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真言與智炬如來破地獄眞言咒輪

金光明真言與智炬如來破地獄眞言咒輪
誦金光明真言一遍,則相等於讀誦諸大乘經典之百億無量陀羅尼功德!
一、金光明真言注音:
唵,阿謨伽,尾盧左曩, 摩賀母捺囉, 摩 尼 缽 納 摩,入 縛 囉,缽 囉 襪 多 野, 吽。
Ōng ā mō mǎ,wěi rú jǎ nǎng,mó há mǔ nà là, mó ní bō nà mō,jù wáyà, bō là wà duō yā,hōng。
om amogha vairucana mahamudra mani padma jvala pravarttaya hum
◎光明真言全名為「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或稱「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通常簡稱「光明真言」。
◎光明真言功德利益總說
1.光明真言為密教陀羅尼之一,為大日如來之真言,被尊為一切諸佛菩薩之總咒。
2.光明真言常被用於與往生、喪葬、​​墓地及施餓鬼等有關的場合。亦能除滅現世病障、鬼嬈、眼病、毒蟲之害等。
3.若有眾生隨處得聞此大灌頂光真言,過去一切十惡、五逆、四重諸罪,燼燼除滅。
4.據《光明真言經》中記載:「若有眾生隨處得聞此大灌頂光明真言。二、三、七遍經耳根者,即得除滅一切罪障。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屍陀林中散亡者屍骸上,或散墓上。 (中略)神通威力加持土沙之力,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墮落。
5.依前經其做法大致為:若有眾生命終應墮惡道,以此光明真言加持土沙108遍,散於亡者身上或墓上,此亡者即令已在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的四惡趣中,也會以一切不空如來、不空毗盧遮那如來真實本願,大灌頂光真言加持土沙之力,應時即得光明身,除諸罪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花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墮落。
光明真言與破地獄真言—二 海濤 輯
6.「土沙加持作法」所依據的就是此咒,依此法誦108遍光明真言所加持的土沙,就是常用於與亡者有關場合的所謂金剛砂或光明砂。此砂灑在屍身或墓園上,可消滅罪障、往生淨土。
7.依此法儀軌以修之密法,謂之為「光明真言法」,此法主滅罪、除病、息災,尤其是滅罪所修。
8.《光明真言儀軌》中更說道:如誦此真言一遍,則相等於讀誦諸大乘經典之百億無量陀羅尼功德!
◎光明真言曼陀羅
1.以光明真言之每一梵字排列成字輪之曼陀羅,稱為「光明真言曼陀羅」或「光明真言破地獄曼陀羅」,乃取光明真言一字所放之光明,遍照眾生界,破無明煩惱黑暗之意。
2.此曼陀羅為生死出離之大秘法,與惡罪頓滅之大神咒,由其功德可破碎地獄門,開顯菩提之道。
◎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真言(簡稱:破地獄真言)與光明真言咒輪
真言:曩謨阿瑟吒始底南三藐三沒馱矩胝南唵撮辣納嚩婆細提哩提哩吽
◎智炬如來經證出處與功德:《智炬陀羅尼經》
1.爾時普賢菩薩告日月天子言:「諸天子!此陀羅尼,八十八億諸佛如來為欲利益諸眾生故所演說。諸天子!優曇缽花猶可易現,此陀羅尼出現甚難。
光明真言與破地獄真言—三 海濤 輯
2.諸天子!諸佛出世猶可值遇,此陀羅尼得值甚難。此陀羅尼猶可易得,誦持之者,斯復轉難。
3.諸天子!若欲救拔造五逆罪謗正法人,當受阿毘地獄苦者,可於閒處淨塗其地,隨其所辦種種香花而為供養,於三七日中晝夜六時,誦此陀羅尼咒。
4.以是陀羅尼威神力故,令阿毘地獄應時破壞為百千分。是中眾生即得解脫,何況有人在於人間而得聞者!當知是人,則為諸佛及我等菩薩之所護念。諸天子於此所說勿生疑惑! 」
5.若救地獄誦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真言一遍,無間地獄碎如微塵,於中受苦眾生悉生極樂世界。
6.若書此陀羅尼,於鐘鼓鈴鐸作聲木上等,有諸眾生得聞聲者,所有十惡五逆等罪,悉皆消滅不墮諸惡趣中。
7.又凡諸經中,說書寫陀羅尼利樂有情者,皆用西天梵字,非是隨方文字也,如或梵漢字雙兼書之,更妙。
◎破地獄印 (二羽金剛拳。檀慧兩相鉤。進力豎側合。心想開地獄。三誦三掣開。)
嗡啊吽
◎由此印咒威神力故,所有諸趣地獄之門,隨此印咒豁然自開。
智炬如來眞言與功德利益。
曩謨 阿瑟 吒始底南 三藐三沒馱 俱胝喃 唵 枳南曩 哇 婆細 地哩地哩吽
namaḥ aṣṭā ṣṭāśītīnāṃ samyakmaṃvudvā kuṭināṃ
oṃ jñālanava bhāse dhiri dhiri hūṃ
【海濤法師輯】
● 智炬如來眞言與功德利益(1)
◎ 智炬如來的重要性-諸多經典舉證:
