仔細一看,見韋馱菩薩滿頭大汗,汗珠猶從額上滾滾下滴。主持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下慚愧地說:「韋馱菩薩,你實在太辛苦啦!你趕快坐下來休息休息吧!」話猶未終,韋馱菩薩就毫不客氣的坐下來了。從此以後歸元寺的韋馱菩薩相,就永遠是坐著的,且永遠承受著僧眾及成千成萬善男信女的敬仰!
故事聽完後,我心中頗為感動!所謂佛教裡有句話說:「入門不窮,出門不當」我們出家人,以慈悲為本,只要你虔誠修道,一切以眾生福利為前提,即使一貧如洗,亦絕不會遭受饑寒之報的;我們亦相信韋馱菩薩會始終護法護人的。
(《菩提樹》第八十七期.明性.1960年2月)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為什麼說修《地藏經》,是學佛人的第一道保險? 誦《地藏經》時,必有大鬼神衛護。

為什麼說修《地藏經》,是學佛人的第一道保險?
誦《地藏經》時,必有大鬼神衛護。
這些鬼王首先會為讀誦《地藏經》的人,保護家宅平安,惡病橫病不生,有這個基礎,你修學才無慮。
很多人誦《地藏經》,能夠記住的,全是大菩薩,往往忽略了經中提到的鬼神。
告訴大家,在釋迦牟尼佛說《地藏經》的時候,放光召集來的那些鬼神,都是菩薩化現,他們跟我們熟悉的大菩薩不同。
大菩薩是以天道專門度天人的,
而化現成鬼神的這些菩薩,他們是在惡鬼道度鬼道眾生的,跟我們凡人所說的鬼神不是一回事,
能到忉利天聽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都是信佛的,不但信佛,
而且都具足大成就,是十信位以上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大概是三賢位的菩薩了,到十地菩薩以上的那都是大菩薩了。
我們讀誦《地藏經》的時候,
誦到這些鬼神菩薩的名號,一定要恭敬,不要輕慢,因為只要你一翻開《地藏經》讀誦,這些鬼神就會來到你的身邊,你日夜讀誦,他們就日夜來衛護你,為什麼?他們是在忉利天跟佛保證的。
所以,我們讀誦《地藏經》,第一個來保護你的,並不是地藏菩薩,也不是觀音、普賢,而是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等鬼神。
為什麼說修《地藏經》是學佛人的第一道保險,因為這些鬼王首先會為讀誦《地藏經》的人保護家宅平安,惡病橫病不生,有這個基礎,你修學才無慮。
所以大家要清楚,在經中提到的這些鬼神,他們只是寄託在鬼道的菩薩,比如主命鬼王,一百七十劫後,他就要成佛了,名號無相如來。
就像我們人道之中,有聖人,也有凡夫,看著都是一樣的人,誰能知道誰的善根如何?而上位知道下位的事,下位不能瞭解上位的事。
很多人受知見的影響,怕讀誦《地藏經》,怕晚上讀誦招來鬼,給大家說,不管你有心無心讀誦《地藏經》,首先感召來的不是惡鬼道的鬼,而是衛護《地藏經》的鬼神菩薩。
至於你能不能感召到你的冤親債主。
來參加你的地藏法會,聽聞你讀誦《地藏經》,這個要看你讀誦經時的發心,如果你真是無心讀誦,那肯定不會有鬼道眾生來參會,因為你的發心不夠,感召不到它們,它們當然也就無法受益,那你和它們之間的這個怨結就解脫不了。
如果你是發懺悔心,發度一切冤親債主的悲憫心,百由旬內的惡鬼眾生,都會來聽法,跟您結怨輕的,一七日內就解脫惡道了,
跟你怨重的,三七日內,也就升到人天了。
如果你家宅都不安,冤親債主都沒有化解,出門經常有禍事,這種狀況,你怎麼安心修?所以更加要,老老實實修《地藏經》,
至少鬼神菩薩會衛護你。
文:《轉載》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