1. 《佛名經》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2.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隋北印度三藏闍那--譯
3.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唐豚三藏菩提流志譯
4.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宋畺良耶舍譯
5.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闕譯
6. 《過去千佛洪名寶懺悔》
◎ 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真言持誦功德
◎ 智炬如來功德經證出處:《智炬陀羅尼經》一卷 唐提雲般若等奉制譯
1.爾時普賢菩薩告日月天子言:「諸天子!此陀羅尼,八十八億諸佛如來為欲利益諸眾生故所演說。諸天子!優曇缽花猶可易現,此陀羅尼出現甚難。
2.諸天子!諸佛出世猶可值遇,此陀羅尼得值甚難。此陀羅尼猶可易得,誦持之者,斯復轉難。
3.諸天子!若欲救拔造五逆罪污法人,當受阿毘地獄苦者,可於閒處淨塗其地,隨其所辦種種香花而為供養,於三七日中晝夜六時,誦此陀羅尼咒。
4.以是陀羅尼威神力故,令阿毘地獄應時破壞為百千分。是中眾生即得解脫,何況有人在於人間而得聞者!當知是人,則為諸佛及我等菩薩之所護念。諸天子於此所說勿生疑惑! 」
● 智炬如來眞言與功德利益(2)
1.若救地獄誦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眞言一遍,無間地獄碎如微塵,於中受苦眾生悉生極樂世界。
2.若書此陀羅尼,於鐘鼓鈴鐸作聲木上等,有諸眾生得聞聲者,所有十惡五逆等罪,悉皆消滅不墮諸惡趣中。
3.又凡諸經中,說書寫陀羅尼利樂有情者,皆用西天梵字,非是隨方文字也,如或梵漢字雙兼書之,更妙。
◎ 破地獄印 (二羽金剛拳。檀慧兩相鉤。進力豎側合。心想開地獄。三誦三掣開。真言曰) oṃ aḥ hūṃ 嗡啊吽
1.此破地獄印咒出破阿毘地獄《智炬陀羅尼經》。又準滅惡趣王本續說:從印流出火光,口誦神咒,口出無量火光,心月輪上紅色 hrīḥ 字放赤色火光,三光同照阿鼻地獄等。三誦三掣,關鎖自開,所有罪人悉皆得出。此舉難破偏雲地獄,若準下文,理應光照通餘五趣,意令專注故,偏舉此。 )
2.由此印咒威神力故,所有諸趣地獄之門,隨此印咒豁然自開。
● 智炬如來眞言與功德利益(3)
附錄:《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迦毘羅衛國釋迦種族聚落。爾時有一釋種,住車尼摩迦聚落,於佛淨信,於法淨信,於僧淨信;歸於佛,歸於法,歸於僧;不疑於佛,不疑於法,不疑於僧;盡心於佛,盡心於法,盡心於僧;決定於等覺勝趣。其人眼所見色相而不得見。
爾時乞曬摩迦釋種憶念如來,作如是言:「稽首佛世尊!智炬陀羅尼能作光明者,歸命善逝大悲者,護念攝受我,令我眼清淨! 」
爾時世尊超越世間耳、眼,以天耳聞,以天眼見。爾時世尊告阿難陀言:「汝往於釋種所,以此陀羅尼明加護,令淨其眼,令彼拔濟,令彼攝受,令彼長養,令彼結界,令彼眼無垢翳,得離疾病,廣令流布四部眾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有情。
真言曰: 怛儞也他呬裡弭裡黎枳呬裡系帝護庾護庾護也麼寧護魯護魯怒魯怒魯娑嚩訶
阿難陀!此陀羅尼明王,眼垢風垢黃病痰病三疾病,我及某甲眼勿令痛,勿令流淚,以羅漢實語、禁戒實語、以苦行實語、以諸仙實語、以緣生實語、苦實語、集實語、滅實語、道實語、闢支佛實語,我某甲願令眼清淨!七佛等覺已說,我釋迦牟尼·應供·正遍知今說,四大天王亦說,天帝釋亦說,娑訶世界主梵王亦說。
阿難陀!我不見天世、魔世、沙門、婆羅門趣,持此淨眼陀羅尼者,患眼翳瞙浮暈,所謂令眼天作、龍作、藥叉作、羅剎作、羅剎女作、必舍支女作、鳩盤荼法、鳩盤荼女作、起屍鬼作、人厭禱作、梵志厭禱作,無敢違越,無不應効。
具壽阿難陀!汝今受此陀羅尼,將往釋種聚落,授與乞曬麼迦,傳我語:令晝三時夜三時誦持此陀羅尼。 」其阿難陀至彼,授與乞曬麼迦。乞曬麼迦纔聞此陀羅尼已,其眼脈已淨,眼耳得見,離一切諸垢。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天、人、阿修羅、幹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唐不空三藏法師譯版】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 做供養就有很大的福報 】

【 做供養就有很大的福報 】
有一個故事: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天有一個大轉輪聖王,不是光管地球哦!地球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祂是四大部洲的金轉輪聖王,來到佛陀面前放光,等祂禮拜完佛陀,聽聞佛法以後,祂離開了,旁邊的弟子就問佛”佛啊! 這位轉輪聖王居然管了整個世界””祂上輩子做了什麼功德啊?”佛陀說”祂不但管這個世界””天道也是祂管的,玉皇大帝都聽祂的”大家更詫異了?
“為什麼呢?祂造了什麼功德呢?”佛陀就說了:在過去迦葉佛的時候,很多人看到佛陀出來,迦葉佛陀出來,大家就搶著供養,當然國王、有錢人一定在前面,然後有一個貧窮人、乞丐,他什麼都沒有,但是他看到迦葉佛陀,內心起了歡喜、恭敬心,他也很想供養,但是他什麼都沒有,而且根本過不去,但是他決心要供養,當佛陀走過來,大家都湧過去供養跪著的時候,他就跪在後面跪得很虔誠,然後佛陀經過的時候,他口袋只有幾顆豆子 --因為他是個乞丐嘛,只拿到了幾顆豆子,然後他就把豆子遠遠的灑出去”佛陀啊!接受我供養啊!””願我生生世世脫離貧窮、脫離貧賤”後就把它灑出去了。
一灑出去,迦葉佛大慈大悲,用他的神通,四顆豆子就掉在他的缽裡面,其中有一顆掉在佛陀的頭上,佛陀還用神通把它接起來,讓它不掉下來。
佛陀講到這個地方便告訴大家說:這個大轉輪聖王,四顆豆子掉在佛陀的缽裡面,所以作了四大部洲的轉輪聖王,其中一顆掉在佛陀的頭上,所以天道也是他管的,這個就是供養佛陀以後所得到的福報。佛是這個世間圓滿的福田,所以如果能夠供養尊敬大福田,那你的行為反作用力—福報很大。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是我們的福田哦!因為養我們、生我們,叫「恩田」學校的老師,進一步跟我們講說佛法的法師、圓滿的佛陀更是我們偉大的福田,叫「敬田」,我們供養福報也很大;還有一種福田叫什麼?「慈悲的福田」那些可憐的動物要被殺的,那些孤魂野鬼,各位超度祂,那些可憐的乞丐,你願意親自拿個飯菜,錢,當作是自己人一樣,不會看不起他的布施給他,這也是大福田,生生世世作國王。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下心含笑」--自己也謙虛含著微笑,親手布施給貧窮人,那這個人生生世世作大領導者、大福報者,倒過來講,一個人看不起別人,那你生生世世就沒身份、沒地位;一個人貪心不捨得布施,生生世世就貧窮。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

宣化上人:這一類人,今生就會有很多奇怪的病痛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我們人天天在學佛,天天不知學真佛,都是在外相上用功夫,而不是在自性上追求佛的根本。佛的根本就是把一切私慾斷盡,才能現出本有的智慧光明。有私慾就沒有智慧,有智慧就沒有私慾;智慧離不開私慾,私慾離不開智慧。
  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你如果能在煩惱上而沒有煩惱,你就有菩提心了;你要生死了,你要能不再製造生死,那就是涅槃了。人人都有生,所以人人都有死,你能把私慾斷了,你的生死就會了,你的私慾不斷,你的生死就不會了。
  「私」是你自己知道而旁人不知道的事,「私慾」是把好的現出來讓別人知道,而把壞的藏起來,希望別人對他有好感,這就叫「私慾」。
  私慾驅使你打妄語,不該說的話也硬著頭皮說,顛倒是非,曲直不分,黑白混亂,就是因為私慾在支持著你;你要是沒有私慾,你的本有智慧光明就會露出來,不必去外面找,自己反求諸己。我們人生在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該反省,應該反求諸己。
  你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加諸在別人身上。古人說:「人雖至愚,責人則明,恕己則昏。」意思是說,一個人雖然愚笨到極點了,可是看別人的毛病都是井井有條、頭頭是道,說別人的長短是非,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辯辭無礙。但對自己做的事就昏了,隨便,不弄清楚,錯了也沒關係,甚至“文過”,掩飾過失,這就是私慾在支使你做種種錯事,使你自己時時都原諒自己。
  「苟有聰明,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何患不至聖賢地位。」假設你真有聰明才智,「以責人之心責己」就是反省、反求諸己,以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你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仁不讓,見義勇為,這樣一定能達到聖賢的地位,甚至你再做正了,也能即身成佛。
  所以各位,
  你向外面的佛叩頭,莫如向自己的佛叩頭,你要對自己恭敬了,令他時時刻刻都像佛似的,都像觀音菩薩似的,這樣你才是真拜佛、真拜懺悔,是真念佛;你要是不這樣,只學一些口頭禪,人雲亦雲,人拜佛,我也拜佛,人念佛,我也念佛,人吃飯我也飽,可是,人家生死我不能了。
  你要腳踏實地認真地做。我是道聽途說,台灣以前有一位福慧比丘尼,這位比丘尼二十歲結婚,生了兩個孩子,二十五歲丈夫死了,她就把紅塵看破出家。她也不穿好的,也不吃好的,也不住好房子,到處去做清潔廟堂的工作,叫什麼名字也不讓人知道;她施捨大悲水給人治病,既不講話也不拿錢,就這樣修行。你們要這樣修行,才是真修行,否則廟再大、錢再多,生死還是不能了的。
  所以各位應該在本分上用功夫,看看自己的貪心去了沒有?瞋心去了沒有?痴心去了沒有?我們出家人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你究竟做到了沒有?如果做到了,才沒有白做人一場,沒有白出家一場,沒有白做佛弟子一場。
  我們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反求諸己的功夫是要推己及人,是要“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為何我這樣講呢?因為我看見很多人都有病痛,尤其是些奇奇怪怪的病痛;這些人病的時候就怨天尤人,說老天爺不公道,為何只叫我有病,為何不叫別人有病?就這麼忿忿不平,他們不知道這是有前因後果的。
  在前生殺生太多,或是打獵、捕魚、釣魚、殺雞、殺牛、殺羊、殺狗,殺太多了,這一類的人,今生就會有很多奇怪的病痛。
  我在香港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病人,她是我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弟子,不識字,耳朵又聾,可是喜歡聽我講經,她聽不見也要聽,每次要爬個三百多階梯來聽。有一年五月初二過端午節,作法會講《彌陀經》,她竟然聽到在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為何耳朵聾了,因為前生她喜歡偷聽人講話,今生就受果報;大概菩薩也可憐她,這麼誠心,耳朵聾了還來聽經,就讓她耳朵通了。
  但是她還有一種業障,前生她遇到別人生一種怪病,她就不相信,今生就叫她自己嚐嚐這個病的滋味。這是什麼病呢?就是她一天不知要吃多少餐,隔一個鐘頭就要吃一餐,一不吃就餓,中西醫看遍了都治不好。
  那時我每到星期六,就從西樂園背了五六十斤的油、米到大嶼山,給山上的人送糧食去,第二天一大清早三點多就下山。那年是二月十四日,我趕回來作法會,這個老弟子一看到我就對我說:「師父!師父!我肚子裡有人在說話!」你們看奇怪不奇怪,我說:「你年紀這麼大,肚子怎麼還會有小孩子?孩子還沒出生就會說話?他說什麼?”
  她說:「我一早用麵粉、糯米做餅,沒有放油也沒有放任何東西,烙熟了就吃,我一吃下,肚子就說:『我不願意吃這個東西’,我就說: ‘你不願意吃這個,那你要吃什麼?吃得飽就好了,還挑嘴!’他就不出聲了。
  我說:“好!你回家去!晚上你在睡覺前看看有什麼境界沒有?”
  睡覺前,她就等著,奇怪的事情就來了,她看到韋馱菩薩來了,手裡拿著一碗麵條。面一放下,她就看到她肚子裡跑出三個小孩子,都是肥肥胖胖的,這三個小孩子就搶走這碗麵。在搶走麵的當兒,韋馱菩薩就拎著他們的耳朵三個全拎走了,小孩子一走,她的肚子就空空如也,就不餓了。
  為何她會得這種怪病?
  她在未得這個病之前,有一次做夢,夢見三個小孩跑到她的肚子裡,從此奇怪的病就生出來了,就是餓病。這三個小孩子也可以說是餓鬼,也可以說是餓妖怪。她為何得這個病?那是因為前生她看見有一個人生這病,讓別人治好了,她聽說此事,就說:「我才不相信,不知道是誰編造出來這個故事的,我不相信。
  恭錄自《人生要義》〈第二單元:學佛要旨》、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地藏經》教導的修行方法–《淺說地藏經大意》

《地藏經》教導的修行方法
《淺說地藏經大意》
夢參老和尚講解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幾年佛學院之後,經常生起這麼個問號,怎麼樣修行?
大家都聽過經,每部經都有修行的方法,只是你沒有深入去學,或者修觀,或者修事相的修行。像禮佛拜懺本身就是修行,我們上早晚殿乃至過堂都是修行,完了我們做的佛事、種種供養,如果你觀想這功德不可思議,大家聽《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第三大願,就是“廣修供養”。
《地藏經》上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第一個,是在做佛事的時候要修地藏菩薩的行願,要造一切的善因。
《地藏經》都這樣告訴我們,例如我們剛講課的時候,大家靜坐下來一、二分鐘,你就設一個供養修行,不是讓你拿香、拿花、食品、衣物拿這四樣來供養,而是用你的觀想力來供養,甚至《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 “普皆回向”,回向本身也是供養。聽經之前回向、聽經之後回向,這就是修行,時時用你心的觀想力去修行。
在我們讀《地藏經》的時候,地藏菩薩他在因地(修行)當中,在佛像前,不論是婆羅門女、光目女都在佛像前做供養。供養就是發願,發什麼願呢?救度眾生。雖然是救度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墮到地獄去了,也是三惡道眾生,要發願度眾生。
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發願、怎麼回向,就看看地藏菩薩的教導。他說:“十方一切諸佛慈悲哀憫我,聽我為我母親緣故,發廣大誓願救度我的母親。”這是發願了,讓她的母親“永離三途,及斯下賤。”
這是(地藏菩薩化身)光目女說的,因為她的母親墮三塗之後,又生到她家中做僕人的小孩,這叫卑賤女人,壽命只有十三歲,完了又要死,死之後又下地獄。她就發廣大誓願,救度一切眾生,讓她的母親以後再不受女人身。
光目女發願:自今以後,在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請佛證實,在以後百千萬億劫當中,所有世界、所有地獄、所有三惡道諸罪苦眾生,都誓願救拔。“誓”比“願”更深入一些,發誓就是詛咒的意思。誓願令(罪苦眾生)離開地獄、離開三惡道的惡趣、畜生惡鬼等。“這些罪報人,我把他們都度了,成佛,我方成正覺。”地藏菩薩這樣發願。
各人的願力不同,各人的想法也不同。(有人認為:)“如果你想要像地藏菩薩這樣發願,那永遠成不到佛,因為地獄永遠不空。”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等你到了地藏菩薩所證得的程度,那時候你就知道:地獄是沒有的。
度眾生,沒有眾生相,我們在有為法中一定得觀想無為,一切法本身就是無為,凡是有形、有相、有言說,都無實義,都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
但是在你的業果當中,明白因果業報是不虛的,不過你證得體性空,一切業報都空。但是有時候就事上講,理含於事;有時候就理上講,理攝於事,在你學修時,這兩種觀想都要有。因為我們現在想學地藏菩薩,在地藏菩薩開始所發的願,我們也如是學,心裡也如是思惟,口裡也如是說。
學地藏法門,基本上都要供養地藏像,要發一個“救度一切苦難眾生”這麼一個願,願即“希望一切眾生都不要受苦,都離苦得樂。”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口裡所說的、身體所做的、心裡所想的,都依佛的教授教導、教育我們的方法,這就跟善法相應了,這是第一種修行,設種種供養。
第二種修行就是對著佛像發願,不一定超度母親,如果你母親還在世,願她健康長壽,早聞佛法,在生死當中就能修行。
“事”(修),你可以隨時改變,有什麼願力,你可以加進去,隨時可以發,這也是菩提心當中的大悲心。
你知道這些地獄、餓鬼、畜生他們的苦,你要生厭離心。
你能夠如是生厭離心,能夠如是發願,這裡頭就含一定智慧來指導。如果沒有智慧,厭離心生不起來,那你對世間五欲就生貪戀心。
當你對五欲生貪戀心的時候,若能對地藏像前或對佛像前至心懇切,說自己無始惡業發現了,意(意識)里的壞思想,身體還沒有造作,如果身體正在造作,要馬上截止。口裡如是說,那你所做的惡業馬上停歇下來。
這個方法可以用來對治念經時的昏沈,你可以這樣對著佛像發願。“昏沈”與“掉舉”這兩個是相對的,不是昏沈就是掉舉,這兩個是我們修行、修道的最大障礙。在我們初開始的時候,心不定,不是昏沈就是掉舉。掉舉就是散亂,身掉舉就是亂動、口掉舉就是亂說、意掉舉就是散亂、胡思亂想。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如果施食的因緣不具足,也可以用一杯水然後念 “開咽喉真言” 和 “甘露水真言” 撒甘露水! ! !功德無量!

如果施食的因緣不具足,也可以用一杯水然後念 “開咽喉真言” 和 “甘露水真言” 撒甘露水! ! !功德無量!
(弟子是用噴水壺,佛桌上擺了幾個大中小噴水壺和隨身攜帶的小噴水瓶,隨時隨地都可以噴,用透明的噴水壺,裡面放印有咒輪的金片,外面再貼上各種咒輪,新裝滿的噴水壼剛噴時就念供養偈、護生咒、開咽喉眞言、甘露水眞言,下來去到哪就嗡啊吽(或各自主修的聖號咒語)… 到處噴… 拜托大家一起到處施甘露,任何時候不局限,養成生活習慣,布施增福添壽消業!感恩!)
施食的功德與利益:
1.作大布施,行檀波羅蜜(布施波羅蜜)。
2.超薦有緣,普利幽冥。
3.廣結善緣。
4.得諸佛菩薩及所超薦鬼神之護佑。
5.消世間災厲之氣。
6.消自業障。
7.增滿福德。
8.消災延壽。
9.居處安樂。
10.道業增進。
1.《施餓鬼甘露經》雲:「雖施阿羅漢、闢支佛,現受其報有限有量,但得五百劫人天果報。善施餓鬼一揣之食,是人福德即是菩提,菩提者不可限量,是故福壽不可限量。
2.《救拔焰口經》雲:「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食施餓鬼,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壽命延長,增益色力,善根具足。
3.《甘露味經》雲:「又復一法,若人遇大重病,及諸鬼病等,當作麵粥三器,咒之七遍,於曠野中,施諸餓鬼。如二七日,所遇病痛即得除癒。
4.《甘露味經》雲:「若復有重罪惡業累障,難可除斷者,每日咒乳粥以施餓鬼,滿足七日,一切罪障悉滅無餘。」
5.又雲:「若能振發丈夫之人,日日修行。一日施食,一天下餓鬼皆得食喫。多日施食,十方六趣,一切餓鬼盡得飽滿。」
6.《救拔焰口經》雲:「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
7.《救面然經》雲:「常修淨行,具足成就,供養百千俱胝恒河沙數如來功德。」
8.《施諸餓鬼經》雲:「即如是種種以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無異。」
9.《甘露味經》雲:「十方餓鬼,歡喜飲食。當爾之時,十方剎土現在諸佛遙讚行者,復與遙授菩提之記。一切菩薩歡喜愛念,一切天龍各將香花、瓔珞,種種伎樂遙施行者。
10.《救拔焰口經》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誦此密言,善根具足。一切非人,夜叉羅剎,諸惡鬼神不敢侵害。」
11.《救面然經》雲:「諸四眾誦此陀羅尼,顏色鮮潔,威德強記。一切非人,步多鬼等。夜叉羅剎,並諸餓鬼,皆畏是人,心不忍見。
12.《甘露味經》雲:『若當來世能持此經,當知是人已為便攝二十種大福德聚,何謂二十?
一者,現在不為飢渴窮厄,疾病衰禍,惱嬈身心。
二者,人有所食啖,若美不皆成上味。
三者,其所入野道,蟲毒和合草藥,終不能傷。
四者,其人鬼神羅剎,精魅魍魎,觀之如佛。
五者,其人諸佛菩薩,天仙龍神,護如眼睛。
六者,其人所有疫病,若業若魔,不能近身。
七者,其人壽命增進,臥安覺安,觸事吉祥。
八者,其人隘礦野乏少水草,自然稱適。
九者,其人頭貌怡悅,膚體光澤,無有惡色。
十者,其人常逢善友,乃至菩薩為伴侶。
十一者,其人未來常生剎利王家。
十二者,其人具足色力,壽樂辭辯。
十三者,其人常生諸佛菩薩前。
十四者,其人所在之處伏藏自現。
十五者,其人恆得他人恭敬侍接。
十六者,其人所有財寶無能奪得。
十七者,其人意欲所願悉得稱遂。
十八者,其人不隨飢儉劫難生。
十九者,常生天上受尊勝樂。
二十者,常以法喜禪悅無飢渴。是為二十種大福德聚。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一犯了淫戒,什麼功德都沒了

一犯了淫戒,什麼功德都沒了
海濤法師:
廣化老法師又特別說,在經典裡面提到,每個人一出生,身邊都有兩個神,一個叫同名神,一個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皮膚很白,你只要做好事、做善事,祂就把你記下來,每個月的六齋日回報天上;旁邊還有一個同生神,外表是黑的,專門記惡,你只要起壞念頭、壞的語言、壞的行為,祂也給你記下來。祂們兩個,同名神跟同生神,一男一女,每個月的六齋日往上呈報,甚至審查你一輩子所做的善惡。
有人以為這只是傳說而已,偏偏老法師親眼見過他們,看著他們審核自己所作的善惡。所以各位不要懷疑,獨處的時候也要保持正念,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就放逸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末年,有一個舉人要到北京去考狀元,狀元是春榜,過了年才考的。住在遠地方的必須在冬天出發,才能趕上春天的考試。大陸上北方,一到冬天,冰天雪地,根本看不見路。這位舉子在路途上就遇到這種情況,無法趕路只好住到一家客棧,老闆娘是年輕的寡婦,她先生剛去世不久。
這位舉人原來只想住一晚上,沒想到大雪連綿不斷,根本出不了門,只好繼續住下去。日復一日,一個是青年男子,一個是年輕寡婦,孤男寡女,天天對望,日久生情。在戒法中,動了淫念時,算是犯了「遠方便」的輕罪。起了淫念之後,男的起身向女的房間走去,舉手敲門之前他想到:如果犯了淫,天庭會革除他的狀元名。中國古時候有一種說法:一個人若是犯了淫,縱然再好的學問,命中注定是今科狀元,天庭必定革除他的名位,他一定考不上。舉人於是放下念頭走回房間,這樣他已犯了「次方便」的中罪。
在年輕寡婦這一邊,她起了淫念之後走向男的房間,這時她想到應該為丈夫守節,死後才能升天;如果犯了淫,必定下地獄,於是她也放下念頭走回房間,同樣的,寡婦也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儘管男女雙方暫時控制自己,但終究按捺不住,青年舉子和年輕寡婦最後還是共處一室,身體抱在一起,但尚未交媾,這時他們犯了「近方便」的重中罪。在他們身體相抱時,忽然聽見空中有個聲音:「你們兩個王八蛋,要乾又不乾;把我的功過簿,劃得稀疤爛。」
接著,空中丟下來一本功過簿,他們一看,上面有他們的名字,一個原本是今科狀元,因犯淫而革名;一個原本死後升天,也因為犯淫而劃掉了名字。兩個人一看嚇得發抖,從此不敢再起淫念。
從這個故事,我們佛弟子要懂得警惕,一犯了淫戒,什麼功德都沒了。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 懺悔 )))

((( 懺悔 )))
相續中,先前未生的證德不能新生,已生的證德不久即退失,這歸咎於我們的罪障在作怪。不僅如此,我們現、後世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快之事都是罪業所致,要擺脫這些麻煩,就必須懺悔。
若能懺悔,就是像「無間業」和「定受業」這樣的大罪也能清淨。雖然「一切有部」說不能清淨,但如是能淨是「應成派」所許。
《親友書》中也說:
先時雖放逸,後若改勤修,
如雲翳除,良宵睹明月。
孫陀罹難陀,央具理摩羅,
達舍綺莫迦,翻惡皆成善。
經中說 :
「智罪重亦輕,愚罪輕亦重。」
這也是指下知懺悔法而言的。婆羅門綺莫迦(具樂)曾弒其母;央具理摩羅(指曼)曾弒—千九百九十九人:達舍(末生冤王)曾弒其父造無間業,但這些人後來都見諦了,這是因為他們能猛力懺悔所致。所以,如果我們懺悔力量大的話,能從根本上清淨罪業;力量中等的話,能使罪業變輕;力量小的話,也能使罪業停止增長。但如果不作懺悔,我們所造之罪將每天翻倍,這樣一來,即使原先是很小的罪也會變成極大的罪。例如:我們在殺了一隻蝨子後不懺悔的話,十五天之後,此殺生之罪便是原來的—萬六千三百八十四倍!這幾乎和殺人的罪差不多了。
我們不想懺悔、對罪業生不起恐懼心,是因為對業果沒有信心造成的。如果有的話,那伯是細小的罪我們也會恥於違犯,這就是為什麼阿底峽尊者在旅行時,當他發現自己犯了一種小的“惡作”時,便立即命令全隊停止前進而作猛力地懺悔。
我們大多數人不相信自己有罪需要懺悔,這是因為對自己犯罪的情況不加思考所造成的。如果深究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從今天清晨破曉時分到現在,自己的意、口已犯有多少嗔恚、綺語、粗惡語等:對我們這些出家人來說,除了「他勝」,仔細檢查一下「僧殘」以下的戒,可以發現所犯的罪墮若雨降。不只如是,若不願穿圓裙,而自稱沒什麼要緊,即成完全的密宗「根本墮」,同樣的,所犯的菩薩戒「根本墮」也多如雨降。別解脫「他勝」 、菩薩「惡作」 、菩薩「根本墮」、密宗「粗罪」和密宗「根本墮」罪,後者都比前者重十萬倍。如果計算一下的話,從清晨到現在,我們已經累積了許多圓滿的惡趣因!所以,我們每天都在造十不善業和違犯三律儀限制。
(帕繃喀大師進一步指出:那些造大罪業的人將受生於地獄中;造中等罪業的將受生於餓鬼中;造小罪業的將受生於畜生中)。
這裡所謂的「大」,不一定是殺人打馬等粗顯的罪業。以極強的嗔心稱弟子為「老狗」等以上的罪,就是大不善業。對殊勝田毀謗等,是由福田門故罪業力大。所以,僅今日一天之中,我們便已造集了圓滿的三惡趣因!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該怎麼辦呢?一味地害怕呆坐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在今生未死之前,勤修十萬頂禮和十萬《百字明》等,在無始輪回罪業清淨相未出現之前,努力地懺悔防護。關於淨罪相的內容,係出自《準提陀羅尼經》,大家可以去參考《道次第廣論》中所引的文字。我們每天晚上臨睡前,應配合〔金剛薩緹修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及配合念誦《墮懺悔》作展禮等,努力懺悔。罪墮晨犯夜懺悔,夜犯晨懺悔,不與罪墮同行超過一整天。即便不修許多其它的法,專勤於此也未嘗不可。若能懺悔現、後世一切痛苦根源──罪業的話,我們便能消除痛苦,證德也會自然地生起。
文章:佛教導航 藏秘 掌中解脫 加行法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明,亦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心經何故無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等六種成就,以證明是佛說呢?
  唐太宗時,有一位國師名玄奘法師,在家姓陳,十二歲時跟隨哥哥出家,出了家後,讀一切經典,有些經典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有些經典是別的法師翻譯,他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惟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一個字也沒有更改;鳩摩羅什法師也有翻譯這部心經,名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如是我聞等語,但不及老和尚傳給玄奘法師所說的那麽簡潔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麽人呢?他就是觀音菩薩。
  心之神力是觀音菩薩,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心內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賢菩薩,心中的願力,就是地藏王菩薩。
  這部心經是觀音菩薩教我們明心,凡夫末明心,起煩惱作業,受無邊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開始就教我們要認識自己,自己不認識不能度自己,認識自己就能度自己,還要認識眾生,認識眾生就能度眾生,諸佛認識自己,也認識眾生,故諸佛成佛度眾生。
  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如來同一個心,無兩個心,阿彌陀佛的心與釋迦佛的心相同,釋迦如來的心與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心亦相同,所以十力無量佛都是一個心,返觀眾生心,個個不同,因為眾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會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何謂觀自在?對機說法,對病落藥,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觀法,背菩提心觀法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縛,離菩提心觀色,便著色,為色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聞聲,便染聲,被聲音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嗅香,為香所染,為香所縛,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講話,著了語言文字,亦不得自在,離菩提心覺觸,昧著了觸,為觸塵所縛,不得自在,過在何處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觀一切法,著一切法,於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觀心,心明法空,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觀音菩薩的「觀」字,不是叫我們觀法,若觀黃金,可能起盜心:觀色則著色,觀名則求名,所以要離境-離三界之境、離六塵之境、離人天之境、還有,離目前之境,而觀自己的心,觀心則無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於一切法得自在。
  大悲懺悔內,觀音菩薩雲:「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普門品雲: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於火坑得自在。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於水得自在。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於王難得自在。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於怨賊得自在。
  觀音菩薩不但於種種難得自在,於貪協痴三毒亦得自在,亦令受持觀音菩薩聖號的人得自在。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友-於求男求女得自在。
  但供養觀音菩薩,與受持供養恆河沙菩薩的功德相同-所謂一多自在。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於一切身得自在。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心經》究竟神奇在何處

《心經》究竟神奇在何處
  從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當中,無論藏傳佛教,或是漢傳佛教,甚至包括泰國、新加坡的諸位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藏傳佛教中,以格魯、薩迦、噶舉、寧瑪四大教派以及覺囊派為主的所有教派,都非常重視《心經》這部經典,都將其歸攝於各自的念誦集裡,不管早課、晚課,還是在其他時間,都常持誦。在各法師平時的講經修習中,《心經》也是一部不可缺少的經典。甚至包括給亡人超度、或作其他任何一個佛事,如開光、放生甚至修建房子等等,《心經》都必不可少。只要念了《心經》,整件事情就會非常圓滿,中間不會出現各種魔障違緣。
  在漢傳佛教中,大家也都清楚,不管在任何寺院,不管是淨土宗、禪宗,還是天台宗等等,各寺院和各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心經》,此經早已是漢地很多宗派共同修持的一部經典。
  不但在大乘佛法興盛的地方,都無一例外地十分重視《心經》,甚至現在的泰國、斯里蘭卡等以修學小乘為主的南傳佛教的僧眾,也念誦《心經》。大概是99年以前吧,一位泰國的法師來到我們學院,當時我們也發現,在這位南傳佛教大德隨身不離的念誦集裡,《心經》排在了較為重要的位置。也許很多人也從網路或各種新聞媒體了解到,有些國家常在一些大型體育館等地方,舉辦講解、研討《心經》的見解及修法的專題活動,很多方面都顯示出佛教徒對《心經》的重視程度。
  雖然唐玄奘大師所譯的這個《心經》譯本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多個字,和《金剛經》的五千多字比較起來,字數是相當少的,一部文字短小的《心經》 ,何以會受到如此待遇呢?
  就像利用現代科技,能將許多資料壓縮在一張小小的光碟上一樣,短短的《心經》其實濃縮了所有的佛法精髓。為什麼這麼說呢?
  佛陀成道以後,在四十多年的時間內三轉法輪,為眾生宣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其中的初轉法輪,佛陀闡述了苦、集、滅、道四諦法門;二轉法輪,佛陀開示了般若空性法門;三轉法輪,佛陀開演了光明如來藏本體。在三轉法輪的所有佛法當中,最深奧、最重要的,是二轉法輪的內容。為什麼說它最重要呢?因為二轉法輪揭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是三界眾生走向解脫的必經之路。所有二轉法輪的內容結集起來,就是一系列的《般若經》。
  大家都知道,《般若經》包括廣中略三種般若。其中的廣般若,有十萬頌。藏文的長版《大般若經》,都有厚厚的十二函;中般若,有二萬五千頌;略般若,則有八千頌。所有《般若經》的精義,都包含在《攝集經》當中,如果將《攝集經》的經義加以濃縮,則就是《心經》。由此可知,佛法的精髓、心臟與核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換言之,《心經》所說的內容,足可統攝八萬四千法門,它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詮釋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實可謂"芥子納須彌"。
  正因為它是整個佛法的精華,所以會受到歷代後學者們的極端重視。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要想在一生當中學完八萬四千法門,把所有的佛法全部精通無礙,實在是無能為力的。如果能抓住重點,就能起到提綱挈領之效。從這個角度來說,修《心經》是最明智的選擇。
編輯:性恩行者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

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

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
轉自地藏緣論壇
《心經》的加持力甚大,可以降服妖魔,化險為夷,滿足善願,成就一切功德等。 《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蹟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念誦功德不可思議!《心咒》有咒王之稱,靈驗無比,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
義淨法師所譯《般若心經》後附之持誦功德文雲:「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
《心經》稱為「經中之經」,「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六百卷般若之關鍵,一大藏聖教之綱宗。
佛經中也有記載: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頭頂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
《心經》篇幅雖小,卻濃縮了整個般若類經典的精華,受持讀誦此經功德無量無邊。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介紹:玄奘大師在四川時曾遇一病人, 身瘡臭穢衣服破污。大師憐憫此人,施與衣服飲食,病者乃授大師《般若心經》。大師取經途中,經過一八百餘里之荒漠,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大師便持誦《般若心經》,諸惡鬼等聞聲皆散。護持大師完成取經偉業者實乃《般若心經》之威神力也。心經是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要人悟通一個「空」字。由唐朝自有中文譯本主本,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計的人加以念誦。這經文被朗誦,被肯定的次數,已難以估計。由於共同念力認為此經文具有教人離苦得樂的能力,因此每當念誦,必引起宇宙磁場的共鳴現象,產生特勝的感應,也就是獲得一種奇妙的力量。寫經的目的在於個人自我修行、亦能迴向親友眾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願。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心經》。據佛經上記載,念誦般若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的被提及,言其功德殊勝,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
《心經》全文共二百六十個字,雖然非常簡短,卻是六百卷般若經典之精華。眾所皆知,佛教中以《大般若經》為大乘佛教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經典。
《心經》文約義豐,誦之者眾。以二百六十餘言,攝盡六百卷般若妙義。果能自淺而深,澈見真空實相。則一大藏教,無不從此流出。所謂般若為諸佛母也。此經以心為名,心也者,十界聖凡所同具也,迷則萬別千差,悟則平等一致。
《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蹟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念誦功德亦不可思議!
《心咒》有咒王之稱,靈驗無比,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
南無阿彌陀佛🙏🏻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s shared from HERE